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故都的秋》教学设计.docx
《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故都的秋》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故都的秋》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版(2019 )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故都的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故都的秋是郁达夫对故都秋景的细腻描摹中流露出内心的眷 念和落寞之情的抒情散文,全文紧扣故都秋“清、静、悲凉”的特点, 描绘了 “秋院静观图”、“秋槐落蕊图、“秋蝉残鸣图”、“秋雨 话凉图” “秋日胜果图”等几幅画面,通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方 法,将客观景物(故都的秋)与作家的主观色彩(个人心情)自然完 美地融合在一起,秋中有情的眷念,情中有秋的落寞。【学情分析】学生对散文阅读难度较大,对散文景中蕴涵的情难以把握。学生 一般认为“清”、“静”的景物往往和“喜爱”等积极感情联系在一 起,但由于学生对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身际遭遇感到陌
2、生,因此对 故都秋景中表现出的“悲凉”特点难以理解。教学目标.理清本文的脉胳结构。1 .理解景中蕴涵的感情,体会故都的秋的“清” “静” “悲凉” 的特点。2 .掌握文章“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体会作者在故都秋景中寄 托的眷念和落寞之情,正确理解作者的“悲凉”心态。教学重点.赏析秋景图,体会故都的秋的“清” “静” “悲凉”的特点;1 .掌握文章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教学难点学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艺术手法。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讲授法、师生互动法、情境教学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自古文人多悲秋:屈原在湘夫人中惆怅地歌唱: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杜甫在登高中哀
3、叹地写道: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 感叹“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那么,郁达夫心中的秋又该是,怎样的一番滋味呢?今天,就让我们 一同走近故都的秋,走进他丰富的内心世界。二、作者简介郁达夫(1896-1945),名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作 家,诗人。他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他在小说、散文、诗词、文论等 领域都有深湛的功力和卓越的成就,形成了自然畅达而坦荡热情的鲜 明风格。他的散文带有鲜明的自叙性质,带有强烈个性的自己的声音, 充满了内热的、浓郁的、清新的情韵,热情坦白,毫不掩饰地表现出 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的
4、苦闷,展现出一幅幅感伤、忧 郁而秀丽、隽永的情景交融的画面。三、解题“故都”即北平,现在的北京。“故都”两字表明描写的地点, 带有深切的眷恋之情,同时暗含一种文化底蕴和历史沧桑感。秋”字 明确描写的内容为故都北平的清秋之景。故:过去的,消逝在时间深处的,有一种物是人非、沧海桑田的 沉重感。者R:京城,千年古都,经济文化政治中心,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 积淀。京城浓烈而醇厚的文化气息让作者心醉神迷。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快速浏览全文,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 .在作者看来,故都的秋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相关语句作答)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一一文眼(清一一清闲;静一一安静;悲凉一一悲
5、伤、凄凉).理清文章写作思路(1)总起(1-2)思秋,南北对比,衬托对故都的秋的向往(2)分写(3-12)绘秋,描绘五幅秋景图,赞美故都的秋;议秋,进一步赞美故都的秋(3)总括(13-14)恋秋,衬托对故都的秋的眷恋五、深入研读,思考探究(一)学生齐读1、2自然段,结合自己的勾画思考:这段运用了 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这两段运用对比的手法,写作者对北国之秋和江南之秋的 不同感受,写出了北国之秋的“清” “静” “悲凉”的特点,并用江 南之秋的慢、湿、淡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二)学生齐读最后两段,思考:南国的秋与北国的秋最大的区 别在什么地方?作者在对比之中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故都的秋 统编 2019 必修 上册 第七 单元 故都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