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的现实困境及其制度完善.docx
《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的现实困境及其制度完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的现实困境及其制度完善.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等收入群体规画区的现实困境及或!善内容提要: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显著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是共同富裕的重要标志, 中等收入群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主体力量。然而,我国当前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偏小。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扩 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依赖那些奋斗的低收入群体,他们若要实现收入上的跨越,需要依靠合理且不断完善的分配制度, 以及具有创业的机会和能力,外加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等。但是,在分配、创业和教育等许多方面上均存在一定困 境亟待解决,需要在法治层面得到回应。引言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共同富裕问题备受关注。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党的奋斗目标。关 于共同富裕的法
2、律问题的研究,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论证共同富裕在法律上具有重要意义,为共 同富裕寻求合法性基础;第二,探讨某个具体法律文件对共同富裕的促进和保障作用;第三,呼吁建立与完善某项 法律制度或者实施某项措施以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总体来看,在法学界,关于共同富裕的研究主要围绕着为何推 进以及如何推进共同富裕。一方面,从法律视角出发,依据宪法基本原则、习近平法治思想等理论来论证共同富裕 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立足于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等发展不平衡的角度出发,依据法律规范文本和法律制度来探讨 如何在追求共同富裕上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共同富裕是人类所追求的目标,其在法学界得到重视具有必要性。共同富
3、裕的合法性已得到普遍认可,其实现 需要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其意味着贫富差距不能过大,然而,它也并非指财富的均 等化,因为这有违经济发展规律。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缩小贫富差距,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 富裕,这是发挥法治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保障作用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贫富悬殊是一个世界性和历史性难题,其 在古希腊也存在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为此,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自己的解决之道并创作了政治学一书,“用 加强中等阶级的力量来平衡富有者和贫民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 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vii页。亚里士多德的这一思想与当今解决问
4、题的途径有一定相似之处。“十四五”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提出,要实现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以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因此,本文将 立足全体人民之利益,探讨法律如何保障中等收入群体的增加来实现共同富裕。一、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之必要性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推进中等收入群体的显著扩大。探讨和厘清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重要性有助于更好地把 握和坚持推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努力方向。当前,我国正努力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具有必要性。(一)必要性: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是共同富裕的重要标志共同富裕的首要目标在于确保贫富差距在合理范围内C实现共同富裕是否意味着全体人民
5、均享有相同的财富呢? 从理论和实际出发只有一个否定性答案。人们从追求美好生活的朴素愿望出发主张不应当有任何差距,并引用古代先 贤“不患寡而患不均”来予以论证。这一论证看似正确,实则存在重大偏差。“不患寡而患不均”充分表达了人们对公 平分配的愿望和追求。然而,立足于“均”的共同富裕则不太妥当,共同富裕的目标在于“富裕”上,若为了 “均”导 致了 “寡”,便与其目标背道而驰了。正如有学者指出,平均主义的做法实际上违反了共同富裕的原则,共同富裕是 “要缩小差别,但不搞平均主义”。厉以宁、黄奇帆、刘世锦等:共同富裕: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中信出版集团2022年版,第5页。若所有人拥有的财富均很多且完全一
6、样,人们就会丧失参与劳动的积极性,进而损害 整个经济发展,这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追求共同富裕并非完全消灭差距,实则控制贫富差距在合理 范围内。中等收入群体的显著扩大意味着贫富差距的缩小。社会所有成员的收入可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居于上 层的高收入群体所占比例一般较少,中层和下层的比例构成此消彼长的关系。参见程丽香:中等收入群体成长特 征、影响因素及对策的城乡差异分析,载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21年第6期。这也 指明了缩小贫富差距的方向,即扩大中层收入群体的比重。若如此,极少部分人占据绝大多数财富的社会现象将消 失。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存在两种路径:其一,由高收入转为
7、中等收入;其二,由低收入转为中等收入。立足于共 同富裕这一目标,只有第二种路径是可行的。因为,共同富裕需要体现出“共同”这一要求,即全体人民一起富裕起 来。通过降低高收入者的收入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做法不符合让高收入群体逐渐富裕的要求。与此相反,鼓 励和支持低收入群体实现向中收入群体的转变则符合共同富裕的原则。(二)必要性:中等收入群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主体力量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扩大依赖于欲加入中等收入群体的人们。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 创造者。正如有学者指出,在共同富裕之路上要体现出共同劳动和共同创造,没有人能够不劳而获。参见前引, 厉以宁等书,第5页。此外,有研究者指
8、出,“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需要做大做好蛋糕。”“中等收入群体显 著扩大”需要做大做好蛋糕,载第一财经日报2020年11月2日第A2版。所谓“做大做好蛋糕”意味着发展 好经济,生产和制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等。“人民群众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推动力量”,王政武:劳动主体地 位回归:以人民为中心经济发展的逻辑及路向,载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7年第1期。经济社会 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劳动。列宁高度重视对劳动者的保护和教育,认为劳动者可以推动国家经济发展进 而帮助一个国家改变经济落后状况。参见李建国:列宁保护和教育劳动者的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启示,载马 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10期。一切
9、问题的本源在于人,一切问题的解决也依赖于人。在任何国家中,只有劳 动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付出自己的辛勤劳动才可以推动该国经济发展,为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一个既大又好的蛋 糕。劳动者的各种合理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影响着其劳动积极性和劳动能力的发挥。参见杨子江:劳动积极性 形成的内因与外因,载江西社会科学1998年第11期。因此,那些希望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人们对此具有 极大的积极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与结构优化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共同富裕不仅仅要体现在物质 财富层面,在精神层面上也不能缺失。参见蒋海曦、蒋南平、蒋晋: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理论阐释,载企 业经济2021年第12期。首先
10、,在物质层面上,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扩大直接意味着有更多更具有劳动能力和积 极性的劳动者参与到经济建设中,这有助于物质财富的进一步积累。其次,文化的发展决定于经济发展,精神上的 丰富建立在较为充足的物质财富上。对于特定人来说,基本生存需要的支出在一定时期是固定的。那么,只有收入 增加后才有多余的收入用于精神层面。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扩大意味着整体经济收入或者物质财富的增加,同时也有 助于精神层面的提高,进而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三).必要性:我国当前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偏小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衡量与其测量或者认定之标准有关。不同的认定标准下的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存在一定的差 异。关于“中等收入群体”这一概念
11、看似明确,实在充满着模糊性和抽象性。根据既有研究,“中等收入群体”的界定 标准至少存在六种主张:第一,从阶层、职业、教育等定性标准出发;第二,立足于消费水平,例如考虑恩格 尔系数大小;第三,考虑人们所拥有的财富,例如有的机构将拥有5万50万美元财富的人群界定为中等收入群 体;第四,根据人们的绝对收入来划分,例如日人均1050美元的人群为中等收入群体;第五,根据人们的相 对收入来划分,立足于收入结构变化等来测量;第六,主张结合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来进行测量。参见杨修娜、万 海远、李实: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及其特征,载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 若以定性标准为依据来认定中等收入
12、群体,一些收入较低的人群只要属于某一职业即可被认定为中等收入群体,这与 实际上行业内存在的贫富差距的现状不符。此外,收入的绝对标准与相对标准一定存在差异,这样认定的规模数量 必然存在差异。由此可得,不同的认定标准会得出不同数量的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虽然不同的测量标准下的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存在差异,但是无论依据何种标准,当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偏 小。例如,有研究者按照一定的收入标准得出,在2019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达到了 33.9%。怎见李春玲: 迈向共同富裕阶段: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成长和政策设计,载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 2期。还有研究者通过梳理相关研究后指出,我国目前的
13、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为30%左右,相较于发达国家的70%左 右偏低。辱见杨宜勇、池振合: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路径探索,载社会科学研究2021年第6期。 此外,根据一些研究内容,当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人数4亿以上。侬见辛向阳:习近平的共同富裕观,载新 疆社会科学2022年第1期。我国人口有14亿,那么,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处于28.6%35.7%之间,也即30% 左右。以上是就全国而言,倘若考察某个地区的某一群体的话,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可能会更低。例如,在北京,农 村居民中的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比重为16.8%,远低于30%。磅见王永贵、史梦婷:北京率先实现共同富裕的路 径选择,载新视野2022年第1期
14、。总而言之,我国当前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比重偏低。二、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之现实困境一定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标志。鉴于我国当前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比重偏小之现状,扩大 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具有必要性。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仍然面临着一些现实困 境有待解决。(一).分配困境一个国家和社会中的收入结构直接由其分配状况所决定,换言之,收入结构即分配状况。假定A、B和C三 人共同分享100元,若A分得60元,B分得30元,而C仅分得10元。这一情形下,A 一个人便占据了绝大 多数财富,同时,高收入者与低收入者的收入差距很大。假定另一种情形,A分得45元,B分得30
15、元,以及C 分得25元。在这个情形下,B和C共同占有了社会的大多数财富,同时收入差距较小。在社会总财富不变的情 形下,不同的分配方式直接决定着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贫富差距。但是,社会总财富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每一 次增长催生一次新的分配。前面提到,第二种分配方式总体是公平的。但是,若每一次财富增长都是按照该分配比 例进行,每增加一次分配则扩大一点财富差距。随着时间的积累,不同群体间所拥有的财富差距越来越大。如此可 以得出,永远不变的公平的分配方式最终可能导致不公平的分配结果。针对上述困境,理论上有两种解决进路。第一,不断调整初次分配方案。为了体现出一定的效率和调动积极 性,在初次分配中不能够实
16、施平均主义,倘若如此会导致整个社会的普遍贫困。基于此,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收入 存在一定的差距。当这些差距不断累积时会扩大差距的量,进而导致差距悬殊。因此,若在下一次分配中将差距进 行倒置”则能起到缩小差距的效果。例如,若第一次分配时,A比B多20元,然而,在第二次分配时,B比 A多15元,那么二人的差距缩小为5元。事实上,这一方案在较短时期内无法实施,原因是人的能力在一定时期 内无法实现“倒置”。第二,辅之以再分配。再分配在初次分配后的基础上进行,其核心内容在于将高收入群体的一 部分收入转移到低收入群体中,即“一减一增: 当一方财富减少而另一方财富增加后,二者之间的差距也会随之缩 小。当初次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等 收入 群体 规模 扩大 现实 困境 及其 制度 完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