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化学.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核酸化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酸化学.ppt(1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张蕊张蕊张蕊张蕊2012.7.182012.7.18核酸化学核酸化学核酸化学核酸化学BiochemistryofNucleicAcid目录目录1、核酸通论2、核苷与核苷酸3、DNA的结构和生物功能4、RNA的结构和生物功能5、核酸的性质6、核酸的分离、合成和鉴定原理学习要求学习要求掌握掌握DNADNA和和RNARNA在组成、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在组成、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掌握掌握DNADNA双螺旋模型的要点,以及模型在生物学双螺旋模型的要点,以及模型在生物学上的意义。上的意义。掌握几种类型掌握几种类型RNARNA结构特征。
2、结构特征。掌握核酸的性质,及核酸的变性和复性。掌握核酸的性质,及核酸的变性和复性。1、核酸通论、核酸通论1.1 核酸的发现和研究工作进展1.2 核酸的概念1.3 核酸的化学组成1.4 核酸的种类、分布和生物功能1.1核酸的发现和研究工作进展核酸的发现和研究工作进展18681868年年 FridrichFridrich MiescherMiescher从从脓细胞中提取胞中提取“核素核素”19441944年年 AveryAvery等人等人证实DNADNA是是遗传物物质19531953年年 WatsonWatson和和CrickCrick发现DNADNA的双螺旋的双螺旋结构构19581958年年 C
3、rickCrick提出提出遗传信息信息传递的的中心法中心法则19611961年年 JacobJacob和和MonodMonod提出提出操操纵子学子学说19651965年年 NirenbergNirenberg发现遗传密密码19701970年年 TeminTemin和和BaltimoreBaltimore发现逆逆转录酶19811981年年 GilbertGilbert和和SangerSanger建立建立DNA DNA 测序方法序方法19851985年年 MullisMullis发明明PCR PCR 技技术19901990年年 美国启美国启动人人类基因基因组计划划(HGP)(HGP)1994199
4、4年年 中国人中国人类基因基因组计划启划启动20012001年年 美、英等国完成人美、英等国完成人类基因基因组计划基本框架划基本框架1953 Watson1953 Watson和和CrickCrick提出提出DNADNA结构的双螺旋模型结构的双螺旋模型19196262年年获获得得诺诺贝贝尔尔生生理理学学或或医医学学奖奖(25y)(35y)核核酸酸以以核核苷苷酸酸为为基基本本结结构构单单位位,按按照照一一定定的的排排列列顺顺序序,以以3 3,5-5-磷磷酸酸二二酯酯键键相相连连接接,并并通通过过折折叠叠、卷卷曲曲形形成成具具有有特特定定生生物物学学功功能能的的线线形形或或环环形形多多聚聚核核苷苷
5、酸酸。核核酸酸与与蛋蛋白白质一样,是一切生物有机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质一样,是一切生物有机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核酸核酸是生命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和传递者是生命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和传递者,它不仅对于,它不仅对于生命的延续,生物物种遗传特性的保持,生长发育,细生命的延续,生物物种遗传特性的保持,生长发育,细胞分化胞分化等过程中起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与生物变异,如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与生物变异,如肿瘤、遗传病、代谢病等也密切相关。肿瘤、遗传病、代谢病等也密切相关。因此因此,核酸的研究是,核酸的研究是现代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现代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和医医学学的重要基础之一。的重要基础之一。引引
6、言:核酸概述言:核酸概述1.2核酸的概念核酸的概念核酸核酸(nucleicacid)由碱基碱基(嘌呤和嘧啶)、戊糖戊糖和磷酸磷酸组成的高分子物质,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1.3核酸的化学组成核酸的化学组成主要元素:主要元素:C、H、O、N、P与蛋白质比较,核酸一般不与蛋白质比较,核酸一般不含含S,而,而P的含量较为稳定,的含量较为稳定,占占911%实验室中用实验室中用定磷法定磷法进行核酸的定量分析。进行核酸的定量分析。(DNA9.9%、RNA9.5%)1.4核酸的种类、分布和生物功能核酸的种类、分布和生物功能 90%90%以以上上分分布布于于细细胞胞核核,其其余余分分布布于于核
7、外核外如线粒体,叶绿体,质粒等。如线粒体,叶绿体,质粒等。9 90%0%分布胞液分布胞液,10%10%分布胞核分布胞核(deoxyribonucleicacid,DNA)(ribonucleicacid,RNA)脱氧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 核糖核酸核糖核酸携带遗传信息,决定细胞和个携带遗传信息,决定细胞和个体的基因型体的基因型(genotype)。参与细胞内参与细胞内DNA遗传信息的表遗传信息的表达。某些病毒达。某些病毒RNA也可作为遗也可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传信息的载体。信使信使RNA转移转移RNA核糖体核糖体RNA细胞质细胞质细胞质细胞质(75%75%)线粒体、叶绿体线粒体、叶绿体(15%1
8、5%)细胞核(细胞核(10%10%)RNA核质区(拟核)核质区(拟核)质粒质粒DNA(染色体以染色体以外的外的DNA)DNA)细胞核细胞核(95%95%)线粒体、叶绿线粒体、叶绿体(体(5%5%)DNA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真核生物2、核苷与核苷酸、核苷与核苷酸2.2 2.2 体内重要的游离核苷酸及其衍生物体内重要的游离核苷酸及其衍生物2.3 2.3 核苷酸的理化性核苷酸的理化性质2.4 2.4 核苷酸的核苷酸的连接方式接方式2.1 核苷酸核苷酸核苷核苷磷酸磷酸碱基碱基戊糖戊糖嘌呤:嘌呤:A、G嘧啶:嘧啶:C、T、U脱氧核糖脱氧核糖核糖核糖2.1核苷酸核苷酸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苷酸核苷酸(
9、nucleotide)(nucleotide)DNA,RNADNA,RNA中主要的碱基、核苷中主要的碱基、核苷 戊糖戊糖 碱碱基基 核苷核苷 RNA RNA D-D-核糖核糖 A A 腺嘌呤腺嘌呤核苷核苷 G G 鸟嘌呤核苷鸟嘌呤核苷 C C 胞嘧啶核苷胞嘧啶核苷 U U 尿嘧啶核苷尿嘧啶核苷DNA DNA D-2-D-2-脱氧核糖脱氧核糖 A A 脱氧腺嘌呤核苷脱氧腺嘌呤核苷 G G 脱氧鸟嘌呤核苷脱氧鸟嘌呤核苷 C C 脱氧胞嘧啶核苷脱氧胞嘧啶核苷 T T 脱氧胸腺嘧啶核苷脱氧胸腺嘧啶核苷核糖核糖核苷核苷脱氧核脱氧核糖核苷糖核苷2.1.1戊糖戊糖(构成(构成RNA)12345-D-核糖核糖
10、(ribose)(构成(构成DNA)-D-脱氧核糖脱氧核糖(deoxyribose)H2.1.2碱基碱基嘌呤嘌呤(purine)腺嘌呤腺嘌呤(adenine,A)鸟嘌呤鸟嘌呤(guanine,G)嘧啶嘧啶(pyrimidine)胞嘧啶胞嘧啶(cytosine,C)尿嘧啶尿嘧啶(uracil,U)胸腺嘧啶胸腺嘧啶(thymine,T)碱基的互变异构酮式烯醇 C=O C-OH N N 受介质pH影响在生理在生理pH下,下,在生物体内,在生物体内,碱基多以碱基多以酮式酮式存在。存在。2.1.3核苷核苷核苷核苷:A、G、C、U;脱氧核苷脱氧核苷:dA、dG、dC、dTN-N-糖苷糖苷键:糖与碱基之间的
11、C-N键1911核苷的构象核苷的构象DNA双螺旋中的糖苷键为反式修饰核苷修饰核苷核酸中还存在少量修饰核酸中还存在少量修饰核苷,有三种:核苷,有三种:由由稀有碱基稀有碱基参与,如:参与,如:5-5-甲基脱氧胞苷,甲基脱氧胞苷,次黄嘌呤核苷次黄嘌呤核苷由由稀有戊糖稀有戊糖参与,如参与,如:2 2-O O-甲基胞苷甲基胞苷碱基与戊糖连接方式特碱基与戊糖连接方式特殊殊,如:,如:假尿苷假尿苷()C C 1 1-C-C5 5 5-5-甲基脱氧胞苷甲基脱氧胞苷2-O-2-O-甲基胞苷甲基胞苷次黄嘌呤核苷次黄嘌呤核苷假尿苷(假尿苷()DNADNA的甲基化导致基因沉默的甲基化导致基因沉默核苷的表示:核苷的表示
12、:核苷:核苷:A A、G G、C C、U U脱氧核苷:脱氧核苷:dA,dG,dC,dTdA,dG,dC,dT修饰核苷:修饰核苷:如如5-5-甲基胞嘧啶:甲基胞嘧啶:m m5 5dCdC核苷酸核苷酸:AMP,GMP,UMP,CMP脱氧脱氧核苷酸:核苷酸:dAMP,dGMP,dTMP,dCMP核苷核苷(脱氧核苷)和磷酸以脱氧核苷)和磷酸以磷酸酯键磷酸酯键连接形成核苷酸(脱氧核苷酸)。连接形成核苷酸(脱氧核苷酸)。2.1.4核苷酸核苷酸(ribonucleotide)5 53 32 2与一个磷酸与一个磷酸结合合MP:(d)AMP、(d)GMP、(d)CMP、(d)TMP、UMP与二个磷酸与二个磷酸结
13、合合DP:如:ADP与三个磷酸与三个磷酸结合合TP:如:ATP 一、核苷酸一、核苷酸a.a.环核苷酸环核苷酸:核糖核糖3-,5-3-,5-成环成环。cAMPcAMP、cGMPcGMP 功能:功能:第二信使,激素、一第二信使,激素、一些药物、神经递质通过些药物、神经递质通过其发挥生理作用。其发挥生理作用。2.2体内重要的游离核苷酸及其衍生物体内重要的游离核苷酸及其衍生物b.b.多磷酸核苷酸:多磷酸核苷酸:指含两个以上磷酸基的核苷酸指含两个以上磷酸基的核苷酸,如如ADP ADP、ATP ATP、GDPGDP、GTP GTP、UDPUDP和和UTPUTP等等.ATP ATP在细胞能量代谢上起着极其重
14、要的作用。在细胞能量代谢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UTPUTP参与糖原合成作用以供给能量参与糖原合成作用以供给能量,UDPUDP有携带有携带转运葡萄糖的作用。转运葡萄糖的作用。GDPGDP和和GTPGTP为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起始和延伸提供为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起始和延伸提供能量。能量。AMPAMPADPADPATPATP c.c.含核苷酸的生物活性物质:含核苷酸的生物活性物质:NADNAD+、NADPNADP+、CoACoA-SH-SH、FAD FAD 等都含有等都含有 AMP;AMP;NAD NAD+及及FADFAD是生物氧化体系的重要组成成分,是生物氧化体系的重要组成成分,在传递氢原子或电子中有着重
15、要作用。在传递氢原子或电子中有着重要作用。CoACoA作为作为有些酶的辅酶成分有些酶的辅酶成分,参与糖有氧氧化及脂肪酸氧参与糖有氧氧化及脂肪酸氧化过程。化过程。NADP+NAD+d核苷多磷酸和寡核苷多磷酸类化合物核苷多磷酸和寡核苷多磷酸类化合物蛋白质生物合成有关,或对基因转录有调节功能鸟苷-5-二磷酸-3-二磷酸(ppGpp)2.3 核苷酸的理化性质2.3.1 一般物理性质2.3.2 互变异构现象2.3.3 紫外吸收特性2.3.4 核苷酸的解离性质2.3.1一般物理性质一般物理性质无色粉末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具有旋光性酸性溶液中不酸性溶液中不稳定,易破坏定,易破坏中性或碱性溶液中中性或碱性
16、溶液中稳定定2.3.2互变异构现象互变异构现象凡碱基上有酮基的核苷酸有酮式和烯醇式的互变异构现象在生理pH下,在生物体内,碱基多以酮式存在。酮式存在。2.3.3紫外吸收特性紫外吸收特性核苷酸的碱基具有共轭双键结构,所以核苷酸在紫外光区具有强烈的吸收,其最大吸收在最大吸收在260nm处。2.3.4核苷酸的解离性质核苷酸的解离性质碱基杂环:N原子及其取代基具有结合和释放质子的能力,所以核苷酸具有解离性质磷酸基团:可以解离的,并且其解离对整个核苷酸的解离所带的净电荷量有着重要影响5端端3端端2.4 2.4 核苷酸的连接核苷酸的连接 核苷酸之间以核苷酸之间以磷酸二酯键磷酸二酯键连接形连接形成多核苷酸链
17、,即成多核苷酸链,即核酸。核酸。CGA3、DNA的结构的结构DNADNA的一的一级结构构DNADNA的二的二级结构构-双螺旋双螺旋结构构DNADNA双螺旋结构的研究背景和历史意义双螺旋结构的研究背景和历史意义DNA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DNADNA双螺旋结构的多样性双螺旋结构的多样性DNADNA的超螺旋的超螺旋结构及其在染色构及其在染色质中的中的组装装DNADNA的超螺旋结构的超螺旋结构原核生物原核生物DNADNA的高级结构的高级结构DNADNA在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组装在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组装DNADNA的的结构与功能关系构与功能关系3.1DNA的一级结构的一级结构定义定义
18、核核酸酸中中核核苷苷酸酸的的连连接接方方式式和和排排列列顺顺序。序。55端端3端端CGADNADNA的的碱碱基基顺顺序序本本身身就就是是遗遗传传信信息息存存储储的的分分子子形形式式。生生物物界界物物种种的的多多样样性性即即寓寓于于DNADNA分分子子中中四四种种脱脱氧氧核核苷苷酸酸千千变变万万化化的的不不同同排排列列组合之中。组合之中。AGP5 PTPGPCPTPOH3 书写方法书写方法5 pApCpTpGpCpT-OH3 5 ACTGCT3 线条式线条式字母式字母式 碱基序列碱基序列从左到右表示从左到右表示5 35 3,由,由3-,53-,5磷酸二磷酸二酯键连接。接。若两若两链反向平行,反向
19、平行,则需注明每条需注明每条链的走向。的走向。如:如:5 5A-T-G-C-C-T-G-A A-T-G-C-C-T-G-A 3 3 3 3 T-A-C-G-G-A-C-T T-A-C-G-G-A-C-T 5 5一、核苷酸一、核苷酸读向读向限制性内切酶限制性内切酶测定测定1000bp以上的以上的DNA序列序列3.2.1DNA双螺旋结构的研究背双螺旋结构的研究背景和历史意义景和历史意义碱基组成分析碱基组成分析Chargaff规则规则:A=TG C碱基的理化数据分析碱基的理化数据分析A-T、G-C以以氢键氢键配对较合理配对较合理DNA纤维的纤维的X-线衍射图谱分析线衍射图谱分析DNADNA双螺旋结构
20、发现的历史意义:双螺旋结构发现的历史意义:揭示了生物体遗传信息储存及表达的分子机制揭示了生物体遗传信息储存及表达的分子机制开创了现代分子生物学开创了现代分子生物学生物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生物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3.2.2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Watson,Crick,1953)uDNADNA分分子子由由两两条条相相互互平平行行但但走走向向相相反反的的脱脱氧氧多多核核苷苷酸酸链链组组成成,以以右右手手螺螺旋旋方方式式绕绕同同一公共轴盘。一公共轴盘。u形形成成大大沟沟(major groove)及及小沟小沟(minorgroove)相间。相间。嘌呤嘌呤碱和嘧啶碱基位于螺旋碱和嘧啶
21、碱基位于螺旋的的内侧内侧;磷磷酸酸和和脱脱氧氧核核糖糖基基位位于于螺螺旋旋外外侧侧,彼彼此此以以3,5-3,5-磷磷酸酸二二酯键酯键连接,形成连接,形成DNADNA分子的分子的骨架。骨架。碱碱基基环环平平面面与与螺螺旋旋轴轴垂垂直直,糖糖基基环环平平面面与与碱碱基基环环平平面面成成9090角。角。3.2.2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Watson,Crick,1953)3.2.2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Watson,Crick,1953)u螺旋直径为螺旋直径为2nm,相邻碱基,相邻碱基平面距离平面距离0.34nm,螺旋一圈螺旋一圈螺距螺距3.4nm,一圈,一
22、圈10对碱基。对碱基。u碱碱基基垂垂直直螺螺旋旋轴轴居居双双螺螺旋旋内内側側,与与对对側側碱碱基基形形成成氢氢键键配配对对(互互补补配配对对形形式式:A=T;G C)。碱基互补配对碱基互补配对TAGC3.2.2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Watson,Crick,1953)u氢键氢键维持双链维持双链横向稳定性横向稳定性u碱碱基基堆堆积积力力维维持持双双链链纵纵向向稳定性稳定性。u离离子子键键屏屏蔽蔽磷磷酸酸基基团团之之间间的的静电斥力静电斥力3.2.3DNA双螺旋结构的多样性双螺旋结构的多样性当当D DN NA A钠盐纤维相相对湿湿度度和和盐的的种种类改改变时,D DN NA
23、A的的构构象象发生生改改变。B-A-DNA、B-DNA和和Z-DNA的的主要结构特点主要结构特点结构特点结构特点 A-DNAA-DNAB-DNAB-DNAZ-DNAZ-DNA螺旋方向螺旋方向右手右手左手每一碱基对旋转角度每一碱基对旋转角度 32.734.630每一转的碱基对数每一转的碱基对数1110.4 12碱基对相对螺旋轴碱基对相对螺旋轴的倾斜角度的倾斜角度 191.29每一碱基对沿螺旋每一碱基对沿螺旋轴上升的距离轴上升的距离0.23nm 0.33nm0.38nm螺距螺距2.46nm3.40nm4.56nm螺旋直径螺旋直径 2.55nm 2.37nm 1.84nmH-DNA:三条链局部螺旋三
24、条链局部螺旋3、DNA的结构的结构DNADNA的一的一级结构构DNADNA的二的二级结构构-双螺旋双螺旋结构构DNADNA双螺旋结构的研究背景和历史意义双螺旋结构的研究背景和历史意义DNA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DNADNA双螺旋结构的多样性双螺旋结构的多样性DNADNA的超螺旋的超螺旋结构及其在染色构及其在染色质中的中的组装装DNADNA的超螺旋结构的超螺旋结构原核生物原核生物DNADNA的高级结构的高级结构DNADNA在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组装在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组装DNADNA的的结构与功能关系构与功能关系超螺旋结构超螺旋结构(superhelix或或supercoil)
25、DNA双螺旋链再盘绕即形成超螺旋结构。双螺旋链再盘绕即形成超螺旋结构。3.3.1DNA的超螺旋结构的超螺旋结构3.3.1DNA的超螺旋结构的超螺旋结构特点特点:可将可将长链压缩在在一一较小体内;小体内;密度大;密度大;凝胶凝胶电泳中移泳中移动速度快。速度快。二、二、DNADNA 拓扑学拓扑学可用来研究两个相互缠绕在一起的可用来研究两个相互缠绕在一起的环在几何形态上的相互关系。环在几何形态上的相互关系。连环数连环数(linking(linking numbernumber,L L):指一条链以右:指一条链以右手螺旋绕另一条链的次数手螺旋绕另一条链的次数。扭转数扭转数(twistingtwisti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核酸 化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