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分层练12诗歌鉴赏(解析版).docx
《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分层练12诗歌鉴赏(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分层练12诗歌鉴赏(解析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2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疏影寻梅不见彭元逊江空不渡,恨原芜杜若,零落无数。远道荒寒,婉娩流年,望望美人迟暮。风烟雨雪阴晴晚,更何 须,春风千树。尽孤城、落木萧萧,日夜江声流去。日晏山深闻笛,恐他年流落,与子同赋。事阔心违,交淡媒劳,蔓草沾衣多露。汀洲窈窕余醒寐, 遗佩环、浮沉澧浦。有白鸥、淡月微波,寄语逍遥容与。【注】婉娩:天气温和。此指青春年华悄悄逝去。笛:指梅花落笛曲。媒劳:有别人的引见也 是徒劳。楚辞九歌湘君:“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J余醒寐:带酒而睡。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以花切入,写作者历经千辛万苦,却不能见到梅花,以花喻
2、人,既写了凄清环境,又写了沮丧心 情。B. “尽孤城、落木萧萧,日夜江声流去”与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C.作者借离骚典故,如“美人迟暮”“交淡媒劳”等,抒写自己对梅花的苦苦追寻和心愿难遂的失落。 D.全词意境朦胧迷离,作者时而以梅花自喻,时而把梅花比作自己追求的对象,情绪起伏跌宕,曲折婉 转。2.作者在寻梅的过程中表达了对人生苦短的感慨,结合词作内容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B2.作者寻梅却不见梅,看到靠芜、杜若零落,想到“婉娩流年”“美人迟暮”,顿生青春流逝、人生苦 短的感慨。作者听到暮色中传来的梅花落,哀婉凄恻的笛音撩人心弦,想到“他年流落,与子同赋”,
3、 倍添人生苦短的感慨。作者感伤世事无常,心意难遂,理想与现实矛盾,理想难以实现,寄语梅花自由 而陡增自我哀怨,将人生苦短的感慨推至极点。【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 “有异曲同工之妙”错误。词中体现的是环境的 凄清,用环境衬托作者内心的失望和沮丧。杜诗两句体现的是生命的短暂和时间的无穷,表现的是沉郁悲 壮之情。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这首词借“寻梅未得”,抒发作者感时伤世之情。上阕以花写 入。“江空不渡,恨嘉芜杜若,零落无数。”此句写春光难留,别说梅花,就是江边的摩芜杜若,也已经凋 残了。开篇用花草零落来表示梅花难觅,景色凄凉。“远道荒寒,婉娩流
4、年,望望美人迟暮。”此句由路远 天寒,似水流年,感叹人的青春也如花般荣枯,美人总有迟暮之时。下阕以梅花落的笛曲造情,加重 了对人生苦短的感慨。“日晏山深闻笛,恐他年流落,与子同赋。事阔心违,交淡媒劳,蔓草沾衣多露J 深山传出梅花落的笛音,词人害怕它也像梅花一样化做泥土。世事无常,心意难遂,若是没有缘分, 渴求也是徒劳,空惹得蔓草上的露水沾湿衣襟。这几句充满哀怨,表现了词人对人世无常、理想难以实现 的感伤。“汀洲窈窕余醒寐,遗佩环、浮沉澧浦。有白鸥、淡月微波,寄语逍遥容与。”或许梅花此时正在 沙洲上开放,就像是刚睡醒的美人,将佩环遗留在澧水之浦。眼前白鸥闲游,月光淡淡,江波微微,词人 2.本题考
5、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全诗表现了杜甫在蜀中遇到了一片好山水,怀抱通 泉驿,远接通泉县城,诗人在这片山水的怀抱中情感也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游目远眺山脚F, 驿楼、枯柳、通泉县城郭、城中轻烟都透出人间气息。回望川水,曲折注入江中,多么绮丽壮观。体现了 诗人观览美景后的愉悦心情。“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两句以典故的形式借孔子和王粲的遭际,曲折 表达自己的感伤之情、生不逢时之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忧思。“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最后两句作者直 接抒发情感,“苦飘零”形象地描摹了杜甫晚年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一个
6、“苦”字将生活悲苦表达殆尽。对梅花寄予了殷切祝愿,希望它能够自由自在,“逍遥容与”。此词意境迷离,词人时而以梅花自喻,时而 又把梅花比做自己追求的对象,情绪起伏跌宕,曲折婉转。全词造语清淡,意境朦胧,表达了词人对理想 的追求和对现实的烦闷。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安定城楼李商隐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鸩雏竟未休。【注】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李商隐试博学宏词而落选,客游泾州(今甘肃省泾川县),寄居在他岳父 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中。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不得志,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
7、有 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1 .下列各项对诗句的理解,不够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洲渚尽收眼底,开篇点题,缘情于景,奠定了 全诗的感情基调。B.颔联上句表现对贾谊才华的欣赏及其未得君王赏识的遗憾,下句由王粲的典故可知此时诗人有依附于 别人且不得志的类似经历。C.颈联暗用春秋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的典故,表明作者既怀淡泊名利之心, 又抱建功立业之志。D.这首诗情绪多端,将忧念国事、抒写抱负、感慨时世,抨击腐朽融为一炉,气韵流动,俊逸高迈,意 蕴深厚。2 .尾联借用庄子秋水典故,“腐鼠”“鸩雏”有何含义?作者借
8、此表达了什么情感?【答案】1. A2. “腐鼠”原指相位,在此代指权位利禄;“鹦雏”是与凤凰同类的鸟,是庄子自比,此处是诗人自喻。 李商隐将自己的崇高抱负同贪恋“腐鼠”的小人们对比,表达对那些计较个人功名利禄的平庸之辈的讽刺, 对朋党势力造谣中伤的愤怒鄙夷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 “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错误。诗的开头两句, 诗人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洲渚尽收眼底,全诗以高瞻远瞩的意境开篇。但是后面诗 句抒发的却是作者虽仕途受阻,遭到一些人的谗伤,但并不气馁,反而鄙视和嘲笑谗佞的小人的坚定胸怀, 没有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
9、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情感态度的能力。首先理解典故的寓意:惠施相梁,生怕庄子争 夺他的相位,百般防范,惟恐不周。于是庄子去见惠施,坦率地对他说;鸩雏(传说中与凤凰同类的鸟, 庄子自比)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从来不会把鸣(鸥鹰,比惠施)的腐鼠(比高官之位)当美味而希 羡!意为,你的位置我一向不屑一顾,你切莫杞人忧天,自相惊扰。可见“腐鼠”指高官之位,引申为权 位利禄;“鹦雏”指像凤凰一样的鸟,诗人自喻。尾联两句借庄子寓言表示自己敝履功名利禄,与贪恋权 位的宵小之辈不同,正告他人不要妄加猜测。表示对世间一切恶浊事物,睥睨蔑视,决不妥协容忍;还尖 锐地批判计较个人功名利禄的平庸之辈,对他们造谣中伤的
10、丑态表达了愤怒鄙夷之情。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节选)李白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亦何有?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十二是李白的朋友,他曾经写了一首寒夜独酌有怀赠给李白,李白这首诗是酬答朋友、抒发己 志之作。B.诗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苍蝇”喻谗人,“贝锦”喻忠言。小人的谗谤与忠言相互交织,谈笑间令人 失色。C.“与君论心握君手”表现了诗人与王十二深挚的感情,诗人由之前对现实境遇的感慨转为向朋友表达心 志。D.诗歌的最后一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明
11、了诗人肯定的态度,增强了诗歌的语势,感情激烈,富有 感染力。2.这首诗蕴含着作者复杂的感情,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答案】1. B2. (1)世态炎凉的感慨。诗人想通过广泛交游来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但是“黄金散尽交不成”,尝尽 了世态炎凉。(2)光阴虚度的无奈。“白首为儒身被轻”抒发了作者年华老去,不得重用,反被轻视,内 心充满了壮志难酬的伤感、无奈。(3)受人排挤的愤懑。“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两句写小 人毁谤之声非常喧闹,闻之令人心惊。运用典故,意指谗言可畏。揭露世间贤愚不分,贤者遭诽谤,小人 得志猖狂。(4)荣辱偕忘的洒脱。诗人与朋友倾心畅谈,“光荣和耻辱对于我来说又算的什么?
12、 ”表现了 诗人襟怀磊落,洒脱无羁。【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B. ,贝锦喻忠言。小人的谗谤与忠言相互 交织”说法错误。“贝锦”比喻花言巧语,指小人毁谤之声非常喧闹。这两句诗是说,到处都是世俗小人 的谗谤声,谈笑间令人失色。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散尽了黄金也不得与世人 相交,身为儒生一辈子都被世俗社会所轻视。抒发了世态炎凉的感慨。“白首为儒身被轻”,年华老去,可 是作者壮志未酬,空有一身才华却依然被人轻视,不得重用,抒发了作者虚度光阴的无奈。“一说一笑失 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苍蝇”比喻谗人,“贝锦”比喻
13、花言巧语。这都是用诗经典故,指小人毁 谤之声非常喧闹。这两句说,到处都是世俗小人的谗谤声,谈笑间闻之令人失色。“曾参岂是杀人者,谗 言三及慈母惊”这一典故出自刘向的新序杂事篇,曾参是孔子的门生,也是有名的孝子。他在郑国 时有个同姓的人杀了人,消息传到他母亲的耳朵里,她前两次都不相信自己的儿子会去杀人,于是流言越 来越多,最后她竟然信以为真,被吓的连忙扔下手中的织布梭,翻墙逃跑了。这里指谗言可畏。这两句说 古代贤人曾参怎么会是杀人犯呢?接连三次的谣言,竟然让最信任他的母亲也受到惊吓。以上集中对世风 进行批判,揭露世间贤愚不分,贤者遭诽谤,小人得志猖狂,抒发了受人排挤的愤懑。“与君论心握君手, 荣
14、辱于余亦何有,“君”指王十二。这两句说,握着你的手,说句心里话吧,光荣和耻辱对于我来说又算 了什么?表现了诗人荣辱偕忘的洒脱。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胡笳曲王昌龄城南虏已合,一夜几重围。自有金笳引,能沾出寒衣。听临关月苦,清入海风微。三奏高楼晓,胡人掩涕归。【注】胡笳曲:乐府旧题。据晋书世说新语等记载,西汉末年,北方匈奴入侵中原,晋军将领 刘琨在晋阳被敌军重重围困,无法解脱;最终他利用一支胡笳,退敌五万精兵,传为战争史上的佳话。本 诗写的就是比事。金笳:即胡笳,管乐器。自西域传入中原。关月:乐府旧题有关山月,下句中 “海风”所指不详,可能也是乐府旧曲。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
15、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着一 “已”字表明情况万分危急,“几重围”更是言简意赅地突出事态的严重。B.胡笳一 “引”让“出塞衣”上落满思乡泪,这和“儿女共沾巾”的离别之泪同样的悲壮沧桑。C.颈联虚实结合,着重表现胡笳乐曲,将乐曲中展现之景写得宛如眼前实有之景,写活了胡笳声。D.这首诗以诗歌艺术的方式完整地记录了胡笳退兵这一载入史册的事件,可以看作是叙事诗。2.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认为此诗“结用事佳切,请结合尾联具体内容简要赏析。【答案】1. B2.尾联叙事,写刘琨再三吹奏胡笳曲,拂晓时分,终于让胡人失去斗志,流泪撤兵而回。“掩涕” 一词生动地表现出了刘琨攻心战产生的强大力量,也为本诗画上了一个完美
16、的句号。拂晓是新生的一天 的开始,意味着希望;而敌军终于撤兵而还,晋阳城也终于解除了危机。尾联收笔干净有力,用笔神妙。【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B. “同样的悲壮沧桑”表述不当,“儿女共沾 巾”的离别之泪是柔弱婉约,而本诗中的思乡之泪则更加悲壮沧桑。故选Bo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炼句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先要弄清题干中“结用事佳切”的意思,即结尾记事 非常贴切、非常好,然后结合尾联所写的内容,从锤炼词语、分析内容等角度赏析。尾联意思为:晋军将 领刘琨在高楼上多次吹奏胡笳曲,从夜晚吹到天亮,最终以胡笳退兵,胡人撤军。其中“三”指多次,“晓” 指拂晓,此处意为新生的一天的
17、开始,意味着希望;“掩涕” 一词,渲染出刘琨攻心战产生的强大力量。 刘琨在高楼上多次吹奏胡笳曲,以勾起胡人的思乡之情,瓦解敌方的心理防线,最终敌军撤兵而还,晋阳 城终于解除了危机。综合以上可知,尾联的叙事收笔干净有力,用笔神妙,即“用事佳切: 五、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拟行路难其二南北朝鲍照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千斫复万镂,上刻秦女携手仙。承君清夜之欢娱,列置帏里明烛前。外发龙鳞之丹彩,内含麝芬之紫烟。如今君心一朝异,对此长叹终百年。注:金博山,香炉的名称,因炉盖形状像重叠的山形而得名。一般用铜器制作,称之为“金二秦女, 即春秋时秦穆公的女儿弄玉,传说与丈夫双双骑凤升天而去。1 .下列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分层练12 诗歌鉴赏解析版 2022 2023 学年 语文 学期 期中 分层 12 诗歌 鉴赏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