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练习2.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修辞练习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辞练习2.ppt(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修辞练习2设问设问 反问反问 对偶对偶 引用引用 借代借代对比对比双关双关借喻与借代借喻与借代二者都有要素一个借字,并且只有一个要素。二者都有要素一个借字,并且只有一个要素。一个事物出现,即喻体和替代物。被比喻的、一个事物出现,即喻体和替代物。被比喻的、被借代的本体均不出现,中间也没有起连接的被借代的本体均不出现,中间也没有起连接的作用。作用。1 1、借喻是借而不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是借而不代,借代是代而不喻。2 2、借喻侧重、借喻侧重“相似性相似性”,借代侧重,借代侧重“相关性相关性”。3 3、借喻可还原为明喻,借代则不能。借喻还、借喻可还原为明喻,借代则不能。借喻还原三个要素都可出现
2、,而借代只能是一个。原三个要素都可出现,而借代只能是一个。总之,区分借喻和借代,除了在概念上内涵上总之,区分借喻和借代,除了在概念上内涵上彻底异懂外,不要在彻底异懂外,不要在“借借”字上迷惑,要从字上迷惑,要从“喻喻”和和“代代”上去区别。上去区别。最好办法就是把它们最好办法就是把它们还原成三要素,孰是孰非,一目了然还原成三要素,孰是孰非,一目了然。例一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红领巾在车站宣传卫生分析:1句中的三座大山与其所代替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具有“压迫”的相似性,所以是借喻;2句中的红领巾与其所代替的少先队员之间是戴与被戴的关系,所以是借代。例二例二讨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修辞 练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