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医学专业复习资料-病理生理学笔记.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大学医学专业复习资料-病理生理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医学专业复习资料-病理生理学笔记.docx(6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病理生理学疾病概论健康与疾病一、健康:健康不仅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在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即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适应能力二、疾病: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 功能、代谢、形态的异常变化,并由此出现临床的症状和体征。三、亚健康: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确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减退,处于 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降低的状态,又称次健康状态或 第三状态”.病因学一、疾病发生的原因-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以特征性的因素。1、生物性致病因素2.物化因素4.营养性因素(机体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多)5.遗传性因素6、先天性因素7、免疫性因
2、素8、精神、心理、社会因素二.疾病发生的条件能影响病因对机体的作用,促进或阻碍疾病发生的各种体内外因素。如环境、营养状 况、性别、年龄等。诱因:作用于病因或机体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发病学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一)损伤与抗损伤(二)因果交替(三)局部与整体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的永久停止,即脑死亡。传统的临床死亡标志:心跳停止、呼吸停止、各种反射消失脑死亡:全脑功能的永久性不可逆的死亡。以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作为脑死亡的标准。意义:有利于判定死亡时间;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线;为器官移植创造条件标准:1、自主呼吸停止2、不可逆性深昏迷3、脑干神经反射消失4、瞳孔散大或固定5、脑电波消
3、失6、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水、电解质代谢障碍第一节水、钠代谢一、体液的容量和分布60%包括血浆5%、组织液15%和细胞内液40% ,因年龄、性别、胖瘦而不同,二、体液渗透压I晶体渗透压:晶体物质(主要是电解质)引起的渗透压。数值上接近总渗透压。2 胶体渗透压(colloid osmotic pressure ):淋巴结的功能: T组卿口 B细胞定居的场所(T占75% , B占25% )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过滤作用脾的功能: T细口 B细胞定居的场所(T占40% , B占60% )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合成生物活性物质过滤作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功能: 行使黏膜局部免疫应答产生分泌型
4、IgA淋巴细胞再循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 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 ,重新分布 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第三章抗原。免疫术语Ag (抗原,antigen ):是指所有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指能被T、B 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或BCR )溺(及结合,激活T、B 砸增殖、分 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淋巴细胞或抗体),并与效应产物结合,进而发 挥适应性免疫应答效应的物质。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指亢原被T、B细胞表面特异的亢原受体(TCR、BCR ) 识别及结
5、合,诱导机体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活化的T/B细胞/亢体)的能力。免性(immunoreactivity ):指抗原与其所诱导产生的免疫应答效应物质(活 化的T/B细胞曲亢体)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完断原(completeantigen ):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蛋白质、 病原微生物、动物血清)的原(hapten ):只有免疫反应性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又称不完全抗原。(某些多糖、 脂类、药物)抗原表位(epitope ):是抗原分子中决定免疫应答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抗原 与T/B细胞抗原受体(TCR/BCR )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与功能单位,又称 抗原决定基(antigeni
6、c determinant 抗原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 ): 1个抗原分子中能与抗体结合的抗原表位的总数 称为抗原结合价。(天然蛋白大分子为多价抗原,半抗原为单价抗原)共同抗原表位(common epitope ):不同抗原之间含有的相同或者相似的抗原表位。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 ):某些抗原诱生的特异性抗体或活化淋巴细胞,不仅可 与自身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还可与其他抗原中相同或相似的表位反应。TD-Ag (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刺激B细胞产的体时依赖于T细胞的辅助,又称T细胞依赖性抗原。TI-Ag (非胸腺依
7、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 ):刺激B细胞产生抗 体时无需T细胞领励,又温ET细胞依赖|领原),可分为TI-1和TI-2Ag。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 antigen ):指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等不同种属之间 的共同抗原。独特型抗原(idiotypic antigen):每种特异性TCR、BCR 蜥体的可变区含有具备 独特空间构型的氨基酸顺序(互补决定区,CDR ),可作为抗原诱导自体产生相应 的特异性抗体,这类独特的氨基酸序列所组成的抗原表位称为独特型(idiotype, Id )抗原,Id抗原所i秀生的抗体称抗独特磬亢体(Aid ISAg
8、(超抗原,superantigen ):某些抗原物质只需极低浓度(l10ng/ml)即可 非特异性激活人体总T细胞库中2% 20%的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称 为超抗原。佐剂(adjuvant):指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或 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特性的比较。抗原的分类特性T细胞表位B细胞表位表位受体TCRBCRMHC分 子必需无需表位性质蛋白多肽蛋白多肽、多糖、脂多糖、核 酸等表位大小810 个MS酸(CD8+T 睡) 1317个氨基酸(CD4+T细 胞)515个氨基酸57个单糖或57个核昔酸表位类型线性表位构象表
9、位、线性表位表位位置抗原分子任意部位抗原分子表面根据诱生抗体是否需要Th细胞参与分类:TDAg (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剌敷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T T细胞的$甫助,又称T细胞依赖的源。TI-Ag (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 ):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无需T细胞的辅又称细胞依赖I蜥原 可分为TI-1和TI-2 AgoTD-Ag与TI-Ag的比较TD-AgTI-Ag结构特点复杂,含多种表位含单一表位表位组成B细物口 T细胞表位重复B细胞表位T细胞辅助必需击 /U-ffDMHC限制性有无激活的B细胞B2B1免
10、疫应答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抗体类型IgG、IgM、IgA等ig M免疫记忆有无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antigen ):指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等不同种属之间 的共同抗原。 例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与人肾小球基底膜及心肌组织有共同抗原,可能与急性肾小球肾炎和风湿病的发病机制有关。异种抗原(xenogenic antigen ):来自于另一物种的抗原。 病原微生物外毒素、类毒素、抗毒素(特异性抗体+异种抗原) 异种器官移植物同种异型抗原(allogenic antigen ):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所存在的不同抗原,又 称同种抗原或同种异体抗原。 抗体的
11、同种异型红细胞血型抗原(ABO血型抗原、Rh血型抗原)身抗原(autoantigen ):能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自身成分。 改变和修饰的自身成分胚胎期未与免疫细胞充分接触的自身成分独特型抗原(idiotypicantigen ):特异性TCR、BCR蜥体的可变区中具备独特空间构型的、可作为抗原诱导自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的氨基酸序列。根据抗原提呈细胞内抗原的来源分类:内源性抗原(endogenous antigen ):在抗原提呈细胞内新合成的抗原(病毒蛋白、 肿瘤抗原)外源性抗原(exogenous antigen ):来源于抗原提呈细胞外的抗原(细菌、蛋白 质)第四章抗体。免疫术语Ab (
12、抗体,antibody ):是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 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 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外分泌液及某些细胞膜表面,是介导体液免疫的 重要效应分子。应(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 球蛋白。HVR (高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 ): VH和VL各有3个区域的氨基酸组需由非列Wg高度可变,分别用HVR1 ( CDR1 HVR2 ( CDR2 HVR3 ( CDR3 )表示, 共同组成抗体的抗原结合部位,决定着抗体的特异性,负责识
13、别及结合抗原,从而发挥免疫效应。又称CDR (互补决定区,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 )调理作用(opsonization ):细菌特异性的IgG (特是IgGl和IgG3 )以其Fab段 与航细菌的抗原表位结 ,以其Fc段与巨噬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表面的IgG Fc受体(FcyR )结合,通过IgG的桥联作用,促进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ADCC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抗体的Fa b段结合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表位,其Fc 段与杀伤细胞(
14、NK细胞表面、巨噬细胞等)表面的FcR结合,介导杀伤细胞直接杀 伤靶细胞。mAb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由单一杂交瘤细胞产生,针对单一 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抗体的基本结构抗体的基本结构是由两条完全相同的重链和两条完全相同的轻链通过二硫键连接的 呈Y形的单体,每条肽链含25作荀勾域(功能区,约110个氨壁),二级结 构为桶状结构。()重链和轻链重链(heavy chain , H ):分子量约为5075kD ,由450-550个氨基 雌基组成。按抗原性差异可分5类:a、丫、口、3、相应抗体也分为5类:IgA、IgG、IgM、IgD、IgE同 一类抗体,据其狡
15、链区的氨基酸组成及重链二硫键数 目、位置不同可分为不同的亚类。IgA 分IgAl 和 gA2IgG 分IgGl IgG4重链名Ya5希腊读MuGam maAlphaDeltaEpsil on对应抗 体igMIgGIgAigDigE 轻链(light chain , L):分子量约为25kD ,约由214个氨基酸残基组 成。分K窗口九链两种,相应抗体分为K、X两型。入型有九1、九2、九3、九4四个亚型。(二)可变区和恒定区可变区:抗体分子中轻链和重链靠近N端氨基酸序列变化较大的区域。 (V区)分别占轻链的1/2和重链的1/4或1/5 ,分别称为VL和VH。(variable region ) 高
16、变区(HVR)或互补决定区(CDR)VH和VL各有3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口排列III酹高度可变,称 为高变区或互补决定区,分另!J用HVR1 ( CDR11 HVR2(CDR2 HVR3 ( CDR3 )表示,共同组成抗体的抗原结合部 位,决定着抗体的特异性,负责识别及结合抗原,从而发挥免疫恒定区:抗体分子中轻链和重链靠近C端氨基酸序列相对恒定的区域。(C区)分别占轻链1/2和重链3/4或4/5 ,分别称为CL和CH。(constant region )(三)钱链区:位于CH1与CH2之间,含有丰富的脯氨酸,因此易伸展(hinge region)弯曲,有利于抗体的两臂同时结合两个相同的抗原表位;
17、而且易 被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等水解。抗体分子的水解片段抗体的功能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作用位点钱链区近N端较链区近c端水解片段Fabx2 + FcFabx2 : VL和CL+VH 和CH1单价与Ag结合Fc :一对CH2和CH3与细胞表面Fc受体结 合F(ab)2+pFcF(ab I:双价与Ag结合广泛用作生物制品pFc,:最终被降解,无生物学作用(1)识别抗原: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V区功能)a)在体内有中和毒素、中和病毒、阻止细菌黏附宿主细胞的作用b)在体外用于免疫诊断c)作为BCR( mlgM/mlgD ),可以特异性识别抗原(2)激活补体a) IgMs IgGl. IgG3以及IgG2与
18、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后通过经典途 径激用体(因构型改变而暴露出CH2 (IgG )和CH3 (IgM )结 构域内的补体结合点)IgG4、IgA和IgE形成聚合物后可通过旁路途径激活补体。(3) 结合Fc受体a)调理作用细菌特异性的IgG (特是IgGl和IgG3 )以其Fab段与相应细菌的抗原表 位结合,以其Fc段与巨隰田胞或中性粒细胞表面的IgG Fc受体(FcyR )结合,通过IgG的桥联作用,促进吞嘤鲍搦菌的吞噬。b)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抗体的Fab段结合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表位,其Fc段 与杀伤细胞(NK细胞表面、巨噬细胞等)表面的FcR结合,介导杀
19、伤细胞直接 杀伤靶细胞。(4)穿过胎盘和粘膜a)穿过胎盘: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这种作用是一种重要的自然 被动免疫机制,对于新生儿抗感染具有重要意义。b)穿过粘膜:SIgA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是黏膜局部免疫的最 主要因素。各类抗体的特性和功能IgG :出生后3个月开始合成,3-5岁接近成人;是血清胞外液中含量最高的ig ( 75-80% )抗感染的主力军;由蛋白质等大分子产生的渗透压。其中血浆胶体渗透压仅占血浆总渗透压的0.5%,但 有维持血容量的作用。正常血浆渗透压:280 310 mmol/L三、电解质的生理功能和平衡正常血清钠浓度:130 150mmol/L排泄特点:多吃多
20、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正常血清钾浓度:3.5 5.5mmol/L排泄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四、.水、钠正常代谢的调节渴中枢 作用:引起渴感,促进饮水。 刺激因素:血浆渗透压(晶体渗透压)t抗利尿激素(ADH )作用: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促释放因素:1 )血浆渗透压T 2 )有效循环血量I 3 )应激醛固酮 作用: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Na+,排H+、K+促释放因素:(1) 有效循环血量1 (2)血Na+降低(3)血K+增高心房利钠肽(ANF)作用:1 )减少肾素分泌2 )拮抗血管紧张素缩血管作用3 )抑制醛固酮的分泌4 )拮 抗醛固酮的保钠作用。促释放因素:血容量增加
21、 第二节水、钠代谢紊乱一、脱水(Dehydration)概念:多种原因引起的体液容量明显减少(2%体重),并出现一系列机能、代谢变化 的病理过程。(一)低渗性脱水/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特征:失盐大于失水,血钠小于130mmol/L,血浆渗透压小于280 mmol/L0原因和机制肾内或肾外丢失大量的液体或液体积聚在第三间隙后处理措施不当所 致。1、肾外丢失(1 )经消化道和皮肤失液(2)液体在第三间隙积聚2、经肾丢失(1)长期使用利尿剂,如速尿、利尿酸等,抑制髓拌升支对Na+的重吸收(2 )肾实质性疾病(3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二)高渗性脱水/低容量性高钠血症特点:失水大于失钠一血浆渗透压大于31
22、0 mmol/L ,血钠高于150mmol/L的脱水。 原因:失水过多加上饮水不足。二、水肿(Edema)(一)概念1、水肿:过多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称为水肿。2、积水:液体在体腔内过多积聚。3、细胞水肿:细胞内液积聚增多(二)水肿的发病机制1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组织液生成T )2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水、钠潴留)再次应答产生的主要抗体;唯一可通过胎盘的抗体;可发挥调理作用、激活补体、ADCC作用等。IgM :分泌型:存在于血液中,五聚体,是分子量最大的抗体;抗原结合能力及激活补体的能力强于igG ;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合儒口分泌的抗体,脐带血Ig M水平升高提 示胎儿有宫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 医学专业 复习资料 病理 生理学 笔记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