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3呼吸、泌尿和生殖.ppt
《动物生理学3呼吸、泌尿和生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生理学3呼吸、泌尿和生殖.ppt(16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3、内呼吸,包括组织换气和细胞内的生物、内呼吸,包括组织换气和细胞内的生物氧化过程。氧化过程。呼吸过程呼吸过程1、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3、肺门、肺门5、肺的血管、肺的血管4、肺的分叶、肺的分叶2、肺的形态、肺的形态1、肺的位置、肺的位置二、肺: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由肺内各级二、肺: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由肺内各级支气管和无数肺泡组成。支气管和无数肺泡组成。肺肺第一节第一节
2、呼吸运动与肺通气呼吸运动与肺通气胸膜和胸膜腔胸膜和胸膜腔脏胸膜脏胸膜壁胸膜壁胸膜胸膜腔胸膜腔一、呼吸运动:呼吸肌收缩舒张引起的胸廓一、呼吸运动:呼吸肌收缩舒张引起的胸廓扩大和缩小称为呼吸运动。包括吸气运动和扩大和缩小称为呼吸运动。包括吸气运动和呼气运动。吸气是主动,呼气是被动过程。呼气运动。吸气是主动,呼气是被动过程。肋间肌肋间肌肺内压大气压,肺内压大气压,气体经呼吸道出肺气体经呼吸道出肺胸廓容积缩小胸廓容积缩小,肺被动缩小肺被动缩小膈肌和肋间外肌舒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膈肌和肋骨回张,膈肌和肋骨回位,缩小胸廓位,缩小胸廓肺内压大气压,肺内压大气压,气体经呼吸道入肺气体经呼吸道入肺胸廓容积扩大,
3、肺在胸膜腔胸廓容积扩大,肺在胸膜腔负压作用下被动扩张负压作用下被动扩张 膈肌收缩使膈顶下移,膈肌收缩使膈顶下移,增大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胸廓的上下径肋间外肌收缩使肋骨上提肋间外肌收缩使肋骨上提,扩大胸廓前后、左右径扩大胸廓前后、左右径 吸吸 气气 呼呼 气气(一)呼吸过程(一)呼吸过程以膈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以膈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以肋间外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以肋间外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二)呼吸型式(二)呼吸型式1、平静呼吸与用力呼吸、平静呼吸与用力呼吸2、腹式呼吸与胸式呼吸、腹式呼吸与胸式呼吸安静状态下的呼吸运动为安静状态下的呼吸运动为平静呼吸平静呼吸机体活动时,呼吸将加深加快
4、,称用力呼吸。机体活动时,呼吸将加深加快,称用力呼吸。6、深呼气:除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外,还有、深呼气:除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外,还有腹肌、肋间内肌等肌肉主动收缩。腹肌、肋间内肌等肌肉主动收缩。3、平静吸气: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平静吸气: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5、平静呼气: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平静呼气: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4、深吸气:除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外,还有、深吸气:除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外,还有胸肌和腹肌也参与收缩。胸肌和腹肌也参与收缩。直接动力:大气与肺泡之间的压力差是肺通直接动力:大气与肺泡之间的压力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气的直接动力。原动力:呼吸肌收缩舒张引起的呼吸运动是原动力:呼吸
5、肌收缩舒张引起的呼吸运动是肺通气的原动力。肺通气的原动力。(三)肺通气的动力(三)肺通气的动力 平静吸气初平静吸气初:肺内压肺内压 大气压大气压气出肺气出肺 平静呼气末平静呼气末:肺内压肺内压=大气压大气压气流停气流停二、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二、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一)肺内压:(一)肺内压:肺内压是指肺泡内的压力肺内压是指肺泡内的压力用人工的方法改变肺内压,建立肺内压用人工的方法改变肺内压,建立肺内压和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来维持肺通气,这就和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来维持肺通气,这就是人工呼吸。是人工呼吸。(二)胸膜腔内压(二)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压肺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胸膜腔内压肺内压(大气压)肺回缩
6、力 特点特点:1 1、平静呼吸时始终为负压;、平静呼吸时始终为负压;2 2、用力呼吸时负压变动更大;、用力呼吸时负压变动更大;吸气时负值增大,呼气时负值减小。吸气时负值增大,呼气时负值减小。3 3、维持肺处于扩张状态;、维持肺处于扩张状态;4 4、促进静脉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促进静脉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1、肺的弹性阻力:来自肺本身的弹性回缩力、肺的弹性阻力:来自肺本身的弹性回缩力(约占(约占1/3)和肺泡内侧液体层同肺泡内气体)和肺泡内侧液体层同肺泡内气体之间的液之间的液-气界面的表面张力所产生的回缩力气界面的表面张力所产生的回缩力(约占(约占2/3)。)。2、胸廓的弹性阻力:来自胸廓的弹性
7、成分。、胸廓的弹性阻力:来自胸廓的弹性成分。肺通气时需克服通气的阻力才能实现通气。肺通气时需克服通气的阻力才能实现通气。三、肺通气的阻力三、肺通气的阻力(一)弹性阻力(一)弹性阻力(二)非弹性阻力(二)非弹性阻力球形液球形液-气界面的表面张力方向是向心的,气界面的表面张力方向是向心的,倾向于使肺泡缩小,产生弹性阻力。根据倾向于使肺泡缩小,产生弹性阻力。根据Laplace定律:定律:P=2T/r,P是肺泡内的压力,是肺泡内的压力,T代表表面张力,代表表面张力,r是肺泡半径。如果大小肺泡的是肺泡半径。如果大小肺泡的表面张力相等,则肺泡内的压力与肺泡的半径表面张力相等,则肺泡内的压力与肺泡的半径成反
8、比。小的肺泡内的压力大,大肺泡内的压成反比。小的肺泡内的压力大,大肺泡内的压力小。力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肺泡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肺泡型细胞分型细胞分泌,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维持泌,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维持肺泡的稳定性。肺泡的稳定性。(4)余气量:最大呼气后肺内残余的气量。)余气量:最大呼气后肺内残余的气量。四、肺容量与肺通气量四、肺容量与肺通气量(一)肺容积与肺容量(一)肺容积与肺容量1 1、肺容积、肺容积(3 3)补呼气量)补呼气量(2 2)补吸气量)补吸气量(1 1)潮气量:每次呼吸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潮气量:每次呼吸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2)功能余气量:平静呼气后肺内残
9、留的气)功能余气量:平静呼气后肺内残留的气量。量。2 2、肺容量、肺容量(1 1)深吸气量)深吸气量(4 4)肺总量: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体量。)肺总量: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体量。(3 3)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做全力呼气,所能)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做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呼出的气体量。A、解剖无效腔、解剖无效腔B、肺泡无效腔、肺泡无效腔C、生理无效腔、生理无效腔(二)肺通气量(二)肺通气量1 1、每分通气量:每分钟进出肺的气体总量。、每分通气量:每分钟进出肺的气体总量。2 2、无效腔和肺泡通气量、无效腔和肺泡通气量(1 1)无效腔)无效腔(2 2)肺泡通气量:每分肺泡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每分肺泡
10、通气量=(潮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呼吸频率第二节第二节呼吸气体的交换和运输呼吸气体的交换和运输一、呼吸气体的交换一、呼吸气体的交换(一)呼吸气体的分压差与气体交换(一)呼吸气体的分压差与气体交换气体的扩散:气体的扩散:气体分子从分压高处向分压低处发生净转移。气体分子从分压高处向分压低处发生净转移。(二)肺换气与组织换气(二)肺换气与组织换气 换气结果:换气结果:肺血肺血 组织血组织血 血血 血血换气动力:分压差换气动力:分压差换气方向:换气方向:分压高分压高分压低分压低O2CO2 2、影响肺换气的因素、影响肺换气的因素(1 1)气体的溶解度和相对分子质量)气体的溶解度和
11、相对分子质量(2 2)呼吸膜的面积和通透性)呼吸膜的面积和通透性(3 3)通气)通气/血流比值血流比值每分肺通气量(每分肺通气量(VAVA)/每分肺血流量(每分肺血流量(Q Q)VA/QVA/Q换气效率换气效率VA/QVA/Q换气效率换气效率33CO2分压由高至低的顺序通常是(分压由高至低的顺序通常是()2008年年B肺动脉、组织液、肺泡气、呼出气肺动脉、组织液、肺泡气、呼出气C组织液、肺动脉、呼出气、肺泡气组织液、肺动脉、呼出气、肺泡气D呼出气、肺泡气、肺动脉、组织液呼出气、肺泡气、肺动脉、组织液AA组织液、肺动脉、肺泡气、呼出气组织液、肺动脉、肺泡气、呼出气1 1、物理溶解、物理溶解:气体
12、直接溶解于血浆中气体直接溶解于血浆中 特征特征:量小量小 溶解量与分压呈正比:溶解量与分压呈正比: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运输形式运输形式2 2、化学结合、化学结合:气体与某些物质进行化学结合气体与某些物质进行化学结合 特征特征:量大量大,主要运输形式。主要运输形式。1 1、物理溶解、物理溶解(1.5%)(1.5%)2 2、化学结合、化学结合(98.5%)(98.5%)P PO2O2(氧合氧合)P PO2O2(氧离氧离)HbO HbO2 2鲜红色鲜红色 暗红色暗红色 Hb(Fe2+)+O2(一)氧的运输(一)氧的运输 O O2 2与与HbHb的可逆性结合的可逆性结合 血氧容
13、量:血氧容量:100ml100ml血液中血液中HbHb所能结合的最大所能结合的最大O O2 2量量血氧含量:血氧含量:100ml100ml血液中血液中HbHb实际结合的实际结合的O O2 2量量血氧饱和度:血氧含量血氧饱和度:血氧含量与血与血氧容量的比值氧容量的比值1 1、反应快、可逆、受、反应快、可逆、受POPO2 2的影响、不需要酶。的影响、不需要酶。2 2、是氧合,非氧化、是氧合,非氧化:Hb-Fe:Hb-Fe2+2+O+O2 2FeFe2+2+-HbO-HbO2 23 3、1 1分子分子HbHb可与可与4 4分子分子O O2 2可逆结合可逆结合4 4、HbHb与与O O2 2的结合或解
14、离曲线呈的结合或解离曲线呈S S形形O O2 2与与HbHb结合的特征结合的特征按血液按血液PO2与与Hb氧饱和度或血液氧含量氧饱和度或血液氧含量的关系而绘制的曲线称为氧解离曲线。的关系而绘制的曲线称为氧解离曲线。氧解离曲线及影响因素氧解离曲线及影响因素CO与与Hb的亲和力是的亲和力是O2的的250倍,这意倍,这意味着在极低的下味着在极低的下PCO下,下,CO就可以取代就可以取代HbO2的的O2。当。当CO与与Hb分子中的分子中的1个血红素结个血红素结合后,将增加其余合后,将增加其余3个血红素对个血红素对O2的亲和力,的亲和力,使氧解离曲线左移,影响使氧解离曲线左移,影响O2的解离。所以,的解
15、离。所以,CO中毒既妨碍中毒既妨碍Hb对对O2的结合,又妨碍其对的结合,又妨碍其对O2的解离。的解离。(2 2)氨基甲酰血红蛋白的形式:)氨基甲酰血红蛋白的形式:7 7(二)(二)COCO2 2的运输的运输1 1、物理溶解:、物理溶解:5 52 2、化学结合:、化学结合:9595(1 1)HCOHCO3 3-的形式的形式:8888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在血液中的运输第三节第三节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运动的调节 呼吸运动是呼吸肌的节律性活动,这种活呼吸运动是呼吸肌的节律性活动,这种活动起源于呼吸中枢,其基本功能是为机体提供动起源于呼吸中枢,其基本功能是为机体提供代谢所需要的代谢所需要的O O2 2,并
16、排出,并排出COCO2 2 。因此,呼吸的。因此,呼吸的深度和频率会随着机体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发生深度和频率会随着机体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以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相应的变化,以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呼吸中枢:指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呼吸中枢:指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肺扩张反射感受器位于从气管到细支气肺扩张反射感受器位于从气管到细支气管的平滑肌中。肺扩张反射具有种属差异,管的平滑肌中。肺扩张反射具有种属差异,兔的最强,人的最弱。人在平静呼吸时,肺兔的最强,人的最弱。人在平静呼吸时,肺扩张反射不参与呼吸调节。扩张反射不参与呼吸调节。一、呼吸的反
17、射性调节一、呼吸的反射性调节(一)肺牵张反射:由肺的扩张或肺萎陷引(一)肺牵张反射:由肺的扩张或肺萎陷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称为肺牵张反射。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称为肺牵张反射。1、肺扩张反射:是肺扩张时抑制吸气活动、肺扩张反射:是肺扩张时抑制吸气活动的反射。的反射。2、肺萎陷反射:肺萎陷时增强吸气活动或、肺萎陷反射:肺萎陷时增强吸气活动或促进呼气转为吸气的反射。一般在较大程度促进呼气转为吸气的反射。一般在较大程度的肺萎陷时才出现,在平静呼吸时并不发挥的肺萎陷时才出现,在平静呼吸时并不发挥调节作用。调节作用。1、化学感受器:指适宜刺激是、化学感受器:指适宜刺激是CO2、H+和和O2等化学
18、物质的感受器。等化学物质的感受器。(二)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二)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1 1)外周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 适宜刺激是动脉血中氧分压下降、二氧适宜刺激是动脉血中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上升和氢离子浓度的增高。化碳分压上升和氢离子浓度的增高。外外周周化化学学感感受受器器(2 2)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延髓腹外侧区)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延髓腹外侧区 生理刺激是局部细胞外液和脑脊液中生理刺激是局部细胞外液和脑脊液中的的H H+。一定水平的一定水平的CO2对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性对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性是必要的。是调节呼吸的最重要的生理性化是必要的。是
19、调节呼吸的最重要的生理性化学因素。学因素。CO2浓度增高浓度增高中枢(主)和外周化学感受中枢(主)和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器兴奋呼吸中枢兴奋呼吸中枢兴奋呼吸频率和深度增呼吸频率和深度增加加肺通气增加。肺通气增加。2、CO2、H+、O2对呼吸的调节对呼吸的调节(1)CO2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对呼吸运动的影响(2)H+对呼吸的影响:对呼吸的影响:H+浓度增高浓度增高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呼吸中枢兴奋兴奋呼吸频率和深度增加呼吸频率和深度增加肺通气增肺通气增加加(3)低)低O2对呼吸的影响:缺对呼吸的影响:缺O2外周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兴奋呼吸中枢兴奋呼吸
20、呼吸频率和深度增加频率和深度增加肺通气增加肺通气增加动脉血液动脉血液PCO2、PO2、PH值改变对肺泡通气的影响值改变对肺泡通气的影响A血液中的血液中的CO2可以通过血一脑屏障,因此它在一可以通过血一脑屏障,因此它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主要靠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定浓度范围内主要靠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加深加快中枢兴奋,使呼吸加深加快C血液中低浓度的血液中低浓度的O2完全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完全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加快加深器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加快加深D血液中低浓度的血液中低浓度的O2对呼吸中枢有直接的抑制作对呼吸中枢有直接的抑制作用用B血液中的
21、血液中的H可以通过血一脑屏障,因此它在一可以通过血一脑屏障,因此它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主要靠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定浓度范围内主要靠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加深加快中枢兴奋,使呼吸加深加快114下列关于呼吸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下列关于呼吸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2009年年ACD高等哺乳动物的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高等哺乳动物的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不同动物泌尿系统的管、膀胱和尿道组成。不同动物泌尿系统的组成不同。组成不同。泌尿系统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的组成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的机能肾脏的机能(1)排除代谢终产物、过剩的电解质及异物)排除代谢终产物、过剩的电解质及异物(
22、2)调节细胞外液量和血液的渗透压)调节细胞外液量和血液的渗透压(3)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4)内分泌)内分泌肾小体肾小体肾小管肾小管肾小囊肾小囊肾小球肾小球近端小管近端小管细段细段远端小管远端小管近端小管曲部近端小管曲部远端小管曲部远端小管曲部髓袢降支粗段髓袢降支粗段髓袢升支粗段髓袢升支粗段髓袢降支细段髓袢降支细段髓袢升支细段髓袢升支细段肾单位肾单位髓袢髓袢集合管集合管泌尿小管泌尿小管肾单位肾单位肾肾小小体体肾小球肾小球肾小囊肾小囊肾肾小小管管近端小管近端小管近球小管近球小管远端小管远端小管袢升细段袢升细段袢升粗段袢升粗段远曲小管远曲小管袢降粗段袢降粗段近曲小管近
23、曲小管袢降细段袢降细段肾单位肾单位肾小囊是肾小管的盲端,包括在肾小球肾小囊是肾小管的盲端,包括在肾小球外面,肾小囊有二层上皮细胞,内层紧贴肾外面,肾小囊有二层上皮细胞,内层紧贴肾小球,称脏层;外层称壁层,与肾小管管壁小球,称脏层;外层称壁层,与肾小管管壁相连。二层之间有狭小的空隙,称肾小囊腔,相连。二层之间有狭小的空隙,称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与肾小管相通。1、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两部分。、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两部分。肾小球是入球动脉反复分支形成的毛肾小球是入球动脉反复分支形成的毛细血管网,然后再汇合成出球动脉离开肾细血管网,然后再汇合成出球动脉离开肾小体。小体。肾小体肾小体3、
24、集合管:具有重吸收、分泌及排泄功能,、集合管:具有重吸收、分泌及排泄功能,对尿的生成和浓缩起重要作用。对尿的生成和浓缩起重要作用。2、肾小管:具有重吸收和排泌作用。、肾小管:具有重吸收和排泌作用。皮质肾单位和髓质肾单位的比较皮质肾单位和髓质肾单位的比较皮质肾单位皮质肾单位近髓肾单位近髓肾单位数量数量多多(85-90%)(85-90%)少少(10-15%)(10-15%)体积体积较大较大较小较小分布分布外、中皮质层外、中皮质层内皮质层内皮质层在尿生成在尿生成中的作用中的作用主要参与主要参与尿的生成尿的生成与尿的稀释与尿的稀释和浓缩有关和浓缩有关入球和出球小入球和出球小动脉口径比动脉口径比2 2:
25、1 11 1:1 1髓袢长度髓袢长度短短长长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1)远曲小管起始部分,此处的上皮细胞呈)远曲小管起始部分,此处的上皮细胞呈高柱状、斑状突起。高柱状、斑状突起。(2)对远曲小管中的)对远曲小管中的Na+、Cl-敏感,并敏感,并将信息传递至球旁细胞,调节肾素的释放。将信息传递至球旁细胞,调节肾素的释放。肾小球旁器肾小球旁器1、球旁细胞:、球旁细胞:2、致密斑:、致密斑:3、球外系膜细胞:、球外系膜细胞:(1)入球和出球小动脉之间的一群细胞。)入球和出球小动脉之间的一群细胞。(2)具有吞噬功能。)具有吞噬功能。(1)入球小动脉中膜内的肌上皮样细胞,内)入球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动物 生理学 呼吸 泌尿 生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