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的传导通路-运动.pptx
《中枢神经的传导通路-运动.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枢神经的传导通路-运动.pptx(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枢神经的传导通路中枢神经的传导通路运动传运动传导通路导通路锥锥体系体系和锥体外锥体外系系(一)锥体系一)锥体系(1 1)特点)特点:级级N N元元大脑皮质运动区大脑皮质运动区,即上运动上运动N N元元,也叫上单位上单位 由二级由二级N N元组成元组成 级级N N元元 脑脑N N运动核运动核,即下运动下运动N N元元,也叫下单位下单位 脊髓前角脊髓前角C C 支配骨骼肌(随意控制)支配骨骼肌(随意控制)(2 2)分束)分束:皮质脊髓束:大脑皮质皮质脊髓束:大脑皮质脊髓脊髓 皮质核(脑干)束:大脑皮质皮质核(脑干)束:大脑皮质脑干脑干皮质核束皮质核束 面面N N核核 只接受对侧皮质核束只接受对侧
2、皮质核束 舌下舌下N N核核损伤:损伤:(1 1)一侧)一侧上运动上运动N N元元损伤,可产生对侧眼裂以下面肌和对侧舌损伤,可产生对侧眼裂以下面肌和对侧舌肌瘫痪,表现:对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囗角低垂,嘴歪向病肌瘫痪,表现:对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囗角低垂,嘴歪向病灶侧,流囗水,不能作鼓气、露齿和吹哨,灶侧,流囗水,不能作鼓气、露齿和吹哨,伸舌时舌尖偏向伸舌时舌尖偏向病病灶对侧灶对侧,称,称核上瘫痪核上瘫痪(上单位瘫痪、属于痉挛性瘫痪)(上单位瘫痪、属于痉挛性瘫痪)。(2 2)一侧)一侧下运动下运动N N元元损伤,可产生同侧全部面肌和同侧舌肌瘫损伤,可产生同侧全部面肌和同侧舌肌瘫痪,表现:额横纹消
3、失,眼下能闭、同侧鼻唇沟消失,囗角低痪,表现:额横纹消失,眼下能闭、同侧鼻唇沟消失,囗角低垂,嘴歪向病灶侧,流囗水,不能作鼓气、露齿和吹哨,垂,嘴歪向病灶侧,流囗水,不能作鼓气、露齿和吹哨,伸伸舌时舌尖偏向病灶侧,称舌时舌尖偏向病灶侧,称核下瘫痪核下瘫痪(下单位瘫痪、属于软下单位瘫痪、属于软瘫)瘫)面面N N核下部、舌下核下部、舌下N N核核只接受对侧皮质核束只接受对侧皮质核束 损伤损伤: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束下运动神经元E 脊髓前角细胞E 脑神经运动核及发出的神经轴突E 接受锥体束锥体外系&小脑系统各种冲动的最 后共同通路E 是运动冲动到达骨骼肌的唯一途径下运动神经下运动神
4、经元作用元作用在锥体系中下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它们的突分别组成脑神经和脊神经,支配全身骨骼肌的随意运动。下运动神经元受损时,由于肌失去神经支配,肌张力降低,呈弛缓性瘫痪;肌因营养障碍而萎缩;因为所有反射弧都中断,浅、深反射均消失;无病理反射。症状表现症状表现一、常见的患者通常以手部小肌肉无力和肌肉逐渐萎缩起病,可波及一侧或双侧,或从一侧开始以后再波及对侧。同时肌萎缩向上扩延,逐渐侵犯前臂、上臂及肩带。肌力减弱,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束颤动常见,可局限于某些肌群或广泛存在,用手拍打,较易诱现。二、声音嘶哑、舌肌萎缩、说话不清、吞咽困难、唾液外流、进食或喝
5、水呛咳、呼吸困难、痰液不易咳出。三、对于上运动神经元型患者主要表现为肢体无力、发紧、动作不灵。专家指出,因病变常先侵及下胸髓的皮质脊髓束,故症状先从双下肢开始,以后波及双上肢,且以下肢为重。所以出现上述症状的患者,应该警惕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生。此外,对于运动神经元型的患者多于30岁左右发病。四、单侧或双侧手肌无力、并带有明显颤动,大小鱼际肌肉萎缩。五、上肢肌肉及肩胛肌肉萎缩,抬手困难,梳头无力,下肢呈痉挛性瘫痪,行走缓慢,步态呈剪刀状上运动神经元大脑额叶中央前回运动区 第V层锥体细胞下行轴突形成锥体束 (皮质脊髓束&皮质延髓束)特点:经2级神经元传导(图2-21)上运动神经元临床表现上运动神经元
6、临床表现(1)缺损症状:瘫痪,即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又称中枢性瘫痪或痉挛性瘫痪。(2)刺激症状:抽搐。(3)释放症状:中枢性瘫痪的肌张力增高(折刀样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4)断联休克症状:中枢神经系统局部急性严重病变,引起功能上与受损部位密切联系的远隔部位神经功能短暂缺失,如急性中枢性偏瘫肢体开始是弛缓的,肌张力减低,深浅反射消失(脑休克);急性脊髓病变时受损平面以下的弛缓性瘫痪(脊髓休克),休克期过去后,受损组织的释放症状逐渐出现,转变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在皮质下白质及内囊处,锥体束病变引起的偏瘫,常常是上肢比下肢重,远端比近端重,上肢伸肌比屈肌重,下肢
7、的屈肌比伸肌重,面神经瘫痪限于对侧下部面肌及舌肌,表情动作不受影响。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的特征:瘫痪分布以整个肢体为主(单瘫、偏瘫、截瘫);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有病理反射;无肌萎缩或轻度废用性萎缩;无肌束性颤动;肌电图神经传导正常,无失神经电位痉挛性瘫痪与弛缓性瘫痪比较(表2-8)1.弛缓性瘫痪(flaccid paralysis)r下运动神经元瘫或周围性瘫r下运动神经元病变所致2.痉挛性瘫痪(spastic paralysis)瘫痪-分类&临床表现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因瘫痪肢体肌张力增高而得名表2-8 痉挛性瘫痪与弛缓性瘫痪的鉴别临床特点痉挛性瘫痪弛缓性瘫痪瘫痪分布范围较广,偏瘫单瘫截瘫和四肢瘫
8、多局限(肌群为主),或四肢瘫(如GBS)肌张力增高,呈痉挛性瘫痪减低,呈弛缓性瘫痪反射腱反射亢进,浅反射消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浅反射消失病理反射(+)(-)肌萎缩无,可见轻度废用性萎缩显著,早期出现肌束震颤无可有皮肤营养障碍多数无常有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无失神经电位神经传导速度减低,有失神经电位肌肉活检正常,后期呈废用性肌萎缩失神经性改变瘫痪-分类&临床表现要点提示瘫痪-定位诊断必须首先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将病变定位于神经肌肉系统的特定水平,才能确定肌无力的病因肌无力分布对神经根病神经丛病&周围神经病,以及神经源性与肌源性病变的鉴别颇有裨益 1.皮质(cortex)运动区定位诊断-痉挛性瘫痪
9、v上运动神经元不同部位病变 引起不同临床表现(图2-22)刺激性病变v对侧躯体相应部位局限性阵发性抽搐,如杰克逊(Jackson)癫痫局限破坏性病损v引起对侧单肢瘫v对侧上肢瘫合并下半部(中枢性)面瘫v大范围病灶可致偏瘫2.皮质下白质(放射冠区)定位诊断-痉挛性瘫痪放射冠皮质与内囊间的投射纤维愈接近皮质,神经纤维分布愈分散,引起对侧单瘫愈深部纤维愈集中,导致对侧不均等性偏瘫3.内囊(internal capsule)定位诊断-痉挛性瘫痪W运动纤维最集中(图2-23)出现“三偏”征W对侧均等性偏瘫 (包括中枢性面瘫舌下神经瘫)W对侧偏身感觉减退W对侧同向性偏盲4.脑干(brain stem)定位
10、诊断-痉挛性瘫痪 交叉性瘫痪(crossed paralysis)病灶水平同侧脑神经下运动神经元性瘫 对侧肢体上运动神经元性瘫(包括病变水平以下对侧脑神经上运动神经元性瘫)Weber综合征 Millard-Gubler综合征 Foville综合征 Jackson综合征定位诊断定位诊断(1)皮质:局限性病变仅损伤其一部分,故多表现为一个上肢、下肢或面部瘫痪,称单瘫。当病变为刺激性时,对侧肢体相应部位出现局限性抽搐(常为阵挛性),皮质病变多见于肿瘤的压迫、皮层梗死、动静脉畸形等。(2)内囊:锥体束纤维在内囊部最为集中,此处病变易使一侧锥体束全部受损而引起对侧比较完全的偏瘫,即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和肢
11、体瘫痪,常合并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称为三偏征。(3)脑干:一侧脑干病变既损害同侧该平面的脑神经运动核,又可累及尚未交叉至对侧的皮质脊髓束及皮质延髓束,因此引起交叉性瘫痪,即一侧脑神经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和对侧肢体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如一侧中脑病变出现同侧动眼神经或滑车神经瘫痪,对侧面神经、舌下神经及上、下肢的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一侧脑桥病变产生同侧5、6、7、8对脑神经障碍,对侧舌下神经及上、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一侧延髓病变产生本侧9、10、11、12对脑神经障碍,对侧上、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双侧延髓病变引起双侧9、10、11、12对或仅9、10两对脑神经瘫痪,称真性球麻痹,有咽反射消失,舌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枢神经 传导 通路 运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