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北京市陈经纶中学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附答案详解).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2023学年北京市陈经纶中学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附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北京市陈经纶中学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附答案详解).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北京市陈经纶中学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 月份)1 . 2022年是农历千寅虎年,学校组织“虎年说虎”系列活动,请你参与活动,完成下列任 务。下面是一位同学找来的介绍历史文物“虎符”的文字。请阅读这段文字,完成问题。古代常将铜制兵符刻成伏虎形,所以用虎符来命名。国家博物馆的展品中就有一对汉代错银 “堂阳侯”虎符。虎符分为左右两半,中央与统帅各持半符,调发军队时需持符验对,两片 符相吻合才能出兵。记载了战国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既让后世了解了古代兵符的用 法,也为虎符增添了传奇色彩。要想仿制虎符,难度堪比上青天。据秦史记载,秦始皇时代的虎符为青铜铸造,分为左右两
2、部分,虎背上用错金工艺铸刻有12个字:“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虎符上面的 这种书体看似端正,但是相连的纹理是非常难以仿制的,即使详细了解虎符上面的文字,也 束手无策。(1)根据材料内容,你认为虎符上的文字应该使用哪种书体。请选择并说明理由。中将也消耳社皇原隹社就践【甲】篆书【乙】草书选择:理由:(2)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朝代)司马迁所著的 2 .下面是老师找来的一段介绍中华传统文化中“虎”的文字。请阅读这段文字,完成问题。 虎,毛色浅黄或棕黄色,其间分布黝黑色横纹,凶狠勇猛,力量强大,在古代被作为权利的 象征。古代调兵的信物就用了伏虎的形状,称为虎符。虎的形象也用于祭祀之中,圆
3、明园曾 被掠夺的西周青铜礼器虎荽(ying),其整体造型典雅,精美,具有重要的信仰意义。止匕外,*虎还为古今文人所喜爱,清初画家马负图的荒崖乳虎图,画了一只小老虎舒展地趴卧于 山崖之上,让人看到了 “山大王”也有憨顽的一面。虎的形象也出现在百姓的生活里,虎是 百兽之王,在传统观念中是一种瑞兽,能镇邪,驱邪。民间流行给幼儿戴虎头帽,穿虎头鞋,(3)有同学觉得自己的梦想很远大,认为只有寻找捷径才能实现。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对此的 看法,并进行简耍分析。14 .标点符号,可以表达丰富的内涵:一个小小的逗号,提示仍需努力;一个圆圆的句号,表 明圆满完成;一个大大的问号,引领探索未知;一个长长的省略号,意
4、味着学无止境2022 年,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会有很多事情值得你铭记,或引发了你的思考。请选择一个标点符号,将“给2022画个 ”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 不限文体。(诗歌除外)要求: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 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15 .如果你是一个拥有超级厨艺的智能机器人,你要给一个家庭提供服务,在这个家庭里会发 生怎样的故事?请你以“这就是发生在这个家庭里的故事”为结尾,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 自拟题目。要求: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之间,不要出现所 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答
5、案和解析1 .【答案】【小题1】甲,战国时期流行字体是篆书。【小题2】汉,史记【解析】答案:(1)甲 战国时期流行字体是篆书。(2)汉史记(1)本题考查学习探究。“窃符救赵”的故事说明战国时期有了 “虎符”,当时流行字体是篆书 (大篆),秦始皇后来统一了字体,用的是“小篆”。因此虎符上的文字应该是【甲】篆书。(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根据积累作答。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汉(朝代)司马迁所著的史 记。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 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 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
6、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2 .【答案】【小题案A【小题2】乙【小题3】D【解析】答案:(1) A(2)乙(3) D(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及词语理解。A.有误,.黝”应读为youBCD.正确;故选:Ao(2)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根据下文“健康茁长地成长”,推测此空与之相反,应为“艰难困苦 的事情”;故选:乙。(3)本题考查顺序的安排。根据课文顺序,找出关键词和关键句,首先是“凶狠勇猛”,其次是 “具有重要的信仰意义,再是“山大王也有憨顽的一面”,最后是“一种瑞兽,能镇邪、驱邪”,可知答案顺序为勇猛的虎、威严的虎、顽皮的虎、吉祥的虎。故选:Do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
7、,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 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 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3.【答案】D【解析】根据“将虎文化与春节的喜庆结合在一起”的提示,上联用“虎跃神州”,下联用“春 临盛世”恰当,紧扣“虎年”“春节”。故选:Do本题考查对联。对联是用对偶修辞写出的句子,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 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的艺术形式。解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依据对联的特点 分析作答。对联的基本要求:L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
8、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 多不少;.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 平声;2 .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 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3 .【答案】D【解析】ABC符合;D.有误,阐述的不是对“虎文化”的感受,而是对“虎文化”的介绍。故选:Do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广义的文化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 举礼仪、称谓、名号等,
9、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 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4 .【答案】【小题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小题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小题3】好收吾骨瘴江边【小题4】夜吟应觉月光寒【解析】(1)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2)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重点词:畔)(3)好收吾骨瘴江边(重点词:瘴)(4)夜吟应觉月光寒本题考查诗文名句默写。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字。诗文积累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重点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并注意重点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读 音与书写。5
10、 .【答案】【小题1】明月儿时有 怨恨 不可避免“悲欢离合”【小题2】李白借月寄托了对友人的牵挂之情,苏轼借月寄托了对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解析】1.本题考查诗词的理解。诗词鉴赏理解的基本方法: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 写作背景。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 意境。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上片望月,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好像 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对明月的 赞美与向往。下片词人无理地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
11、时圆? ”更加重了离人的愁 苦。这是怨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 事古难全”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 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阴晴圆缺,人生也有悲欢离合之时,这是必然规 律。2.本题考查比较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愁心寄予明月,希望月亮将自己对朋 友的牵挂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本词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意思是但愿亲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 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
12、神。据此理解作答即可。参考译文:丙辰年中秋,通宵畅饮,大醉而归,写了这首词兼以怀念弟弟苏辙。怎么才能知道月亮圆缺的规律呢?我举杯遥问苍穹。不知道天宫里,现在是何年月?我本可 以和着这清风上去问问故人,只怕碧瓦红墙、层楼叠榭,我经不住那高处的寒意。还不如称着月 光逗弄影子玩耍这样来的有趣?我还是更喜欢这人间的至味清欢呀。流光瞬息,月儿已轻靠在高楼檐角,又复嵌进雕花的门窗里,独照着我这个失眠的人。月儿 啊月儿,我该不会是哪里惹恼了你吧!不然为什么要在我与亲朋分别的时候格外的圆呢?哎!自 古以来这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就与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难以求全。只希望所有人都平安喜乐,哪怕现在隔着万水千山,沐浴着这
13、清丽的月色,就和我们相聚时一样。7.【答案】【小题1】B【小题2丙【小题3】来济在担任太子宾客的时候,恰逢蜡山以东地区百姓有忧患,来济向齐桓公献策,建 议齐桓公为天下百姓考虑,缩减徭役,可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被贬庭州,突厥侵犯,带 领士兵抵抗,在大战中以身殉国,可谓“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的意义辨析。辨析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然后再推敲词义。此外,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学会分类积累,积累一些重点文言词语的常见意义和用法。【解答】A.不同。直到/极点/极点。B.相同。去,离开。C.不同。日光/景色/景象。D.不同。因为/认为/用。 故选B。1 .
14、【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及内涵理解。【解答】【甲】“理解”有误。这句话写出了 “迁客骚人”在春和景明时观赏洞庭胜景产生的乐观情怀。【乙】“理解”有误。这两句话写出了那些“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迁客骚人”的心态变 化。【丙】正确。故选丙。2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解答这个题目,需要具体指出来济身上的哪些表现具体体现了 “居庙 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精神。来济在担任太子宾客的时候,向齐桓公献策, 建议齐桓公为天下百姓缩减徭役;之后被贬,在大战中以身报国。据此分析,意对即可。参考译文:岳阳楼记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
15、种 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 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 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 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 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 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
16、昏暗,虎在长啸,猿在 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 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 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 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 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 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 快乐高兴极了。
17、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 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 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 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 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材料:显庆初年,来济兼任太子宾客,进爵为侯。皇帝曾经问统治百姓的好办法,来济说:“过去 齐桓公出游,遇见老人,给他食物,老人说:请送给天下人食物。给他衣服,老人说:请 送给天下人衣服。齐桓公说:
18、我府库有限。怎能所有的人都给?老人说:春天不妨碍农 事,就有粮食;夏天不妨碍养蚕,就有衣服。由此来说,减省徭役,是统治百姓的好办法。” 这时山东役使民夫,每年另外增加几万人,又商议用佣钱来代替雇工,纷乱烦扰,所以来济是针 对这些所说的。显庆二年,兼任太子詹事。不久因褚遂良事件受牵连获罪,贬任台州刺史。很长 时间后,迁任到庭州。龙朔二年,突厥入侵,来济带兵抗拒,对部下说:“我曾经触犯刑律,蒙恩赦免死罪,现在 应当以身赎罪。”于是不披甲戴盔而冲入贼中。战死,终年五十三岁。追赠楚州刺史,供给灵车 送回家乡。8 .【答案】答案:示例:作为科普作品的昆虫记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作者描述昆虫的习性、生活时,
19、文笔精 练,充满情趣,比如螳螂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蝉用四年“潜伏”,就连一般人不喜欢的蜕 螂都令人感到妙趣横生。【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从读过的名著中选取一部,就它主要的内容(或写法)中的一点写 一段叙议结合的评论性文字。观点明确,重点突出,言简意赅,表达合理。注意字数要求。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 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 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9 .【答案】本题考查分析理解名著内容的能力。名著中有一些看似
20、相同的故事,如武松打虎和李 逵打虎,都是打虎,但两人的做法有差别,表现的人物形象也有差别,据此解答即可。答案:示例:武松赤手空拳打虎,打的是一雌性猛虎,描绘得异常细致,突出打虎的艰难,表现武松的 神勇。李逵用刀连杀四虎,一杀、一捅、一划,表现得轻而易举,突出李逵的粗蛮。【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名著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根据平时的阅读积累作答。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要记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 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10 .【答案】本题考查语言的运用。题干要求选择名著中的一个故事改编成剧本并说明这样选择的 理由。解答本题首
21、先要结合本次戏剧节的主题“演绎中华经典,弘扬传统文化”,再结合自身的 阅读积累展开表述,言之有理即可。注意字数的要求。【解析】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 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语言的运用是我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简明、连贯、得体地表达我们的见解,不仅 是考试的要求,更是我们交往能力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应认真对待这方面的训练。11 .【答案】【小题1】略【小题2】A【小题3】加强研究(调查),用留言强化观感体验(史实记忆或认识),拍摄影像资料,保存历 史记忆(铁证),用建数据库、
22、出杂志举行展览和演出等方式扩大影响【解析】(1)本题考查图文转化。据统计图显示,大学本科及研究生、学龄前儿童及中小学生和 各类企事业单位职工留言占比分别为:47.85%、18.17%和18.34%,由此得出留言以学生为主,或 者是留言以学生和企事业单位职工为主。(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A.有误,由材料三“致力于向全世界更好地讲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推动其从民族记忆上升为人 类共同记忆,不断提升南京大屠杀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和材料二“用影像资料控诉日军侵华罪行, 为幸存者留下珍贵影像资料,就是为这段历史保全如山铁证”可知,拍摄影响资料对于提升南京 大屠杀的国际影响力起到了一定作用,所以A项表述为
23、“起了决定性作用”说法有误。BCD.正确。故选:Ao(3)本题考查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一的统计图及第段统计显示第段数据显示等说 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用留言的方式,加强了调查和研究。由第段“纪念馆共 收到观众留言221939条,其中国内观众留言220375条,境外参观者留言1564条”,第段“表 达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留言高达6.7万多条,成为留言最多的主题”可知,这种方式起到了强化 观感体验的效果。以上内容可概括为:加强研究(调查),用留言强化观感体验(史实记忆或认 识);由材料二第段“用影像资料控诉日军侵华罪行,为幸存者留下珍贵影像资料,就是为这 段历史保全如山铁证”可概
24、括为:拍摄影像资料,保存历史记忆(铁证);由材料三“2016年筹 建的全球首个南京大屠杀研究专业数据库,目前已通过验收,正式上线后将成为对世界公开的南 京大屠杀研究专业数据库”,第段“纪念馆发布了与南京大屠杀史实研究相关的10余种图书与 杂志”和第段“纪念馆先后在联合国总部以及法国、美国、麦、日本等国开办南京大屠杀史实 相关展览、举办歌剧巡演等,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通过各种形式表达中国人民以史为鉴、维 护和平的心声”可知,纪念馆用用建数据库、出杂志举行展览和演出等方式扩大影响。答案:(1)留言以学生(和各类企事业单位职工)为主(多)(2) A(3)加强研究(调查),用留言强化观感体验(史实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北京市 经纶 中学 九年级 月考 语文试卷 10 月份 答案 详解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67120464.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