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比例线段(二)教学设计--【教学参考】.docx
《成比例线段(二)教学设计--【教学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比例线段(二)教学设计--【教学参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章图形的相似1.成比例线段(二)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这节课是“成比例线段”的第二课时,学生已经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观 察了大量的图片,列举了许多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认识了线段的比的知识,知道 了选用同一单位长度量线段的长度,从而求出两条线段的比。也学会了运用比例 线段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图片创设的问题情境,重现了现实生活中 的比例模型,初步掌握了解决有关比的问题的方法。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来学 习成比例线段的有关性质,学生不会感到陌生,反而容易接受本节课的继续学习0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上一节课,学生已经收集了一些相似图形的图片,如大小不同的两张中国地 图、国旗,
2、同底相片等。已经感受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各小组展示 并讨论过线段比的事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交流的基础和能力。难点处理: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推理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发扬小组合作 的精神,在小组中展开讨论,教师参与指点。二、教学任务分析教科书在学生认识线段的比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理 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其简单应用。学好了本节课,既承接了全等三角形的 内容,又为本章的后续学习相似三角形和相似多边形奠定了基础。在知识技能方 面,要求学生了解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其简单 应用;发展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
3、生经历 运用线段的比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观察、计算、讨论、想象等活动中获取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线比例线段的基本性质;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及其简单应用;发展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能力目标:经历运用线段的比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观察、计算、讨论、 数个位的上面,也就是商的个位上写“0”,用0来占位。)强调:点上小数点后接着算.请同学们试着做一做。2. 4/37. 2/9学生做完后,教师问:在什么情况下,小数除法中商的最高位是0?2、教学例3: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让学
4、生用竖式计算。当学生计算到12除6时, 教师提问:接下来怎么除?请同学们想一想。引导学生说出:12除6可以根据小数末尾添上0以后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在6 的右面添上0看成60个十分之一再除。请同学们自己动笔试试。在计算中遇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时该怎么办?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的依据是什么?3、做教科书第17页的做一做。4、教学例4:想一想,前面几例小数除以整数是怎样计算的?在计算过程中应 注意什么?整数部分不够商1怎么办?如果有余数怎么办?引导学生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1)小数除以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 去除,(2)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3)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 小
5、数点再除;(4)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师:怎样验算上面的小数除法呢?(用乘法验算)自己试一试。5、P18 做一做。三、课堂小结:1、说说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2、被除数比除数小时,计算要注意什么?四、课堂作业:P19第4题,P20第8、11题。五、作业:P19第3、5、6题,P20第7、9、10题。课后小记:本课新增知识点多,难度较大,特别是例3应引导学生去思考其计算依据。 课堂中张子钊同学问到“为什么以往除法有余数时都是写商几余几,可今天却要 在小数点后面添0继续除呢? ”这反映出新知与学生原有知识产生了认知冲突, 在此应帮助学生了解到知识的学习是分阶段的,逐步深入的。以往无法解
6、决的问 题在经过若干年后就可以通过新的方法、手段、途径来解决,从而引导其构建正 确的知识体系。学生归纳综合能力的培养在高年段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教材中并没有规范 的计算法则,但作为教师有必要让学生经历将计算方法归纳概括并通过语言表述 出来的过程,所以引导学生小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然后再由教师总结出规范 简洁的法则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作业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错误:1、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计算题,学生容易遗忘商的小数点。2、商中间有零的除法掌握情况不太好,需要及时弥补。对于极个别计算 确有困难的同学建议用低段带方格的作业本打草稿,这样便于他们检查是否除到 哪一位就将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想象等活动
7、中获取知识。(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其简单应用。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问题。三、教学过程分析探究新知;第六环节:本节课设计了八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温故知新;第二环节: 第三环节:知识应用;第四环节:随堂练习;第五环节:巩固提高;知识回顾;第七环节:布置作业。第一环节:温故知新 活动内容:复习:(1)成比例线段定义(2)比例的基本性质(3)若3加二2,你可以得到的值吗? 上呢?活动目的:n学生思考回顾上节课的内容,m更好的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第二环节:探究新知活动内容:
8、如图,已知处=生=1的值吗?如果=竺BC CE程中,你有什么发现?AD AE 2,那么Yu 区匕 _rx , . BD + AD你能求出ADCE + AEAEC一0,有怎么样的关系?在求解过 CE已知,a, b, c, d, e, f六个数。如果? = ,那么上心=*和幺a= j成立吗?为什么? b d b d b dAB BC CD AD-3+8C+CD + A。(2)如图,HEyEFFGHG 的值相等吗? HE+EF+FG+HG的值又是多少?在求解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已知,a, b, c, d, e, f六个数。如果3 = =+ d + /。o),那么a + c + e = 成立吗?为什
9、么?b d f, 7 b + df b合比性质:如蒙=,那么幺心=.b d b d等比性质:如解= =生 + d +.一wO),那么- + C +b d nh + d -n h活动目的: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都需要在一定的知识背景中去认识和练习才能 得到巩固应用,从引例的结论中,引出“合比性质”及“等比性质”的学习。 注意事项:1、合比性质有两种形式:如果g=,那么色心=山;如果g=g, b d b d b d那么幺史二二4,要灵活应用。 b d2、 要强调等比性质中,分母b+d+n#0 o第三环节:知识应用活动内容:例题:、已知色=2,求山与土”;h 3 b b(2)、在A4BC与7)尸中,若
10、丝=四=上二,且AABC的周长为18cm,DE EF FD 4求AZ无下的周长。活动目的:学到的知识要会应用升华,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灵活应用比例的合 比性质及等比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师生互动,主要还是学生的动,要体现教师 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会主动学习,遇到问题,要善于分析思考。 注意事项:利用得出的解题方案,解答上面的两个问题。可让学生自己先做,学 习小组讨论后,在黑板上演示,教师与学生共同评讲。第四环节:随堂练习活动内容:1、已知9=2s+dwo),土上的值。b d 3b+d2、小明认为:(1)、 如果g = (a + bwO, c + dwO).那么一-=-b db+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参考 比例 线段 教学 设计 参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