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六十二中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六十二中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六十二中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六十二中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1 .下列词语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恪守(ke)缄默(诵n) *沙砾(shud)解剖(pao)怅惘(chang) 宽官(you) 箴言(jian) 拙劣(zhuo)A.掩掇(duo)B.归省(xing)*C.羁绊(ban)*D.龟裂(guT)*矫揉造作(jiao) 强词夺理(qiang) 戛然而止(jia) 怒不可遏(6)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掺杂作揖A.掺杂作揖冷不妨置之不理与日俱增B.拜谒愧赧哈密瓜箪食壶浆前仆后继C.筵席框骗黄梁梦言不及意不言而谕D.冒然儒养泊来品正重其事扭怩作态3 .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
2、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它塑造了众多特点分明、形象 鲜明的人物,它采取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使小说环环相扣,线索分明。小说主要分成两个 部分,前半部分叙写各路英雄豪杰齐聚梁山泊的经历,后半部分写梁山好汉征剿方腊之后以 悲剧告终。B.自古以来中国在称谓上谦敬有别。比如,谦辞有“犬子”“拙见” “鄙人”“蓬草”等; 敬辞有“惠赠”“垂询” “赐教”“劳驾” “久仰”“见谅”等。C.三顾茅庐出自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 庐”,讲述了刘备为请得诸葛亮出山辅佐,领着关羽、张飞三次亲临卧龙岗,最终得见诸葛 亮,诸葛亮为其划策
3、三分天下并出山辅佐刘备的故事。既见刘备求贤若渴,又以层层铺垫显 示了诸葛亮的过人智慧。D.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及官绅 的活动和精神面貌,“范进中举”是其中极为精彩的情节,通过范进中举前后众人的对比表 现,对封建科举毒害的读书人百态进行了形象地描写,并讽刺了当时的世态。4 .根据提示,用古诗文填空。(1)戍鼓断人行, o (杜甫月夜忆舍弟) ,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4)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o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5)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o (范仲淹岳阳楼
4、记) 知识等,结合选项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解答这道题,耍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 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4.【答案】【小题1】边秋一雁声【小题2秋草独寻人去后【小题3】鸡声茅店月【小题4】为赋新词强说愁【小题5】静影沉璧【小题6山雨欲来风满楼,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解析】答案:(1)边秋一雁声(2)秋草独寻人去后(3)鸡声茅店月(4)为赋新词强说愁(注意“赋”的书写)(5)静影沉璧(注意“璧”的书写)(6)山雨欲来风满楼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注意“畔”的竹写)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
5、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 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 借鉴。1 .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 .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 .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 .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5 .【答案】提炼并展示文化精髓。,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解析】答案:示例:提炼并展示文化精髓。示例: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简明、准确。结合”节目内容要表现诗词的历史渊源”“这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家底”可以补写:提 炼并
6、展示文化精髓。结合“既是为了传承,也是为了”可填: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词:1 .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2 .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 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 形式上接得上。3 .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 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 真的连贯、贴切、严密。6 .【答案】仔细阅读该图画,图画上画了
7、一个“家”,“家”上面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家家有 责;下联是:抗击疫情;横批是:万众一心。在“家”字的中心位置有“平安”二字,“家”的 下面有病毒,它急冲冲地要跑进“家”。但是正因为如这副对联说的万众一心去抗击疫情,人人 负责,才能把病毒堵在外面,守护我们家的平安。答案:图画上画了一个“家”,“家”上面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家家有责;下联是:抗击疫情;横批 是:万众一心。在“家”字的中心位置有“平安”二字,“家”的下面有病毒,它急冲冲地要跑 进“家”,但被堵在外面。万众一心去抗击疫情,人人负责,才能把病毒堵在外面,守护我们家 的平安。【解析】本题考查图标徽标。图标徽标即徽记、标志,它往往“言简意
8、赅”,高度凝炼,蕴含着 丰富的寓意。此类题要求仔细观察图片内容,了解图片含义、设计意图,分析其寓意。7 .【答案】【小题1】康百万带小龙到石窟寺上香【小题2】慈云大师给小龙算命并赠送竹杯【小题3】竹杯出现奇迹,小龙发愤读书【小题4】【小题5】【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情节的梳理。第段写小龙“淘气,顽皮,不喜读书,私塾先 生也奈何不了他”,于是段中写“康百万带小龙到石窟寺上香”。接下来慈云大师接待了康 百万。-段写“康百万请慈云大师为小龙算命,慈云大师预言小龙长大后必成大器,前途无量”, 并送给其一只竹杯,告诉他龙抬头的日子会出现奇迹。须写小龙在龙抬头的日子发现奇迹“竹 杯上一条若隐若现的
9、龙,有点腾云驾雾直蹿云霄的意思”,是开始发愤读书。旗酿写多年后 小龙功成名就,说出了真相。(2)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的理解。文中私塾先生虽然没有过多的描写,貌似对文章没有太大的作 用,但是段中私塾先生的“功成名就必得有真才实学做基础”语言在促使小龙发愤学习的转折 点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该人物不能删去。(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情节的把握。文中结尾用小龙的话点明了康百万是联合慈云大师来激励 小龙的,这在前边是有伏笔的。如第段中“康百万灵机一动,也就答应了小龙,心说到时让慈 云大师开导开导他” 一句就暗示了百万带小龙去见慈云大师是有目的的,这为后文情节埋下了伏 笔。还有第段写康百万和慈云大师“
10、两人一番寒暄”,联系下文可以猜测此时他们两人可能就 是在商量计策。这些都为后文慈云大师给小龙算命,并送其竹杯作铺垫。(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句子的理解。文章结尾在小龙道出真相后,当众人问其缘由时,小龙将 目光投向了屋内那满架书籍,虽有言语,但言外之意很明显,答案是从书中找到的,所以此处安 排不仅达到了引人深思的效果,还暗示了读书可以使人获得知识的道理。同时表现了小龙是一个 好学的人,这一结局与父亲的良苦用心和私塾先生的教诲是分不开的,所以照应了前文。(5)本题考查的是对题目的理解。文章中的故事起因是“龙抬头”的时候的一个奇迹,正是这个 奇迹激励小龙功成名就,所以“龙抬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11、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龙 抬头”在文中可以用来指小龙的发展和变化,从开始调皮、贪玩,到最后有所成就,这阵展现了 一种“抬头”的新气象。从深层含义来说,文中的教育理念很好,这种暗示教育和激励教育正是 现在我们所提倡的,“龙抬头”的愿景也是所有人都期待的,所以题目暗示了文章的主旨。答案:(1)康百万带小龙到石窟寺上香;慈云大师给小龙算命并赠送竹杯;竹杯出现奇迹,小龙发愤读 书。(2)不赞同。小说对私塾先生的刻画虽着墨不多,但其恰到好处的一句“功成名就必得有真才实 学做基础”对主人公颇有影响,他是激励小龙成才的重要合伙人,所以不能删。(3)小龙嚷着耍跟去石窟寺时,康百万“灵机一动”,心说到时让慈云
12、大师开导开导他,为后文 康百万联合慈云大师送杯子激励小龙埋下伏笔。小龙看神像时,康百万与慈云大师一番寒暄。寒 暄的内容可能包括了与慈云大师商量激励小龙的计策,为后文大师送杯子激励小龙埋下伏笔。(4)启人深思,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照应了前文父亲及私塾先生的教诲,也 是对父亲等人良苦用心的回应;揭示出了读书可以获得真知的道理,小龙之所以知道谜底,就是 从书本中获得的。(5) “二月二龙抬头”是小说主体情节发生的背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一语双关,“龙抬 头”既是人们对传统节日习俗寄寓的美好祝愿,也展现了主人公康小龙思想与行动的转变过程:“龙拾头”是教育的愿景,同时也体现了暗示与激
13、励教育的重要性,深化了小说主题。本文记叙了康百万带小龙到石窟寺上香;慈云大师给小龙算命并赠送竹杯;竹杯出现奇迹小龙发 愤读书。文章体现了暗示与激励教育对人成长的重要作用。解答梳理情节类题,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线索;然后根据文章内容,找到相关语段,结合关键语句,筛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8【答案】【小题1】C【小题2】【小题3】【小题4】【解析】(1)本题考查对议论文论点的提炼和概括。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 统摄全文,一般出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或结尾处。本文的标题是“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 神的回归”,再结合文章内容,可以判断,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标题,即:
14、朗读者的成功是 人文精神的回归。(2)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的辨别与作用分析。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 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文章的第段将朗读者节目与其他电视台的读 书节目进行对比,可以判定是对比论证,来突出强调“朗读者贴地气”,这也是它成功的原 因之一。(3)本题考查论证思路。分析作者论证思路,要在对文章内容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清各部分所 写的内容,分析出观点、论据、运用的论证方法,然后对内容概括作答。阅读第一一段可知, 第段写了朗读者节目唤起了大众对朗读的回忆,带领大家沉浸在文字的意境里,享受人文 艺术之美;第段写了朗读者让人们的精神领域接受了文化方面的熏
15、陶;第段写了朗读 者比较贴地气,将朗读者的个人经历,与文字连接在一起,更容易触动观众的同理心,抵达每 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总之第段阐述了朗读者这一节目成功的三个原因。第段总结 全文,指出朗读者等节目的兴起与颇受好评,反映了我们社会人文的复苏,人文精神的回归。 据此分析概括即可。(4)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BD.正确。C.有误,因为文章第段阐述“经过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在物质财富方面,已经越来越充 裕,但在精神方面,却仍然寥落荒芜”,这并不是表现“人们物质财富的充裕必将导致精神世界 的空虚”。故选:Co答案:(1)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2)对比论证。将朗读者与其他电视台读书
16、节目相比较,强调“朗读者贴地气”。(3)首先第段阐述了朗读者这一节目成功的三个原因。第段总结全文,指出朗读 者等节目的兴起与颇受好评,反映了我们社会人文的复苏,人文精神的回归。(4) C 本文段先简介朗读者节目的内容,以及节目对观众的影响力;段具体分析朗读 者这一节目成功的原因;第段总结全文,指出朗读者等节目的兴起与颇受好评,反映了 我们社会人文的复苏,人文精神的回归。要想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需要对全文有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再抓住重点段落、句子、词语进行 分析,最后再次回归整体的感知,如此文章的内容就能很好的理解。9.【答案】【小题1】猪八戒,傅雷家书,宋江,昆虫记【小题2】略【解析】(1)本题
17、考查名著常识。联系西游记相关内容可知是猪八戒;联系材料“傅聪” 和“现实不能逃避,错误还需正视,冷静地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吸取教训,引以为鉴,那样就 能够无坚不摧,就可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甚至是不怕孤独,人也就变得坚强了”可知是傅 雷家书;联系水浒传相关内容可知及时雨是宋江;联系题干中的“法布尔”和“鲁迅评价 这部科学巨著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这部巨著唤起了人们对万物、对人类、对科普 的深刻省思,激发起人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可知这部著作是昆虫记。(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和情节。结合题目要求,联系平时积累,组织合理的语言回答即可。例: 我推荐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中人物众多,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
18、亮,他不仅忠义智慧, 而且能神机妙算,其中舌战群儒、空城计借东风的情节让人印象深刻。答案:(1)猪八戒傅雷家书宋江昆虫记(2)我推荐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中人物众多,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他不仅忠义智 慧,而且能神机妙算,其中舌战群儒、空城计借东风的情节让人印象深刻。西游记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和孙悟空等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三大部分组成。 他们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 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傅雷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 何对待生活的问题。傅雷用
19、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谨慎,礼仪要得 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 “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 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 和建议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108条 梁山好汉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描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 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 “官逼民反”的主题,揭露了封建朝廷的腐败和官吏豪绅的罪恶,热情 歌颂了起义英雄的
20、反抗精神和正义行为,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昆虫记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 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 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阅读名著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 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 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10【答案】【小题1】日光【小题2 一起【小题3】的样子【小题4】担心【小题5】B【解析】(1)本题考查给文言语句断句。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
21、意来分析判断句 子的停顿。本句的意思是:喜欢施舍给予别人,在里巷中设义庄,来赡养族人。可据此断句为: 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词义。句意为: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景:日光。句意为: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偕:一起。句意为:而是慷慨激昂有志于天下。然:的样子。句意为:我所担心的是在高位上很难退下来。患:担心。(3)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答题时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A.不同,之:结构助词,的/代词,代事;B.相同,以:两个都是“因为”的意思;C.不同,于:对于/在;D.不同,而:表示承接关系
22、/表示递进关系。故选:Bo(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 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居,处在;忧,担忧。句意为: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贬到边远的地方做 官,就为君主担忧。重点词:重肉,两种肉食;妻子,妻子儿女。句意为:没有宾客就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妻子 儿女的衣食仅仅能够自足。(5)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本内容。由“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 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 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可以看出,
23、古仁人之心是“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乙文中“于富贵、贫贱、毁苦、欢戚,无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 说明他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自己的志向;具体表现在:“而好施予,置 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据此可以概括为“把衣食施舍给别人,设立义庄赡养族人”;“人苟有 道义之乐,形骸可外”据此可以概括为“不愿意为自己颐养天年而修建住宅”。答案:(1)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2)日光;一起;的样子;担心。(3) B(4)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贬到边远的地方做官,就为君主担忧。没有宾客就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妻子儿女的衣食仅仅能够自足。(5)把衣食施舍给别人,置义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河南省 郑州 六十二 九年级 期中 语文试卷 答案 详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