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教学设计.docx
《2022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教学设计.docx(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上植物1.感受空气单元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节课是第二单元空气单元的第1课。作为起始课,本节课主要起到了 解学生前概念、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通过借助生活中与空气密切相关的物体来 深入研究空气的特征,再重点引导学生关注空气和液体、气体的相同点,为持续 研究空气奠定基础。本课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首先从“空气的特征是什么? ”“空气的作用有哪 些? ”两个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关注空气,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前概念,再通过 两个游戏活动,发现更多空气的特征。通过感受,学生发现空气可以压缩、很轻 等特征。通过传递游戏,训练学生的思维,发现空气会流动、不易密封等特征。 最后通过游戏后的研讨,让学生对固态、液态
2、和气态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为 后续研究做好铺垫。【学情分析】空气是学生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一种物质,但是空气看不见,摸不着,这对于 三年级孩子直观观察空气的特征,特别是与石头、水两种物质相同点的认知是具 有较大难度的。但是在一年级下册认识一袋空气中,学生已经观察到空气具 有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等特征,初步知道如何运用各种感官去观察空气, 这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感受空气和传递游戏,认识到空气总会充满各处,并具有无 色、透明、无味、会流动等特征。科学思维:在传递游戏中,能归纳空气与液体、气体的相同特征。探究实践:能借助身边的材料,通过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认
3、识空气 的特征,并以文字、图画、图表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态度责任: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意识到保护环境 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感受空气和传递游戏,认识空气总会充满各处,并具有多种特征。法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难点:在测量20筒空气的质量实验中,细致操作、仔细观察、准确记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高精度电子天平、板贴、皮球、打气筒。学生准备:简易天平、皮球、打气筒、不漏气的大袋子、绿豆、乒乓球、小 泡沫球、回形针、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学过程】一、聚焦任务(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课件,一袋空气、绿豆贴1 .教师出示一袋空气,谈话:上节课我们已经用绿豆
4、来衡量20筒空气的质 量,那今天你能来预测一下老师手中这一袋空气的质量相当于多少颗绿豆吗?2 .学生预测结果,教师板贴绿豆,在后面记录预测数字。3 .继续提问:如果是这些物品(乒乓球、回形针、小泡沫球)作为衡量物, 结果又会是怎样呢?教师让学生把预测结果记录下来。【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对探究一袋空气的质量的兴趣。4 、探索一袋空气的质量(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简易天平、皮球、打气筒、不漏气的大袋子、绿豆、乒乓球、小 泡沫球、回形针、学生活动手册1 .探讨探究方案:(1)提问:如何测量这一袋空气的质量?(2)追问:把一袋空气全部打入皮球,合适吗?(3)提示:这一袋空气约100
5、筒空气,小组讨论:有什么办法能测量出这 一袋空气的质量?(4)学生发言,并小结:先测量20筒空气的质量再换算出一袋空气的质量。2 .实验探究活动:(1)如何测量20筒空气的质量?请学生大致描述实验操作步骤。(2)实验操作步骤:调节天平平衡。左边放一个没有充足气的瘪皮球,慢慢往右盘中放绿豆,直至天平指针指向中央。用打气筒往皮球内打入20筒空气,注意尽量不要漏气。往右盘外慢慢地、一粒一粒地放绿豆,直至天平再次平衡。记录20筒空气的质量。用乒乓球、小泡沫球、回形针等其他物体测量20筒空气的质量换算出一袋空气的质量。比较一袋空气和它同质量的物体,你有什么发现?(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并把各组数据记录
6、在黑板上的大表格内。【设计意图】逐步引导学生使用类比、转化的方法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即 先指导学生利用多种足够“轻”的物体通过实验测量出20筒空气的质量,再通 过类比、换算出一袋空气的质量,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一定的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三、研讨(预设8分钟)1 .在打入100筒空气后,这袋空气的质量大约是多少?我们是如何知道这袋 空气的质量的?小组汇报,交流研讨。各组的数据是否相同,有什么想法?2 .比较这袋空气和同它质量相当的物品,你有什么发现?3 .小结:一定量的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质量的多少可以用常用的物体作为 衡量。质量相同的物体可能体积不同。【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组内、组间的研讨交流中形成
7、共识:一定量的空气具 有一定的质量,质量的多少可以用常用的物体作为衡量。质量相同的物体可能体 积不同。四、拓展一一用电子秤称空气质量(预设2分钟)1 .谈话:同学们,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有好些精确的工具可以称量出空气 的质量了,我们一起来试一下吧。2 .出示篮球、电子秤、打气筒,称量打气前后示数的变化。【设计意图】测量工具上的数据,对学生来说有更好的指代意义,方便学生 更好地理解空气的实际质量。【板书设计】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20筒100筒=5粒 X5 = 25粒【疑难解答】各组实验测得的20筒空气的质量有所不同,推算出的一袋空气的质量与“标 准物”有所差距,如何处理?可以让学生观察这些绿豆
8、的大小是否完全相同,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标准 物”并不是完全标准的,意识到正是这些细小的差别造成了我们测量和推算上的 误差。并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只是粗略的测量并推算了一袋空气的质量,想要测 量得更准确可以使用更加精确的仪器设备。三上空气 单元教学设计8.空气与我们的生活【教材简析】本课是空气单元的第8课,是对整个单元内容的总结和深化。本课从空 气是一种资源的角度引导学生继续认识空气,学生将开展调查、交流和学习活动, 从更多维度、更深入地了解空气与动植物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 同时,对单元内容进行总结和梳理,将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并且用不同的 方式表达出来。学生将通过讨论,归纳,总
9、结,提炼空气的基本性质,从而认识 空气的资源属性,认识空气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意识到空气和我们生活密不可分。【学情分析】在前面七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观察和多种方法的研究,对空气的基本性质 有了更深的认识。但是,这些认识是较为碎片化的,不连贯的,因此需要学生较 为系统地进行总结和归纳,更加连贯地思考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同时,学生还没 有意识到空气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环境的重要关系,需要适当的引导和启发。【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 .通过阅读教材和观看图片,知道地球被一层厚厚的大气层包围着,而且空 中、地下和水中都有空气的踪迹。2 .通过调查和研讨,知道空气可以帮助燃烧,其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 具有
10、重要意义;知道风具有能量,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科学思维:1 .通过整理和分类的方法,梳理出空气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意识到空气对 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是不可或缺的。2 .通过制作图表、气泡图或短文写作的方式,整理和归纳整个单元的学习内 容。探究实践:1 .能根据生活经验,通过讨论和交流,完成调查记录表。2 .能回顾、总结和归纳整个单元所学知识,完成表格、气泡图或短文。态度责任:通过调查和研讨,能认识到空气对动植物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形成爱护大气、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调查和研讨,能认识到空气对动植物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 意义,形成爱护大气、保护环境的意识。难
11、点:通过调查和研讨,能认识到空气对动植物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 意义,形成爱护大气、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准备】教师: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学生:第一节课画的气泡图等,便签纸,长纸条,记号笔。【教学过程】一、空气在哪里?(预设5分钟)1 .提问: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空气的基本性质有了一定的认识。 那么,在哪些地方有空气的踪迹呢?你的理由是什么?(预设:教室里、天空上,因为我们能呼吸/水里,鱼儿能在水里呼吸)2 .追问:土壤里有空气吗?(预设:有,土壤里也有小动物)3 .将一块泥土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通过投影展示现象。4 .出示大气层图片、水中鱼儿图片和土壤图片并小结:地球被一层厚厚
12、的大 气层包围着,水中也能溶解一部分空气,供水生动物呼吸,就连土壤中也有空气 的踪迹,可见空气随处可见。5 .提问:随处可见的空气与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联系呢?(板书:空气和我 们的生活)【设计意图】通过连续的问题,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前概念,为“空气随 处可见”结论的得出做铺垫。同时学生对土壤中是否存在空气是没有清晰的认识 的,通过小实验可以直观地看到土壤中的空气,加深学生的认识。6 、空气与生活(预设18分钟)1 .提问:我们利用空气能做哪些事情呢?我们来一起做个小调查吧!调查要求:(1)小组内每个成员要举出人们利用空气的3个例子,分别写在便签纸条 上。(2)完成后小组成员将便签纸汇总在一起
13、,将例子进行分类汇总,将相似 的放在一起。(3)小组讨论,将大家都认可且认为重要的3个例子写在老师提供的长 纸条上。(4)各小组将纸条用磁铁固定在黑板上。2 .请学生将黑板上张贴的例子进行再次分类和汇总,教师将重复的去除,留 下具有代表性的纸条。3 .请书写纸条(留下的)的小组派代表介绍他们的想法。4 .小结:可见,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空气。5 .提问:空气如此重要,人类的的哪些活动会对它造成破坏呢?(预设:烧垃圾,工厂排放废气,汽车尾气)6 .追问: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空气呢?(预设:绿色出行,植树造林,不焚烧秸秆)7 .小结:是的,我们要爱护空气(大气),保护环境。【设计意图】通过
14、让每个学生举例的方法可以让全员参与到调查中来,充分 挖掘他们的前概念。通过分类汇总和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的方法可以锻炼学生 分析和筛选信息、分类汇总的能力,同时减少需要研讨的例子数量,提高教学效 率。通过几个问题的提出和研讨,培养学生爱护大气、保护环境的意识。三、单元知识梳理(预设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整理,并完善到班级记录表上。2 .出示第一节课气泡图,引导:空气单元的学习即将结束,我们都做了 哪些活动,学到了哪些知识呢?下面一起来梳理一下吧!梳理要求:(1)结合教材和记录本,明确每节课的实验或活动,找出重点知识。(2)将所有知识点进行分类汇总,总结出几个大方面。(3)
15、对照第一节课的气泡图,看看哪些可以补充进去,哪些有问题需要修 改。3 .请学生代表用不同颜色的笔对气泡图进行补充和修改,其他学生提出建议,对气泡图进行完善。【设计意图】班级记录表是对整个单元学习过程和内容的完整记录,记录表 的整理和完善有利于学生对整个学习有更清晰的认识,有利于单元知识梳理。气 泡图的修改和完善使学生将现在与之前进行对比,纠正错误认识,完善自己的知 识体系,将所学系统化,同时意识到自己对物质的认识在发展、在进步。四、课后再复习(预设2分钟)1 .结合教材39页布置课后任务:利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再次复习,如用 表格对比空气、水和石头的特征,或者用短文介绍空气。2 .复习后以思维
16、导图的形式对单元内容进行再次梳理。(梳理时不参考任何 资料)【设计意图】课堂上的单元知识梳理时间短,容量大,学生很难一次性理解 和掌握,因此需要课后进行再次复习和梳理。而检验复习效果,判断学生是否对 单元知识有了系统认识的有效方法就是不参考资料,用头脑中的知识和逻辑制作 思维导图。【板书设计】8.空气与我们的生活”空中大气空气随处可见彳水中I地下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空气。爱护大气保护环境【疑难解答】1 .学生对大气层破坏以及空气污染的现象感受不深,重视不够,很难形成爱 护大气,保护环境的思想和意识。由于很多学生生活的环境远离工业区以及近年来环境治理的结果,学生身边 较难看到破坏大气
17、层和空气污染的现象,因此学生的感受并不明显。可以通过播 放纪录片和相关视频以及出示一些破坏大气层和污染空气的照片的方式加深学 生的理解,丰富学生的认识,从而为环保思想的培养做铺垫。2 .单元知识梳理时学生很难将相关知识进行归类,形成较为系统的认识。将碎片化的知识进行归类,形成系统的认识是单元整理和复习的重点,也是 学生必须掌握的方法和习惯。教师在组织和引导学生梳理时可以从两个角度进 行:一是由总到分,即从单元主题开始,找出与主题相关的几个方面,然后分析 知识所属类别,将知识放入对应的方面里。另一个是由分到总,即分析每个知识 点所属类别或方面,将同一类的放在一起,用关键词总结出它们的类别,然后补
18、 充在单元主题上。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和帮助学生思考知识属于主题 的哪个方面,一边进行梳理和归类。三上空气3.压缩空气单元教学设计【教材简析】通过前面两节课的研究,学生已经认识到空气和石块、水等一般的物体一样, 能占据空间。在此认知基础上,本课以及此后的学习内容要对空气的物质属性进 行更深入地研究和理解。学生经历前面课程的学习或根据平时经验可能对空气可 以被压缩有一定的认识,但无法说出有力的证据证明空气可以被压缩。因此本课 通过推拉注射器活动,比较得出空气可以被压缩和拉伸,而水不能,并且发现压 缩的空气有弹性这一特征。在科学的大概念里,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很小的微粒构成的,空气当然
19、也不例外。本课重点就是借助注射器让学生分别对空气和水向下压和向上拉进行 对比观察,寻找空气是否容易被压缩、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的证据。再尝试用微 粒来解释有关空气压缩和扩张的现象,利于学生构建物质微粒的概念,提升学生 的思辨能力。最后再通过制作空气枪,解释其中原理,让学生从玩中思,将知识 迁移到生活中。【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感受空气一课中,通过抱一抱装有空气的塑料袋或压一压气球, 可能已初步感受到空气可以被压缩。但对于“空气占据空间是否有变化”,学生 较难解释清楚。因此本课借助有刻度、不易变形的硬质材料一一注射器,帮助学 生寻找空气可以被压缩的证据。三年级学生对于对比实验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如 何
20、公平的进行实验?哪些条件需要相同?这是学生需要思考的,因此在教学中注 意引导学生对实验操作进行公平性的设计,让其认识到严谨的实验才具有说服 力。最后,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尝试用微粒解释现象,教师要做好引导,关注学生 所画圆圈,哪一种更合理,激发学生之间的矛盾,引起他们思考和辩证。【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注射器压缩空气活动,知道空气占据的空间可被压缩或扩张, 认识到压缩的空气是有弹性的。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区分空气和水相同条件下被压缩时的不同特点。探究实践:通过探究压缩空气和水的活动,能用图画来记录压缩的现象,简 述空气很容易被压缩的原理。态度责任:通过体验空气被压缩,认识到压缩的空气可以制成
21、救援的气垫、 玩具气枪等,感悟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比实验感受空气是可以被压缩或扩张的,并且压缩的空气是有 弹性的。难点:解释空气为什么可以被压缩或扩张。【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学生:1.每组提供注射器、烧杯、水;2.观察记录单。【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材料准备:课件1 .出示气泡图提问: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空气是一种怎样的气体?(它是看不见、无色、无气味、会流动、可以被压缩)2 .讲述:空气和水、石块一样,都能占据空间。空气和水相比,又有什么不 同呢?今天我们将继续来研究空气的其他特征。揭示课题:压缩空气(板书)。【设计
22、意图】用气泡图形式帮助学生梳理之前的知识,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空 气的秘密,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空气的兴趣。二、空气能否被压缩(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注射器、记录单1 .出示注射器。提问:你认识它吗?用手握住的地方叫什么?针筒上面还有什么?这个可以 动的部分叫什么?2 .提问:注射器可以怎么玩?学生体验使用注射器,提问:借助注射器,你发现空气有哪些特征?(预设:会流动,可以被压缩等。)3.提问:如何公平地比较水和空气是否可以被压缩?引导:水和空气的量要相同(10ml);要用相同的力;堵住注射器,避免水难点:在传递游戏中,能归纳空气与液体、气体的相同特征。【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学生实验材
23、料一套。学生:1.每组提供水、石头、空气、透明杯子、碗、气球、哨子、透明自封 口的塑料袋;2.记录单。【教学过程】一、调查前知、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课件,充满空气的透明塑料袋、记录单1 .出示透明塑料袋。提问:塑料袋是空的吗?有什么?2 .回顾:空气是我们身边一种常见的物质,在一年级也已经观察过空气,请 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说说空气有什么特征?空气有什么作用?3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气泡图,并汇报交流,一起回顾关于空气 的已有认知。4 .揭题:这节课一起感受空气,继续观察空气的特征(板书:感受空气)【设计意图】承接一年级观察空气的经历,回顾和梳理关于空气的已有认知, 激发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空气 2022 科学 三年级 上册 第二 单元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