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表格式备课教案.docx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表格式备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表格式备课教案.docx(6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师:总第(1)节教学内容1.1种子发芽实验教学目标1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2 .经历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3 .按照自己的对比实验计划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教学重点1、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对比实验的过程。2、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教学难点经历设计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的过程形成对比实验的科学思维。教学课时第(1)课时教学时间()月()日教学过程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1、复习回顾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大家熟悉的一组照片凤仙花的一生。从这组照 片中我们清晰地知道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们说说种子发芽 需要哪些条件呢?2、自由交流需要浇
2、水、 需要合适的温度、 需要阳光、 需要空气等。3、质疑思考拿出几颗绿豆种子在视频下投放,同学们请看,这是几颗完好的绿豆种子。 如果要让们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随即让个体学生 做出判断性回答。二、教学新知:设计种子发芽实验1、引水成渠给个例子扶一把。有同学说了 绿豆发芽 这些黑板上的条件并不是统统需要。也就是说有 些要有些不要。那么又如何辨别绿豆发芽哪些条件是必须的 而哪些又不是必 须的呢我们不能随意猜测要有科学的论断啊!A计划:在学生思考后 若有学生能比较清楚地说出符合对比实验的基本要义 的实验方法那么教师要引领规范实验过程与方法要强调注意事项如两组实验其它 条件都一致
3、只能改变其中一个条件。最后总结归纳像这样实验分对照组和实验 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它条件相同,只改变对照组其中某一个条件,我们这种 实验方法称为对比实验。B计划:学生在思考后一下子还不能说出一个比较完整的想法。那么教师可以 采用举例引导的方法。如下同学们我们先就绿豆发芽是否需要土壤做个表决吧。屏幕出示问题绿豆 发芽是否需要土壤呢?学生出现两个阵营。屏幕出示推测一需要土壤。推测二 不需要土壤。大家的意见不一样,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判别验证。教师:总第(5)节教学内容1. 5当环境改变了教学目标1 .能够通过分析动物在环境改变后的行为研究动物是怎样适应新环境的。2 .意识到动物要依赖于环境而生存,保护
4、环境就保护了许多动物。教学重点不同的动物是怎样适应变化了的新环境的。教学难点能够通过分析动物在环境改变后的行为研究动物是怎样适应新环境的。教学课时第(1)课时教学时间()月()日教学过程一、引入一一分析人如何适应环境的改变1 .出示一年四季的景色图片:你最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2 .环境改变后,我们人是如何适应的?请同学说说我们都启哪些适应变化的行为。3 .教师概括:当环境改变时,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人在不同季节会做不同 的事情。二、聚焦一一环境变化对动物的影响1 .谈话:在春天的田野里,我们能看到青蛙吗?青蛙在不同季节都有哪些 不同行为?2 .其他动物在环境改变时又会有哪些行为?三、探索(-)
5、青蛙如何适应环境变化1 .青蛙的生存条件。2 .分析春天里青蛙的行为。现在是春天,青蛙能否获得生存所需的条件?从哪里获取?青蛙以小虫子为食,天气比较温暖。3 .分析其他季节青蛙的行为。其他季节,夏天、秋天、冬天里会有哪些行为?将想法记录在记录表内。(二)初步交流环境改变与青蛙行为之间的联系1 .引领学生通过交流达成初步共识。(1)某一季节,气候怎么样? (2)对青蛙的食物会有什么影响?(3)对青蛙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4)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青蛙会怎么做?2 .播放视频资料,丰富学生对青蛙的认识,并完善班级记录表。(1)教师出示青蛙在不同季节活动的补充视(青蛙产卵、蝌蚪变成青蛙视频)。(2)将关
6、键词补充在班级记录表中。3 .基于班级记录表,分析环境与动物行为的联系。同学们,通过之前的交流。青蛙的这些变化,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三)其他动物对环境改变的适应行为.过渡:由于青蛙不断适应环境,使青蛙得以生存下来。我们周围其他动物 又有哪些适应环境变化的行为呢?1 .出示丹顶鹤图片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对丹顶鹤并不熟悉,让我们一起阅读 教科书上关于丹顶鹤的资料,画出丹顶鹤在环境改变后适应环境的行为的句子。2 .学生阅读,组内交流。3 .班级交流。丹顶鹤在天气变冷后,会迁徙到南方去。天气变暖,会重新回到北方。四、研讨.交流更多动物适应环境的行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青蛙和丹顶鹤适应环境变
7、化的行为。那么,其 他动物在面对周围环境改变时,会有哪些相对应的行为呢?教学过程(1)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已有认知。(2)教师用图文、视频等资料补充(如迁徙、冬眠、换毛、涧游等行为)。1 .分析动物行为变化的本质。(1)世界上是否存在不随环境改变而发生行为改变的动物?为什么?请学生 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引领学生达成共识。如果不随着环境的改变而相应地改变行为,会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死亡, 甚至灭绝。(2)引领分析:你们觉得“环境的变化”和“动物行为的改变”之间是如 何产生联系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认识、发表观点。2 .引领学生反思。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对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有哪些新认识?板书设计教师:
8、总第(6)节教学内容L6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目标1 .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2 .通过分析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教学重点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难点初步的建立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系的一个体 的认识。教学课时第(1)课时教学时间()月()日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提问:生物的生存需要些什么?(水、阳光、空气等)。2、引导: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 依赖、互相影响的。这段时间我们重点研究这方面的知识。二、谁吃谁:1、出示校园常见动植物样本(也可以借鉴书本的图片),说:这是在一簇
9、花丛中发现的生物、有蔷薇、小草、树叶、蜥虫、瓢虫、蚯蚓、毛毛虫、小 鸟等。2、问:为什么在同一个区域会出现这些动物和植物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 系呢?3、学生自由说,教师随机用简单的文字和箭头表示这种关系。(蔷薇或草一 一鲂虫一一瓢虫一一小鸟;落叶一一蚯蚓一一小鸟;蔷薇一一毛毛虫一? 4、讲述: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中能自己 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者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让学生划出书中12面相关句子)5、让学生指出上面几条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并发现大多数食物链都是 从植物开始的。6、学生再根据生活经验说几条食物链。三、水田的食物网:1
10、、竹林村的同学在稻田上发现了许多生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书13面图,生物石:水稻、稻螟虫、蝗虫、蜘蛛、螳螂、蜻蜓、小鸟、蛇、老 鹰、青蛙、白鹭、鱼、虾、田鼠、黄鼠狼、猫头鹰等。)2、找一找,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怎样的食物关系,用箭头表示出相关的食物 链。3、学生交流补充,不断完善自己的食物链,数一数有多少条。特别注意一下 水稻和蛇,看看它们被吃了几次或者吃多少种食物。4、概括: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5、说一说:万一其中的一种生物灭绝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教学过程板书设计6、拓展:观察身边的生态群
11、落,画一个食物网。 四、总结全课:教师:总第(7)节教学内容1.7设计和制作生态瓶教学目标1 .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体, 叫作生态系统。认识到动植物与环境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2 .能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教学重点理解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建构生态系统的概念,并以此设计制作一个 生态瓶。教学难点论述生态瓶的设计理由,通过论证完善设计图,制作生态瓶并坚持观察记录反思。教学课时第(1 )课时教学时间()月()日教学过程一、聚焦一一探讨生物间依存关系1 .出示绿豆圃图片,提问: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
12、,我们已经了解了 绿豆苗周围有哪些生物以及绿豆苗与它们之间存在着的食物关系。除了食物关 系外,它们之间还有什么关系?2 .小结:动物死后给植物提供肥料,蚯蚓给绿豆苗松土,绿豆苗给动物提 供栖息地和氧气。我们把绿豆苗和这些生物统称为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由植 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二、探索建构生态系统概念(一)探讨生态系统稳定性条件1 .绿豆苗周围有哪些非生物?这些非生物与植物、动物有什么联系?2 .播放视频:动植物改变岩石模样,改变空气中的气体组成成分。3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形成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关系图4 .小结:生物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 体,
13、我们叫作生态系统。(二)设计生态瓶L我们模拟池塘生态系统制作一个生态瓶。我们的目标是:生态瓶里的生物 能一直和谐共生。提供的材料有小鲤鱼、泥纵、小龙虾、大鲫鱼、田螺、黑藻、 金鱼藻、水葫芦、沙子、石头、池塘水、自来水。5 .小组讨论:(1)生态瓶中放什么?放多少?(2)在设计时要思考我们小组为什么这么放。(3)为了让生态瓶里的各种生物和谐地生存下去,我们应该注意什么?6 .观看设计指导视频,小组讨论设计。三、探讨一一基于论证,完善设计图修正完善自己小组的设计图。先修改设计表格,对设计图中不要的生物 可以用义贴纸。四、实践一一制作生态瓶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制作生态瓶,并填写标签贴在生态瓶上。
14、教学过程板书设计预设:先做好非生物环境建设,为生物提供栖息地和生存需要,再放提供食 物和氧气的植物,最后放动物。教师:总第(8)节教学内容2.1船的历史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比较,认识不同时期船的特点。2 .通过制作独木舟模型的活动,感受“最初的小船”的样子和船的载重、稳定 和水阻特性。3 .通过“独木舟负载物体” “船型与阻力关系”的实验认识到船的外形、结构 和稳定性、阻力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了解不同时期、不同类型船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教学难点通过“独木舟负载物体” “船型与阻力关系”的实验认识到船的外型、结构和稳定性、 阻力之间的关系。教学课时第(1)课时教学时间()月()日教学过程一、聚焦
15、教师用课件出示船的图片:船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运输工具,给我们的生 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提出问题:关于船你知道什么?还想研究什么?引出船的课题。二、探索(一)探索活动1交流关于船的知识1 .教师出示“关于船的知识”班级记录表,小组内讨论,整理“已经知道 的”和“还想研究的内容:要求简洁明了,用关键词表述即可。2 .小组汇报,教师引导学生从船体形状、材料、构造、动力系统、功能等 角度描述船,再梳理还想研究的问题,并用关键词将信息整理到班级记录表上。(二)探索活动2探索船的历史L请学生观看在船的发展过程中的代表性船只的图片或视频。谈话:船在发 展过程中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了解
16、船的历史。2船在发展过程中,哪些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3 .船在哪些方面发展了,了解船在技术上的变化和发展过程, 学生汇报。(三)探索活动3探究独木舟L谈话:船行驶在水中,首先要保证稳定、不侧翻。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让我们动手操作,继续研究船的稳定性。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材料,1只独 木舟,1盒钩码和1个水槽。在动手操作前,请同学们先思考:可以怎样开展探究?实验时要注意什么? 2整理并总结实验方法,出示实验注意事项:放钩码时要轻轻放,放置要均匀; 做实验三次,取最大值。4 .学生分组实验。师巡视指导。5 .学生汇报实验发现:我的独木舟最多能放置几个钩码;根据实验操作反思: 在船中放置重物时,
17、怎样才能做到保持稳定、不侧翻?独木舟在装重物时,有 哪些不足?教学过程板书设计5 .设问:我们的独木舟船首是什么形状的?什么样形状的船首受到水的阻力 比较小?为什么?6 .根据学生回答,整理总结实验方法,用演示实验验证预测或者播放视频船 首形状与阻力大小的关系三、研讨L从船的发展历史中,你发现了哪些变化?2 .怎样让独木舟保持稳定而不侧翻?3 .怎样减小船在行驶中的阻力?四、拓展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我国航空母舰的相关信息,并简单介绍中国的船舶 发展历史和现状。教师:总第(9)节教学内容2. 2用浮的材料造船教学目标1 .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2 .通过
18、探究认识到船的结构与载重量和稳定性有关。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发现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 和稳定性。教学难点竹筏的制作和测试。教学课时第(1)课时教学时间()月()日教学过程一、聚焦1 .教师出示独木舟图片: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探索了独木舟的载重情况。 在活动中,你发现独木舟有什么缺点吗?2 .学生讨论,梳理出独木舟的缺点并记录在表格里。3 .独木舟确实有很多缺点,如果让我们改进独木舟,克服独木舟的缺点,你 打算从哪些方面着手改进?预设:加大船体,增加底面积等。4 .提问:除了用木头,还可以用哪些材料造船?(揭示课题:用浮的材料 造船)二、探索(一)探索活动1设计并制
19、作竹筏1 .出示几根竹竿,提出任务:今天,我们用这些材料来制作一个竹筏。2 .出示竹筏图片,明确设计要求:(1)画出设计图;(2)能稳定地浮在 水面;(3)牢固、不散架。3 .小组合作完成竹筏的设计方案,汇报交流,说明设计理由和使用的材料等。4 .播放制作竹筏的视频,学生结合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制作(选材种类和数 量应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二)探索活动2测试竹筏的载重量1.谈话:大家基本按照设计图制作出了自己的竹筏,那么我们的竹筏载重量 如何?是否稳定?让我们用钩码来测试一下。教学过程提问:你觉得可以怎样进行测试?实验时要注意什么?2 .整理并总结实验方法,出示实验注意事项(1)轻轻放,放均
20、匀;做三次, 取最大;(2)注意不能让水浸湿钩码。3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4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我的竹筏最多能放置几个钩码。(三)探索活动3竹筏与独木舟的不同.提问:我们分别完成了竹筏和独木舟的制作,也分别做了载重测试,让我们 来总结竹筏和独木舟的不同点。在师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比较独木舟和竹筏”记录表。1 .学生汇报。三、研讨.竹筏与独木舟相比,有了哪些进步?1 .竹筏还有哪些不足之处?你打算怎样改进?2 .出示“摇橹木船和明代宝船”的图片,提问:观看下面的木船,你有什么 发现?四、拓展.提问:在竹筏的基础上,如果再继续改进,你会怎么做?板书设计1 .课后继续
21、改进自己的竹筏,下节课进行展示、评价。预设 我们可以把有些绿豆种子放在土里,而有些不放在土里。看看它们 能不能 发芽?2.同学们我们来填一填这张实验设计表屏幕出示 实验计划表实验计划表我们提出的问题 绿豆发芽是否需要土壤我们的推测推测一 需要土壤。推测二 不需要土壤。两个组相同的条件,两个组不同的条件。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有哪些呢空气水相同数量的绿豆温度等等不同的条件呢土实验的方法是教学过程让一组绿豆种子在土壤的环境下发芽。我们可以把这组称为实验组。而另一组绿豆种子没有没有土壤。我们可以把这组称为对照组。归纳小结同学们 我们把这种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进行实验,最后对比两组实 验结果的实验方法称为对比
22、实验。对比实验要注意对照组只改变一个条件,其 他条件与实验组相同。3、自由流淌 独立设计 放一手。同学们我们依据这张实验计划表进行实验。最终我们就能得出结论。证实 绿豆发芽到底需不需要土壤?与你的猜测是不是一致。那么回到最关键的问题 上来。绿豆发芽必须哪些条件呢?阳光需要吗?水需要吗?需要适宜的温度吗?这些都值得我们研 究。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喜好 选择一个研究问题完成一张实验计划表。 填写实验计划表。4、分组汇报交流三、总结全课:板书设计教师:总第(10)节教学内容2. 3用沉的材料造船教学目标1 .认识到船的稳定性与其结构有关。了解其他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造船技术 的发展。2 .探索用橡皮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 小学 科学 年级 下册 表格 备课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