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九篇.docx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九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九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九篇教学设计方案 篇1 1把握文章运用分论点的形式,层层深入,从而证明中心论点的议论方法。 2.品味文章语言,培养判断中心句的能力。 3准确把握“读书”与“幸福”之间关系的深刻含义,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初步养成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1学习运用分论点证明中心论点的方法。 2品味文章语言,理解部分句子的含义。 1培养学生搜集并处理信息的能力。 2引导学生提炼议论文的主旨。 1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归纳要点,掌握方法。 2通过课堂交流讨论,感悟读书对自我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课时 一、导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
2、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培根) 二、理清思路提炼主旨 1、文章运用了怎样的结构?(总分总) 第1、5段是总说,2、3、4是分说。作者的思路是先总说“读书人是幸福人”的根本原因,再分述读书能增广知识,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能受到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与好书结缘使人具有崇高追求、高尚情趣,使人“向善”、“避恶”,最后再重申主旨,与开篇呼应,用“所以”句完成因果论证。大家可以看到最后一自然段:“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这个结论句,是逐层深入论述的,是中心论点,与开头呼应。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同学们是否感受到了那作者严密的思维和清晰的逻辑?希望大家在写作文时能好好
3、借鉴作者的结构。 2、找每个段落的中心句 3、分析中心句之间的关系,并得出文章的中心观点,感悟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知识精神行为 三、精读文章思考质疑 1、如何理解第一段中的“浩瀚”和“丰富”? 2、作者认为读书有那两个方面的作用? 3、“知识的增广”和“精神的感化和陶冶”有何不同?哪一个更加重要? 4、阅读中,应该选择怎么样的书?为什么? 5、谈谈你现在对哪类书籍感兴趣?为什么?以后呢? 四、论证方法学习写作 1、第三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顺序能不能换?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2、第四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模仿第三段文字试着写一段证明中心论点的文字。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4、 1、掌握生字词,体会语言的丰富内涵; 2、学习记叙、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技巧; 3、学习伽利略不轻信权威,坚持在实践中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勇于为科学精神献身的可贵精神。 1、 给加点字注音: 滑稽( ) 咕哝( ) 祈祷( ) 惊扰( ) 卷帙( ) 伽利略( ) 心不在焉( ) 赫赫有名( ) 倔强( )( ) 嘘( )( )(两种读音) 2、 理清文章思路: (1) 伽利略是怎样发现“摆”的规律的? (2) 伽利略在斜塔上做实验,教授们、学生们和镇上的人持什么态度?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2、 检查预习案 一、读课本17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 第1段写“一个教堂司事”的“漫不经
5、心”有什么作用? 2、 第2段中“在摆动着的油灯的节奏中,他仿佛遭到了闪光的突然袭击”一句运用_ _修辞方法,描写了_。 3、 语段最后一句中,“就这样”具体指什么? 4、 这一部分课文所记述的事迹表现了伽利略的什么精神? 二、读课本1618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2、第16自然段中的画线句是什么意思?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3、第17自然段描写观看队伍的盛大和观众的“兴高采烈”,有什么作用? 4、品读第18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1) 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 (2) 大家“窃窃私语”,都说些什么?请根据文意补充。 5、 伽利略临终前说的最后一
6、句话是“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气”,请结合这一部分说说伽利略“特殊的勇气”表现在哪些方面。 1、 解释下列词语: 等因奉此: 漫不经心: 一劳永逸: 心不在焉: 2、 课文中介绍了伽利略和学生时代的情况,这与课文其它内容有什么关系? 做练习册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编写人:张国昌 审查人:张晓利 把关领导:刘小光 1、联系课文语言具体环境,品味生动传神的雅词; 2、结合课文的中心主题,出精美出彩的妙句。 1、 点字注音: 根深蒂固( ) 孜孜不倦( ) 锲而不舍( ) 持之以恒( ) 汲取( ) 渊博( ) 驾驭( ) 不言而喻( ) 2、理清文章思路: (1)作者是怎样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
7、不止一个”这个观点的? (2)要想寻求第二种答案,有赖于创造性思维。那么,创造性思维必需具备哪些要素? 1、 导入新课: 2、 检查预习案 一、读课本13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见语文基础训练页76页1-3题 二、读课本912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见语文基础训练页77页1-4题 形成知识网络 13自然段:通过具体例子得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 48自然段: 913自然段: 1、 议论文常识: 议论文三要素:_、_、_ 论证方法:_、_、_、_ 2、 本文的论点是_,主要运用了_ _、_论证方法。 做练习册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会写生字。 2、指导学
8、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3、阅读课文,感受春雨的美好、无私,培养学生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美好的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感受春雨的精神美。 三、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提供展示台,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关于春雨的词语、诗句,师归结,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自学生字,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检查自读课文情况。
9、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针对课文内容质疑。 3、出示生字,认读生字,重点检查并纠正以下字的读音:品尝播种血脉 4、指导学生记住以下生字的字形:沟蹄滑密撒播乳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课文通过对春雨的声音、春雨唤醒春天、催发种子的描写,说明无私的春雨给人们带来了美好、和谐、生机和希望,表现了对春雨的无比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指导写字。重点指导: 推:左、中、右三部分布局要合理,右边的四画不要写成三画。 密:下部的山不要写成虫。 五、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小结: 同学们,春雨到底有多美,美在哪,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六、作业: 1、抄写生
10、字词。 2、练习熟读课文,思考并试着解决提出的问题。 3、预习: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说说春天美在哪里。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学习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识字、朗读能力都较弱,落实识字、写字,才能为阅读打下基础,孩子已初步具备了拼拼音识字的能力,但识字水平不高,因此,老师在引导孩子识记时,要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阅读后孩子对课文已经有自己的一些问题和想法引导他们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来解决问题,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2、能用“渐渐”说话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感受乌鸦由找水的着急到喝着水高兴的变化过程。 情感态度、
11、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文中感悟乌鸦的聪明能干,懂得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解决。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的过程,背诵课文。 2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的过程。明白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能用“渐渐”说句子。 教学资源 1.教师自制的生词卡片; 2.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3.乌鸦喝水的图片; 4.投影仪、视频展台和大屏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这节课继续学习乌鸦喝水的故事。(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乌鸦吗?(乌鸦,你为什么要喝水?
12、你怎么找水喝的?最后你喝到水了吗?) 2现在,小乌鸦可要考考大家呢。认读生字词。(出示生词卡片)口渴喝着水瓶子到处石子渐渐办法许多找水在这些生字中,有两个字很相像,你是怎么记住并区分它们呢?喝渴(口“渴”需要水三点水;“喝”水要用嘴口字旁)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他生评议。 二、问题引领,感悟课文 1、请小朋友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想:乌鸦为什么要找谁喝?他是怎么找水喝的?最后它喝着水了吗? 2、学习第一自然段。 (一)学习第一句 (1)你知道,乌鸦为什么找水喝吗?快来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第一句) (2)乌鸦口渴了,你知道它渴到什么程度吗? (3)你从哪
13、里知道它特别渴?(到处找水喝)请你想象一下,乌鸦会飞到哪些地方去找水呢?找的地方多不多呀?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说明乌鸦确实很渴,就像我们平时口渴了一样,是一种什么感觉? (4)你能通过读把这种口渴的感觉表现出来吗?谁想试试? 指导读:渴得都快说不出话来了。 (二)学习第二、三、四句 (1)师: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乌鸦终于找到水了。此时乌鸦的心情又怎样?让学生扮演小乌鸦,老师采访各位小乌鸦,谈谈此时的心情。 (2)正当乌鸦高兴的时候,它又遇到了什么困难呢?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句子,划出来。 (3)出示课件(课文插图),思考: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你能不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乌鸦喝不着水的原因。
14、 (4)老师再次采访小乌鸦们喝不着水时心情又如何?(体会乌鸦着急、无可奈何、难过的心情。) (5)乌鸦虽然很着急,但是它仍然在积极地想办法。快来读读最后的这句话吧!怎么办呢? (三)指导朗读:想象自己就是那只小乌鸦,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是呀,多着急啊,快来看看小乌鸦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呢?(出示第三段) (2)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三段,边读边把乌鸦的办法用波浪线画出来。 (3)比较句子:(出示课件)乌鸦把小石子一下子都放进瓶子里。这句跟书上的一样吗?这样改行吗?为什么? (4)分组实验:那一个一个是怎样放呢?请你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拿出课前准备的瓶子(里面装有一点水
15、)和小石子,往里面一个一个地放吧。注意边放边观察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5)在小乌鸦的努力下,水怎么样了?用你的手势来告诉老师,课文中用的是哪个词? (6)比较句子,用“渐渐” 造句。 课件出示句子: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瓶子里的水很快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哪一句好,为什么? 你能用“渐渐”说一句话吗? 出示课件: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 天气_热起来了。 _渐渐_。 追问:此时,你最想对乌鸦说些什么? (乌鸦很聪明;乌鸦很执著;乌鸦遇到困难能开动脑筋等。) (7)指导朗读第三段。乌鸦喝到水了,心情怎么样啊?那你就高兴地读一读吧! 4、学习第二段。 乌鸦的这个办法好吗?它为什
16、么能想出这个好办法来? 三、方法引领,指导背诵 1、师:是呀,这只小乌鸦多么善于观察、不怕困难,爱动脑筋啊!让我们大家像小乌鸦一样,积极动脑,想办法背会这篇课文。 2、提示方法: (1)想想乌鸦先遇到什么困难?接着它想出了什么办法?最后怎么样? (2)把自己当作小乌鸦,边做动作边背诵。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 3、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 4、检查背诵情况,师生评议。教学活动4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你喜欢这只乌鸦吗?用一句话夸夸它。 2、多好的办法呀!现在就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并及时点拨、评议方法的合理性。)同学们
17、像小乌鸦一样爱动脑筋,能想出这么多的办法。 3、在你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什么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呢?(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充分交流,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遇到困难勇于克服的品质。)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叙事较强的记叙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记叙的。主要向我们讲述了人类拯救白鲸的故事。表现了人类对动物的热爱和帮助,反映了人类和动物和谐共处、互相帮助的主题。 教育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1 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续编故事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爱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 1、识字重点:学习9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懂得爱
18、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课时安排: 2课时 授课时间: 第一课时 一、引入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简单了解了同学们最喜欢的恐龙,也知道了聪明、可爱的海豚能为人类服务,那么今天我们要再认识人类的朋友,它是迄今为止,生活在世界上最大的动物,猜猜是什么? (鲸) 二、检查预习 1、字词(重点关注“召、克、拼”的读音) 2、检查读文: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地方多读几遍。 三、学习前三自然段 1、指读前3自然段,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说到第几自然段,教师随机学习“够、召、克、望”。“够”字,学生往往把字写颠倒,可以这样记:一句话说多了就是“够”。) 2、具体指导朗读二三自然段。二三自然
19、段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要读出那种顽皮、高兴、自由的劲儿。通过多种朗读方式体会。 3、练习有感情朗读前3 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选择前3自然段喜欢的句段读一读 二、学习4、5、6、7自然段 1、小黑板出示第四自然段第三句话“白鲸着了慌,拼命用脊背撞冰块,但是冰块太大了,他们绝望地叫起来。”反复朗读。(这句话中关键是拼命、撞、绝望这三个词语,只有准确理解了,才能体会出白鲸身陷绝境那种无奈和绝望。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在通过个性化的朗读体现出来,以便加深感悟。学习慌和拼,完成书写 2、第四自然段要读出遇到寒流后很绝望,很无助的感情。与前两段的读法形成比较鲜明的对比。 3、默读5、6、7自然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教学 设计方案 范文 集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