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共5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09中文系非师(1)班周青青公元七五五年,一场颠覆了整个盛唐王朝的动乱在中原大地上爆发。唐帝国自此由盛而衰。而与盛唐气象一并欣蔚文坛的浪漫气息也转入对尖锐现实的摹写。随着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人民的生活日益困苦,激起诗人面对惨痛现实的悲愤情怀及对广大人民的悲悯,诗歌创作中的现实主义潮流形成了波澜壮阔的局面。元结、顾况等人一系列揭露社会矛盾的诗歌成为了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同调。这一股暗流到了中唐更是愈发汹涌,最终在以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等为代表的一批诗人的创作及推动下,掀起了中华诗歌史上著名的新乐府运动。(贞元、元和年间,中原大地内则藩镇割据,宦官
2、专权,战乱频仍,赋税繁重,外则吐蕃回纥,不断入侵,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尖锐,迫使诗人不得不正面现实;另一方面,社会相对稳定,曾经一度在形式上的全国的统一为诗人们对现实改革的期望带来一丝希望。)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二十首序文中说道:“雅有所谓,不虚为文,予取其病时尤急者列而和之,盖十二而已。昔三代之盛也,士议而庶人谤,又曰:世理则词直,世忌则词隐。予遭理世而君圣盛,故直其词以示后,使夫后之人谓今日为不忌之时焉。”“新乐府”一名由白居易提出,宋郭茂倩纂辑乐府诗集,分乐府为十二类,其最后一类标题为“新乐府辞”,本于白居易。所谓新乐府,即以新题写实事的乐府式的诗。这里的重点有三:一是用新题。 建安时起
3、文人乐府就有少数写实事,但多借用古题。新乐府自创新题,故亦称“新题乐府”。二是写实事,即用新题又写实事,是由杜甫创始的,但并非所有新题都写实事。新乐府专门“刺美见事”。三是新乐府并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未尝被于声”。音乐上是徒有乐府之名,但从文学上,却又是真正的乐府,因为其体现了汉乐府的现实精神。由汉乐府“缘事而发”,一变为曹操等人借古题而写实事,再变为杜甫的“因事立题”,到白居易的“歌诗合为事而作”成为有意识的写作准则。作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与直接推动者,白居易在这一运动的发展中起了极大的积极影响。作为我国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在吸取总结了我国自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传统经验的基
4、础上,顺延了现实主义诗歌创作上的发展,建立了现实主义诗歌理论。对于新乐府运动的形成与发展,白居易的诗论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与元九书就是一篇最全面、最系统、最有力的倡导现实主义,批判形式主义的宣言。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提到白居易及其诗歌的贡献上不能不提到新乐府运动,而说到新乐府运动,也必定要提到白居易的缘由。在白居易的理念里,首先我们不难看出他推崇一种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这种作用从某种方面上可以看作是一种为政治服务的政治使命。诗歌要肩负起这样的使命,从而达到“救济人病,裨补时阙”,“上下交合,内外胥悦”的政治目的。在新乐府序中,白居易说道:“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即所谓“文
5、章和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针对当时社会特征,他特别强调“为民”,认为诗歌应该反映人民疾苦:“惟歌生民病在白居易之前,“但伤民病痛”。将诗歌与政治、和人民生活密切结合,这是白居易诗论的核心。在白居易之前,还没有人如此明确的提出过。虽然他对于新乐府的这种倡导及诗歌的评价方式不免偏激,且将诗歌与现实的功利作用过分联系在一起,未免将诗歌的内在核心价值部分忽视弱化。但在当时那样的一个社会氛围之中,这种直面社会现实苦难及社会症结的勇于承担的态度却是值得称赞的,而这种诗论的也重在反对虚泛而空洞的形式主义,为我国诗歌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现实主义意义上的影响。其次,在白居易的诗论中,还看到了一种对于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白居易 乐府 运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