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地方标准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庆市地方标准编制说明.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安庆市地方标准编制说明标准名称小麦种肥同播优化施肥技术规程任务来源(项目计划号)安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安庆市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 知(庆市监明电2021 95号),项目计划编号:2020-06 )负责起草单位太湖县种植业服务中心单位地址安庆市太湖县晋熙镇375号参与起草单位安徽乐林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太湖县红太发展测土配方施肥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起草人(全部起草人,应与标准文本前言中起草人排序一致)序号姓名单位职务职称电话1周学军太湖县种植业服务中心站长研究员2周伊璇安徽乐林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助师3余振宙太湖县种植业服务中心技干助师4尹飞太湖县北中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技干助师
2、5陈黄琴太湖县汤泉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技干助师6朱书群太湖县汤泉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助师7方海宝太湖县新仓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8詹长生安徽乐林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工程师9朱声亮太湖县红太发展测土配方施肥农民专 业合作社董事长工程师10曹晖安徽乐林农林科技有限公司主任农艺师11121314编制情况1、编制过程简介2021年4月,经专家立项评审并收到关于下达安庆市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 知(庆市监明电2021 95号)后,为保证小麦种肥同播优化施肥技术规程标准项目编制 工作的顺利进行,由太湖县种植业服务中心、安徽乐林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太湖县红太发展测土 配方施
3、肥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单位共同组成项目起草工作组,在广泛收集整理与本项目有关的国内 外标准信息和文献的基础上,组织展开具体工作。标准起草过程:(1 )成立标准起草小组2021年4月由太湖县种植业服务中心、安徽乐林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太湖县红太发展测土配 方施肥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单位共同组成该标准项目起草工作组,并召开项目组会议,确定标准项 目起草小组由周学军同志(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15”产业创新团队带头人)担任起草小组 组长,周伊璇、余振宙、尹飞等为小组成员,共同承担编制该项标准的任务。并多次组织召开标 准编制工作会议,会议就标准起草制定的总体思路、标准框架、标准内容、标准编写展开了研讨,
4、确保标准的“规范性、统一性、可行性、适宜性,(2)资料收集、调研标准计划下达后,工作小组前期重点收集了我地小麦种肥同播优化施肥技术模式的一整套资 料以及国家相关法规、政策、标准、报道等文字材料,开展了一系列的实地技术操作调研,获取 了大量的第一手数据和资料。并借鉴国内不同省市关于小麦种肥同播的技术规范,结合本区域的 特殊地域和土壤条件制定了本标准草案。(3)起草过程近几年我地一直在组织开展小麦种肥同播优化施肥技术实操的施肥技术试验示范,集成试验 示范中所取得和总结出的技术成果,立足切合生产实际,本着科学、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 原则,起草了本标准,工作小组于2021年5月深入我地小麦种肥同播
5、优化施肥示范基地进行实地调 研和资料收集,结合种植户的意见反馈,并在此基础上征求参与单位专家的修改意见,形成本标 准,基本能满足实际生产上的应用。同时对标准草案进行意见征集,并针对性进行了多次修改和 完善,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2、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必要性:小麦是保证粮食安全重要的农作物,我市近年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一百万亩左右。长期以 来,小麦的习惯施肥方式造成大部分养分淋溶、挥发,肥料利用率徘徊于33%左右,阻碍了全市 绿色农业发展的步伐,加剧了农业供给侧可利用资源的结构性失调。种肥同播小麦新型肥料的选 用与优化施肥技术的应用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拓展和深化,将有效地优化种子、肥
6、料、农机技 术的结合,是打破传统播种和施肥方式的一大进步。该技术的推广,对提高小麦生产的质量和效 益,提升农业科技装备水平和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意义重大,必将产生巨大的经 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意义: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创新、协 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强化科技支撑,不断提升粮食作物 种植规模效应,加快构建符合农业发展新格局,为加深农业供结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小麦种肥同播优化施肥技术规程可有效地指导该种 植模式,根据种肥同播小麦需肥规律,在保证基本苗和秸秆还田的前提
7、下,改进优化施肥措施, 获取优质、高产、高效的小麦产品,同时采用适当的配套田间管理措施,搞好小麦全过程技术指 导,以实现大田作物全面绿色增产。3、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本标准本着科学、规范、统一和实用的原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安徽省 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小麦种肥同播优化施肥技术规公开在平面媒体的技 术方案、技术标准等方面的有关内容,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为标准编制提供技术支撑, 对拟制定的标准所设计的内容、范围、适用性、前瞻性等内容进行了研讨。通过研讨规范了我地 小麦种肥同播优化施肥技术应用中的高效施肥策略与适宜时期等技术方法,主要依
8、据多年来的试 验示范数据、专家意见以及实践经验,与现行法律、标准无冲突。本标准制定的依据:相关的政策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安徽省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相关标准GB 4404.1粮食作物种子 禾谷类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 1121.6 土壤检测第6部分:土壤有机质的测定NY/T53 土壤全氮的测定NY/T 1121.7 土壤检测第7部分:土壤有效磷的测定NY/T889 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的测定GB/T 17138 土壤质量铜、锌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NY/T 1121.14 土壤检测第14部分:土壤有效硫的测定GB 10395.9农林拖拉机和1机械安全技术要求第9部
9、分:播种、栽种和施肥机械GB/T 17420微量元素叶面肥料 NY/T 1121.8 土壤检测第8部分:土壤有效硼的测定4、主要条款的说明,主要技术指标、参数、试验验证的论述本标准根据GB/T 1.1-2020的编写规范进行编制,主要参照小麦种肥同播优化施肥技术规程等 相关技术规范并结合我地小麦种肥同播优化施肥的推广应用情况,对种肥同播小麦优化施肥等高 效施肥技术进行了规范。(1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小麦种肥同播优化施肥技术规程适用于我市稻茬和旱茬小麦种植区域。项目规定了小麦新 型肥料应用、测土配方施肥、化肥减量、种肥同播、机械追肥等高产高效科学施肥技术。主要技 术内容包括:产量指标;秸秆还田
10、与整地;种肥同播机具的选择;机施肥料的选择和要求;基于 目标产量与地力贡献率的氮肥用量推荐、基于目标产量与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的磷钾肥用量推荐、 基于土壤养分丰缺临界值的中微量元素肥料用量推荐;肥料运筹一新型肥料品种选用与基追肥用 量推荐;根外追肥;种肥同播施基肥和机械追肥、田间管理和收获技术等。(2 )标准的验证标准的制定单位和参与单位在国家有关土肥项目的支撑下,组织开展了小麦种肥同播优化施 肥技术的肥效试验,课题组立项后工作的开展,同时得到了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农业 固体废弃物肥料化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创新团队”的技术与资金支持,试验的规范性、统一性和 科学性得以提高。施肥在小麦种肥
11、同播栽培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合理施肥可以促进种肥同播小麦的正 常生理生化代谢,提高其的产量与品质。而施肥不当可能降低其产量,造成土壤肥力下降、酸化 或养分流失。为了解种肥同播小麦栽培中高效施肥现状及存在问题,开展了种肥同播小麦施肥及 生产调查,结合产地的土壤分析,提出改善施肥技术的对策,促进科学施肥技术在小麦生产中的 应用。目前,从施肥依据来看,小麦种肥同播的施肥主要依赖于经验施肥,少数依赖于技术人员指导。科学指导种肥同播小麦栽培所用肥料类型、肥料用量、氮磷钾比例、施肥时间等问题,推动 机插水稻栽培高效施肥技术的标准化与轻简化,增加有机肥的用量,调整肥料施用结构,改进施 肥技术很有现实意
12、义。该标准推广普及后,对提高种肥同播小麦栽培单位面积产量,提高有机肥和新型肥料使用量, 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用工成本,提高肥料利用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5、标准中如果涉及专利,应有明确的知识产权说明本标准不涉及任何专利。6、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说明采标程度,以及国内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可查询到相应的行业或国内地方标准,但地域特点和肥料运筹有明显差 别,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参考了相关的现行有效的地方或行业标准。7、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标准在编制过程中没有重大意见分歧。8、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实施日期等)(1 )要求:以行
13、业管理部门为主导,以农技推广体系为载体,以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为服务对 象,联合农业科研部门和化肥企业,深入贯彻实施本规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了解熟悉本 地区情况的基础上,继续开展种肥同播小麦栽培中高效施肥的研究,及时提出地方标准实施中的 技术对策,为服务好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2 )措施:一是在市县技术推广部门人员的指导下,形成地方标准实施服务网络。二是将该 技术标准向产区农民、种植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散发,就标准内容进行解读。三是在产 区设立2-3个示范基地,在生产关键季节组织现场观摩或实地培训,利用示范基地带动标准的贯 彻与技术应用。三是围绕标准的贯彻实施,组织农技推广部门开展技术培训。四是强化服务与指 导。在生产关键季节,组织科研、教学、推广系统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基层现场咨询指导,研究 提出适合本地实际的技术对策,并不断地进行改进优化。(3 )建议标准发布实施后,由行业主管部门及时组织宣贯并推广实施。9、废止现行相关标准的建议)-io10、其它应予说明的事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