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复习备考:鉴赏诗歌的形象(物象类之动物)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古诗词复习备考:鉴赏诗歌的形象(物象类之动物)训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古诗词复习备考:鉴赏诗歌的形象(物象类之动物)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归雁(唐)陆龟蒙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递翼应劳。似悲边雪音犹苦,初背岳云行未高。月岛聚栖防暗缴,风滩斜起避惊涛。时人不问随阳意,空拾栏边翡翠毛。(注)陆龟蒙:晚唐诗人,一生都处于唐末藩镇割据、风雨飘摇的时局 中。岳:指南岳衡山。衡山有回雁峰。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明写归雁“象我曹”,实则写地上漂泊不定的人像天上不断迁徙的 雁一样劳苦。B.颔联中“岳云”与“边雪”分别点出了大雁北归的起点与终点,照应首 联,言归雁行程之远。C.颈联以“暗缴”“风滩”“惊涛”等意象,描绘雁群所处的环
2、境,暗寓 了归雁的悲剧色彩。D.本诗没有像有的咏物诗那样摹写事物的形象,而是意在形外,着力于表 达诗人的人生感悟。15 .本诗所咏“归雁”与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归雁”意象有何异同? 请简要分析。【答案】. D14 .同点:都是以物喻人(或双关);都抒发了作者苦闷(愁苦)的情感(或都抒发了作者羁旅天涯的感慨)。方快吞舟意,尤殊在藻嬉。倾危嗟幕燕,隐晦谐泥龟。喻士逢明主,才猷得所施。注本诗是钱起为应试而作。龙掳:指龙飞腾上天。幕燕:筑巢 在帷幕上的燕子,比喻处境极安全。泥龟:出自庄子,“吾将曳尾于涂 中”。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巨鱼遨游于大壑与天空,其势如同飞腾的龙,又像庄子
3、逍遥游中的 鲸鹏。B.巨鱼不被理解,暂且偷安的燕子嗟叹它的危险,曳尾泥涂的龟讥讽它的 不遇。C.诗歌极尽想象,夸张之能事以营造宏大雄浑的意境,表现出刚健豪迈的 诗风。D.最后两句点明巨鱼腾跃蕴含的意义,“逢明主”与前面的“乘时”遥相 呼应。15.全诗描绘了巨鱼怎样的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14. B ”暂且偷安的燕子嗟叹它的危险,曳尾泥涂的龟讥讽它的不 遇”错误,诗句“倾危嗟幕燕,隐晦谐泥龟”的意思是在乱世中,巨鱼嗟叹幕 燕的苟且偷安;于不遇时,巨鱼讥讽泥龟的消极归隐。15.大展雄风,志向远大,特立独行。渴望知遇于明主,施展才华谋 略,昂扬自信。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
4、题。房兵曹胡马杜甫注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注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杜甫在洛阳。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联点题,交代胡马产地,出身不凡;对句写马神峻轮廓。8. “批”和“入”两字分别写双耳直竖,风入四蹄,均用夸张手法。C.诗的五、六两句承接上联,表现诗人想要与这良马同生共死。D.诗人以传神之笔,借马喻人,抒写自己的抱负和英勇的气概。15.汇编唐诗十集评“房兵曹胡马,咏物诗最雄浑者。”请从“胡 马”入手,结合全诗进行分析。【答案】14c.【解析】“表现诗人想要与这良马同生共死”错误。
5、颈联”所 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的意思是:要是能骑着它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真是值 得托付此生。这写出了这匹马值得托付生命,忠诚于主人的形象。这里看似写 马,实是写人,这其实就是一个忠实的朋友、勇敢的将士、侠义的豪杰的形象。故选:Co15一匹嶙峋耸峙、两耳高耸、奔跑起来四蹄生风(用夸张的手法)的胡 马让人感受到它的雄姿与威猛,亦见诗之豪放。颈联运用想象(虚写)的手 法,写胡马纵横驰骋,有着无穷广阔的活动天地;它能逾越一切险阻,受人信 赖。是一个忠实的、侠义的朋友。尾联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希望友人骑 着胡马能够英勇杀敌,保卫祖国,为国立功;同时借胡马表达自己壮阔胸怀、 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解析】
6、首联开门见山地交代了良马的产地和独特的外形。马是大宛名马, 外形瘦骨棱棱,嶙峋耸峙,勾勒出神峻的轮廓。颔联进一步描写此马的关键部 位的特征。接着写马耳如刀削斧劈一般锐利劲挺。骏马的昂藏不凡已跃然纸上 了,似见其恢吹喷气、跃跃欲试的情状,又运用了夸张的手法顺势写其四蹄腾 空、凌厉奔驰的雄姿就十分自然。颈联句承上奔马而来,写它纵横驰骋,历快 过都,有着无穷广阔的活动天地;它能逾越一切险阻的能力就足以使人信赖。 这里看似写马,实是写人。用虚写手法,由咏物转入了抒情,虽写马,实写人, 犹如一个忠实的、侠义的朋友尾联宕开一句“万里可横行”,包含着无尽的期 望和抱负,将意境开拓得非常深远。它既是写马驰骋万
7、里,也是期望房兵曹为 国立功,更是诗人自己志向的写照。盛唐时代国力的强盛,疆土的开拓,激发 了民众的豪情,书生寒士都渴望建功立业,封侯万里。这和后期杜甫通过对病 马的悲悯来表现忧国之情,不可同日而语。杜甫此诗中,在写马中也写人,写 人又离不开写马,这样一方面赋予马以活的灵魂,用人的精神进一步将马写活; 另一方面写人有马的品格,人的情志也有了形象的表现。这首咏物诗它做到了 既在物之内,又出于物之外,全诗看似写马,但通过赞马却表达了作者的胸襟 和抱负。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鹤杜牧清音迎晓月,愁思立寒蒲。丹顶西施颊,霜毛四皓须。碧云行止躁,白鹭性灵粗。终日无群伴,溪边吊影孤。注:四皓,
8、即“商山四皓”,是秦朝末年四位博士,后来他们隐居于商山。 (1)诗歌的首联有什么作用? (3分)(2)颔联和颈联表现了鹤的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3分)(3)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4分)【答案】:(1) (3分)交代鹤所处的环境:月夜下、寒蒲边;(1分)点出鹤鸣清 越的特点;(1分)“愁思”表现鹤神态,与尾联呼应。(1分)(2) (3分)外形优美,(1分)举止优雅,(1分)性灵细腻。(1分)(3) (4分)托物言志(象征)(2分);以鹤自喻(象征诗人自己),(1分)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之情。(1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不同点:本诗的归雁表现了诗人生活
9、状态的悲苦艰辛、处境的险恶、 世无知音无人理解的愁苦,(答出任意两点即可)也反映了晚唐社会的黑暗险 恶;王诗中的归雁,表现了出临边塞、远离朝堂的失落之情(或王诗中 的归雁,反衬了自己远离家乡、出使异域的愁苦。二、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1416题。月夜寄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题解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诗人流寓秦州之时,时逢白露节气月圆 之夜。临江仙【北宋】朱敦儒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 关西。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 番回
10、。题解作于宋高宗绍兴九年(1139年),十四年前金兵攻陷北宋西京洛阳 (即词中的凤凰城,古称京城为凤城)。14.下列对月夜寄舍弟一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写戍鼓声中逃难的人们四散奔走,与末句遥相呼应,交代了局势严 峻,战事紧张。B.颔联写露白月明之景,紧扣时令特点,移情于景,含光阴荏苒之感和月 圆人不圆之叹。C.颈联写兄弟离散,生死不明,用家常语道出人人可能有却未必能言的心境,语极悲切。D.末两句写远寄家书素常难达,更何况干戈未已,翻进一层,添入国事之 忧,语更沉痛。15 .下列对临江仙一词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直自凤凰城破后”交代了金兵南下、国破家亡
11、的时代背景;“擘钗破 镜分飞”写出了西京沦陷后一片狼藉的景象。B. “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战争使得亲人不得不彼此分离,诗句以 对比手法写出远隔天涯的夫妻彼此间的思念。C. ”今春还听杜鹃啼”中“还”字,贯穿了过去与现在,交织着年年期望 中的等待和等待中的失望,充满着无限辛酸。D.本词借事抒情,借一个小家庭的命运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老百姓辗转漂泊 的痛苦,表达了结束战争、重归故里的渴望。16 .以上两篇以战乱为背景的作品中均出现了 “雁”的意象,但作用不尽相 同。请结合意象特点和作品内容,分别简析“雁”在两篇作品中的作用。(6分)【答案】:14 . A (戍楼暮鼓声响,即禁止行人通行。鼓声为警
12、戒的信号;断,截断, 禁断。)15 .C(A擘钗:钗为古代妇女头饰,常充当定情信物,又或在分离时各执一 半,以为将来复合之凭证,谓之擘钗。擘钗和破镜均喻指夫妻失散、离异。B 辽海、玉关指业已被异族控制的辽远边关,泛指所念之人的所在之地。此处无 对比手法。D没有详细写出辗转漂泊的痛苦,主要是战争被迫分离,相思,渴望 团聚。)16 .月夜忆舍弟:秋夜的雁声伴随戍鼓声,渲染凄凉肃杀的氛围,烘 托(引出)下文怀远思亲的感伤情怀。诗中落单的孤雁,喻指离散的兄弟, 诗人触景生情,由眼前的之景引发了对亲人的思念。临江仙:大雁年年回,而人却不能回,以反衬手法抒发了人不如雁 的悲哀。雁可传书,雁回却没能带回家书
13、,照应上文“信音稀”,表达了对 亲人的牵挂。(4个得分点,每点2分,答满三点得满分。)补充:杜诗加一个点。孤雁与后文的“寄书长不达”相呼应,意为 音信难通,表达对兄弟的思念之情。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风吹沙欧阳修北风吹沙千里黄,马行确牵悲摧藏。当冬万物惨颜色,冰雪射日生光芒。一年百日风尘道,安得朱颜长美好。揽鞍鞭马行勿迟,酒熟花开二月时。注确荤:凹凸不平的石头,形容土地,路径多石不平的样子。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句照应题目,写出了北风之大,又为下文写马行之难做了铺垫。B.时值寒冬,万物凋零,色彩惨淡,阳光照射下的冰雪反射出耀眼的光芒。C.诗人
14、远望前方,村落中村酿已熟,花开朵朵,于是欣喜地鞭马前行。D.这首诗融叙事、描写、抒情等手法为一体,既情感真挚,又韵味悠长。16.诗歌两处写到“马”这一意象,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15.C16. (1)第一处写北风漫卷,黄沙遍地,诗人骑马行走在崎 岖的路上,内心伤感悲苦,写出了羁旅漂泊之苦。(2)第二处写诗人揽鞍挥鞭, 催马前行,写出了内心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和信心,表现了诗人的旷达之感。【解析】11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项,“村落 中村酿已熟,花开朵朵”是诗人想象的景象,是虚写。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赏析能力。本诗是一首羁旅之作。前两联
15、通过描写 “北风吹沙” “确荤”“当冬万物惨颜色”“冰雪”等景象,表现羁旅之苦,环境之恶劣;“悲摧藏”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感伤。第三联由写景转向对自身的 思量,进行心理描写。第四联,进一步进行心理描写,此时诗人联想到“酒熟”“花开”等美好的生活景象,于是羁旅之苦顿时消减了不少,这时才忽然觉得 马行的太慢了,于是“揽鞍鞭马”继续前行,此时可看出作者不让自己一直沉 缅于感伤的旷达情怀。诗中两次出现“马”这一意象,其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也不一样。第一次 是写在“北风吹沙千里黄”的恶劣环境里“马行确荤”,此时作者的内心感受 是“悲摧藏”,所以蕴含的情感是“羁旅之苦,感伤之情”。第二次是写作者想到“酒熟花开二
16、月时”的美好生活景象,于是“揽鞍鞭 马”继续前行,所以此处了反映诗人旷达的情怀。四、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骋马万楚金络青骁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君能一饮长城窟,为尽天山行路难。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照马的毛色、装饰与气派。青色的皮毛配以金饰的笼头白玉的马 鞍,狂野地奔跑在大道上,主人鞭长莫及。B.颔写嬲马的敏捷、矫健。“朝” “暮”极言时间短促,“东道”至“河 源”,写空间的阔远,表现疆马飞奔的雄风。C.颈联刻画骋马的功业和品格。“每随”“不惮”表现骁马艰苦卓绝、征 战沙场,出生人死、
17、为国捐躯的昂扬战斗精神。D.首联写外在美。后面三联写内在美,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格调高亢, 豪放旷达,体现了盛唐奋发昂扬、热情奔放的诗风。15.诗中的马有怎样的特点?16诗中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结尾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4. A A项,“狂野地奔跑在大道上,主人鞭长莫及”理解有误。 “金络青骋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的意思是“有着一身青白相间斑驳有致 的色毛,装饰着金光闪闪的马络头,配以洁白玉石似的马鞍,主人骑着它,扬 着长长的鞭子,在京郊的康庄大道上来回路跳,奔跑,气派十足”。诗中“金”、 “青”、“白”,色彩的调配既富丽堂皇,又柔和舒适。用词造意,铺张夸饰, 以突出骋
18、马华饰的高贵和扬厉矫健的雄姿,使马的形象更为鲜明生动。此处是 表现主人高扬马鞭,策马奔跑在京郊大道上,豪迈不凡。故选Ao15高贵、敏捷、矫健、气度非凡的良马。(答相关意思相同的词也可)16诗歌采用象征的手法。意思是只要能有建功立业、为国献身的时机,哪 怕是奔赴长城内外和历尽困难险阻的天山也在所不辞,表现了骋马的不甘寂寞、 一展宏图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昂扬发奋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陲的宏 伟抱负。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各题。归雁(其一)唐杜甫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双双瞻客上,一一背人飞。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系书元浪语,愁寂故山薇。(注)衡阳雁:雁是候鸟,秋来南飞,传说到衡阳为止,不
19、过衡山的回 雁峰。瞻:往上看,往前看。浪语:妄说;乱说。故山:喻家乡。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用“万里”和“衡阳雁”写向南漂泊路途之远,为大雁的北归作 了铺垫。B.最后一句诗人将自己的万种愁绪遥寄于想象中故乡的山薇,这是作者的虚笔。C.五六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动静结合地表现出大雁北归途中急切的 心情。D.诗人系在大雁脚上的书信里没有什么妄说乱言,字里行间都是自己一片 衷情。16.全诗塑造了大雁怎样的形象?有何寓意?【答案】14. D15 .全诗塑造了大雁北归时苍凉与落魄、急迫与凄凉的形象,寄托着诗人 无限感怀,表达了诗人苦于漂泊羁旅的孤独凄凉之情和对家乡亲人无限思
20、念的 愁绪。六、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见鹦鹉戏作四句王安石云木何时两翅翻,玉笼金锁只烦冤。直须强学人间语,举世无人解鸟言。咏鹦鹉僧定渚罩向金笼好羽仪,分明喉舌似君稀。不须一向随人语,须信人心有是非。16 .下列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诗前两句用虚写和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鹦鹉不能翻翅、憋屈烦闷的现 实处境。B.僧诗前两句赞鹦鹉,流露出了诗人对鹦鹉优越生活条件和稀有才干的艳 羡之意。C.这两首诗都是咏鹦鹉的绝句,前两句都摹写鹦鹉,后两句转为议论,暗含 寄托。D.这两首诗塑造的鹦鹉形象鲜明,诗人笔力峻峭,感情厚重,言简而又意蕴丰富。17 .试比较两首诗中,鹦鹉形象的异同之处
21、。【答案】14B. “流露出了诗人对鹦鹉优越生活环境和稀有才干的艳羡之意” 错误。这两句描摹鹦鹉的外在形象,它外表迷人,也会说好听的话,但诗人并 不艳羡其优越的生活环境和稀有才干,他借鹦鹉警示世人要有自己的是非判断。 15第一首写到“云木何时两翅翻,玉笼金锁只烦冤”,第二首写到“罩向金笼 好羽仪,分明喉舌似君稀”,它们都被锁在金笼里,没有自由。“强学人间语” “随人语”说明他们都善模仿人言。两首诗都属于托物言志类的诗歌,诗人在 其身上都寄托了思想感情。不同之处:王诗中的鹦鹉身在笼中,想的是参天大 树,想的是大自然,被关在笼中国使它很忧愁,它向往自由。“直须强学人间 语,举世无人解鸟言”,它怕人
22、们不了解它向往自然的心理,所以学人间语。 看似写鸟不为诗人了解,实则是写自己不被理解,展现了世无知己的苦闷。而 僧诗中的鹦鹉姿态优美,它很会说人语。但诗人说“不须一向随人语,须信人 心有是非”,借鹦鹉启发世人不要“随人语”,要有自己的主见和判断。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咏萤 虞世南的历流光小,飘飘弱翅轻。恐畏无人识, 咏萤 李嘉祐 映水光难定, 夜风吹不灭, 向烛仍分焰, 犹将流乱影,独自暗中明。凌虚体自轻。秋露洗还明。投书更有情。来此傍檐楹。注:的历:小粒明珠的光点,形容灵巧微弱的样子。“飘飘”同“飘摇。18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虞诗的前两句,从萤火虫的发光之
23、态和飞翔之形两个角度写出了它纤弱的特点。8. “凌虚体自轻”的“虚”指天空,与“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的“虚意 思相同。C.虞诗由物及人,借咏萤火虫寄寓身世之感;李诗就物写物,意在绘萤火 虫之形。D.两首诗都对萤火虫的形象进行了多方面细致入微的描摹,使读者顿生怜 爱之情。19 .两首诗皆咏萤,但写萤手法各异,请简要分析。【答案】14D. “两首诗都对萤火虫的形象进行了多方面细致入微的描摹” 理解有误。虞世南的咏萤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是一首清新淡雅的咏物 诗,作者借咏流萤表达了物虽小而不碍其光华的哲理。而李嘉佑的咏萤则 运用铺陈的手法,诗人就物写物,意在绘萤火虫之形。对小小的萤火虫给予了 深情的赞美。萤火虫虽光微体轻,但它凌风斗露,光焰不灭,其韧性令人钦佩。 故“两首诗都对萤火虫的形象进行了多方面细致入微的描摹”理解有误。故选Do15(1)虞诗前两句正面描写萤火虫的光芒和纤翅。李诗前四句借“水” “夜” “秋露”来侧面烘托荧光的特点。(2)虞诗托物言志,借弱小的萤火虫在暗夜发光来阐述积极的人生哲学。李 诗后四句用拟人手法,赋予萤火以人的情感。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巨鱼纵大壑钱起巨鱼纵大壑,遂性似乘时。奋跃风生鬣,腾凌浪鼓鳍。龙掳回地轴,鲸化想天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