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题—危重患者营养支持1.ppt





《医学专题—危重患者营养支持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专题—危重患者营养支持1.ppt(5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营养(yngyng)不是万能的,但没有营养(yngyng)是万万不能的!第一页,共五十八页。危重患者的营养危重患者的营养(yngy(yngyng)ng)支持支持 第二页,共五十八页。1.危重症与营养(yngyng)支持2.肠外营养支持3.肠内营养支持4.营养支持的相关问题5.危重病人营养支持原则第三页,共五十八页。1.危重症与营养(yngyng)支持1.1流行病学1.2营养不良1.3营养支持概念1.4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目的1.5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时机1.6营养支持途径与选择原则(yunz)1.7危重病人能量补充原则第四页,共五十八页。1.1流行病学(li xn bn xu)住院患者(hunzh)
2、营养不良发生率40-60%年龄75岁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65%呼吸道疾病营养不良发生率45%恶性肿瘤营养不良发生率85%ICU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40-100%第五页,共五十八页。1.2营养不良1原因2分类特征(tzhng)3结果4筛查和评价食物的摄入量不足;营养物质吸收障碍;营养的需求量增加(zngji);营养素的丢失增加;入院时忽视了病人营养状态的评估。1、消瘦型营养不良:为能量缺乏型。表现为人体重明显下降、肌酐/身高指数及其他人体测量值都较低,但血清蛋白水平可基本正常。2低蛋白血症型营养不良:又称水肿型或恶性营养不良:为蛋白质缺乏型。主要表现为血清蛋白水平降低(jingd)和组织水肿、细
3、胞免疫功能下降,但人体测量指标值基本正常。3、混合型营养不良:兼有上述两种类型的特征,属蛋白质能量缺乏型。系一种重的营养不良,可伴有脏器功能障碍,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率高,预后较差,是一种极其严重而且危及生命的营养不良。第六页,共五十八页。低蛋白血症血清(xuqng)总蛋白包括清蛋白和球蛋白两部分血清总蛋白60-80g/l血清清蛋白40-55g/l血清总蛋白60 g/l或清蛋白 25g/l称为低蛋白血症第七页,共五十八页。营养(yngyng)消耗营养需求营养摄入营养不良并发症疾 病 并发症增加 伤口愈合延迟(ynch)吸收不良 死亡率增加 住院期延长医疗费用增高第八页,共五十八页。1.1.1.1
4、.病史病史病史病史 营养不良的原因营养不良的原因营养不良的原因营养不良的原因2.2.2.2.静态指标静态指标静态指标静态指标(zhbio)(zhbio)(zhbio)(zhbio)人体测量指标人体测量指标人体测量指标人体测量指标标准值标准值%=100100 体重体重(tzhng)(tzhng)实测体重实测体重标准标准(biozhn)(biozhn)或平或平时体重时体重 体重下降和营养不良状况体重下降和营养不良状况标准值标准值 营养状况营养状况 90 90 无营养不良无营养不良 8090 8090 轻度营养不良轻度营养不良 6080 6080 中度营养不良中度营养不良 60 3030:肥胖肥胖(
5、fipng)(fipng)18-2018-20:可能营养不良:可能营养不良 1818:营养不良营养不良 男性男性BMI10BMI10,女性,女性BMI12BMI12,死亡风险极大,死亡风险极大 BMI20BMI20,临床转归不佳,临床转归不佳 老年人老年人BMI22BMI200ml、呕吐(u t))的病人,可促胃肠动力药物;肠内营养开始营养液浓度应由稀到浓;使用动力泵控制速度,输注速度逐渐递增;在喂养管末端夹加温器,有助于病人肠内营养的耐受。第四十页,共五十八页。3.4肠内营养(yngyng)的并发症机械性并发症感染性并发症胃肠道并发症:恶心(xn)、呕吐、返流、误 吸、腹胀、腹泻、便秘代谢性
6、并发症第四十一页,共五十八页。3.5鼻十二指肠(sh rzhchng)营养管1 营养(yngyng)管植入法2 肠内营养液的配置3 肠内营养给予方法4 营养管的护理第四十二页,共五十八页。营养(yngyng)管置入法 术前将营养管插入(ch r)胃管侧孔,经鼻腔插入(ch r)胃腔,术中将营养管与胃管分开,在营养管头端系一指套包好的“糖球”,由“糖球”导引将营养管头端送入十二指肠水平部以下,部分病人可直接由导丝导引置入,尾端在鼻孔外固定。第四十三页,共五十八页。肠内营养液的配制(pizh)(1)药厂生产的能全力、瑞素等营养液。(2)食品厂家生产的葡萄糖粉、奶粉等加适量(shling)盐配成营养
7、液。(3)食物加工的米汤、肉汤、鱼汤等营养汤。第四十四页,共五十八页。肠内营养(yngyng)给予方法 术后第2天经营养管注入5%GS 40 ml+10%KCL 10 ml,每天23次,以刺激肠蠕动;第3天营养液注入采用重力匀速滴注或泵持续泵入,总量约500 ml,以50 ml/h泵入;第4天约1 000 ml,以70 ml/h泵入;第5天约1 500 ml,以100 ml/h泵入,逐日根据患者情况调整,但每日总量不超过2 000 ml。同时根据管喂量适当调整输液量,但需保证每天的液体量在2 5003 000 ml。手术后第6、7天开始(kish)经口进流质饮食后,逐步增加口服量,营养液灌注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 专题 危重 患者 营养 支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