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实验诊断技术中国专家共识.docx
《早期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实验诊断技术中国专家共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早期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实验诊断技术中国专家共识.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早期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实验诊断技术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分了诊断学组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1,44(5) :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2019年国家癌 症中心发布的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度中国CRC新发38.8万 例,死亡18.7万例,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居第3位,发病率高居世界第一。回顾我国近30 年CRC的发病和死亡趋势,中国新增CRC患者发病率以年均4%8%左右的速度递增1。 2019年天津统计数据显示肠癌发病率达38/10万,已接近发病率最高的肺癌。反观美国统 计数据,从1991-2016年美
2、国总体癌症病死率下降29%,其中CRC病死率下降了 53%。 2020年美国CRC统计报告显示,美国CRC发病率和病死率从1985年开始持续下降,2000 年后呈快速下降趋势。从2000至2016年,美国CRC整体发病率平均每年下降3.3%,病 死率平均每年下降3%。CRC是个长期的逐渐进展的过程,病因复杂,虽然我国CRC病例中约1/3的患者有遗 传背景,但只有5%6%的患者可确诊为遗传性CRC,其余为散发性CRC。从病理类型看, 我国CRC患者中管状腺癌的比例2010至2017年间从78.6%上升至93.4%2,剩余6.6% 肠癌患者的病理类型较为复杂,包括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高级别神经内
3、分泌癌、鳞状细 胞癌、腺鳞癌、未分化癌等,目前尚无权威的实验室检查手段可以筛查。发病率最高的管状 腺癌有比较明确的发展过程,大都经由腺瘤发展而来,由腺瘤-不典型增生-癌的演变过程大 概要经过1015年,这一时间窗为CRC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提供了有利的时机,也使得CRC 成为为数不多的可以通过筛查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恶性肿瘤。美国CRC发病率及病死率 的下降,正是得益于有效早期筛查手段的应用和展开,尤其是内镜检查。从2000年到2018 年,美国50岁及以上人群的结肠镜普及率从20%升高到61% 3。在我国,虽然早在2012 年国家就将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正式纳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针对城市高发
4、的5大癌 症(肺癌、结直肠癌、上消化道癌、乳腺癌和肝癌)开展了危险因素调查、高危人群评估和 癌症筛杳,并在一些地方政府支持下对社区开展了教育动员和筛查。但目前我国50岁以上 人群接受肠镜的比例仍然较低,来自20122015年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H CRC筛查数据显 示,在全国16个省份的182 927名风险评估为CRC高风险的筛查对象中,也仅有25 593 名接受了结肠镜筛查,参与率仅为14.0% C4。肠镜检查无疑是CRC早筛、早诊的金标准,通过肠镜可以观察到肠壁黏膜的结构改变, 并可直接镜下钳取组织进行病理确诊。但该方法具有侵入性,患者依从性差;而且肠镜检查 需要患者提前进行肠道准备,若受检
5、者肠道准备不充分或病变部位处于肠镜视野死角处,容 易造成漏检。另外,还有肠道穿孔、感染等风险,筛查过程中镇静剂的副作用等也不适用于 一些有心肺疾患及老年患者。更重要的是,我国现有的结直肠镜硬件设施及专科医生资源短 缺,无法满足近2亿人的大规模筛查需求,因此在我国结直肠镜和病理检查更适合作为一种 确诊工具。近年来非侵入性的CRC诊断方法发展迅速,主要通过检测粪便或血液标本中与 CRC发生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为CRC的无创筛查提供了可能5。在本共识中我们对实验 室粪便及血液中CRC标志物主要检测技术进行了梳理,以期为临床医师、体检医师、以及 患者提供实验室检测技术选择参考。考虑到部分新技术由r面世未
6、久,尚缺乏高证据等级数 据支持,本共识仅纳入了已取得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的技术项目,并收集了其临床 试验数据。应用于CRC筛查的实验室技术 一、基于粪便的实验室筛查技术 (-)粪便隐血检测技术粪便中出现潜血是CRC的征兆之一,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中,早期约20%患者可出 现潜血试验阳性,晚期患者的潜血阳性率可达到90%以上。粪便隐血试验(fecal occult blood tests, FOBT)通过检杳粪便中隐匿的红细胞、血红蛋白或转铁蛋白而确定有无消化道出血, 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评价最多的CRC筛查方法,具有无创、价廉、检测便捷等优点。临 床常用的粪便隐血试验按照方法主要有化学法
7、和免疫法。L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通过检测粪便中的亚铁血红素来确定消 化系统有无出血。亚铁血红素是含铁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可催化过 氧化氢生成新生态氧,使试剂的色原底物产生有色化合物,显色者即为粪潜血试验阳性,根 据显色颜色深浅与显色时间可大致判断粪便中血红蛋白含量。根据试剂底物色原的不同,化 学法粪便隐血试验分为还原酚酸法、联苯胺法、邻甲苯胺法、无色孔雀绿法、愈创木酯法、 匹拉米洞法等。其中愈创木酯法(guaiacfecal-occult blood test, gFOBT)为比较常用的检 测方法,被很多肠癌筛查指南所推荐。据综述文献报道,gFOBT对CR
8、C的检测敏感度和特 异度可分别达到12.9%79.4%和86.7%97.7% 5。Hewitson汇总分析了来自丹麦、瑞 典、美国和英国四项大型随机临床研究超过320 000名参与者的数据,结果显示使用gFOBT 筛查后CRC发病率病死率分别卜.降20%和16% 6,但gFOBT对晚期结直肠肿瘤的敏感 度较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研究者建议筛查时采用高敏感度的gFOBT”所谓高敏感 度gFOBT是指降低gFOBT阳性阈值限,提升检测敏感度。但一项纳入约8 000名受试者的 大型筛选研究的结果显示gFOBT对癌症的敏感度为37%,降低gFOBT阈值限后的高敏感 gFOBT对CRC检出敏感度增加
9、至79%,但同时阳性检测的数量却增加了 5倍以上7,即 高敏gFOBT会在增加敏感度的同时降低特异度,导致阳性预测值下降,造成后期肠镜检查 的资源浪费和筛查成本增加。化学法检测会受日常饮食中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红肉、维生素C等),容易出现假阴 性和假阳性结果。患者检测前3 d内需禁食动物血、内脏及含叶绿素食物、及维生素C、铁 剂、中药等药品,且一般需要进行连续3次独立的检测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这也导致了受 检者依从性较低。此外,取样后要求及时送检检测(2 h内),如标本久置后可能会因pH 变化或消化酶作用等影响检测结果。2 .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fecal immunochemical test
10、, FIT) : FIT利用单克隆或多克 隆抗体针对粪便中人血红蛋白抗原等血液成分检测肠道的出血情况,该技术可检测出粪便中 较低浓度的球蛋白,不受饮食、药物和粪便中其他成分的干扰。一项包括113 360名受试 者的病例荟萃分析显示,FIT对于一般风险人群的CRC检测敏感度达到79% (95%CL 0.69-0.86),特异度达到94% (95%CL 0.92-0.95) 5。多个随机对照试验证明了 FIT 对于CRC的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gFOBT。目前免疫法大使隐血检测主要有两类: 一是定性FIT,多采用免疫层析技术为基础的胶体金试纸法;另一种是定量FH,使用以免 疫乳胶凝集反应和免疫比
11、浊法检测为基础的自动定量检测仪进行检测。定性FIT的优势在于 无需特殊仪器,甚至可作为便携式设备使用;但需要注意其测定阈值由制造商确定,致使不 同制造商生产的试剂筛查阳性率亦有较大差异。定量FIT可提供每单位粪便中血红蛋白的浓 度来量化消化道出血的程度,能够区别正常生理消化道出血和肿瘤相关出血以及出血的严重 程度,所以理论上定量FIT检测可以协助医生作出更准确的判断。更重要的是定量FIT在操 作上可实现自动化,可进行全程质量控制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但定量FIT阈值限的确立 是决定筛查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等的关键因素。在一篇纳入240万无症状人群参 与者的Meta分析中,研究者的统计结果
12、显示,当FIT阳性阈值设定为010、10-20. 20-30 和30 pg/g时,FIT用于CRC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66%、73%、69%和80%,特异度分 另为96%、96%、94%和91%;对晚期腺瘤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19%、18%、21%和31%, 特异度分别为97%、98%、96%和93%。可见随着阳性阈值降低,FIT对CRC和晚期 腺瘤的检测敏感度显著增高,检测特异度降低。所以定量FIT阈值限的确定最好由各个实验 室根据地区发病率,后续筛查成本等多种因素调整确定以平衡FIT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10。3 .粪便转铁蛋白试验(transferrin, Tf) : Tf主要存在于血浆中,
13、由嗜酸性粒细胞释 放,负责运载由消化道吸收的铁和红细胞破坏后释放的铁。健康状态下,消化道几乎不存在 转铁蛋白;但当消化道有出血时,粪便中出现大量的转铁蛋白。与血红蛋白不同的是,转铁 蛋白受消化酶和细菌的影响较小,稳定性和敏感度均高于血红蛋白检测。在消化道出血,包 括癌症筛查时,转铁蛋白较Fn更稳定、敏感度更高。临床上常和Fn联合实验,作为诊断 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指标。研究表明,粪便隐血试验和Tf联合检测大肠癌、癌前病变和大肠 息肉阳性率分别为100%、2.5%和90% 11。但需注意的是转铁蛋白为负向急性时相反 应蛋白,在急性时相反应中往往降低。因此在炎症、创伤、感染等各种以炎性反应为主的疾 病
14、中,转铁蛋白含量下降可能会导致转铁蛋白试验检测出现假阴性。上述几种粪便隐血检测均具有无创、易操作和相对成本低廉的特点,为世界各国大肠癌 筛查的首选方法,尤其是gFOBT和FIT法。一般而言,上消化道出血时gFOBT阳性率高, 下消化道出血时FIT比gFOBT敏感度高。这是由于血红蛋白受胃内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以及 肠道内细菌的分解会出现变性,可导致其免疫原性减弱或消失而出现假阴性结果。故FIT主 要检测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有40%50%不能检出。需要强调的是粪便隐血试验 本质上是检测消化道出血,要求检测时肿瘤必须伴随出血,对间歇性出血的肿瘤不可避免地 会出现漏诊,对很少出血的结肠息肉敏感度也
15、较低,而对于其他造成消化道出血的常见良性 疾病也容易产生误判。共识1:粪便隐血试验可通过识别癌性病变降低CRC病死率,但在减少CRC发病率方 面作用有限。如粪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应该高度怀疑结肠肿瘤可能,并进一步行肠镜检查, 以明确病变性质。粪便隐血试验成本低廉,适合大规模人群结宜肠肠癌筛查,尤其对医疗 资源不均衡、人口众多的中国,该方法仍然是CRC大规模筛查最好的选择。(二)粪便核酸检测粪便核酸检测是目前诊断结直肠肿瘤的最前沿技术,其生物学基础是细胞脱落现象的持 续存在。正常成人每天都会有上皮细胞脱落至肠腔,并随粪便排出体外,而CRC肿瘤细胞 由快速分裂和对基底膜黏附性降低等因素,会持续不断
16、地脱落到肠腔中,从而可以从粪便 中提纯和分析肠道肿瘤脱落细胞的基因成分并以此判断肠道肿瘤的发生情况12。1 .粪便DNA检测(Stool DNA Test, sDNA):粪便DNA检测主要测定肠道脱落细胞 中某些特定DNA位点突变和表观遗传生物标志物的异常改变,具有无创、便捷、精准等优 点,目前国内外均已有成熟产品上市。CologuardTM是全球第一款获美国FDA批准的粪便 DNA检测试剂盒,主要检测粪便中的KRAS突变、NDRG4和BMP3基因甲基化。来自美国 和加拿大90个临床中心、9 989例有效数据的多中心临床试验数据表明,CologuardTM与 FIT相比,具有更高的灵敏性(92
17、.3% vs.73.8%),但其特异度略低(86.6% vs.94.9%) o 值得一提的是CologuardTM在检测晚期癌前病变方面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可检出42%进展 期腺瘤和有意义的锯齿状病变13,这一点在其他的前瞻性研窕中也得到了证实14。在 2016年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更新的CRC筛查指南中,首次将其纳入新版CRC筛查中15, 之后被国际各大CRC筛查指南均引入其作为筛查指标,推荐13年筛查1次,但截至目前 CologuardTM尚无针对我国人群的研究数据。在肿瘤的癌变机制中,抑癌基因启动子的异常甲基化是癌症发生的早期事件,因此特定 基因位点的甲基化可作为重要的肿瘤早期筛查分子标志物
18、。对于CRC,研究者发现有些基 因在肠道腺瘤阶段就发生甲基化水平的改变,SDC2基因就是其中之一。SDC2基因编码跨 膜(I型)硫酸肝素蛋白聚糖,参与细胞增殖、血管形成和细胞迁移等,在结肠间充质细胞 中表达。研究人员发现结直肠肿瘤标本SDC2基因调控区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配对的相邻非 肿瘤组织,阳性率可达92.9%100%,且在肿瘤发生的早期阶段甚至腺瘤阶段就可检测出 16 o Niu等17在分析497份粪便标本中甲基化SDC2的研究发现,在CRC患者中SDC2 甲基化阳性率为81.1%,特异度为93.3%,臊瘤患者中阳性率为58.2%。Han等18的研 究显示粪便SDC2甲基化检测CRC (0
19、IV)的总体敏感度为90.2%,特异度为90.2%;早 期(0-n)的检测敏感度为89.1% (114/128),晚期和非晚期腺瘤检测敏感度分别为66.7% 和24.4%。国内一项多中心临床试验显示,人肠癌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在特异度为98% 的情况下,对于I IV期CRC的检测敏感度为83.8%,对临床可根治的I 口期CRC检测 敏感度为87%,对大1公分的腺瘤检出敏感度达到42.1%,与肠镜检查总符合率为 93.63% 19.此外,该临床试验还进行了多病例类型标本的特异度评价和干扰物质试验, 对临床试验中覆盖的各种主要病例类型的多种标本(包括胃癌、食管癌、神经内分泌癌、前 列腺癌、肝癌、
20、肺癌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标本等)进行检测,结果显示SDC2基因甲基化对肠 道癌前和肿瘤病变特异度良好;并且检测不受药物食物等干扰。目前国内己有人类肠癌SDC2 基因甲基化检测试剂通过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三类体外诊断试剂注册认证,用于CRC 的检测,在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2019,上海)中也特别指出该检测 的临床价值20 o2 .粪便微小RNA检测(Fecal miRNATest) : miRNA是一种非编码调控小RNA,通过 结合3。非翻译区或招募RNA诱导沉默复合物来调节mRNA的表达。miRNA在细胞增殖、 分化、凋亡等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与人类癌症发生发展也密切相关,多
21、种癌症类型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均发现miRNA的参与。研究发现,多种疾病包括CRC都具有独特的miRNA 谱21, 22, 23 o2012年Wu等24初步探索了检测粪便miRNA-92a应用于诊断CRC及息肉的可行性 及价值,在一项来自88例肠癌、57例肠息肉和101名健康对照人群的单中心研究中发现, 粪便miR-92a对CRC的检出敏感度为71.6%,对息肉的检测敏感度为56.1%,特异度为 73.3%,同时发现切除结肠肿瘤或进展期息肉后mi R-92a水平明显降低。在我国开展的一 项多中心临床研究中,纳入了 1 306份临床标本,其中包括确诊为CRC的病例组340例, 确诊为非CRC的(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早期 直肠癌 病变 实验 诊断 技术 中国 专家 共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