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传统文化常识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传统文化常识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传统文化常识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传统文化常识专项练习题A.等终军之弱冠B.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顶上C朝菌不知晦朔 月的最后一天D.寻蒙国恩,除臣洗马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弱冠:通指二十岁刚刚成人加冠之时束发:古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到头晦朔:晦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朔指农历每洗马:太子的属官,掌管图书2、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周礼礼 书合称“三礼”。B.儒家所称道的礼,可谓包罗万象,其内容涵盖政治制度、宗教仪式和社会风俗习惯等。C.中国古代礼乐并称,乐其实是礼的一部分,附属于礼。D.孔子教导学生“
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o周朝时,礼、乐皆为贵族社会专有。3、下列选项中关于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稽首,是古代的一种拜礼,稽首与顿首不同,稽首头至地需停留一段时间,常为臣子拜君主时 所用;顿首头触地时间短暂,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之间敬礼。B.古人幼时称字,成年(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取名,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名是为了便于 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C.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 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D.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少牢”只有羊、猪,没有牛。天子祭祀社稷 时用
3、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4、下列对典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班马:班马为离群之马,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如,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 去,萧萧班马鸣”。B.洛阳纸贵:晋代左思写就了三都赋,洛阳人竞相传抄,因用纸太多,以致“洛阳为 之纸贵”。后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C.椿萱:“椿”字是母亲的代称,因大椿树长寿;“萱”字是父亲的代称,因古时远行者 总要在北堂阶下种萱草以免父亲惦念。D.柳(杨柳):“柳”、“留”谐音,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折第1页共9页柳相赠还有对远行者的祝愿之意。5、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4、雾毂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A.下围棋荡秋千抖空竹B.抖空竹荡秋千下围棋C.下围棋放风筝抖空竹D.抖空竹放风筝下围棋放风筝放风筝荡秋千荡秋千6、古诗词中有些常见的意象往往赋予特定的含义,下列各项中不搭配的一项是()A.芭蕉、梧桐一一孤独、忧愁,离情别绪B.红豆一一男女爱情或亲情C.白云、明月一一孤冷凄清、高洁美好、思乡念亲D.梅花、菊花、蝉一一高洁品格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两个织工齐声说。(解说: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分别是叹 词、形容词)B.卖油翁的作者欧阳修,晚号六一居士,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5、唐宋八大家之C.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D.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 事。8、下列有关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荀子,名况,字卿,赵国人,春秋时期思想家。荀子32篇,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 余为其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A. “士大夫”古代指受职居官的人;而“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中的“士大 夫”,则是对社会上层人物的通称。C.“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而“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 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I).干支可用来纪年,如“壬戌之秋”;还可以用来
6、纪日,如“戊申晦,五鼓”。古人还用 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加上特定的“建”字,如“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 家。”第2页共9页9、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如“豆蔻”指十五 六岁的少女。“束发”指男子十五岁。B.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土。进土,是科举 考试的最高功名。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C.世人称韩愈为韩昌黎,韩愈也常以“昌黎韩愈”自称,是因昌黎韩氏在唐代是望族。D.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是指诗书礼乐易 春秋六种经书。10、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均表
7、示时间概念,按时间由短到长排列正确的一项是()顷之,持一象笏至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A.B.C.D.11、“平治天下,舍我其谁”、“民贵君轻,“浩然之气”是某同学电脑上的三条搜索记录。与 这三条记录有关的历史人物最有可能是()A.庄子文天祥B.孟子文天祥C孟子墨子D.司马迁魏征12、下列关于节日习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吃”是节日习俗中一个亘古的话题:正月初一吃年糕,寓意“年年高”;八月十五吃汤圆,寓意 “团团圆圆”。B.“喝”是节日习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八月十五喝雄黄酒,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九九重阳节饮 菊花酒,表达对延年益寿的期盼
8、。c.节日习俗中有许多的约定俗成的活动,元宵节赏花灯,舞狮子;清明节扫墓、踏青;端午节赛 龙舟。D.节日习俗常与传说故事相关联:寒食节的吃生食与介子推的传说说有关,中秋节的亲人团聚 则与牛郎织女、吴刚伐桂的传说有关。13、下列各项中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送灶:旧俗以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为灶神升天奏事的日子,在这天或前一天 祭送灶神,叫“送灶”。第3页共9页B.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朱熹等人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它认 为“理”是宇宙的本体,把“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出“存天 理,灭人欲”的主张。C.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明
9、清两代在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的中央最高学府)读书 的人。清代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 格。D.四书衬:清代骆培解说“四书”的一部书。宋代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 中庸两篇,和论语易经编在一起,称为“四书”。14、下列诗句所描述的风俗,不属于古代年俗的一项是()A.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B.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C.当年恶梦惊唐王,秦琼敬德守门旁。D.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15、与下列诗句描写的中国传统节日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0、。(宋王安石)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王维)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唐孟云卿)A.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寒食节重阳节 B.中秋节元宵节春节寒食节端午节 C.元宵节 中秋节 春节 重阳节 寒食节D.中秋节元宵节 端午节 重阳节 寒食节16、下列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诗句与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中秋 中秋 七夕 七夕中秋 中秋 七夕 七夕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飞龙舞凤成夜色,伐鼓踏歌皆春声。 靖节排冠归隐去,孟生落帽快登临。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A.七夕元宵重阳B.七夕重阳元宵C.中秋重阳元宵D.中秋元宵重阳17、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第4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传统文化常识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3 年高 语文 一轮 复习 传统文化 常识 专项 练习题 答案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