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自然:第5课漂浮和下沉教案-漂浮与下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自然:第5课漂浮和下沉教案-漂浮与下沉.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5、漂浮与下沉漂浮现象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是上海牛津版小学自然教材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漂浮与下沉中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上海市小学自然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试验本)主题7 “运动和力” 7. 3 “物体的沉与浮”中7. 3. 2 “物体的沉与浮” 的内容。结合上海市小学自然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验本)和教材中的内容,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需要通过观察、讨论、实验,针对“各 种物体的漂浮与下沉”进行讨论和思考。学生学习本课前,对一些物体的漂浮与下沉的现象有初步的了解,但是对在 日常生活中有些物体放入水中时放的方式与时间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也不同;进 入瓶子里的水的多少不同,
2、所得到的结果也不同等不太清楚,通过本课的学习学 生对物体的漂浮与下沉的判断能力有所提高。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漂浮现象,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一股向上托起的力。 方法与过程:1、组织学生通过预想与试验教师准备的材料和学生自备的材料在水中的情 况,2、引导学生尝试自行设计记录预想和试验的结果。3、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和体验预测、实验验证、记录等探究的过程和方 法。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不同物体的特征。教学难点:记录不同物体的漂浮与下沉。四、教学资源教师准备:PPT、活动器材:木块、纸盒、蜡烛、有塞子的玻璃瓶、皮球、海绵状泡沫塑料、 石
3、头、桔子、水、水槽等教师准备的材料和学生自备材料。五、教学思路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物体的漂浮”和“物体的下沉”两个部分。本节课设计的基本思路是:由现象到本质,由形象到抽象。先从学生日常生 活中观察到的现象开始交流和讨论,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实 物实验解决问题,同时了解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物体放入水中时放的方式与时间不 同,所得到的结果也不同;进入瓶子里的水的多少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也不同。本节课要突出的重点是:不同物体的特征。方法一:通过学生的交流体现学 生对各种物体特征的认知前的概念,同时通过板书呈现帮助学生进行填补和梳理。 方法二:通过选择恰当的实物展示不同物体的特征。方法
4、三:通过实验,不同物 体放入水中时放的方式与时间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也不同;进入瓶子里的水的多 少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也不同。本节课要突破的难点是:记录不同物体的漂浮与下沉。本节课的教学特色:直观的实物教具、实验解决问题。二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 象思维过渡。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拿出实物,学生可自由选取其中一些实物 来预想漂浮还是下沉。这一教学教具的设计在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的同时,帮助学 生直观地观察不同的物体的特征。六、教学流程1.教学流程图2 .流程图说明活动I认识常见的物体漂浮现象学生通过观察、选物、实验活动,讨论不同物体的特点,知道不同物体放入 水中时放的方式与时间不同,所得到
5、的结果也不同;进入瓶子里的水的多少不同, 所得到的结果也不同。活动II设计符号记录物体漂浮与下沉的现象学生通过观察、记录等活动,关注到物体在水中发生的变化,尝试设计用简 单符号记录漂浮与下沉的现象,并通过后续的观察记录形成持续、细致观察的习 惯和如实记录的科学态度。3 .教学主要环节本课时分为三个主要的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整理经验,说出不同物体的特征。利用丰富的实物激发学生关注 各种物体的特征,在游戏中梳理对不同物体漂浮的预想,为下一步的实验打下基 础。第二环节:实物操作实验,促进学生自然探究风的形成。引导学生利用日常 生活常见物品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明白不同物体放入水中时放的方 式
6、与时间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也不同;进入瓶子里的水的多少不同,所得到的结 果也不同。第三环节:设计符号,记录物体漂浮与下沉的现象。激发学生设计简单符号 记录漂浮与下沉的思路,通过猜符号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和他人设计的符号的准确 性,鼓励学生用自己设计的符号记录物体漂浮与下沉的变化。五、活动设计活动一:收集各种物体,预想它们在水中的情况并进行记录。活动目标:1、组织学生在课前自行收集一些熟悉的物体。2、通过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预想各种物体在水中的情况,并进行记 录,使学生较早接触科学的思维方法并受到它的熏陶。3、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学生参与预想和敢于预想的勇气和胆量。活动器材:记录表格。活动二:试验物
7、体的漂浮与下沉,并进行记录。活动目标:1、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将各种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各自的发现。2、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学生验证预想的行为。3、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有些物体放入水中时放的方式与时间不 同,所得到的结果也不同;进入瓶子里的水的多少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也不同等 等。4、引导学生从漂浮的物体中去特别关注木块的漂浮,从将木块等漂浮的物 体向下按入水中的过程中感受物体在水中受到一股向上托起的力。活动器材:木块、纸盒、蜡烛、有塞子的玻璃瓶、皮球、海绵状泡沫塑料、 石头、桔子、水、水槽等教师准备的材料和学生自备材料。总结:比较预想与试验结果,交流记录方式、发现和感受。1、组织学生比较
8、预想与试验结果,使学生意识到:预想不能代替事实,预 想与事实有时是有差距的。2、通过学生记录预想与试验,交流展示各种记录方式,逐步引导学生进行 规范的记录。3、指导学生将活动中获得的发现、感受和体验与其他同学共享、探讨。三、教学过程:(一)收集各种物体,预想它们在水中的情况并进行记录。学生活动指导要点令 收集:组织学生课前自行 收集一些熟悉的物体。令观察:认识教师准备的材 料和学生自备的物体。令 学生自备的材料要在课前布置他 们收集,不宜过多,也不宜与老师 准备的材料重复。令 记录方式的设计与选择由学生自主决定,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帮助。令 交流各自的预想结果和记录方式 时,教师最好提供实物投影仪
9、辅助 交流,同时组织好全班学生的倾 听。主决定,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帮助。令 交流各自的预想结果和记录方式 时,教师最好提供实物投影仪辅助 交流,同时组织好全班学生的倾 听。令 预想:各种物体在水中哪 些会漂浮,哪些会下沉?令记录:用自己认为比较好 的方式(文字、图画、符 号、表格等)将预测的结 果记录下来。令交流:交流各自的预想结 果和记录方式。(二)试验物体的漂浮与下沉,并进行记录。学生活动指导要点令实验验证:学生以小组为 单位,亲自动手将各种物 体放入水中,验证各 自的预想。令观察:仔细观察各种物体 在水中的情况。令 记录:将观察到的现象和 各自的发现记录下来。今教师在选择材料时应充分注意蕴
10、 藏在材料中“结构”的多样性和典 型性,以丰富学生对漂浮现象的认 识。令 指导学生确定实验注意事项,养成 良好的实验习惯。令 让学生在实验中特别体验将木块 等漂浮的物体向下按入水中的感 受,体验物体在水中受到一股向上 托起的力。令 指导学生边实验边记录,不断规范 实验记录习惯。总结:比较预想与试验结果,交流记录方式、发现和感受。学生活动指导要点令比较:将记录下来的预想 与试验的结果进行对比, 检验预想与试验结果是否 一致。令 交流:交流记录方式、各 自的发现和感受。今在比较与检验中使学生意识到预 想与事实有时是有差距的。令引导学生交流时,教师不仅要尽可 能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还要鼓 励质疑和
11、争论,把交流引向纵深。四、板书设计漂浮与下沉漂浮现象提出问题:各种物体在水中哪些会漂浮,哪些会下沉?预想:漂浮的物体下沉的物体实验验证:漂浮的物体下沉的物体五、活动任务单漂浮与下沉漂浮现象四()班 第 小组一.活动评价:预想与实验各种物体在水中哪些会漂浮,哪些会下沉? 要求:1预想:各种物体在水中哪些会漂浮,哪些会下沉?2.实验验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亲自动手将各种物体一一放入水中,验证各 自的预想。仔细观察,轻声讨论,用文字、画图等方式记录预想和实验验证的结果。活动要 求等第标准达成情 况预想通过日常观察物体,能简单预 测哪些物体能在水中会漂浮, 哪些会下沉?进行猜想与预测。能积极观察并大胆预测。实验验 证讨论与 记录小组分工合作,仔细观察,轻 声讨论。用文字、画图等方式记录 预想和实验验证结果(说明:达成活动要求的,可以在“达成情况” 一栏中填入相应的星星数) 我的星星数: (满星为4颗)二.活动记录表单要求:1预想:各种物体在水中哪些会漂浮,哪些会下沉?预想1:我们认为2.实验验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亲自动手将各种物体一一放入水中,验证各 自的预想。仔细观察,轻声讨论,用文字、画图等方式记录预想和实验验证的结 果。材质的物体会漂浮。比如:预想2莪布认为 材质的物体会下沉。实验证明1:我们通过实验观察到 材质的物体会漂浮。实验证明2:我们通过实验观察到 材质的物体 会下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