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与完善.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与完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与完善.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上市公司机构的股权权力分置改革与完善内容摘要:股权权力分置是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形成的特殊问题,随着我国资本市 场的迅速发展,开始越来越强烈地影响证券市场的稳定和融资功能,使公司机构治理缺乏 共同的利益基础,严重影响了我考虑到影响股权权力分置改革的一些因素,然后要构建一 个稳定的市场环境,使我国证券市场充分发挥投资与融资的作用。本文从我国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出发,研究我国上市公司机构股权权力分置改革的意义及必然性。关键词 股权权力分置改革 流通股 非流通股 全流通在中国股票市场上有一种独特的制度安排,那就是“股权权力分置”。当前,中国资 本市场发展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股权权力分置改革。在股
2、权权力分置的情况下,非流通股 股东有巨大的收益却没有相应的风险,而流通股股东有巨大的风险却只有较小的收益,违 背了收益与风险匹配性原则,从而使上市公司机构以及整个资本市场失去了发展的动力。 股权权力分置改革是要从制度层面上改造中国股票市场。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机构股权权力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 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权力分置改革试点工作,迄今已经取得了股改决定性的胜利。 截至2007年4月20日,沪深两市已完成或者进入改革程序的上市公司机构共1290家, 占应股改上市公司机构的96%,超过三分之一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辖区内公司机构已 经全部股改。仅剩50余家公司机构未股
3、改,其中有13家公司机构为股改方案未获通过。股权权力分置试点方案是我国证券市场制度的一大创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首先, 股权权力分置问题的解决将促进证券市场制度和上市公司机构治理结构的改善,有助于市 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其次,股权权力分置问题的解决,可实现证券市场真实的供求关系和 定价机制,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促使证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利在长远;第三,保护投 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原则使得改革试点的成功成为可能,这将提高投资者信 心,使我国证券市场摆脱目前困境,避免被边缘化。那么我国为什么会出现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并存的独特格局,股改的必要性何在,股改 进程如何,股改有什么重大意义,改革中有
4、哪些方法,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这些问题都值 得我们去探究。股权权力分置的概念及成因股权权力分置是指我国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机构股份按能否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被 区分为非流通股和流通股份,这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形成的特殊问题。股权权力分置问题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建立初期,改革不配套和制度设计上的局限所 形成的制度性缺陷。股权权力分置扭曲了资本市场定价机制,制约了资源配置功能的有效 发挥;在股权权力分置的状态下,公司机构股价难以对大股东、管理层形成市场化的激励 和约束,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利益实现机制存在持久差异,公司机构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 基础;同时,股票市场存在非流通股协议转让和流通股竞价交易两种
5、价格,资本运营缺乏 市场化操作基础。股权权力分置造成上市公司机构的股权权力结构极不合理、不规范,表 现为:上市公司机构股权权力被人为地割裂为非流通股和流通股两部分,非流通股股东持 股比例较高,约为三分之二,并且通常处于控股地位。其结果是,同股不同权。使上市公 司机构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容易产生“一股独大”、甚至“一股独霸”现象。由于持 股的成本有巨大差异,造成了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二类股东之间的严重不公,使流 通股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害。作为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权权力分置在诸多方面制约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 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而且,这一问题随着新股发行上市
6、不断积累,对资本 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不利影响也日益突出。股权权力分置带来的不利影响(1)扭曲证券市场定价机制。股权权力分置格局下,股票定价除包含公司机构基本面 因素外,还包括三分之二股份暂不上市流通的预期。三分之二股份不能上市流通,客观上 导致单一上市公司机构流通股本规模相对较小,股市投机性强,股价波动较大和定价机制 扭曲。(2)导致公司机构治理缺乏共同利益基础。非流通股东与流通股东,大股东与小股 东的利益冲突相互交织。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关注点在于资产净值的增减,流通股股东的 利益关注点在于二级市场的股价波动,客观上形成了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的利益分置 O(3)不利于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7、改革。国有股权权力不能实现市场化的动态估值, 形不成对企业单位强化内部管理和增强资产增值能力的激励机制。(4)不利于上市公司机构并购重组。以国有股份为主的非流通股转让市场是一个参 与者有限的协议定价市场,交易机制不透明,价值发现不充分,严重影响了国有资产顺畅 流转和估值水平。制约着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和产品创新。不利于形成稳定的市场预期。股权权力分置改革现状股权权力分置改革是为非流通股可上市交易作出的制度安排。2005年开始的证券市场 股权权力分置改革,是中国证券市场上一项最重要的变革。解决股权权力分置问题是一个 改革的概念,其本质是要把不可流通的股份变为可流通的股份,真正实现同股同权,这是 资
8、本市场基本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解决股权权力分置问题后,可流通的股份不一 定就要实际进入流通,它与市场扩容没有必然联系。明确了这一点,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 并在保持市场稳定的前提下解决股权权力分置问题。截止2004年12月底,我国股票市场1 377家上市公司机构拥有总股本数为7 149. 43 亿股,其中已流通股份为2 255亿股,仅为总股本的1/3,总股本中另外2/3为非流通股。 这种对股票分割性的制度安排如果说在中国股票市场建立初期是历史的必然与需要的话, 那么随着证券市场在我国经济地位的确立,巨量的非流通股已对证券市场运行造成巨大的 压力,严重影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效率,成了完善资本市
9、场基础制度的重大障碍。因此, 这个问题必须妥善解决。经过长时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之后,2005年4月29日,经 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机构股权权力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 知,这标志着解决我国证券市场股权权力分置问题的工作正式启动。股权权力分置改革的意义作为资本市场的一项基本制度的改革,解决股权权力分置问题在本质上是推动资本市 场的机制转换,消除非流通股与流通股的流通制度差异,强化市场对上市公司机构的约束 机制。(1)从宏观上讲:股权权力分置改革的目标是稳定市场预期,完善价格形成基础, 为其他各项改革的深化和市场创新创造条件,谋求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2)从微观上讲: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市公司 股权 改革 完善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