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复习备考:送别诗鉴赏题专练.docx
《高考古诗词复习备考:送别诗鉴赏题专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古诗词复习备考:送别诗鉴赏题专练.doc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古诗词复习备考:送别诗鉴赏题专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送魏万之京李颁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跑。(注)关城:潼关、函谷关。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篇先说“朝闻游子唱离歌”,后用“昨夜微霜初渡河”点出前 一夜的景象,用倒戟而入的笔法,极为得势。B.首联、颔联中“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的深秋时节,形象生 动地营造了深秋已至、寒气逼人的气氛。C.此诗以长于炼句而为后人所称道。如“树色催寒”中“催”使用 了拟人手法,把树人格化,不是寒气使树变色、叶零落,而是树色把寒气
2、催赶而来。D.第三联的“关城树色”和“御苑砧声”,虽是记忆中的形象,联 系气候、时刻等环境条件,有声有色,非常自然。2 1诗歌表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B2 魏万赴京,分别之际,诗人满怀依依不舍之情。魏万 跋山涉水,路途艰险,诗人满含担忧之情。长安是行乐之地,诗人提醒 魏万不要虚度岁月,饱含关爱之情。【解析】【解析】题干要求“请结合诗句分析尾联的艺术特色”,首先要清楚 “艺术特色”的界定,也就是判断表达技巧。其技巧包括修辞手法、表现 手法、抒情方式、语言风格,结构技巧。判断该句可从以下方面判断:修辞手法:借代,文身即纹身,是在人的皮肤上刺绘出花纹或图形。 有的
3、少数民族,会把民族的图腾纹刺在人的身上。这里的“文身国”代指 岭南民族。暗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祝愿,希望友人能够很好推行文教,教化 百姓。表现手法:虚写。依“遥想文身国”中“遥想”可见,诗人想象友 人前往岭南,当地的百姓纷纷出门,走到河岸下拜迎接朝廷使臣的情境, 以此嘱托友人不要辜负当地百姓的期许。结构作用:首尾呼应。依据首联的“待尔静川鳞”中的“待尔”等 待你的到来。尾联“迎舟拜使臣”中“迎舟”百姓迎舟使臣,回答了首联 “待尔”的问题,突出了当地百姓对友人到来的期待。2. C【解析】C. “联想到远行途中的友人,倍感孤独”有误。依“天 涯问远人”中“天涯”指岭南,是友人即将前往的地方。此句是诗人
4、想象 了友人在岭南之地问起我这个远人的情境,不是写友人的倍感孤独,而是 以想象友人询问远人之事间接表达出我对友人的牵挂。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送李八秘书赴杜相公幕杜甫青帘白舫益州来,青帘白舫益州来,巫峡秋涛天地回。石出倒听枫叶下,橹摇背指菊花开。贪趋相府今晨发,恐失佳期后命催。南极一星朝北斗,五云多处是三台。【注】杜相公,指杜鸿渐,时以平章事兼山、剑副元帅,辟李秘书 入府为僚。此诗是杜甫晚年在夔州送李秘书时所作。五云,指京师瑞气,古人认为,太平之时,云则五色而为庆。三台,星宿名,这里是以星宿比 喻杜相公。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的意境宏阔,以深秋的
5、巫峡、浩瀚江水为背景,为李秘书乘 着官船的到来蓄势。B.颔联“倒听”“背指”构建出上下两层、前后两际的立体空间, 行舟画面如在眼前。C.颈联“趋”字,写出李秘书上任的急切,“恐”字则表达对误了 约期会受罚的担心。D.尾联上句“南极”对“北斗”,与“屈心而抑志兮”手法相似, 都形成了句中对偶。1 .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1. C2.对朋友远道而来,又匆匆离别的伤感之情;对朋友赴京为官的欣喜、羡慕之情;对自己无法重得起用,又暮年体弱的酸楚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 恐字则表达对误了约期会受罚的担心”分析错误,根据“后 命催”可见,“恐”字表达了
6、唯恐耽误了赴期而被催促的担心。故选Co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诗歌大意:小船来自益州,李八秘书要乘船穿过巫峡,此时,枫叶飘 落,菊花盛开。为了早到相府,早晨就要出发,唯恐误期被人催促。西北 方向五色云多的地方,就是要去的三台杜相府。前两联写朋友从益州穿过 巫峡,得以与自己相会,流露出重逢旧友的喜悦之情。颈联写朋友为不误佳期而早早出发,才刚相逢又要离别,此处表达出 作者对于匆匆别离的伤感。尾联写朋友这一去是到京师为官,有祝福、羡慕朋友能得人赏识、施 展才华实现抱负的情感。结合诗人自己的处境遭遇,此时他在夔州,正是年迈落魄之极,与朋 友相较,不免有自己无法重得起用,暮年体弱的酸
7、楚之情。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送梓州李使君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槿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注释】梓州:李使君的赴任之地,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县。文翁: 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曾举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境大化。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从大处落笔,想象李使君赴任之地的自然风光,互文见义, 视听结合,起势不凡。B.颔联则从细处着墨,紧承首联,天然工巧,表现出山势的高峻突 兀和山泉的雄奇秀美。C.颈联对仗工整,既表现了蜀地的物产民风,也含蓄地指出了治蜀 并非易事。D.作为送别诗,不写离愁别绪,亦无泛泛客套之语,却有对民
8、生疾 苦、友人前途的担忧。2 .请从思想内容、表现手法两方面赏析尾联。【答案】1. D【解析】D. “却有对民生疾苦、友人前途的担忧”错,诗中并无 担忧之情,有的只是对国家、民生、友人的关切之情。2. “文翁”治蜀,兴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境大化。尾联运用文 翁治蜀这一典故,表达了对李使君的劝勉之意,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 化。【解析】尾联“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意思是,望你发扬文翁政 绩,奋发有为不负先贤。尾联用典,运用有关治蜀的典故,“文翁”是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 他曾兴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王维以此勉励李使君,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化,而不要倚仗文翁 等先贤原有的政绩,
9、泰然无为。寓劝勉于用典之中,寄厚望于送别之时, 委婉而得体。十、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秋日别王长史王勃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 正悲西候日,更动北粱篇。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注:北梁。语自楚辞九怀:“绝北梁乡永辞。”后用以指送 别的地方。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绘了开阔辽远的时空,以“千里”和“百年”从空间和时 间两个角度抒发了自己的感情。B.古代以秋日配西方,所以称秋日为西候。北梁,北边的桥。颔联用两个典故,点出时令和地点,含蓄而新颖。C.颈联诗人宕开一笔,转而写景。前一句是远景描写,后一句是近 景描写。诗人借景抒情,情随景
10、生。以寒雾、暮烟衬托离愁别绪,渲染了 豪壮、沉雄的氛围。D.奉,侍奉;潸然,流泪的样子。诗人知道自己与王长史今后很难 再相见,不禁泪流满面,悲从中来。2.诗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 C2.对王长史知遇之恩的感激。与王长史离别时的不舍。对今后不能再侍奉王长史的遗憾与伤感。【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 能力。C项,“前一句是远景描写,后一句是近景描写”错误,“野色笼寒 雾,山光敛暮烟”前一句是近景描写,后一句是远景描写(也可认为两句 都是远景描写,总之后一句不能是近景描写)。故选Co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从诗
11、歌标题来看,“秋日别王长史”,“别”说明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中应该有离别时候的不舍。从诗歌的内容来看,首联“深恩重百年”意思是“您的情深恩重,令 我终身难忘”,诗人用“百年”表明对朋友的感激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 表现对王长史知遇之恩的感激。尾联“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意思是“终归知道难以再挽留,想 起你的恩德,我还是忍不住落下了泪水”,诗人始终知道他与王长史今后 很难在一起,心中感念长史对自己的恩德,不禁泪流满面。想到相见渺茫, 诗人心中的悲伤又加重了许多,表现与王长史离别时的不舍以及不能再侍 奉王长史的遗憾与感伤。欧阳修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
12、维扬欧阳修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注释】维扬,即扬州。庆历八年(1048年),欧阳修任扬州太 守,在扬州城西北五里的大明寺西侧蜀冈中峰上,修建了一座平山堂,壮 丽为淮南第一,上据蜀冈,下临江南数百里。仁宗嘉佑元年(1056年), 欧阳修为他的朋友刘原甫(名敞)饯行,在告别宴会上,作了这首朝中 措。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平山阑槛倚晴空” 一句写得气势磅礴,使人感到平山堂凌空矗 立。“山色有无中”借用王维诗句,写登平山堂远望江南,可欣赏到美妙 的远近山色,自然贴切。B.杨柳本寄
13、寓离愁别恨,“手种”“别来”二词,看似寻常,实则 深化了感情的表达,凄婉感伤,深情萦怀。C. “挥毫万字,一饮千钟”两句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气度豪迈、 才华横溢的“文章太守”的形象。D.上片追忆昔日生活,从平山堂写到堂前垂柳;下片勉人劝己,从 被送者写到送者,一气呵成,抒写人生感慨。2.本词一改作者深情婉曲的词风,开豪放之词的先路,对此你是怎 样理解的?请结合诗句分析。【答案】1 . B【解析】B.凄婉感伤过重,词人虽然通过垂柳写深婉之情,但婉而不柔,深而能畅。2 .描景境界开阔,平山堂凌空矗立,壮丽雄伟,凭阑远眺之景, 气势磅礴;写人豪情万丈,“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运用夸 张手法,
14、刻画出一个才华横溢、气度豪迈的太守形象;抒情豪放达观。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写人生感慨,体现了词人积极生活、 豪放达观的心态。【解析】起首两句“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写的是平山堂凌 空矗立,其高务必,显得气势磅礴而又豪迈之感,境界较为开阔,与豪放 词风相合;“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是写人,我这位爱好写文章的太 守,下笔就是万言,饮酒千杯。“万字”“千钟”有夸张的手法,刻画出 了一个才华横溢、豪情万丈的太守形象;“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趁现在年轻赶快行乐吧,您看那坐 在酒樽前的老头儿已经不行了。抒情较为豪放旷达,要趁着年轻及时行乐。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
15、小题。送四镇薛侍御东归岑参相送泪沾衣,天涯独未归。将军初得罪,门客复何依?梦去湖山阔,书停陇雁稀。园林幸接近,一为到柴扉。【注】天宝十四年前后,诗人供职于封常清幕府。安史之乱初起, 封常清受命征剿安禄山,因仓促而兵败,被削官。这首诗就作于此时。 陇雁:飞越陇山传递家书的大雁。柴扉:柴门,亦指贫寒的家园。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叙事抒情,诗人泪送薛侍御东归,“独”字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B.颔联运用反问手法,写了作为门客的诗人因得罪了将军而感到无所依靠。C.颈联运用梦境表情达意,“阔”字写路途遥远,“稀”字表明信 息难通。D.诗歌语言通俗,言辞凝滞,体现出诗人的愁
16、肠百结,读来令人满 目凄然。2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答案】1. B 2.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因将军获罪而 感到前途未卜的孤独和迷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意对即可)【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其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能力。B. “诗人因得罪了将军”错误,望文生义,从注释中背景来看,当是 将军兵败而受牵连获罪。故选Bo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本诗是一首送别诗,是作者送别友人薛侍御时所作,联系此诗写作时 的背景可知,作者写作此诗时是怀着复杂感情的。诗的首联“相送泪沾衣, 天涯独未归”写出了作者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而“天涯独未归”也写出了友
17、人已可以还家,而自己仍在天涯之外, 远离故土,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颔联“将军初得罪,门客复何依”则是描述了作者如今的处境:作者 因将军获罪而感到前途未卜的孤独和迷茫;颈联“梦去湖山阔,书停陇雁稀”则是作者感情抒发的重点,作者运 用梦境表情达意,“阔”字写路途遥远,“稀”字表明信息难通,体现了 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尾联则是对自己的慰藉,“园林幸接近,一为到柴扉”,虽然自己不 能回家,但幸亏与朋友两家住得近,朋友可以为自己将家书带给家人。此 处用语平易,但感情暗含在平易之中,将作者的思乡之情再次强化。十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秋日送方干游上元(唐)曹松天高淮泗白,料子趋修程。汲水疑山动,扬
18、帆觉岸行。云离京口树,雁入石头城。后夜分遥念,诸峰霜露生。1 .这首律诗共有几联对仗?回答正确的一项是()A. 一联B.两联C.三联D.四联2 .根据你的理解,本诗最适用于下列哪一种情境()A.给独自踏上异乡的朋友的宽慰之赠言。8 .给去奔赴美好前程的朋友的赠别寄语。C.表达希望友人平安,快速到达的祝福。D.与友人分别后传递对友人不舍的思念。3.“云离京口树,雁入石头城”是本作品中的写景佳联,请从意象、 虚实的角度加以赏析。【答案】1. B【解析】结合诗句分析,颔联“汲水疑山动,扬帆觉岸行”中, “汲水”对应“扬帆”(动词对应动词)“疑山动”对应“觉岸行”(动 词+主谓结构作宾语)。颈联中“云
19、离京口树,雁入石头城”,“云”与 “雁”相对,“京口树”对应“石头城”(地名+名词,偏正结构)。因 此是这两联对仗。2. D【解析】A. “宽慰”不符合诗歌要表达的感情。B.“奔赴美好前程”不符合诗歌内容和情境。C. “祝福”不符合诗歌要表达的情感。3.这一联是诗人想象友人奔赴南京途中之景。诗人选择了 “云”和 “雁”的意象,一个象征漂泊,一个象征思念,意象选择富含情感;此联 上句写了诗人看到天空云朵飘荡,似乎跟着友人离开京口,是眼前之景; 下句写大雁飞入南京,这想象之景;虚实结合,丰富了诗的意境。【解析】这一联是诗人想象友人奔赴南京途中之景。上句选择了“云” 的意象,不说友人离开京口,而说“
20、云离京口树”,一方面实写眼前之景, 另一方面,“云”的意象往往象征漂泊,这样写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离去 的惦念;而下句选择了 “雁”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雁”象征思乡、 音信,不说友人到了石头城,而说“雁入石头城”,表达了对友人的惦念 和期盼早通音信。这两个意象的选择十分准确生动。而从手法来看,上句写了诗人看到天空云朵飘荡,似乎跟着友人离开 京口,是眼前之景;下句写大雁飞入南京,这想象之景;虚实结合,丰富 了诗的意境;而“离”与“入”两字体现了景物从此地到彼地的空间转换, 以离别之速衬难舍之情;画面富有层次,看似平常,实则别有趣味,匠心 独运。十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宣州送裴坦判
21、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旅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注】本诗作于开成4年(839),当时杜牧在宣州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九华山:在池 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 州城西。1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 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 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 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
22、解诗意, 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B项“形象生动地”错误,“鸿雁不堪愁里听, 云山况是客中过”,意思是大雁,秋天南去,春天北归,飘零不定,有似 旅人。它那瞭唳的雁声,从天末飘来,使人觉得怅惘凄切。而抱有满腹惆 怅的人,当然就更难忍受了。云山,一般是令人向往的风景,而对于落寞 失意的人,坐对云山,便会感到前路茫茫,黯然神伤,是非常直白的描绘。 故选Bo2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 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为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 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注意根据“朝闻游子唱离歌”分析依依不舍
23、之情; 根据“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跖”分析提醒魏万不要虚度岁月,饱 含关爱之情;根据颔联和颈联的魏万跋山涉水,路途艰险,诗人满含担忧 之情。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 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 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 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 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 感而放弃诗句。长相思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长相思林逋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古诗词复习备考:送别诗鉴赏题 专练 高考 古诗词 复习 备考 送别 鉴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