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体系管理制度制度.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两个体系管理制度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个体系管理制度制度.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某金属制品厂安全生产标准化文件编号:BS/AQGL:-09-001版次:AQGL -01文件名称危险源风险管控管理制度本章页数:4危险源风险管控管理制度1危险源监控管理办法为辨识厂区范围内生产活动、产品制造中的危险源,确定危险源, 并及时更新,策划必要的控制措施,加强危险源的控制管理,实现对 安全风险的全面管理和有效控制,防止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 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属各生产经营活动中危险源的辨识、评价、 控制与管理活动。危险源实施分类、分级控制与管理。安全员是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管理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1.1 危险源的分级危险源风险级别分为一般风
2、险和重大风险两级;危险源依据风险 级别分为一般危险源和危险源。1. 一般危险源是指可能引发轻微伤害事故的危险因素,一般风险 的危险源列为一般危险源。1.2 危险源辨识方法、范围1.3 . 1危险源辨识方法:各单位应对危险源、危害因素进行辨识。辨识方法分为:1 .直接判断法。2 .现场排查法。3 .打分法。危险源辨识范围包括:2、风险评价方法 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作业活动选用方法频率备注直接作业活动工作危害分析法 (JHA)作业活动前检维修作业岗位、部位、 装置首选工作杀害分析 法(JHA)其次作业条件危险 性分析(LEC)每年一次一个工序如:液 树脂、固化剂、 促进剂、贮储、 运输作业等关键、重
3、要设 备安全检查表法(SCL)每年一次管道、消防设备新建装置危险与可操作研究 (HAZ0P)建设前按工序进行分析 评价3、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及风险等级判定3. 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流程3. 1. 1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于 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 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3. 1. 2作业步骤应按实际作业步骤划分,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办理作 业证等不必作为步骤分析,可将其列入控制措施。3. 1. 3作业步骤只需说明做什么,而不必描述怎么做。作业步骤的划 分应建立在对工作观察的基础上,并应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
4、运用 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进行分析。3. 1. 4识别每一步骤可能发生的危害,对危害导致的事故生发后可能 出现的结果及严重性也应识别。识别现有安全措施,进行风险评估, 如果这些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就提出建议的控制措施,3. 1. 5如果作业流程长,作业步骤多,可按流程将作业活动分几大项。 每一项为一个大步骤,再将大步骤分为几个小步骤。3. 1. 6对采用工作危害分析的评价单元,每一个步骤均需判定风险等 级,控制措施首先针对风险等级最高的步骤加以控制。3. 1. 7频繁进行的类似作业,可事先制定标准的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3. 2风险级判定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值(LXS=13)可接受的风险
5、值(LXS=48)中等的风险值(LXS=912)重大的风险值(LXS=1516)巨大的风险值(LXS=2025或L、S单项为5)性L 严重登、123451123452246810336912154481216205510152025风险评价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m度(R)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实施期限20-25风险(1级)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 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15-16风险(2级)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 查、测懂及评估。立刻9-12中险(3级)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 加强培训及沟通。立即或近 期整改4-8可接(4级)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
6、 书但需定期检查。2年内治理4散或可忽略的 风险(5级)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 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等级标准5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危害的发生不能 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 事件。4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作过任何 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 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3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防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 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 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或在异常情况下发 生类似事故或事件。2危害一旦发生能及
7、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 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1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者安全卫生意 识相当高,严格领先地位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 事件。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分数人员伤亡程度财产损失 设备设施毁坏事故持续时间法规及规章制度 符合状况环境 破坏形象受损程度5死亡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 在50万元及以上部分装置(2套) 或设备停工违反法律、法规和 标准造成周边环境 破坏重大国内 省内影响4丧失劳动能力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 25万元及以上、50万元以2套装置停工、 或设备停工潜在违反法规和 标准造成作用区域 内环境破坏行业
8、内、市区 内影响3撕、窗家慢谢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 在10万元及以上,25 万元以下。1套装置停工或 设备不符合公司或危 化行业的安全方 针、制度、规定等作业点范围内 受影响市区影响2轻微受伤、间隙不舒服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 在10万元及以上受影响不大、几乎不符合公司的安 全操作程序、规定设备、设施周围 受影响公司及周边 范围1无伤亡无损失没有停工完全符合无影响无受损4、安全检查表分析(Safety Checkl i st AnJDysis SCL)4. 1安全检查表分析方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将 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生产,识别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 型的危害,设计缺陷
9、和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 定检查生产,再以提问的形式把检查生产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 以便进行检查和评审。4. 2检查生产列出之后,还应出与之对应的标准。标准可以是法律法 规有规定,也可以是行业规范标准或本企业有关工艺操作规程,安全 规程等。列出标准后,还应列出不达标准可能导致的后果。4. 3R、L、S的数值同JHA分析法5.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法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评价的作业条件,影响其危险性(D)的主要 因素有3个;L、E、C D=LXEXC 式中: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率C-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10、(1)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如下表:分数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完全会被预料到6相当可能3不经常,但可能1完全意外,很少可能0.5可以设想,很不可能0.2极不可能0. 1实际上不可能(2)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率(E)如下表:分数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于潜在的危险环境6每日工作时间内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尔暴露2每月暴露一次1每年几次暴露0. 5非常罕见的暴露(3)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C)如下表:分数值事故造成的后果100大灾难,10人以上死亡40灾难,数人死亡15非常严重,1人死亡7严重,严重伤残3重大,有伤残1轻伤,需救护(4)危险等级划分(D)如下表:危险性分值
11、危险程度大于320极度危险,不能继续作业160-320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70-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20-70比较危险,需要注意小于2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6、识别危害(危险源)方法6. 1按物的不安全状态进行识别: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将物的不安全状态归纳为 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以及生产(施工)现场环境不良等 四大类。6. 2按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归纳为 操作失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等13大粪。6. 3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因素的直
12、接原因进行识别:根据GB/13861-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 定,将在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分为6大类;物理性危险和有 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心理性危 险和有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其它危险和有害因素。6. 3.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有: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震动危害、明火、 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粉尘与溶胶、作业 环境不良、信号缺陷及其它物理危险有害因素。6. 3. 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有: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其它化学 危险有害因素。6. 3. 4生物性危险和
13、有害因素有: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 陷、其它心理性危险有害因素。6. 3. 5其它危险和有害因素有:指挥错误、操作错误、其它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6. 3. 6其它危险和有害因素有:搬举重物、作业空间狭小、工具不合适、通道和道路和缺陷等。某金属制品厂安全生产标准化文件编号:BS/AQGL: -08-007版次:AQGL -01文件名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管理制度本章页数:7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管理制度1目的公司为了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 产主体责任,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公司广 大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等
14、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 规定。2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3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车间。第一章职责第一条公司成立隐患排查小组,由总经理担任组长,各部门、车 间负责人为小组成员,每月对公司进行一次安全隐患排查,主要排查 职责为:1、安全员具体负责公司在消防、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排查;2、各车间主要负责工艺技术方面存在的隐患排查;3、维修主要负责厂区生产设施、设备存在的隐患排查;4、电工具体负责公司厂区电气、仪表等方面存在的隐患排查。第二章隐患排查与整改第二条隐患的等级认定:1、轻微事故隐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轻微事故隐患:(1)不按公司规定穿戴劳动防
15、护用品或劳动防护用品使用不规范 的;(2)危险场所安全标志不全的;(3)不按时巡回检查各种安全设施,不按时填写安全检查记录或 填写不全的;(4)厂内机动车辆超速行驶的;(5)违反操作规程、违章作业、违章指挥但不足以造成严重后果 的;(6)其它一旦发生事故,致轻伤1至2人或导致直接经济操作5万 元以下的。2、一般事故隐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事故隐患:(1)装置、设备、工艺有缺陷不足以造成严重后果的;(2)职工未经过培训、无证而上岗的;(3)特殊工种职工未经过有关部门培训,无证上岗的;(4)厂房建筑年久失修未及时修理的;(5)易燃易爆区域动火作业、动土作业、吊装作业、登高作业、 抽堵盲板作业、
16、断路作业不按规定办理作业票的;(6)其它一旦发生事故,能致轻伤3至10人或一次重伤1至2人, 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至10万元以下的。第三条隐患的排查治理隐患排查的内容及频率按照公司风险评价程序进行排查。各 级检查组织和人员,对查出的隐患问题,要逐项进行原因分析,制定 整改措施,并落实整改措施。做到定生产、定时间、定人员、定经费、 定整改措施。属于轻微事故隐患的由车间、部门立即整改;属于一般 事故隐患的报公司安全员备案,由公司安全员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 隐患整改通知书由安全员统一管理。属于车间整改的交由车间主 任签收并负责处理,属于职能部门整改或组织整改的,交由部门负责1 .所有生产管理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两个 体系 管理制度 制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