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本质安全水平行动计划.docx
《提高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本质安全水平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本质安全水平行动计划.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提高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本质安全水平行动计划一、形成特色彰显融合协调的区域产业新格局强化全省制造业发展一盘棋,因地制宜发挥基础优势,彰显产业 特色,深度协同共建集群和产业链,支持沿江、沿海和苏北三大区域 产业协同发展,增强全省产业体系整体竞争力,为促进区域产业协调 发展贡献江苏方案。(一)提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沿江产业带完善新兴产业生态,推动优势产业焕新,发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 示范区在产业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支持苏锡常、宁镇扬等地区加强创 新资源、创新平台共建共享,协同培育物联网、高端新材料、生物医 药、新型医疗器械、集成电路、信息通信与显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 汽车、核心软件、新兴数字产业、新型电力装
2、备、高端装备、高技术 船舶、节能环保等集群和重点产业链,支持跨江融合产业园区共建, 聚力打造长三角重要的产业创新引领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扬子江先 进制造产业带。(二)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沿海增长极制定实施沿海地区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坚持高起点布局、高 水平规划、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强南通、盐城、连云港等沿海城市 要素资源吸纳能力,提升建设通州湾、徐珏、滨海港等一批产业载体,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要目标到2025年,制造业在全省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和全国的领先地位巩 固提升,实现创新高水平、制造高效率、供给高品质、结构更优化、 区域更协调、环境更友好的高质量发展,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国际一 流自主品
3、牌领军企业不断涌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持续提高,重点先进制造业集群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率先建成全国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基本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 地。到2035年,全省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全要素生产率、国际竞争 力大幅提升,制造业与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等更加协调,有力支撑我 省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一)质量效益迈上新台阶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保持基本稳定,重点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产业链 竞争力显著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 业比重分别达48. 5%、42%,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二)创新引领实现新突破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规模以上
4、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 保持2%以上、保持国内领先水平,突破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瓶颈, 在若干领域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技术创新、标准引领的策源地。(三)数字转型铸就新动能全省发展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规模以上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普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0%以上,数 字经济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四)绿色发展达到新水平制造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绿色安全低碳技术装备普 遍应用,企业清洁生产水平不断提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 降低17%,鼓励部分行业碳排放尽早达峰,重点行业和企业绿色安全生 产方式转型取得显著成效。(五)壮企强企取得新成果领军企业引领带动
5、作用不断增强,大中小企业协调融通发展,营 业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16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 3000家,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占据价值链中高端的自主品牌企 业。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础形势十三五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环境、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特 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全省紧扣强富美高总目标,深化两聚一 高实践,奋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制造业在全省经济社 会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持续增强,制造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前列,制造业增加值达3. 5万亿元、规模约占全国 1/8,贡献了全省34. 5%的地区生产总值、39. 1%的税收,6个集群在 国家先进
6、制造业集群竞赛决赛中胜出、数量全国第一。产业结构调整 持续深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分别达到37. 8% 和46. 5%,较十二五末分别提高8. 0、6. 4个百分点,七大高耗能行 业营收占比由31. 6%下降到28. 6%,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和 去产能任务。制造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 强度达2%左右、较十二五末翻一番,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个、 占全国1/8,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 2万家,承担国家工业强基项目74 个、数量全国第一,高铁齿轮传动系统核心零部件、航空级钛合金材 料、高标准轴承钢等基础材料、零部件和工艺取得突破。制造模式加 快转型
7、,大规模数字化改造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平台中 枢、安全保障作用进一步显现,累计建成智能制造示范工厂42家、智 能车间1307家,培育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86家、标杆工厂95家,5G 基站基本实现全省各市、县主城区和重点中心镇全覆盖,企业指数达 63. 2、连续六年位居全国第一。骨干企业支撑有力,年营业收入超百 亿元工业企业148家、其中超千亿元企业12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 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达104家、H3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 业1374家。十四五时期,制造业仍然是支撑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也 是建设科技强省、开放强省的主战场。推动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面临的机遇和挑
8、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形势更加错综复杂。一是新一 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技术成为驱动产业形态演进的 重要力量,制造业技术体系、生产模式和价值链将发生系统性再造, 为我省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二是国际环境日趋复杂, 世界贸易和产业分工格局加速调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发达国家 纷纷推动再工业化保持在高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新兴经济体利用要 素低成本优势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附加值环节转移,对我省巩固 制造强省和开放大省地位,深度参与国际合作竞争、建设科技强省, 带来新的挑战。三是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求结构、产业 结构、发展动力、技术体系、体制机制等都将发生系统性变革
9、,我省 制造业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江苏放在全国制造业 发展的大局中谋划,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方向,以创 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为建设制造强国扛起江苏责 任、贡献江苏力量。四是江苏制造业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雄厚的基 础实力、完善的配套体系和部分领域的领先优势,但大而不强的特征 依然明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 链总体处于中低端,自主创新水平亟待提高、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投资类产品和中间产品占比较高、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现象突出, 新兴产业领域缺乏具有行业话语权的企业和品牌,制造业资源能源消 耗较高、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十四五
10、时期,必须深入践行争当表率、 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全力把握产业变革的新机遇,厚 植我省制造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找准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重 塑竞争优势的新引擎,推动江苏制造加快迈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 端,全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更高水平的制造强 省。六、提高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本质安全水平聚焦化工、冶金、民爆等重点行业,制定工艺、技术、设备和材 料安全准入标准,严格高危行业领域项目安全准入审查、从业人员安 全资格准入,加快重大工业设施和装备智能化防控技术应用,推进企 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推动化工园区智慧化、循环化、绿色化改造, 构建省、市、县、企全覆盖的隐患治理一
11、张网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 重点行业本质安全水平。引导各行业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广泛采用先进 技术、工艺、装备,提高安全生产水平。资料参考:江苏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重点培育新型电力和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 术船舶、高端新材料、高端纺织、生物医药、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等 先进制造业集群,积极承接沿江地区重化工产业转移,推动化工、钢 铁等临港产业绿色化发展,大力发展新型海工装备、海洋药物和生物 制品、海水淡化装备等海洋特色产业,加强与上海港口资源联动,壮 大现代航运、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打造长三角北翼最具活力的 先进制造新增长极。(三)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苏北产业崛起落实淮
12、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充分激发苏北地区产业基础和活 力,支持优势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提升本地区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 作用,重点培育新型电力和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装备、 高端纺织、生物医药、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绿色食品等先进制造业 集群,推动石化、轻工、建材等重点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推动苏北地 区产业振兴。完善南北合作共建机制,搭建南北共建产业合作对接平 台,定期举办全省产业转移对接大会,支持苏北地区提升承接能力, 依托苏宿工业园区、宁淮特别合作区等探索跨区域产业合作新路径。(四)提高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业载体能级把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作为培育集群和产业链的核心载体,引导省级以上各类开发区以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提高 制造业 质量 发展 本质 安全 水平 行动计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