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第9章.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第9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第9章.ppt(8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九章第九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华东理工大学信息学院自动化系华东理工大学信息学院自动化系定义:定义:计算机控制计算机控制就是利用就是利用计算机计算机实现工业生产实现工业生产过程的过程的自动控制自动控制。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自动化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10.3 可编程控制器可编程控制器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内容:10.1 概述概述10.2 集散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10.4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10.5 综合自动化系统综合自动化系统10.1 概述概述10.1.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图图10-1 计算机控制系统框图计算机控制系统框图
2、组成:被控对象组成:被控对象、测量变送、控制器及执行器测量变送、控制器及执行器图图10-2 计算机控制系统典型结构图计算机控制系统典型结构图连续控制系统连续控制系统 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相似点:相似点:组成相同组成相同不同点:不同点:模拟控制器模拟控制器 数字控制器数字控制器 多路开关、采样保持器、多路开关、采样保持器、A/D、D/A10.1.2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图图10-3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最初:最初:DDC直接数字控制系统(集中控制系统)直接数字控制系统(集中控制系统)20世纪世纪70年代:年代:DCS集散控制系统(集中管理、分散控制
3、)集散控制系统(集中管理、分散控制)20世纪世纪60年代:年代: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20世纪末:世纪末:F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目前及未来:目前及未来: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IPS计算机集成过程系统计算机集成过程系统10.2 集散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10.2.0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定义:集散控制系统定义:集散控制系统又称为又称为分散型控制系统分散型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简称为简称为DCS系统,系统,是是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的一种
4、全新的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工作原理:该系统将若干台微机分散应用于过程控该系统将若干台微机分散应用于过程控制,全部信息通过通信网络由上位管理机监控,实制,全部信息通过通信网络由上位管理机监控,实现最优化控制,通过现最优化控制,通过CRT装置、通信总线、键盘、装置、通信总线、键盘、打印机等进行集中操作、显示和报警。打印机等进行集中操作、显示和报警。10.2.1 集散控制系统的特点集散控制系统的特点主要特征:集中管理和分散控制。主要特征:集中管理和分散控制。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分级递阶结构分级递阶结构 这种结构从系统工程出发,考虑
5、这种结构从系统工程出发,考虑功能分散、危险分散功能分散、危险分散、提高可靠提高可靠性、强化系统应用灵活性、减少性、强化系统应用灵活性、减少设备的复杂性与投资成本设备的复杂性与投资成本,并且,并且便于维修和技术更新等优化选择便于维修和技术更新等优化选择而得出的。而得出的。图10-4 DCS的结构层次每一级由若干子系统组成,形成金字塔每一级由若干子系统组成,形成金字塔结构。同一级的各决策子系统可同时对结构。同一级的各决策子系统可同时对下级施加作用,同时又受上级的干预,下级施加作用,同时又受上级的干预,子系统可通过上级互相交换信息。子系统可通过上级互相交换信息。过程控制级:过程控制级:根据上层决策直
6、接控制生根据上层决策直接控制生产。产。控制管理级:控制管理级:对生产过程实现集中操作对生产过程实现集中操作和统一管理。和统一管理。生产管理级:生产管理级:承担最优化任务承担最优化任务经营管理级:经营管理级:全面的综合型经营管理和全面的综合型经营管理和决策决策图10-4 DCS的结构层次(2)采用微机智能技术采用微机智能技术 DCS采用了以微处理器为基采用了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础的“智能技术智能技术”,成为计算机应用最完善、最丰,成为计算机应用最完善、最丰富的领域。现场控制单元、过程输入输出接口、数富的领域。现场控制单元、过程输入输出接口、数据通信等均采用微处理器,据通信等均采用微处理器,可以实现
7、自适应、自诊可以实现自适应、自诊断和自检测等断和自检测等“智能智能”控制过程。控制过程。(3)丰富的功能软件包丰富的功能软件包 DCS具有丰富的功能软件包,具有丰富的功能软件包,它能提供控制运算、过程监视、组态、报表打印和它能提供控制运算、过程监视、组态、报表打印和信息检索等功能。信息检索等功能。(4)采用局部网络通信技术采用局部网络通信技术 DCS的数据通信采用工的数据通信采用工业局域网络技术进行通信,传输实时控制信息,进业局域网络技术进行通信,传输实时控制信息,进行全系统信息综合管理,并对分散的现场控制单元、行全系统信息综合管理,并对分散的现场控制单元、人机接口进行控制和操作管理。大多采用
8、光纤传输人机接口进行控制和操作管理。大多采用光纤传输媒质,通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通信协议媒质,通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通信协议已开始向标准化前进,如采用已开始向标准化前进,如采用IEEE802.3、IEEE802.4等。等。(5)友善的人机接口友善的人机接口 (6)高可靠性高可靠性 硬件、软件采用冗余技术硬件、软件采用冗余技术10.2.2 集散控制系统的发展集散控制系统的发展第一个集散控制系统第一个集散控制系统TDC2000:1975年,美国年,美国Honeywell三个时期:三个时期:初创期初创期(19751980)成熟期成熟期(19801985)扩展期扩展期(1985年以后)
9、初创期:初创期:该时期的该时期的DCS系统是一个系统是一个具有许多微处理机具有许多微处理机的分级控制系统的分级控制系统,它采用分散的控制设备来适应分散,它采用分散的控制设备来适应分散的生产过程,通过高速数据通道将系统各个单元联系的生产过程,通过高速数据通道将系统各个单元联系起来。其起来。其通信系统通信系统是一初、中级的局部网络,全系统是一初、中级的局部网络,全系统由一个通信指挥器指挥和协调。由一个通信指挥器指挥和协调。初创期具有代表性的初创期具有代表性的DCS系统有系统有Spectrum(Foxboro公公司司)、Network(贝利公司贝利公司)、Centum(日本横河公司日本横河公司)成熟
10、期:成熟期:该时期的该时期的DCS系统系统从原来单纯的工业控制向从原来单纯的工业控制向生产管理自动化发展。生产管理自动化发展。大规模大规模IC的发展以及计算机技的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数据通信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的术、自动控制技术、数据通信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飞速发展,使得DCS系统在扩大功能、数据通信以及系统在扩大功能、数据通信以及工业自动化信息管理等方面有所提高,形成第二代工业自动化信息管理等方面有所提高,形成第二代DCS系统。系统。成熟期具有代表性的成熟期具有代表性的DCS系统有系统有TDC3000(Honeywell公司公司)、PROVOX(Fisher)、MC
11、S(贝利公贝利公司司)、YEWPACK-MARKII(日本横河公司日本横河公司)等等扩展期扩展期:该时期的该时期的DCS系统增加了第三层系统增加了第三层综合信综合信息管理层,把过程控制、监督控制、管理调度有机结息管理层,把过程控制、监督控制、管理调度有机结合在一起,采用专家系统、合在一起,采用专家系统、MAP标准(一种标准(一种ISO开放开放互连互连OSI结构基础上的加工自动化协议结构基础上的加工自动化协议)以及引入计以及引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扩展期等,扩展期DCS的特点是的特点是综综合化、开放化合化、开放化和和现场级的智能化。现场级的智能化。综合化综合化 包括纵向
12、和横向两方面。包括纵向和横向两方面。纵向方面纵向方面加强管理功能,包括从原料进厂到生产设计、加强管理功能,包括从原料进厂到生产设计、计划进度、质量检查、成品包装、出厂以及供销等一计划进度、质量检查、成品包装、出厂以及供销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系列的管理制度。横向方面横向方面则形成过程自动化与顺序控制、电机控制相则形成过程自动化与顺序控制、电机控制相结合的计算机、仪表、电器综合控制系统。结合的计算机、仪表、电器综合控制系统。开放化开放化 是是DCS按照国际统一标准组成按照国际统一标准组成“开放开放”的系的系统网络,便于不同公司生产的统网络,便于不同公司生产的DCS产品之间方便地产品之间方便地进行通
13、信。进行通信。现场级的智能化现场级的智能化 是指现场传感器或变送器智能化,是指现场传感器或变送器智能化,现场仪表可以由现场通信器或系统的工作站进行远现场仪表可以由现场通信器或系统的工作站进行远程访问、组态、调零、调量程及自动标定。传感器程访问、组态、调零、调量程及自动标定。传感器输出的数字信号直接在现场仪表的通信网络上传递。输出的数字信号直接在现场仪表的通信网络上传递。扩展期具有代表性的扩展期具有代表性的DCS系统有系统有TDC3000UCN,CENTUM-XL,I/A Series(Foxboro)。这一时期这一时期DCS的基本组成与第二代相比变化不大,的基本组成与第二代相比变化不大,但它的
14、但它的LAN采用采用MAP协议或与协议或与MAP兼容的协议,各兼容的协议,各个节点工作站软、硬件功能均有所加强,现场级智个节点工作站软、硬件功能均有所加强,现场级智能仪表也有发展。能仪表也有发展。MAP Mobile Application Part 是是NO.7信令系统的应用层信令系统的应用层协议。协议。MAP的主要功能是在的主要功能是在MSC和和HLR、VLR、EIR等网等网络数据库之间交换与电路无关的数据和指令络数据库之间交换与电路无关的数据和指令,从而支持移动从而支持移动用户漫游、频道切换和用户鉴权等网络功能。用户漫游、频道切换和用户鉴权等网络功能。10.2.3 集散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
15、件集散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1)DCS的基本构成的基本构成过程控制单元(过程控制单元(PCU):):又称为现场控制单元、又称为现场控制单元、现场控制站、基本控现场控制站、基本控制器、多功能控制器制器、多功能控制器等。等。其组成有:其组成有:CPU、ROM/RAM、I/O、A/D、D/A等。等。它可以控制一个或多它可以控制一个或多个回路,具有较强的个回路,具有较强的运算和控制功能,并运算和控制功能,并可以进行连续控制和可以进行连续控制和顺序控制。顺序控制。图图10-5 DCS的基本结构的基本结构过程接口单元(过程接口单元(PIU):):又称为过程输入输出单元、数又称为过程输入输出单元、数据采集单
16、元、现场监视站、据采集单元、现场监视站、I/O扩展单元等。扩展单元等。它的组成与过程控制单元类似,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它的组成与过程控制单元类似,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数据采集设备,负责采集的数据采集设备,负责采集非控制变量数据非控制变量数据,并将其,并将其数据经过通信系统传递给数据经过通信系统传递给CRT操作站或上位管理计算操作站或上位管理计算机。机。CRT操作站操作站:是是DCS的人的人-机接口,由机接口,由CRT、微机、键微机、键盘、打印机、存储器、通信控制器等组成。盘、打印机、存储器、通信控制器等组成。可以显示:可以显示:生产总貌和系统主要参数、每个回路的详细控制情况、生产总貌和系统主要参
17、数、每个回路的详细控制情况、当前的和历史的数据、曲线等。当前的和历史的数据、曲线等。在操作站上可以通过键盘发出操作指令,进行回在操作站上可以通过键盘发出操作指令,进行回路组态、调整参数、控制外设。路组态、调整参数、控制外设。CRT操作站还有自诊操作站还有自诊断、报警功能。断、报警功能。上位管理机上位管理机:是是DCS的主计算机,它通过通信系统与的主计算机,它通过通信系统与各个工作站联系,综合管理全系统的所有信息,能对各个工作站联系,综合管理全系统的所有信息,能对整个系统起到优化控制和管理作用。整个系统起到优化控制和管理作用。通信系统:通信系统:是具有高速通信能力的信息总线,可由双是具有高速通信
18、能力的信息总线,可由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纤构成。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纤构成。早期的集散系统采用专门的通信标准或通信协议,早期的集散系统采用专门的通信标准或通信协议,系统兼容和互连性差。国际电工委员会系统兼容和互连性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国际标准化组织准化组织(ISO)、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工工厂自动化协议集团厂自动化协议集团(MAP)为不同层次网络制定了相应的为不同层次网络制定了相应的标准。标准。(2)DCS的硬件、软件组态的硬件、软件组态DCS的硬件组态的硬件组态:依据:依据:系统规模及控制要求。系统规模及控制要求。包括通信系统、人机接口、过
19、程接口和电源系包括通信系统、人机接口、过程接口和电源系统的选择等统的选择等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满足系统的控制要求,性能价格比最佳满足系统的控制要求,性能价格比最佳系统在未来的定位系统在未来的定位操作人员的易操作性、系统的易维护性等操作人员的易操作性、系统的易维护性等DCS的软件组态:的软件组态:是在系统硬件和系统软件的基础上,是在系统硬件和系统软件的基础上,用软件组态方式将系统提供的功能块连结起来达到过用软件组态方式将系统提供的功能块连结起来达到过程控制的要求。程控制的要求。应用软件组态方式:应用软件组态方式:直接经直接经DCS操作站组态操作站组态通过填写表格组态通
20、过填写表格组态利用利用PC机进行组态机进行组态应用软件的组态包括:应用软件的组态包括:网络组态、文件组态、数据点网络组态、文件组态、数据点组态、用户画面、自由格式报表和键定义组态、区域组态、用户画面、自由格式报表和键定义组态、区域数据库和控制程序的编制等。数据库和控制程序的编制等。10.3 可编程控制器可编程控制器可编程序控制器(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PC)早期早期主要用于逻辑控制,习惯上称之为主要用于逻辑控制,习惯上称之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简称PLC。10.3.1 概述
21、概述(1)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发展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发展初创阶段:初创阶段:从从1969年年DEC公司推出第一台公司推出第一台PLC(PDP-14)到到20世纪世纪70年代中期。年代中期。该阶段产品主要该阶段产品主要用于逻辑运算、计时、计数用于逻辑运算、计时、计数。扩展阶段:扩展阶段:20世纪世纪70年代中期到年代中期到20 世纪世纪70年代末期。年代末期。扩展了数据传送、数据的比较和运算、模拟量的运算扩展了数据传送、数据的比较和运算、模拟量的运算等功能。等功能。通信阶段:通信阶段:20世纪世纪70年代末期到年代末期到20 世纪世纪80年代中期。年代中期。PLC在通信方面得到了发展,形成了分布式的通
22、信网在通信方面得到了发展,形成了分布式的通信网络系统。络系统。缺点是产品互通难。缺点是产品互通难。开放阶段:开放阶段:20世纪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年代中期以后。(2)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特点(优点)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特点(优点)高可靠性:高可靠性:PLC的主要特点。它在软、硬件方面采的主要特点。它在软、硬件方面采取了一些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措施。取了一些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措施。易操作性:易操作性:操作、维修、编程操作、维修、编程灵活性:灵活性:表现在编程、扩展、操作三个方面表现在编程、扩展、操作三个方面机电一体化:机电一体化:PLC是专门为工业过程控制而设计的是专门为工业过程控制而设计的控制设备。成为当
23、今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过程控控制设备。成为当今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过程控制领域的主要控制设备。制领域的主要控制设备。(3)PLC的分类的分类按结构形式可将按结构形式可将PLC分为两大类分为两大类:一体化结构、模块一体化结构、模块化结构化结构一类(一体化结构):一类(一体化结构):CPU、电源、电源、I/O接口、通信接口、通信接口等都集成在一个机壳内的一体化结构,如下图所接口等都集成在一个机壳内的一体化结构,如下图所示,小型及超小型的示,小型及超小型的PLC系统用此结构系统用此结构10-6 一体化一体化PLC结构示意图结构示意图另一类(模块化结构):另一类(模块化结构):各种模块在结构上是相
24、互独各种模块在结构上是相互独立的,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可根据具体的应用要求选立的,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可根据具体的应用要求选择合适的模块,安装在固定的机架或导轨上,构成一择合适的模块,安装在固定的机架或导轨上,构成一个完整的个完整的PLC应用系统,应用系统,如下图所示。大、中型如下图所示。大、中型PLC系统一般采用此类结构。增强了数据处理能力和网络系统一般采用此类结构。增强了数据处理能力和网络通信能力,可构成大规模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用通信能力,可构成大规模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用于复杂程度较高的自动控制,并在相当程度上可以替于复杂程度较高的自动控制,并在相当程度上可以替代代DCS以实现更广泛的
25、自动化功能。以实现更广泛的自动化功能。10-7 模块化PLC结构示意图(4)可编程序控制器的主要功能可编程序控制器的主要功能开关逻辑和顺序控制开关逻辑和顺序控制:最主要功能:最主要功能模拟控制模拟控制:过程控制点数较少,开关量控制较多时。:过程控制点数较少,开关量控制较多时。采用模拟输入输出卡件来实现模拟量的控制运算。采用模拟输入输出卡件来实现模拟量的控制运算。信号联锁:信号联锁:信号联锁是安全生产的保证,高可靠性信号联锁是安全生产的保证,高可靠性的的PLC在信号联锁系统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在信号联锁系统中发挥了很大作用。通信通信:PLC可作为下位机与上位机或同级的可作为下位机与上位机或同级的P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第9章 化工 自动化 仪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