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讲座.ppt





《运动生理学讲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生理学讲座.ppt(10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理学 主要参考资料o田野主编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o邓树勋运动生理学导论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o中国运动医学杂志o体育科学目前运动生理学研究目前运动生理学研究重点、热点、难点、薄弱点、空白点重点、热点、难点、薄弱点、空白点o运动性疲劳研究:机制、表现、消除手段o运动与分子生物学领域:运动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基因工程在运动中的应用o运动与自由基代谢o低氧训练法o运动与免疫o运动与内分泌o中医药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o运动与健康促进(科学健身的生理学指导:不同年龄、性别、身体状态、机能评定与运动处方)o运动对神经系统结构功能的影响o运动训练法的更新:强调个体训练
2、、生理负荷训练(无氧阈训练、乳酸训练法)、高强度耐力训练法、专项训练法、比赛训练法(对高水平运动员)运动生理学研究层次o整体层次:机体与环境的关系、各系统机能的有机联系等。o系统器官层次:运动对相应器官系统机能的影响。o细胞分子层次:运动对细胞结构功能和分子表达的影响。1 运动与肌肉系统运动与肌肉系统1.1肌纤维超微结构1.2兴奋收缩偶联过程1.3肌纤维类型及其形态机能特征1.4运动对肌纤维的影响1.5肌电图及其应用1.6影响肌肉力量的主要因素1.7肌肉力量训练的原则1.1肌纤维的超微结构o肌管系统:横管(T管)、纵管(L管)、终池三联体:横管及两侧终池o肌丝系统:粗肌丝(肌球蛋白或肌凝蛋白)
3、细肌丝(肌动蛋白或肌纤蛋白、原肌球蛋白或原肌凝蛋白、肌钙蛋白)电镜观察:A带(暗带)、I带(明带)、H带、M线、Z线肌小节:1/2I带+A带+1/2I带骨骼肌细胞的结构骨骼肌细胞的结构安静大鼠比目鱼肌电镜照片安静大鼠比目鱼肌电镜照片(示线粒体)安静大鼠心肌电镜照片安静大鼠心肌电镜照片肌纤维排列整齐,肌纤维排列整齐,A带、带、I带、带、H带和带和Z线、线、M线清晰线清晰大强度运动后24h大鼠比目鱼肌电镜照片大强度运动后48h照片大强度运动后72h照片1.2 肌肉兴奋肌肉兴奋-收缩过程收缩过程o兴奋收缩偶联从肌肉兴奋的电变化到肌肉收缩的机械变化这一全过程。兴奋从神经传向肌肉的过程兴奋兴奋-收缩耦联
4、过程(细肌丝滑动学说)收缩耦联过程(细肌丝滑动学说)o肌膜AP横小管兴奋肌质网释放Ca2+Ca2+与肌钙蛋白结合原肌球蛋白构型改变移位肌球、肌动蛋白结合ATP分解横桥扭动细肌丝滑入(收缩)肌质网耗能回收Ca2+Ca2+与肌钙蛋白分离原肌球蛋白构型改变回位肌球、肌动蛋白分离细肌丝滑出(肌肉舒张)肌纤维收缩过程细肌丝滑动学说1.3肌纤维类型及特征 名称名称 主要供能主要供能 兴奋性兴奋性 收缩特点收缩特点红肌红肌 慢肌慢肌 慢红肌慢红肌(SO)有氧有氧 高高 弱、缓慢持久弱、缓慢持久白肌白肌 快肌快肌 快红肌快红肌(FOG)a 有氧、无氧(酵解)有氧、无氧(酵解)快肌快肌 快白肌快白肌(FG)b
5、无氧(无氧(ATP、CP、酵解)、酵解)低低 强、快速不持久强、快速不持久1.4运动对肌纤维的影响o延迟性肌肉酸痛(DelayedOnsetMuscleSoreness,DOMS)机体完成不习惯高强度或/和长时间运动后一段时间出现并持续加重的肌肉酸痛现象。o运动性肌肉损伤(Exercise-inducedmuscledamage,EIMD)-机体从事不习惯高强度或/和长时间运动后发生的骨骼肌纤维微细损伤(micro-damage)。损伤具有延迟性特征,通常在运动结束后一段时间持续加重,2472小时达高峰、持续57天或更长时间后逐渐缓解消失,此期常伴随DOMS发生。运动性肌肉肥大o肌浆型肥大o肌
6、原纤维型肥大o肌肉肥大具有选择性速度、力量性训练:快肌纤维肥大;肌原纤维型肥大耐力性训练:慢肌纤维肥大;肌浆型肥大o后天训练对肌纤维类型影响较小,可能导致快肌向慢肌纤维的转化o后天训练基本不改变肌纤维数量1.5肌电图(EMG)及其应用o肌电图的记录表面电极、针电极o肌电图指标积分肌电图(IEMG)、均方根振幅(RMS)、平均功率频谱(MPF)、中心频率(FC)、肌电/肌力比值(E/T比值)o肌电图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肌力分析、兴奋传导速度、动作技术诊断、肌肉状态判断1.6肌肉力量及其训练o肌肉力量肌肉收缩时所能产生的张力。o绝对肌力(最大肌力)、相对肌力(比肌力)、肌肉爆发力、肌肉耐力o影响肌肉
7、力量的主要因素单根肌纤维的收缩力活化的运动单位数量肌肉收缩初长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肌肉收缩的力学性质、年龄、性别1.7力量训练的原则o超负荷原则发展最大肌力应采用最大或接近最大负荷训练。o递增负荷原则经常调整、增加负荷,保持肌肉训练强度,以保证最大肌力的持续增长。递增负荷训练计划训练目的起始负荷(RM)调整负荷(RM)最大肌力1-33-5肌肉爆发力5-88-12肌肉耐力12-1520-25o专门性原则所进行的肌肉练习应与相应的运动项目相适应。o负荷顺序原则先练大肌肉后练小肌肉,前后相邻运动避免使用同一肌群。o有效运动负荷原则应有足够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才能产生明显的运动痕迹。靶强度导致身体产
8、生明显运动痕迹和效果的最小运动强度。(靶心率)o合理训练间隔原则两次训练之间应有适宜的间隔时间,以促使超量恢复的产生。2 运动与氧运输系统运动与氧运输系统2.1运动与心血管系统2.2最大摄氧量理论2.3运动与呼吸系统2.1运动与心血管系统o心脏结构功能概述o运动时心血管功能的变化o运动员心脏结构功能特征o评价心脏功能的指标o常用无创性心血管功能检测手段心脏结构功能概述肌纤维排列整齐,肌纤维排列整齐,A带、带、I带、带、H带和带和Z线、线、M线完整清晰。线完整清晰。核质均匀。核质均匀。闰盘清晰可见闰盘清晰可见(图1)(图2)(图3)肌纤维排列整齐,Z线清晰、完整。肌膜完整。胞核内染色胞核内染色质
9、质均匀,核膜完整。均匀,核膜完整。线粒体结构清晰,大小正常、包膜及嵴完整线粒体结构清晰,大小正常、包膜及嵴完整心脏结构功能概述o闰盘的低电阻:使心肌成为“功能合胞体”o较长的有效不应期(200ms):不产生强直收缩o肌质网不发达:对细胞外钙浓度依赖性高o几乎完全有氧供能(毛细血管与肌纤维1:1、Mb多、线粒体数量最多、氧利用率高等)o心泵功能指标:心率、每搏量、心输出量、心指数、心力贮备运动时心血管功能的变化o心率:60-100到200次以上o每搏量:60-80ml到100ml多(普通人)、200ml多(运动员)o心输出量:3-6l/min到20l/min以上(普通人)、40l/min以上(运
10、动员)o心力贮备=最大心输出量-安静心输出量o心率贮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o每搏量贮备=最大每搏量-安静每搏量运动员心脏结构功能特征o运动性心脏肥大(心腔扩大、心肌肥厚)o运动性心动过缓(最低21次/分)o每搏量增大(超过200ml)o心力贮备增加(达40l/min)以上o对运动员心脏的评价:早期:确定为病理心脏,称为“运动员心脏综合症”。(心动过缓、心杂音、心脏肥大、心电异常等)现在:基本认定为是对运动产生良好适应的高效心脏。o与病理心脏的区别:可重塑性、高效性关于运动性心肌顿抑关于运动性心肌顿抑o心肌顿抑(心肌顿抑(Myocardial StunningMyocardial Stunnin
11、g,MSMS)是指当缺血心肌恢复供血后,在一段时间是指当缺血心肌恢复供血后,在一段时间内内(再灌注后数小时、数天或数周再灌注后数小时、数天或数周)常发生可逆常发生可逆性心脏机械功能障碍,但心肌结构并无不可逆性心脏机械功能障碍,但心肌结构并无不可逆损害,此现象称为损害,此现象称为心肌顿抑心肌顿抑,又称,又称缺血后心肌缺血后心肌功能障碍功能障碍。心肌顿抑发生时心脏功能改变情况o心脏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降低o心电图异常:J点下移,QRS波群低电压、S-T段改变,T波倒置,一过性Q波等。l运动性心肌顿抑(exercisemyocardialstunning,EMS)持续大强度运动后一段时间机体所出现的暂
12、时性心机械功能障碍和心电异常现象。常用心血管功能检测手段常用心血管功能检测手段o血压计o遥测心率计o心音图o心电图(ECG)o心阻抗血流图o超声心动图(UCG)o心尖搏动图o超声多普勒图o核磁共振成像o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常用心血管功能评定指标1.心率(机能评定、运动强度划分)晨脉、靶心率、无氧阈心率、最大心率、心率恢复速率FOX1971年根据体格检查和心脏病研究资料提出:HRmax=220-年龄极限强度(最大强度):185b/min-最大心率亚极限强度(次最大强度):170-185b/min大强度:150-170b/min中等强度:150b/min以下此分类主要针对竞技运动训练,保健运
13、动强度因人而异。2.动脉血压o正常值:舒张压50-90mmHg,收缩压90-140mmHgo临界高血压:舒张压90-94mmHg,收缩压140-159mmHg反映血管紧张性和身体恢复情况,中老年运动者重要监测指标3.心电图P波:波:心房肌的心房肌的APQRS:心室肌心室肌AP的的0期期S-T段:段:心室肌心室肌AP的的2期期T波:波:心室肌心室肌AP的复极的复极化过程,因先后不一,化过程,因先后不一,故故T波较宽。波较宽。4.心输出量(CO)和心指数(CI)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5.心力贮备(每搏量贮备、心率贮备):反映心力贮备(每搏
14、量贮备、心率贮备):反映心脏功能的最重要指标心脏功能的最重要指标血液指标1.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K是血清中的一种非功能性酶,在血液中不起催化作用,只能反映有关脏器细胞被破坏或细胞通透性的情况,灵敏性高、特异性差。CK由B和M两种亚基彼此结合而构成三种不同的同工酶,分别为:CK-MB(脑型):心肌、膈肌等。CK-MM(肌型):骨骼肌等CK-BB(线粒体型):神经细胞等2.心肌肌钙蛋白(cTn):临床判断心肌微损伤的金指标。将肌钙蛋白变为标准的结果将是放弃旧的金标准CK-MBcTn有三种亚型:cTnT、cTnI和cTnC,临床主要采用cTnT作为心肌损伤的标志物。3.乳酸脱氢酶(LD
15、H):5种同工酶LD1-LD5LD1/LD2大于1,提示急性心肌梗塞(AMI)2.2最大摄氧量理论血红蛋白中的血红素与O2发生氧合氧离反应,1克Hb可结合1.34-1.36ml氧。o希尔(Hill)因对离体肌肉能量代谢研究获1922年诺贝尔奖。o1923年Hill通过一系列关于肌肉运动与乳酸和氧利用关系的人体实验,首次提出机体利用氧的能力存在上限的观点。认为受呼吸和循环系统的限制,摄氧量不会无限增加。1924年发表专著确立了最大摄氧量理论。几个重要概念o需氧量机体为保证新陈代谢所需要的氧量。o摄氧量机体在代谢过程中实际摄入并利用的氧量。o最大摄氧量(VO2max)机体心肺功能达到最佳匹配状态时
16、单位时间所摄入的氧量。o峰值摄氧量(VO2peak)-各级运动负荷最后1分钟所测摄氧量的最大值。o普通人Vo2max约2-3l/min,运动员可超过4l/mino影响最大摄氧量的主要因素中枢机制:心输出量外周机制:外周组织的氧利用率o最大摄氧量的遗传度高达70-97o无氧阈(无氧阈(AT)在递增运动负荷中,机体由有氧供能转为大量无氧供能的临界点。乳酸无氧阈乳酸无氧阈递增运动负荷中,血乳酸由缓慢渐增到陡增的拐点值所对应的运动负荷。通气无氧阈通气无氧阈递增运动负荷中,肺通气量(VE)、呼吸商、CO2产生量和氧通气量(VE/VO2)等呈非线性变化时所对应的运动负荷。o个体无氧阈(个体无氧阈(IAT)
17、:乳酸阈个体波动在1.4-7.5mmol/l之间。o最大摄氧量利用率()最大摄氧量利用率()-机体由有氧供能转为大量无氧供能时,摄氧量占最大摄氧量的百分数。o氧亏(OD)机体摄氧量不能满足需氧量时所造成的体内缺氧量。o运动后过量氧耗(EPOC)运动后恢复期,为将机体代谢水平恢复到运动前状态所额外消耗的氧量。oEPOC大于ODo关于氧债理论的质疑:1.EPOC大于OD2.EPOC与乳酸的产生和消除无直接关系3.麦克阿特症患者缺磷酸化酶,无法产生乳酸,但运动后仍出现EPOC2.3运动与呼吸系统o运动可大大提高肺通气功能o适当增加呼吸深度以提高呼吸效率o呼吸系统机能不是影响摄氧量的主要因素3 运动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运动 生理学 讲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