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理论、方法与实务 第08章 劳动力供求分析.ppt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理论、方法与实务 第08章 劳动力供求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理论、方法与实务 第08章 劳动力供求分析.ppt(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第8 8章章 劳动力供求分析劳动力供求分析 本章主要阐述劳动力总供给函数、就业总需求函数本章主要阐述劳动力总供给函数、就业总需求函数;分析总人口、分析总人口、劳动力供给率、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劳动生产率、就业吸纳率等变量决劳动力供给率、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劳动生产率、就业吸纳率等变量决定劳动力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模型定劳动力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模型;分析失业的类型、失业的性质和失业原分析失业的类型、失业的性质和失业原因,并提出实现劳动力供求均衡的对策。因,并提出实现劳动力供求均衡的对策。8.1 8.1 劳动力供给分析劳动力供给分析 8.2 8.2 劳动力需求分析劳动力需求分析 8.3 8.3 产业劳
2、动力需求分析产业劳动力需求分析 8.4 8.4 劳动力供求均衡分析劳动力供求均衡分析 湖南商学院信息系 龚曙明 8.1 8.1 劳动力供给分析劳动力供给分析8.1.1 8.1.1 劳动力总资源的计量劳动力总资源的计量 劳劳动动力力总总资资源源是是指指一一定定时时期期内内一一个个国国家家或或地地区区的的总总人人口口中中具具有有劳劳动动能能力力、处处在在劳劳动动年年龄龄区区间间的的那那部部分分人人口口,又又称称劳劳动动年年龄龄人人口口。按按国国际际统统计计口口径径,常常指指15156464岁岁年年龄龄的的人人口口(最最低低就就业业年年龄龄国国际际标标准准是是1515岁岁,中中国标准是国标准是161
3、6岁)。岁)。劳动力总资源劳动力总资源=经济活动人口经济活动人口+非经济活动人口非经济活动人口 =从业人员从业人员+失业人员失业人员+非经济活动人口非经济活动人口 1 1经济活动人口经济活动人口:从业人员从业人员+失业人员失业人员 就业率就业率 =就业人员就业人员/(就业人员失业人员)(就业人员失业人员)100100 失业率失业率 =失业人员失业人员/(就业人员失业人员)(就业人员失业人员)100100 2 2非经济活动人口非经济活动人口非经济活动人口是指在非经济活动人口是指在1616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但未参加或不要求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但未参加或不要求参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包括参社会经济活
4、动的人口。包括1616岁及以上在校学生、离退休不再要求就岁及以上在校学生、离退休不再要求就业的人员、家务劳动者、无就业愿望的其他人员。业的人员、家务劳动者、无就业愿望的其他人员。2 2 2 28.1.2 8.1.2 劳动力总资源的分布劳动力总资源的分布指指劳劳动动力力资资源源在在经经济济与与非非经经济济活活动动之之间间、城城镇镇与与乡乡村村之之间间、各各地地区区之之间间的的分分布布状状态态。劳劳动动力力总总资资源源的的分分布布分分析析,主主要要是是计计算算各各类类劳劳动动力力资资源源占占总总资资源源的的比比率率,揭揭示示劳劳动动力力总总资资源源分分配配的的特特征征和和均均衡衡状状态态,考考察察
5、劳劳动动力力资资源源形形成与流动的原因,为组织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调配提供依据。成与流动的原因,为组织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调配提供依据。3 3 3 38.1.3 8.1.3 劳动力总供给的趋势分析劳动力总供给的趋势分析 广义的劳动力总供给是指劳动力总资源广义的劳动力总供给是指劳动力总资源.狭义的劳动力总供给是指经济活动人口狭义的劳动力总供给是指经济活动人口(关键变量关键变量)。通常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建立趋势模型进行描述和分析通常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建立趋势模型进行描述和分析,亦可配合统亦可配合统计图显示其长期趋势。计图显示其长期趋势。中国中国1990-20071990-2007年劳动力总供给
6、量(经济活动人口)的趋势模型为年劳动力总供给量(经济活动人口)的趋势模型为 此此趋趋势势模模型型的的时时间间序序列列t t的的三三次次方方的的参参数数为为负负值值,说说明明劳劳动动力力总总供供给给量量的的长长期期趋趋势势将将不不是是无无限限增增长长的的,用用此此模模型型预预测测到到20102010年年劳劳动动力力总总供供给给将将达到最大值达到最大值79319.2979319.29万人,随后劳动力总供给将逐步减少。万人,随后劳动力总供给将逐步减少。4 4 4 4 8.1.4 8.1.4 劳动力总供给的形成分析劳动力总供给的形成分析 主要是考察人口总量、生育政策、人口的年龄结构、劳动力供给率等因素
7、主要是考察人口总量、生育政策、人口的年龄结构、劳动力供给率等因素对劳动力总供给的影响和决定效应,揭示劳动力总供给量形成的原因和规律。对劳动力总供给的影响和决定效应,揭示劳动力总供给量形成的原因和规律。总人口决定劳动力总供给的机制是通过生育政策而实现的,人口生育政策总人口决定劳动力总供给的机制是通过生育政策而实现的,人口生育政策既是调节总人口增长的手段,又是调节劳动力总供给率的手段,然而这种调节既是调节总人口增长的手段,又是调节劳动力总供给率的手段,然而这种调节具有较长的时效性。具有较长的时效性。1.1.劳动力的人口供给弹性分析劳动力的人口供给弹性分析 劳动力的人口供给弹性劳动力的人口供给弹性
8、=劳动力供给量增长率劳动力供给量增长率/总人口增长率总人口增长率 一般来说,总人口的年龄结构型态处在年轻型或中青年型的阶段时,劳一般来说,总人口的年龄结构型态处在年轻型或中青年型的阶段时,劳动力的人口供给弹性逐步提高,但总人口的年龄结构型态进入年老型阶段时动力的人口供给弹性逐步提高,但总人口的年龄结构型态进入年老型阶段时劳动力的人口供给弹性将逐步降低。劳动力的人口供给弹性将逐步降低。【例例8.38.3】1994-2007 1994-2007年我国劳动力的人口定基弹性(年我国劳动力的人口定基弹性(EPEP)的趋势模型为)的趋势模型为 说明劳动力的人口供给弹性不可能是无限增长的,根据其变动趋势预测
9、说明劳动力的人口供给弹性不可能是无限增长的,根据其变动趋势预测20072007年劳动力的人口供给弹性达到最大值年劳动力的人口供给弹性达到最大值1.32,1.32,随后将逐步降低。随后将逐步降低。5 5 5 5 2.2.劳动力供给的人口年龄结构演变分析劳动力供给的人口年龄结构演变分析 在在总总人人口口既既定定的的条条件件下下,劳劳动动年年龄龄人人口口占占总总人人口口的的比比率率越越大大,则则劳劳动动力力供供给给量量越越大大,反反之之,则则劳劳动动力力供供给给量量越越小小。因因此此,总总人人口口的的年年龄龄结结构构对对劳劳动动力供给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供给具有重要的影响。国国际际上上通通常常认认为为
10、0 01414岁岁人人口口占占总总人人口口40%40%以以上上者者,则则为为年年轻轻型型人人口口国国家家,6565岁岁及及以以上上人人口口占占10%10%以以上上者者,则则为为年年老老型型人人口口国国家家。如如果果一一个个国国家家的的人人口口年龄结构为年老型,则劳动力的供给将受到制约,并且劳动力的负担将加重。年龄结构为年老型,则劳动力的供给将受到制约,并且劳动力的负担将加重。20102010年年以以后后劳劳动动力力的的供供给给将将面面临临人人口口老老龄龄化化和和劳劳动动力力供供给给的的后后备备资资源源不不足足的的双双重重压压力力,劳劳动动力力供供给给不不足足的的矛矛盾盾将将逐逐步步显显现现。为
11、为此此,我我国国的的生生育育政政策策在适当的时候应作适度的调整。在适当的时候应作适度的调整。6 6 6 63 3总人口决定劳动力总供给的回归分析总人口决定劳动力总供给的回归分析(1 1)总人口和劳动力供给基数决定劳动力供给的动态模式)总人口和劳动力供给基数决定劳动力供给的动态模式中国中国1985-20071985-2007年的劳动力总供给量的回归模型为年的劳动力总供给量的回归模型为 当当年年劳劳动动力力总总供供给给的的形形成成既既与与t-1t-1年年的的劳劳动动力力总总供供给给量量(基基数数)有有关关,也也与与t-15t-15、t-34t-34和和t-36t-36年年的的总总人人口口具具有有显
12、显著著的的关关联联性性,总总人人口口对对劳劳动动力力总总供供给给量量的的形形成成具具有有长长期期的的领领先先的的决决定定效效应应,即即t-15t-15到到t-36t-36年年期期间间的的总总人人口口对对t t年年的的劳劳动动力力总总供给的形成具有显著的传导影响。供给的形成具有显著的传导影响。(2)(2)总人口和劳动力供给率决定劳动力供给的动态模式总人口和劳动力供给率决定劳动力供给的动态模式 劳动力供给率劳动力供给率r=r=劳动力供给量劳动力供给量L/L/总人口总人口P P从从较较长长时时期期来来考考察察,总总人人口口P P和和劳劳动动力力供供给给率率r r都都是是处处在在变变动动之之中中的的,
13、均均具具有有一一定定的的变变动动趋趋势势和和规规律律。为为此此,可可分分别别构构建建总总人人口口和和劳劳动动力力供供给给率率的的趋趋势势模模型型或或自关联模型自关联模型,再合成为劳动力总供给模型。即再合成为劳动力总供给模型。即 劳动力供给量劳动力供给量L=L=rPrP7 7 7 7 8.2 8.2 劳动力需求分析劳动力需求分析8.2.1 8.2.1 劳动力总就业的计量劳动力总就业的计量劳劳动动力力总总就就业业量量通通常常体体现现为为一一定定时时期期内内一一个个国国家家或或地地区区的的实实际际就就业业人人员员的的总总量量。就就业业人人员员是是指指1616周周岁岁及及以以上上,从从事事一一定定社社
14、会会劳劳动动并并取取得得劳劳动动报报酬酬或或经经营营收收入入的的人人员员。包包括括4 4类类:1.1.在在岗岗职职工工、2.2.城城镇镇私私营营和和个个体体从从业业人人员员、3.3.农村从业人员、农村从业人员、4.4.其他从业人员。其他从业人员。8.2.2 8.2.2 劳动力的就业分布劳动力的就业分布 指指劳劳动动力力就就业业总总量量在在不不同同类类别别之之间间的的分分布布状状态态,如如职职业业分分布布、产产业业分分布布、行行业业分分布布、城城乡乡分分布布、经经济济类类型型分分布布、地地区区分分布布、年年龄龄分分布布、性性别别分分布布、文文化程度分布等等。化程度分布等等。劳劳动动力力就就业业分
15、分布布分分析析,主主要要是是计计算算各各类类劳劳动动力力就就业业量量占占总总就就业业量量的的比比率率、各各类类劳劳动动力力就就业业量量和和总总就就业业量量的的增增长长率率等等分分析析指指标标,亦亦可可采采用用聚聚类类分分析析法法、趋趋势势分分析析法法等等方方法法,揭揭示示劳劳动动力力总总就就业业量量分分布布的的特特征征和和变变动动趋趋势势,考考察察劳劳动动力力就就业业形形成成与与流流动动的的原原因因,评评价价劳劳动动力力就就业业分分布布是是否否合合理理,为为组组织织劳劳动动力力就就业的合理流动和调配,制定就业政策提供依据。业的合理流动和调配,制定就业政策提供依据。【例例8.78.7】8 8 8
16、 88.2.3 8.2.3 劳动力总需求的趋势分析劳动力总需求的趋势分析通通常常利利用用劳劳动动力力就就业业总总人人数数的的时时间间序序列列数数据据,建建立立趋趋势势模模型型描描述述和和分分析析劳劳动动力力总总需需求求的的长长期期趋趋势势。其其趋趋势势模模型型的的构构建建应应根根据据劳劳动动力力总总人人数数变变动动的的过过程程和和轨轨迹迹,选择合适的直线或曲线方程描述其长期趋势,亦可配合统计图显示其长期趋势。选择合适的直线或曲线方程描述其长期趋势,亦可配合统计图显示其长期趋势。中国中国1990-20071990-2007年劳动力就业总人数的趋势模型为年劳动力就业总人数的趋势模型为 1 1劳动力
17、总需求形成的自关联分析劳动力总需求形成的自关联分析 1990-20071990-2007年劳动力就业总人数的自回归模型为年劳动力就业总人数的自回归模型为当当年年的的劳劳动动力力总总需需求求既既与与t t年年的的劳劳动动力力总总供供给给量量(经经济济活活动动人人口口)显显著著相相关关,也也与与t-11t-11和和t-37t-37年年的的就就业业总总人人数数密密切切相相关关。劳劳动动力力就就业业自自传传导导效效应应是是由由人人口口的的自自传传导导效应和劳动力的再生产规律决定的。效应和劳动力的再生产规律决定的。9 9 9 92 2劳动力总需求形成的因关联分析劳动力总需求形成的因关联分析(1 1)就业
18、总需求的)就业总需求的GDPGDP弹性弹性 就业需求的就业需求的GDPGDP弹性弹性=就业人数增长率就业人数增长率/GDP/GDP实际增长率实际增长率随着科技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就业需求的随着科技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就业需求的GDPGDP弹性下降弹性下降。(2 2)GDPGDP的就业吸纳率的就业吸纳率GDPGDP的就业吸纳率的就业吸纳率(v)=(v)=就业总人数(就业总人数(Z Z)/可比价格计算的可比价格计算的GDPGDP在在一一定定时时期期内内一一个个国国家家或或地地区区的的经经济济总总量量(GDP)(GDP)一一定定的的条条件件下下,就就业业吸吸纳纳率率越越高高,就就业业总总需需
19、求求越越大大;就就业业吸吸纳纳率率越越低低,就就业业总总需需求求越越小小。GDPGDP的的就就业业吸吸纳纳率率的的倒倒数数等等于于社社会会劳劳动动生生产产率率(LX=GDP/(LX=GDP/就就业业总总人人数数),),因因此此,就就业业吸吸纳纳率率的的高高低低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3 3)GDPGDP和就业基数决定劳动力总需求的回归分析和就业基数决定劳动力总需求的回归分析 我国我国1993-20071993-2007年年GDPGDP和就业基数决定劳动力总需求的回归模型为和就业基数决定劳动力总需求的回归模型为 要要扩扩大大就就业业既既要要稳稳定定原原有有的的就就业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理论、方法与实务 第08章 劳动力供求分析 宏观经济 统计分析 理论 方法 实务 08 劳动力 供求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