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化学16.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材料化学16.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化学16.ppt(6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氨解(氨化)反应氨解(氨化)反应 概述概述 一、氨解反应及其重要性一、氨解反应及其重要性 氨解指的是氨与有机物发生复分解反应而生成伯胺的反应。氨解反应通式可简单地表示如下:式中R可以是脂基或芳基,Y可以是羟基、卤基、磺酸基或硝基。而氨与双键加成生成胺的反应叫胺化。通常将氨解与胺化称为氨基化。广义上,氨解和胺化还包括所生成的伯胺进一步反应生成仲胺和叔胺的反应。脂肪族伯胺的制备主要采用氨解和胺化法。其中最重要的是醇羟基的氨解和胺化法.芳伯胺的制备主要采用硝化-还原法和芳环上已有取代基的氨解法。氨解法中最重要的是卤基的氨解,其次是酚羟基的氨解,此外还有磺酸基的氨解和硝基的氨解。通过氨解反应得到的各种
2、脂肪胺和芳香胺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例如,由脂肪酸和胺构成的季铵盐可用作缓蚀剂和矿石浮选剂,不少季铵盐又是优良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或相转移催化剂;胺与环氧乙烷反应可合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某些芳胺与光气反应制成的异氰酸酯是合成聚氨酯的重要单体等。二、氨解剂二、氨解剂 氨解和胺化常用的反应剂可以是液氨、氨水、气态氨或含有氨基的化合物,例如尿素、碳酸氢胺和羟胺等。氨水和液氨是进行氨解反应最重要的氨解剂。有时也将氨溶于有机溶剂中或是由固体化合物(尿素和铵盐)在反应过程中释放出氨。1.1.液氨液氨 氨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将氨在加压下冷却,使氨液化,即可灌入钢瓶,以便贮存和运输。液氨的临界温度是132.9,
3、这是氨能保持液态的最高温度。但是,液氨在压力下可以溶解于许多液态有机化合物中。因此,如果有机化合物在反应温度下是液态的,或者氨解反应要求在无水有机溶剂中进行,则需要使用液氨作氨解剂。另外,有机反应物在过量的液氨中也有一定的溶解度。液氨主要用于需要避免水解副反应的氨解过程。例如,2-氰基-4-硝基氯苯氨解制2-氰基-4-硝基苯胺时,为了避免氰基的水解,要用液氨在甲苯溶剂中进行氨解。用液氨进行氨解反应的缺点是:操作压力高,过量的液氨较难再以液态氨的形式回收。2 2氨水氨水 氨在常压和20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4.1%(质量分数)、在30时为29%,在40时为25.3%。由此可见,在一定压力下,随着温
4、度的升高,氨在水中的溶解度逐渐下降,为了减少和避免氨水在贮存运输中的挥发损失,工业氨水的浓度一般为25%。随着压力的增大,氨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加。因此,使用氨水的氨解反应可在高温、高压下进行。这时甚至可以向25%氨水中通入一部分液氨或氨气以提高氨水的浓度。对于液相氨解过程,氨水是最广泛使用的氨解剂。它的优点是操作方便,过量的氨可以用水吸收而循环使用,适用面广。另外氨水还能溶解芳磺酸盐以及氯蒽醌氨解时所用的催化剂(铜盐或亚铜盐)和还原抑制剂(氯酸钠、间硝基苯磺酸钠)。氨水的缺点是对某些芳香族被氨解物溶解度小,水的存在有时会引起水解副反应。所以,工业生产中常常采用较浓的氨水作氨解剂,并适当降低反应温
5、度。氨解反应基本原理氨解反应基本原理 一、脂肪族化合物的氨解反应历程一、脂肪族化合物的氨解反应历程当进行酯的氨解时,几乎仅得到酰胺一种产物。而脂肪醇与氨反应则可以得到伯、仲、叔胺的平衡混合物,因此研究较多的是酯类氨解的反应历程。酯氨解的反应历程可以表示如下:式中ROH代表含羟基的催化剂,R1和R2表示酯中的脂肪烃或芳烃基团。二、芳香族化合物氨解反应历程二、芳香族化合物氨解反应历程 1 1氨基置换卤原子氨基置换卤原子 按照卤素衍生物的活泼性的差异,可将氨基置换卤原子的反应分为非催化氨解和催化氨解两类。(1)非催化氨解 对于活泼的卤素衍生物,如芳环上含有硝基的卤素衍生物,通常以氨水为氨解剂,可使卤
6、素被氨基置换。例如,邻或对硝基氯苯与氨水溶液加热时,氯被氨基置换反应按下式进行:其反应历程属于亲核置换反应。反应分两步进行,首先是带有未共用电子对的氨分子向芳环上与氯原子相连的碳原子发生亲核进攻,得到带有极性的中间加成物,然后该加成物迅速转化为铵盐,并恢复环的芳香性,最后再与一分子氨反应,得到反应产物。决定反应速度的步骤是氨对氯衍生物的加成。例如,对硝基氯苯的氨解历程可表示如下:(2)催化氨解 氯苯、1-氯萘、1-氯萘-4-磺酸和对氯苯胺等,在没有铜催化剂存在时,在235、加压下与氨不发生反应;但是当有铜催化剂存在时,上述氯衍生物与氨水共热至200时,都能反应生成相应的芳胺。以氯苯为例催化氨解
7、的反应历程可表示如下:此反应是分两步进行的:第一步是催化剂与氯化物反应生成正离子络合物,这是反应的控制阶段;第二步是正离子络合物与氨、氢氧根离子等迅速反应生成产物苯胺及副产苯酚等的同时又产生铜氨离子。(3)用氨基碱氨解 当氯苯用KNH2在液氨中进行氨解反应时,产物中有将近一半的苯胺,其氨基连接与原来的氯互为邻位的碳原子:该反应首先发生消除反应,氨基负离子形成氨和负碳离子,负碳离子再失去卤离子而形成苯炔,产生的苯炔迅速与亲核试剂加成,产生负碳离子。该反应历程表示如下:由于苯炔历程中,标记的碳和它相邻的碳等同,所以NH2能等同的加成到任意一个碳原子上。2.2.氨基置换羟基氨基置换羟基 氨基置换羟基
8、的反应以前主要用在萘系和蒽醌系芳胺衍生物的合成上,近年来又发展了在催化剂存在下,通过气相或液相氨解,制取包括苯系在内的芳胺衍生物。羟基被置换成氨基的难易程度与羟基转化成酮式(即醇式转化成酮式)的难易程度有关。一般来说,转化成酮式的倾向性越大,则氨解反应越容易发生。例如:苯酚与环己酮的混合物,在Pd-C催化剂存在下,与氨水反应,可以得到较高收率的苯胺。3.3.氨基置换硝基氨基置换硝基 由于向芳环上引入硝基的方法已经比较成熟,因此近年来利用硝基作为离去基团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发展较快。硝基作为离去基团被其它亲核质点置换的活泼性与卤化物相似。氨基置换硝基的反应按加成-消除反应历程进行。硝基苯、硝基甲苯
9、等未被活化的硝基不能作为离去基团发生亲核取代反应。4 4氨基置换磺酸基氨基置换磺酸基 磺酸基的氨解也属于亲核取代反应。磺酸基被氨基取代只限于蒽醌系列,蒽醌环上的磺酸基由于受到羟基的活化作用,容易被氨基置换。其反应历程如下:反应中生成的亚硫酸氢盐能与反应产物作用,使产品的质量和收率下降,因此通常要向反应物中加入温和的氧化剂,将亚硫酸氢盐氧化成硫酸盐。最常用的氧化剂是间硝基苯磺酸钠,其用量按每一个磺酸基被置换为氨基需要1/3间硝基苯磺酸钠来计算。苯系和萘系磺酸化合物,尤其是当环上不含吸电子取代基时,氨解反应很难进行,需要采用氨基钠和液氨在加热加压的条件下反应。它属于亲核取代历程,其反应通式如下:下
10、表是以氨基钠为反应试剂的部分反应实例。三、氨解反应影响因素三、氨解反应影响因素 1.1.被氨解物的性质被氨解物的性质 卤化物、磺酸盐、羟基化合物和硝基化合物均可作为被氨解物。但是使用卤化物作为氨解物的较多,所以主要以卤化物作为讨论对象。卤素衍生物的置换速度随着卤素性质按照下列顺序变化:FCl,BrI 工业生产中采用的卤化物几乎都是氯化物和溴化物。从卤原子的活泼性以及卤化物的热力学数据,都证明溴的置换比氯容易。但在铜催化剂存在下的气相氨解,则是氯苯的活性高于溴苯,主要是由于溴化亚铜比氯化亚铜难分解。当芳环上含有吸电子基团,而且吸电子基团数目越多,氨解反应越易进行。例如:上述氨解反应的活泼顺序为:
11、2.2.氨解剂氨解剂 对于液相氨解反应,氨水是最常用的氨解剂。使用氨水时应注意氨水的浓度及用量。每摩尔有机氯化物进行氨解时,实际上氨的用量要超过理论量的好几倍或更多。这是因为加大氨水用量,可以增加作用物在氨水中的溶解量,改善反应物的流动性,提高反应速度,减少仲胺副产物,以及降低反应生成的氯化铵对设备的高腐蚀性。但是用量过多,会增加回收负荷和降低生产能力。一般间歇氨解时氨的用量是615mol,连续氨解时约为1017mol。为了加快氨解速度,有利于伯胺较完全,减少副产物,降低反应温度,提高生产能力,还可选用比较浓的氨水。但是由于受到氨在水中溶解度的限制,配制高浓度氨水需要在压力下向反应器中加一部分
12、液氨或氨气;同时在相同温度下,氨的浓度愈高,其蒸汽压愈大。所以工业氨解时常用25%的工业氨水。而实际生产中还应根据氨解的难易,以及设备的耐压能力确定氨水的浓度。3.3.反应温度反应温度 升高温度可以增加有机物在氨水中的溶解度和加快反应速度,对缩短反应时间有利。但是温度过高,会增加副反应,甚至出现焦化现象,同时压力也将升高。氨 解 反 应 是 一 个 放 热 反 应,其 反 应 热 约 为93.8KJ/mol,反应速度过快,将使反应热的移除困难,因此对每一个具体氨解反应都规定有最高允许温度,例如,邻硝基苯胺在270氨解,因此连续氨解温度不允许超过240。4.4.搅拌搅拌 在液相氨解反应中,反应速
13、度与搅拌效果常常密切相关,在无搅拌时相对密度较大的不溶性有机物沉积在反应器底部,反应仅在两相界面发生,影响了反应的正常进行和热量的传递。因此,对于间歇设备都要求安装有效的搅拌装置,连续管式反应器则要求控制流速使反应物料呈湍流状态。搅拌效应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有以下三种情况:(1)二者成线性关系;(2)无搅拌时反应速度很慢,有搅拌时初期反应速度增加很快,达到一定转速后,二者方呈线性关系;(3)反应速度与搅拌速度无关。氨解方法氨解方法 一、卤代烃氨解一、卤代烃氨解 卤烷与氨、伯胺或仲胺的反应是合成胺的一条重要路线。由于脂肪胺的碱性大于氨,反应生成的胺容易与卤烷继续反应,所以用此方法合成脂肪胺时,产物常
14、为混合物。一般来说,小分子的卤烷进行氨解反应比较容易,常用氨水作氨解剂;大分子的卤烷进行氨解反应比较困难,要求用氨的醇溶液或液氨作氨解剂。叔卤烷氨解时,由于空间位阻的影响,将同时发生消除反应,副产生成大量烯烃。所以一般不用叔卤烷氨解制叔胺。另外,由于得到的是伯胺、仲胺与叔胺的混合物,要求庞大的分离系统,而且必须有廉价的原料卤烷,因此,除了乙二胺等少数品种外,一些大吨位的脂肪胺已不再采用此路线。芳香卤化物的氨解反应比卤烷困难的多,往往需要强烈的条件(高温、催化剂和强氨解剂)才能进行反应。芳环上带有吸电子基团时反应容易进行,这时氟的取代速度远远超过氯和溴。二、酚与醇的氨解二、酚与醇的氨解 1.1.
15、酚的氨解酚的氨解 酚类的氨解方法与其结构有比较密切的关系。不含活化取代基的苯系单羟基化合物的氨解,要求十分剧烈的反应条件,例如,间甲酚与氯化铵在350和一定压力下反应2h可以得到等量的间甲苯胺和双间甲苯胺,其转化率仅有35%,由苯酚制取苯胺的工艺始于1947年,直到70年代后才投入工业生产,称为赫尔(Hallon)合成苯胺法,在这以后,其它苯系羟基化合物的氨解也取得了较多的进展,例如间甲酚在Al2O3-SiO2催化剂存在下气相氨解可以制得间甲苯胺。2.2.醇的氨解醇的氨解 大多数情况下醇的氨解要求较强烈的反应条件,需要加入催化剂(如Al2O3)和较高的反应温度。通常情况下,得到的反应产物也是伯
16、、仲、叔胺的混合物,采用过量的醇,生成叔胺的量较多,采用过量的氨,则生成伯胺的量较多,除了Al2O3外,也可选用其他催化剂,例如:在CuO/Cr2O3催化剂及氢气的存在下,一些长链醇与二甲胺反应可得到高收率的叔胺。许多重要的低级脂肪胺即是通过相应的醇氨解制得的,例如由甲醇得到甲胺。三三.硝基氨解硝基氨解 硝基氨解主要指芳环上硝基的氨解,芳环上含有吸电子基团的硝基化合物,环上的硝基是相当活泼的离去基团,硝基氨解是其实际应用的一个方面,例如,1-硝基蒽醌与过量的25%氨水在氯苯中于15和1.7MPa压力下反应8h,可得到收率为99.5%的1-氨基蒽醌,其纯度达99%,采用C1C8的直链一元醇或二元
17、醇的水溶液作溶剂,使1-硝基蒽醌与过量的氨水在110150反应,可以得到定量收率的1-氨基蒽醌。四四.芳环上的直接氨解芳环上的直接氨解 用直接氨解法制备芳胺可以大大简化工艺,因此多年来不断有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例如,苯与氨在150500和110MPa压力下通过Ni-稀土元素的混合物,可能得到苯胺。比较重要的直接氨化反应是以羟胺为反应剂和以氨基钠为反应剂的方法。在以羟胺为反应剂,按照反应条件可以分为酸式法和碱式法两种。酸式法是将芳香族原料在浓硫酸介质中(有时是在钒盐和钼盐的存在下)与羟胺在100160反应直接向芳环上引入氨基的方法。如:它是一个亲电取代反应,当引入一个氨基后,反应容易进行下去
18、。可以在芳环上引入多个氨基。碱式法是指在碱性介质中用羟胺进行的氨基化反应。属于亲核取代反应,当苯系化合物中至少存在两个硝基,萘系化合物中至少存在一个硝基时,由于强吸电子基使其邻位和对位碳原子活化,所以氨基进入吸电子基的邻位或对位。例如:五五.通过加成制胺通过加成制胺 (1)不饱和化合物与胺的反应 不饱和化合物与伯胺,仲胺或氨反应能生成胺,简单的不饱和烃(如乙烯)具有较强的亲核性,它们与胺的加成反应较难进行,要求加入催化剂和较剧烈的反应条件,例如,乙烯与氢化吡啶,金属钠在搅拌下于100在高压釜中反应,生成N-乙基氢化吡啶,收率可达77%83%。在碱金属存在下,共轭二烯与胺的加成比较容易进行,苯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材料 化学 16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