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地理学第一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灾害地理学第一章.ppt(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L O G O灾害地理学(第一章)灾害地理学(第一章)v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v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灾害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自然灾害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基础理论基础 v第三章第三章 中国自然灾害及基本特征中国自然灾害及基本特征v第四章第四章 中国主要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中国主要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v第五章第五章 中国自然灾害区域组合规律中国自然灾害区域组合规律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第一章 绪论v第一节第一节 自然灾害研究进展自然灾害研究进展v第二节第二节 自然灾害定义及其他名词术语自然灾害定义及其他名词术语v第三节第三节 自然灾害分类自然灾害分类v第四节第四节 自然灾害的特征和规律自然灾害的特征和规律第一
2、节 自然灾害研究进展v研究现状:研究现状:19871987年联合国第年联合国第4242届大会,决定从届大会,决定从19901990年开始,开展世界范年开始,开展世界范围的围的 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减轻自然灾害十年 活动。为了了解我国的灾情总况,活动。为了了解我国的灾情总况,研究我国自然灾害的总体特点和规律,提出我国宏观减灾对研究我国自然灾害的总体特点和规律,提出我国宏观减灾对策,原国家科委社会发展科技司组织原国家地震局、原国家策,原国家科委社会发展科技司组织原国家地震局、原国家气象局、国家海洋局、水利部、原地矿部、农业部、原林业气象局、国家海洋局、水利部、原地矿部、农业部、原林业部的专家对严重危害
3、我国的地震、气象、海洋、洪涝、地质、部的专家对严重危害我国的地震、气象、海洋、洪涝、地质、农业及森林等重大自然灾害的灾情、特点、规律、对策进行农业及森林等重大自然灾害的灾情、特点、规律、对策进行了综合的、系统的、全面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了综合的、系统的、全面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在三委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在三委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了十年的努力,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了十年的努力,该组已取得了如下的进展和成果:该组已取得了如下的进展和成果:一、将自然灾害研究由单类推向综合一
4、、将自然灾害研究由单类推向综合 背景:背景:气象、海洋、洪水、地质、地震、农、气象、海洋、洪水、地质、地震、农、林生物灾害是地球气、水、石、生诸圈层林生物灾害是地球气、水、石、生诸圈层物质异常变动和相互影响的产物,彼此既物质异常变动和相互影响的产物,彼此既具有特殊性,也有共性和联系性。分门别具有特殊性,也有共性和联系性。分门别类的研究,除了不能认识其共性和联系性类的研究,除了不能认识其共性和联系性外,而且也不能对单类自然灾害进行深层外,而且也不能对单类自然灾害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严重阻碍了灾害科学的发展,次的研究,严重阻碍了灾害科学的发展,并影响了减灾工作的开展。回顾自然科学并影响了减灾工作的开
5、展。回顾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向边缘、综合、系统方向发的发展历程,向边缘、综合、系统方向发展,正是自然科学进步的标志和潮流。展,正是自然科学进步的标志和潮流。编写出版了编写出版了中国重大自然灾害及减灾对中国重大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总论)策(总论)、中国重大自然灾害及减中国重大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分论)灾对策(分论)、中国重大自然灾害中国重大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年表)及减灾对策(年表)及全国性挂图及全国性挂图7幅,幅,第一次对我国自然灾害的总况从文字、数第一次对我国自然灾害的总况从文字、数据、图象等角度进行了全面的反映。据、图象等角度进行了全面的反映。成果:二、提出了自然灾害系统的新观念,进行二、
6、提出了自然灾害系统的新观念,进行 了了自然灾害综合预报的探索自然灾害综合预报的探索 背景:背景:自然灾害不是孤立的,特别是巨大的自然灾自然灾害不是孤立的,特别是巨大的自然灾害常诱导出一系列的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形成灾害琏;害常诱导出一系列的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形成灾害琏;许多自然灾害常同时或同地出现构成灾害群;灾害琏、许多自然灾害常同时或同地出现构成灾害群;灾害琏、灾害群交织在一起构成自然灾害系统。并进一步提出灾害群交织在一起构成自然灾害系统。并进一步提出自然灾害系统是地球系统的一部份,其规律应服从地自然灾害系统是地球系统的一部份,其规律应服从地球系统的发展演化规律和全球变化,并受着太阳及其球系统
7、的发展演化规律和全球变化,并受着太阳及其它天体活动的影响和制约。这一系统性的认识从理论它天体活动的影响和制约。这一系统性的认识从理论上推动了单类与综合的灾害预报向深层次发展。上推动了单类与综合的灾害预报向深层次发展。成果:撰写了成果:撰写了自然灾害系统论概说自然灾害系统论概说、太阳活动、地球太阳活动、地球运动的研究在自然灾害综合预报中的作用运动的研究在自然灾害综合预报中的作用、洪涝灾害趋势洪涝灾害趋势性预报的探索性预报的探索等文章。等文章。三、提出了自然灾害双重属性,加强了灾害三、提出了自然灾害双重属性,加强了灾害社会属性的研究社会属性的研究 背景:背景:自然灾害的形成既有自然因素,也有社自然
8、灾害的形成既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因素;自然灾害既影响自然环境,但更重要的会因素;自然灾害既影响自然环境,但更重要的是影响社会。然而,过去对自然灾害的研究长时是影响社会。然而,过去对自然灾害的研究长时间以来主要侧重对其自然属性的研究。间以来主要侧重对其自然属性的研究。在这个基在这个基础上,将灾害划分为自然灾害、人为灾害、人为础上,将灾害划分为自然灾害、人为灾害、人为自然灾害、自自然灾害、自然人为灾害四大类别然人为灾害四大类别。成果:成果:编写了编写了中国减灾重大问题研究中国减灾重大问题研究、基建基建优化与减灾优化与减灾、自然灾害与减灾自然灾害与减灾600600问答问答、灾害灾害管理管理,参与编写
9、了,参与编写了应急自救指南应急自救指南、灾害事件的灾害事件的预防和自救预防和自救等论著和大量论文及科普材料等论著和大量论文及科普材料 四、提出并推动减灾系统工程四、提出并推动减灾系统工程 背景:减轻自然灾害是一项社会事业,需要社背景:减轻自然灾害是一项社会事业,需要社会方方面面协调行动,减轻自然灾害的各项措施,会方方面面协调行动,减轻自然灾害的各项措施,包括监测、预报、防灾、抗灾、救灾、灾后重建包括监测、预报、防灾、抗灾、救灾、灾后重建以及灾害管理、灾害保险、灾害教育等,都是环以及灾害管理、灾害保险、灾害教育等,都是环环紧扣,不可缺少的系统工作。环紧扣,不可缺少的系统工作。成果:撰写了成果:撰
10、写了中国减灾社会化的探索与推动中国减灾社会化的探索与推动、19981998年长江大洪灾的反思和年长江大洪灾的反思和2121世纪减灾对策世纪减灾对策、中中国自然灾害区划研究进展国自然灾害区划研究进展、自然灾害灾情统计标准自然灾害灾情统计标准化研究化研究、中国洪水灾后重建问题和需求及对策中国洪水灾后重建问题和需求及对策等等论著和大量文章。论著和大量文章。五、研究了人口-资源-环境-灾害互馈系统 背景:将减灾纳入可持续发展系列背景:将减灾纳入可持续发展系列大量研究显示:大量研究显示:人口过量增长,对资源过度开发,对环境任意的人口过量增长,对资源过度开发,对环境任意的改造与破坏,是导致自然灾害发生的重
11、要原因;改造与破坏,是导致自然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自然灾害的发生,又破坏了环境和资另一方面,自然灾害的发生,又破坏了环境和资源,危害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阻碍了社会经源,危害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保障可持续发展必须减轻济的发展,因此,为了保障可持续发展必须减轻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成果:撰写了“减轻洪水灾害的关键是减少人为致灾因素”、“21世纪我国防洪减灾战略刍议”、“海洋减灾与可持续发展”等文章。六、提出了灾害科学体系的新观念六、提出了灾害科学体系的新观念 背景:自然灾害是地地球系统运动变化的必然背景:自然灾害是地地球系统运动变化的必然结果。自然灾害的
12、研究,除了涉及天文、地质、结果。自然灾害的研究,除了涉及天文、地质、气象、海洋、生物、地球等诸多领域外,还涉及气象、海洋、生物、地球等诸多领域外,还涉及人类、社会、经济、环境等诸多方面。对这些方人类、社会、经济、环境等诸多方面。对这些方面的成灾理论与减灾实践的研究已构成了一个庞面的成灾理论与减灾实践的研究已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灾害科学体系。大的灾害科学体系。成果:成果:19921992年,在年,在中国减灾重大问题研究中国减灾重大问题研究中,首次提出中,首次提出了灾害科学体系的新观念。了灾害科学体系的新观念。19981998年,年,中国灾害研究丛书中国灾害研究丛书包括包括灾害学导论灾害学导论、灾害管
13、理学灾害管理学、灾害经济学灾害经济学、灾害社灾害社会学会学、灾害统计学灾害统计学、灾害保障学灾害保障学、灾害历史学灾害历史学、灾害医学灾害医学、中国矿山灾害学中国矿山灾害学、中国交通灾害学中国交通灾害学、中国地震地质灾害中国地震地质灾害、中国气象洪涝海洋灾害中国气象洪涝海洋灾害等。等。七、坚持科学研究为社会服务七、坚持科学研究为社会服务 1 1为国家建立统一的灾害评估标准、减灾立法和政府减灾综合预为国家建立统一的灾害评估标准、减灾立法和政府减灾综合预案等,进行系统的综合研究,为有关决策部门提供咨询意见。案等,进行系统的综合研究,为有关决策部门提供咨询意见。2 2开展减灾系统工程研究,为有关部门
14、和政府的减灾工作提供咨开展减灾系统工程研究,为有关部门和政府的减灾工作提供咨询。询。3 3对历年自然灾害特点和减灾效能提出综合分析报告。对历年自然灾害特点和减灾效能提出综合分析报告。4 4协助科委、计委、生产办准备和组织全国自然灾害预测的年度协助科委、计委、生产办准备和组织全国自然灾害预测的年度综合会商会议。综合会商会议。5 5承担试验区组织与科研工作。承担试验区组织与科研工作。6 6参加综合减灾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参加综合减灾国际科技合作交流。7 7协助科委指导全国各省、市、区综合减灾的科学研究工作。协助科委指导全国各省、市、区综合减灾的科学研究工作。8 8承担科委、计委、生产办安排的其它有关
15、工作。承担科委、计委、生产办安排的其它有关工作。八、在灾害科学研究方面起了先导性的作用八、在灾害科学研究方面起了先导性的作用 通过多部门、多学科的联合调查和综合研究,通过多部门、多学科的联合调查和综合研究,在对我国自然灾害历史、现状和未来、灾害自然在对我国自然灾害历史、现状和未来、灾害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全面研究的基础之上,不仅较全属性与社会属性全面研究的基础之上,不仅较全面地认识了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和规律而且提出面地认识了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和规律而且提出了较全面的减灾对策,在我国灾害科学研究方面了较全面的减灾对策,在我国灾害科学研究方面起了先导性的作用。共撰写了数十起了先导性的作用。共撰写了数
16、十部论著和研究部论著和研究报告及数以百计的文章,约计报告及数以百计的文章,约计10001000多万字,对发多万字,对发展我国灾害科学研究,推动减灾事业的发展起了展我国灾害科学研究,推动减灾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重要的推动作用。九、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灾害与减灾知识宣传、九、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灾害与减灾知识宣传、普及普及 十、开展了国际灾害与减灾科学交流十、开展了国际灾害与减灾科学交流 发展趋势:发展趋势:一、一、在灾害科学研究方面在灾害科学研究方面 回顾灾害科学的研究历史,回顾灾害科学的研究历史,“八五八五”期间及以前灾害科期间及以前灾害科学研究是以学研究是以“调研调研”为基础,即在大量调研
17、的基础上进为基础,即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规律性的认识和减灾对策;行综合分析,提出规律性的认识和减灾对策;“九五九五”期间随着对灾情的调查研究,从定性向定量发展,期间随着对灾情的调查研究,从定性向定量发展,“评评估估”工作受到重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减灾预案,进行工作受到重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减灾预案,进行灾害区划,建立灾害数据库等项工作;进入灾害区划,建立灾害数据库等项工作;进入2121世纪,世纪,“十五十五”期间,为了给日益受到重视的减灾系统工程包括期间,为了给日益受到重视的减灾系统工程包括监测、预报、防灾、抗灾、救灾、重建、管理、保险等监测、预报、防灾、抗灾、救灾、重建、管理
18、、保险等建设提供科学数据,预计建设提供科学数据,预计“灾害风险灾害风险”、“社会承灾能社会承灾能力力”、“社会减灾能力社会减灾能力”的评估等项工作将成为重要的的评估等项工作将成为重要的科研议题。科研议题。将开展以下各项研究工作:将开展以下各项研究工作:(1 1)自然灾害风险研究)自然灾害风险研究 (2 2)社会承灾能力研究)社会承灾能力研究 (3 3)社会减灾能力研究)社会减灾能力研究 (4 4)编制全国灾害风险区划和减灾区划)编制全国灾害风险区划和减灾区划 (5 5)自然灾害态势分析、灾害形成机理和灾害综合预报)自然灾害态势分析、灾害形成机理和灾害综合预报 (6 6)灾后重建的需求和对策)灾
19、后重建的需求和对策 (7 7)灾害综合管理和立法)灾害综合管理和立法 (8 8)灾害研究和减灾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灾害研究和减灾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9 9)灾害保险)灾害保险 (1010)自然灾害数据库和信息系统)自然灾害数据库和信息系统 二、在减灾工作方面二、在减灾工作方面(1 1)国土安全评价)国土安全评价 (2 2)环境与灾害、减灾与发展互馈关系研究)环境与灾害、减灾与发展互馈关系研究 (3 3)人为致灾因素和人为自然灾害发展趋势)人为致灾因素和人为自然灾害发展趋势和对策研究和对策研究(4 4)考虑减灾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建设规)考虑减灾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建设规划建议划建议
20、(5 5)城市、企业和农业减灾)城市、企业和农业减灾 (6 6)减灾科技人员的培训)减灾科技人员的培训 第二节第二节 自然灾害定义及其他名词术语自然灾害定义及其他名词术语一、自然灾害定义一、自然灾害定义 灾害:是指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灾祸灾害:是指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灾祸的自然与人为现象和过程。的自然与人为现象和过程。纵观人类的历史纵观人类的历史可以看出,灾害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二:可以看出,灾害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一是自然变异,二是人为影响。而其表现形式也自然变异,二是人为影响。而其表现形式也有两种,即自然态灾害和人为态灾害。有两种,即自然态灾害和人为态灾害。自然灾害:通常把以自然变异为
21、主因产生的并自然灾害:通常把以自然变异为主因产生的并表现为自然态的灾害称之为自然灾害,如地震、表现为自然态的灾害称之为自然灾害,如地震、风暴潮。风暴潮。人为灾害:将以人为影响为主因产生的而且表现人为灾害:将以人为影响为主因产生的而且表现为人为态的灾害为人为态的灾害 则称之为人为灾害,如人为引起则称之为人为灾害,如人为引起的火灾和交通事故。的火灾和交通事故。把由自然变异所引起的但却表现为人为态的灾害则称把由自然变异所引起的但却表现为人为态的灾害则称之为之为自然人为灾害自然人为灾害,如太阳活动峰年发生的传染病大流,如太阳活动峰年发生的传染病大流行;把由人为影响所产生的但却表现为自然态的灾害则行;把
22、由人为影响所产生的但却表现为自然态的灾害则称之为称之为人为自然灾害人为自然灾害,如过量采伐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如过量采伐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 的地面沉陷等。的地面沉陷等。二、灾害系统二、灾害系统v灾害系统是复杂的地球表层系统,灾害是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安定失稳的一种或一系列现象。灾害系统则是由孕灾环境、承灾体、致灾因子和灾情共同组成的、具有复杂特性的地球表层变异系统。它是地球表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灾情是孕灾环境、成灾体、至灾因子相互作用的产物。灾害系统灾害系统 (Disaster SystemDisaster System)孕灾环境大气圈(对流层、
23、平流层等)大气圈(对流层、平流层等)水水 圈(地表水、地下水)圈(地表水、地下水)岩石圈(土壤、风化壳、地壳、地幔)岩石圈(土壤、风化壳、地壳、地幔)生物圈(植物、动物、微生物)生物圈(植物、动物、微生物)人类圈(种族、民族、宗教、穷人人类圈(种族、民族、宗教、穷人/富人、富人、疆域、生活地图)疆域、生活地图)技术圈(建筑物、计算机网络系统、技术圈(建筑物、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输系统)运输系统)孕灾环境属性孕灾环境属性孕灾环境属性孕灾环境属性v地带性地带性/非地带性非地带性v基带基带/边缘带边缘带v波动性波动性/突变性突变性v周期周期/准周期准周期/随机随机v渐变性渐变性/趋向性趋向性v梯度梯度
24、/累积累积孕灾环境孕灾环境结构结构人口、经济土地利用(城市、厂矿、农田、牧场、森林、道路、机场、港口等)承灾体承灾体致灾因子致灾因子(Hazard)(Hazard)v马宗晋等分类(马宗晋等分类(1994)v地震灾害地震灾害v气象灾害(含洪水灾害)气象灾害(含洪水灾害)v农作物灾害农作物灾害v海洋灾害海洋灾害v森林生物灾害森林生物灾害v地质灾害地质灾害v其他灾害其他灾害致灾致灾圈层圈层划分划分v水平及经济水平的地域差异,从而灾害的地域差异相差很大。三、其他名词术语三、其他名词术语 v 1、灾害链、灾害链 v灾链就是一系列灾害因成因上有关联而相继发生的现象,还包括出现某种灾害以后使另一种灾害不在发
25、生的情况。灾链有以下几种形式:v1 1因果链。指这一灾害为下一灾害造成诱发条因果链。指这一灾害为下一灾害造成诱发条件,或本身转化成另一灾害。件,或本身转化成另一灾害。v2 2同源链。指一系列灾害相继发生同它们之外同源链。指一系列灾害相继发生同它们之外的某一因素有关。的某一因素有关。v3 3互斥链。指这一灾害发生以后另一灾害不再互斥链。指这一灾害发生以后另一灾害不再发生的现象。发生的现象。v4 4偶排链。指某些灾害偶然在靠近的时间内相偶排链。指某些灾害偶然在靠近的时间内相继发生,但看不出这些灾害有什么因果关系和同继发生,但看不出这些灾害有什么因果关系和同源联系,因此暂归为偶排链。源联系,因此暂归
26、为偶排链。v5 5交叉链。指在不相连接的地区间,通过某种交叉链。指在不相连接的地区间,通过某种形式,把灾害从一地转移到另一地方的现象。形式,把灾害从一地转移到另一地方的现象。2、灾害群、灾害群v是指灾害在空间上群聚与时间上群发的现是指灾害在空间上群聚与时间上群发的现象,是灾害时空方面的两个标识。由于致象,是灾害时空方面的两个标识。由于致灾因子与承灾体在空间上分布的不均匀性,灾因子与承灾体在空间上分布的不均匀性,结果产生了灾害在空间上相对聚集与分散结果产生了灾害在空间上相对聚集与分散现象,把这种现象城灾害群聚,灾害群聚现象,把这种现象城灾害群聚,灾害群聚可用区域灾害类型多度(可用区域灾害类型多度
27、(n/Nn/N)指数来表指数来表示。由于灾害在时间上分布的不均匀性,示。由于灾害在时间上分布的不均匀性,结果产生了灾害在时间上众灾丛生与少发结果产生了灾害在时间上众灾丛生与少发现象,把这种现象称为灾害群发。现象,把这种现象称为灾害群发。3、灾害机制、灾害机制 v单一灾害的研究虽然也重视灾害机制的研究,但是只单一灾害的研究虽然也重视灾害机制的研究,但是只强调由致灾因子而产生的一系列动力学过程,对区强调由致灾因子而产生的一系列动力学过程,对区域灾害系统的研究,所讨论的灾害机制,则主要强域灾害系统的研究,所讨论的灾害机制,则主要强调灾害系统的综合作用机制,即物质与能量流耗散调灾害系统的综合作用机制,
28、即物质与能量流耗散机制与生态机制,灾害系统是非平衡的耗散系统。机制与生态机制,灾害系统是非平衡的耗散系统。就逻辑该概念来说,它表现出系统物质流与能量流就逻辑该概念来说,它表现出系统物质流与能量流的一系列扰动的一系列扰动涨落涨落相变相变新态新态的耗散机制。的耗散机制。生态机制是指灾害系统所具有的一系列共同或相似生态机制是指灾害系统所具有的一系列共同或相似的生态学特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反馈机制,的生态学特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反馈机制,从致灾强度看环境灾害普遍具有正反馈机制,而自从致灾强度看环境灾害普遍具有正反馈机制,而自然灾害则常表现出负反馈机制。环境灾害的控制则然灾害则常表现出负反馈机制
29、。环境灾害的控制则体现出负反馈机制。正反馈机制可以看作灾害系统体现出负反馈机制。正反馈机制可以看作灾害系统的放大过程。的放大过程。4、灾度、灾度v它是指对灾害系统致灾与成灾度表示的综合指标。复杂程度通常可以用多度、频度与优势度指标综合评定。灾害系统的强度,它是对灾害系统致灾银子综合强度的表示。5、灾害区划、灾害区划v灾害系统时空帆布规律的认识是灾害区划的基础。灾害系统时空帆布规律的认识是灾害区划的基础。现代灾害学中的区域灾害系统时空分布规律的研究,现代灾害学中的区域灾害系统时空分布规律的研究,不仅是探讨区域灾害类型时空分布规律、演变趋势不仅是探讨区域灾害类型时空分布规律、演变趋势与空间相互作用
30、与关联度,而且更重要的是探讨区与空间相互作用与关联度,而且更重要的是探讨区域灾害链、群机制及灾度等灾害系统若干特征的空域灾害链、群机制及灾度等灾害系统若干特征的空间分布规律。因而,灾害区划就是在传统与现代对间分布规律。因而,灾害区划就是在传统与现代对区域灾害时空分布研究的基础上,依据灾害系统时、区域灾害时空分布研究的基础上,依据灾害系统时、空变化的地域类型组合类型,在一定的综合区划原空变化的地域类型组合类型,在一定的综合区划原则指标与体系下,建立灾害各级区域划分的指标体则指标与体系下,建立灾害各级区域划分的指标体系,进而提出区域灾害区划方案,在此基础上,提系,进而提出区域灾害区划方案,在此基础
31、上,提出区域的减灾对策。出区域的减灾对策。6、灾害预警系统、灾害预警系统v它是现代灾害学研究中应用基础研究的基本内容。即区域灾害监测、评估、灾情速测速报、灾害趋势预测的“技术模型信息系统”,该系统的支持系统通常包括遥感、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通讯网络系统。第三节 自然灾害分类v目前学术界对灾害的分类尙无统一方法。自然灾害的分类体系看,有五分法、四分法、七分法,在某些方面表现出很大差异,如涉及到分类方法恰当与否、分类标准统一与否、分类体系的完善与否等方面的问题。卜凤贤先生提出灾害的三级分类体系,就是把灾害按照灾型、灾类、灾种三级层次划分或归类。灾型为一级结构,灾类为二级结构,灾种为三级结构。灾型
32、的划分灾型的划分v按灾因划分按灾因划分 :根据各灾因在地球巨系统中所处位置的:根据各灾因在地球巨系统中所处位置的不同,可以归结为自然原因、社会原因和天文原因三不同,可以归结为自然原因、社会原因和天文原因三大类,据此把灾害划分为自然灾害型、社会灾害型和大类,据此把灾害划分为自然灾害型、社会灾害型和天文灾害型。天文灾害型。v按成灾过程划分按成灾过程划分 :从灾害过程看,一次灾害从发生到:从灾害过程看,一次灾害从发生到消失可以分为孕育期、潜伏期、预兆期、爆发期、持消失可以分为孕育期、潜伏期、预兆期、爆发期、持续期、衰减期、平息期,因此,可以根据灾害持续期续期、衰减期、平息期,因此,可以根据灾害持续期
33、的长短把灾害划分为突变型、暂变型和缓变型。的长短把灾害划分为突变型、暂变型和缓变型。v按成灾后果划分:灾害的发生是一种现象和过程,灾按成灾后果划分:灾害的发生是一种现象和过程,灾害的影响却是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主要表现为生命害的影响却是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主要表现为生命和财产两个方面。因此,从灾害的成灾对象或威害后和财产两个方面。因此,从灾害的成灾对象或威害后果上,可把灾害划分为三种类型,一为财产损失型、果上,可把灾害划分为三种类型,一为财产损失型、二为生命威胁型、三为生命财产危害型。二为生命威胁型、三为生命财产危害型。灾类的划分灾类的划分v按灾害在地球系统中所处的层次划分:按灾害在地球系统中
34、所处的层次划分:v可根据灾种在自然界各圈层中的位置及属性进行分类,依次可可根据灾种在自然界各圈层中的位置及属性进行分类,依次可分为地质灾害、地貌灾害、气象灾害、土壤灾害、生物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地貌灾害、气象灾害、土壤灾害、生物灾害、水文灾害、人为灾害、天文灾害等灾类水文灾害、人为灾害、天文灾害等灾类v根据灾害发生的范围大小划分:根据灾害发生的范围大小划分:v灾害发生、成灾范围大小不一,因此它也可以做为灾害划分的灾害发生、成灾范围大小不一,因此它也可以做为灾害划分的一个标准。据此,灾害可以分为全球性灾害、区域性灾害、微一个标准。据此,灾害可以分为全球性灾害、区域性灾害、微域性灾害。域性灾害。v
35、按灾害发生的频次和时间长短划分:按灾害发生的频次和时间长短划分:v灾害发生的频次有多有少,时间长短不一,因此根据频次多少灾害发生的频次有多有少,时间长短不一,因此根据频次多少和时间长短进行灾害分类,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据此灾害可和时间长短进行灾害分类,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据此灾害可划分为,永久突发性灾害、持续性灾害划分为,永久突发性灾害、持续性灾害魔鬼三角区、大气污魔鬼三角区、大气污染等染等季节性灾害、周期性灾害、偶然性灾害。季节性灾害、周期性灾害、偶然性灾害。灾种的划分:灾种的划分:灾类内根据灾害发生的性质进行灾种的划灾类内根据灾害发生的性质进行灾种的划分,可以划分出许多灾种。分,可以划分出
36、许多灾种。第四节第四节 自然灾害的特征和规律自然灾害的特征和规律一、自然灾害的特征一、自然灾害的特征 1 1、灾害的普遍性与永久性、灾害的普遍性与永久性 2 2、灾害的全球性与区域性、灾害的全球性与区域性 3 3、灾害的多样性与差异性、灾害的多样性与差异性 4 4、灾害的随机性与可预测性、灾害的随机性与可预测性 5 5、灾害的突发性与迟缓性、灾害的突发性与迟缓性 6 6、灾害后果的双重性、灾害后果的双重性 二、自然灾害的规律二、自然灾害的规律 1 1、灾因灾因:根据大量自然灾害的研究,灾因可根据大量自然灾害的研究,灾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A A、能量积累和释放、能量积累
37、和释放 ;B B、协调破坏、协调破坏 ;C C、分布不均匀、分布不均匀 ;D D、沿面运动、沿面运动 ;E E、通道引诱、通道引诱 ;F F、外因触发、外因触发 ;G G、多因强化。、多因强化。2、灾链、灾链(灾害的复合形式灾害的复合形式):灾链就是一系列灾害因成因上有关联而相继灾链就是一系列灾害因成因上有关联而相继发生的现象,还包括出现某种灾害以后使另发生的现象,还包括出现某种灾害以后使另一种灾害不在发生的情况。灾链有以下几种一种灾害不在发生的情况。灾链有以下几种形式形式:3 3、灾害发生的时间分布规律、灾害发生的时间分布规律 1 1灾害发生在特定的时间。灾害发生在特定的时间。2 2各种周期。天体对地球有不同的影响,天各种周期。天体对地球有不同的影响,天体的运行周期也决定着灾害的发生周期,体的运行周期也决定着灾害的发生周期,3 3时效性。同一类灾害在不同的季节,不同时效性。同一类灾害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段造成的损失不同。的时段造成的损失不同。4 4持续后延性。一方面,有些灾害形成以后,持续后延性。一方面,有些灾害形成以后,并不产生一次性后果,而持续发生破坏作用。另并不产生一次性后果,而持续发生破坏作用。另一方面,某一灾害发生以后,形成潜在灾害。一方面,某一灾害发生以后,形成潜在灾害。L O G O 谢谢谢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