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题—月季常见病害的发生及防治.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医学专题—月季常见病害的发生及防治.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专题—月季常见病害的发生及防治.pptx(6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月季原产我国,早在200年前传至国外,经欧美园艺学家长期杂交选育(xun y),现代月季已发展到2万多个品种。月季品种之多,色彩之繁,花期之长,应用之广,第一页,共六十四页。是其他众多花木(hum)难以比拟的。加上月季耐寒,适应性强,地栽、盆栽皆宜,故世界各地广泛种植。我国月季栽培较为普遍,北京、天津、青岛、大连、郑州等多第二页,共六十四页。个城市把其作为市花,危害月季的常见(chn jin)病虫害有20余种,现将发生较多的几种病害介绍如下。黑斑病症状特点病原为蔷薇盘二孢菌。该病原真菌主要侵染月季第三页,共六十四页。叶片,也能侵害叶柄、嫩梢等部位。发病初期,叶正面先出现褐色(h s)小点,逐渐
2、扩展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直径为4至12毫米,黑紫色,病斑边缘呈放射状第四页,共六十四页。,有黄色晕圈。后期,病斑中央组织(zzh)变为灰白色,其上着生许多黑色小点,在放大镜下可见黑色疱状的小粒体,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病斑之间相互连接使第五页,共六十四页。叶片变黄、脱落(有些月季品种病叶不脱落)。幼枝和花梗上产生黑色条状斑点,微下凹。严重时,植株(zhzh)中、下部叶片全部脱落,仅留顶部几片叶。发病规律病第六页,共六十四页。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盘在病枝或落叶上越冬。翌年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fngy)传播,进行初感染;多雨、多雾、露重、湿热、通风不良天气易发玻分生孢子由表皮第七页,共六十
3、四页。直接进入,在22至30温度(wnd)条件下潜伏期为3至4天,一般为10至11天。叶面上有水时,孢子6小时内即可萌芽侵入。在整个生长季节,病原菌可多第八页,共六十四页。次重复侵染,均可发病,但盛夏时病害扩展慢。立地条件差、刚移栽的植株发病重。品种间抗病性存在(cnzi)差异,但无免疫品种。防治措施秋末彻底清除枯枝落叶,第九页,共六十四页。并结合冬季修剪剪除有病枝条并销毁(xiohu)。休眠期喷洒2000倍五氯酚钠水溶液或1等量式波尔多液杀死病残体上的越冬菌源。灌溉水最好采用滴灌、沟灌或沿第十页,共六十四页。盆边浇水,切忌喷灌。灌水时间最好(zu ho)是晴天的上午,以利于叶片保持干燥。栽植
4、密度、花盆摆放密度要适宜,以便通风换气、透光照射。增施有机肥,多用磷、第十一页,共六十四页。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发病期间喷洒(pns)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第十二页,共六十四页。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至10天喷一次,连喷3至4次。灰霉病症状特点病原为灰葡萄孢菌。该病原真菌侵染(qn rn)月季的花、花蕾和嫩第十三页,共六十四页。茎,病斑主要发生在花上。初时为水渍状不规则小斑,稍下陷,后变褐腐烂。蕾上发病亦产生水渍状不规则小斑,病斑可扩大至整个(zhngg)花蕾,最后全蕾变软腐败。第十四页,共六
5、十四页。病蕾枯萎后垂挂于病组织之上或附近。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病部可大量产生灰色霉层。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潜伏在病源(bn yun)处越冬。次年产生分生孢子侵第十五页,共六十四页。染,病部表面产生灰色霉状物。高温多雨有利于分生孢子大量形成和传播。分生孢子与寄主接触(jich)后,即萌发出芽管而侵入。栽植过密、湿度大、光照不足或偏施第十六页,共六十四页。氮肥、植株生长柔弱,则易发生。防治措施秋季(qij)不宜用枯枝落叶护根,以免茎干基部过分潮湿,利于病菌的生存。温室栽培时,应注意通风透光,避免湿度过高第十七页,共六十四页。;防止喷淋式浇水,不偏施氮肥,不过度密植。去除受侵染(qn rn)的
6、病花,对病芽,应连同芽下数厘米的茎部一起剪掉并销毁。发病期间可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第十八页,共六十四页。剂700倍液,或1:1:120至160倍波尔多液(b r du y),或50灭霉灵可湿性粉剂900倍液,或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第十九页,共六十四页。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霜霉病症状特点病原为霜霉菌(mjn)。该病原真菌可侵染月季叶片、新梢和花器。病叶上初期出现不规则的淡绿色斑纹,扩大后呈黄褐色第二十页,共六十四页。和暗紫色,最后为灰褐色,边缘色较深,逐渐扩大蔓延到健康组织,无明显界限。在潮湿天气下,病叶背面(bimin)可见稀疏的灰白色霜霉层。有的病斑为紫红
7、色,中心第二十一页,共六十四页。为灰白色。新梢和花器感染时,病斑与病叶上的病斑相似,但梢上病斑略显凹陷。严重时,叶萎缩脱落,新梢腐败(fbi)而死。发病规律病菌以卵孢子越冬、越夏,分第二十二页,共六十四页。生孢子侵染。主要发生(fshng)在室内。在华北地区以4月中、下旬和10月中、下旬发生较为普遍,温室植株密集、通风不良、湿度过高、氮肥过多时,霜霉病易发生第二十三页,共六十四页。防治措施在温室内不宜栽种(zizhng)过密,要加强通风透光,保持空气干燥,避免直接用水浇淋植株,控制氮肥的施用量。新叶展开后选喷5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第二十四页,共六十四页。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800倍液
8、,或20甲基托布津、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两周(lin zhu)喷一次,连喷2至3次并注意交替用第二十五页,共六十四页。药。花叶病症状(zhngzhung)特点病原为月季花叶病毒。该病原病毒自然感染因种类而异,如发生在月季上则表现为花叶,有些品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黄脉及矮化,有些叶片第二十六页,共六十四页。呈不定形的波状纹或褪绿斑,对生长势有轻微影响,严重的造成矮化。月季花叶病毒病以出现小的失绿环斑为其特征,有时呈现多角形纹饰(wn sh)。病斑周围的叶面常第二十七页,共六十四页。常多少有些畸形。发病规律月季花叶病毒在寄主活组织内越冬,通过病芽、病接穗和有病砧木传播,在芽接和嫁接
9、时靠汁液传染发病,蚜虫(ychng)危害也会传播花叶病第二十八页,共六十四页。毒。另外,如果采用感病的植株作砧木或接穗,很快就会产生(chnshng)花叶病毒病症状。夏季强光和干旱有利于症状显现和病害扩展。防治措施避免用感病月季做繁殖材第二十九页,共六十四页。料,或建立专供繁殖用的母本基地,淘汰病株,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销毁。用热处理方法也可钝化、消除病毒,在38温度(wnd)下保持一个月,效果良好。选用抗病第三十页,共六十四页。品种或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生产脱毒苗。生长季节注意(zh y)及时喷药防治蚜虫等传毒媒介。发病初期喷洒氨基寡糖素水剂,抑制病毒扩展。锈病症状特点病原为蔷薇多第三十一页,共六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 专题 月季 常见 病害 发生 防治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