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课时过程性评价十二劝学师说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180.doc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课时过程性评价十二劝学师说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18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课时过程性评价十二劝学师说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180.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劝学*师说巩固达标 (45分钟48分)一、基础过关(28分)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木直中绳中:符合,合乎B.善假于物也假:借助C.是故无贵无贱无:无论,不分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通:精通【解析】选D。通:全面。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吾尝终日而思矣C.善假于物也于其身也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皆出于此乎【解析】选A。A项“之”皆为助词,用在句中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B项“而”,表转折的连词;表修饰的连词。C项“于”,介词,引出动作对象;介词,对于。D项“其”,代词,他
2、;表揣测语气,大概。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不如须臾之所学也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解析】选A。B项,古义:寄身,托身。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C项,古义:传授道,文中指传授儒家思想。今义:通常指传授宗教思想。D项,古义:在文中指小的方面要学习。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4.下列各句中,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马之千里者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解析】选
3、C。C项,与例句同为定语后置;A项,状语后置;B项,宾语前置;D项,判断句。5.下列有关文学或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自其弟子之手,现存32篇。B.“青,取之于蓝”中的“青”为“靛青”,一种染料。“蓝”,草名,叶子可提取靛青。C.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读,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句。D.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解析】选C。C项,应为“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3分)译文:(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4分)译文:答案:(1)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错了。(2)那孩子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句读,并不是我所说的给人传授道理,解释疑惑的老师。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韩愈在师说中针对“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现象,以“_,_”两句来分析士大夫的心理,这种心理使得从师学习的风尚难以恢复。(2)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的观点是相同的。(3)韩愈在师说中谈及择师标准的句子是:“_,_。”答案:(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
5、谀(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二、阅读鉴赏(20分)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812题。(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二)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劝学)(三)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
6、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
7、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B.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C.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D.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解析】选C。句中,“居必择乡”与“游必就士”两个句子各自语意明确,不可断开,两句又是并列的句子,中间需要断开。排除A、B、D三项。这句话的意思是:所以君
8、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友要选择有道德的人,才能够防微杜渐保其中庸正直。9.文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子,为西周、春秋时对贵族的通称,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后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B.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故并举。巫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为人治病。C.古文,指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与骈文相对。韩愈和柳宗元发起了古文运动,影响深远。D.经传,经是指儒家和道家的经典著作,传就是解释儒家和道家经书的著作。【解析】选D。D项,“经传”的表述错误,经,两汉及其以前的散文。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10.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师说选段运用三组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
9、“耻学于师”的恶劣习气。B.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受业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前者“小”而后者“大”。C.劝学选段(一)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学习更要思考的道理,而师说选段中用了对比法论证“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解析】选C。C项,“选段(一)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学习更要思考的道理”分析错误。原文“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说思考比不上片刻的学习,可见没有强调要思考。喻证法有误,这里不是比喻论证,“不如”是“比不上”的意思。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0、)(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译文: (2)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译文:答案:(1)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生、异、假)(2)我赞许他能够履行古人从师之道,写了师说赠送给他。(嘉、行、贻)12.劝学选段(二)谈论的也是学习,请分析荀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强调了什么道理?(3分)答:答案:选段(二),以“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自然能健康成长;以“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和“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比喻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的环境里,也会受污秽环境影响而变坏。运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强调的道理是:环境对一个人学习成长的影响。附【译文】(二)
11、蓬草生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直挺。白沙混进了黑土里,便和黑土一样黑了。兰槐的根叫香艾,一旦浸入臭水里,君子不再亲近它,百姓不再佩戴它,艾本身的品质不是不美好,而是因为所浸泡的臭水造成的。所以君子居住必定会选择好的环境,交友必定接近有道德的士人,以此来防止邪僻而接近正道。提升培优 (50分钟56分)一、阅读鉴赏(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0分)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
12、而东,如是者数矣。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
13、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选自宋史列
14、传第一百八十七,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B.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C.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D.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解析】选A。本题中画波浪线句的意思是“这几个州的狗,都惊慌地叫着咬着,疯狂奔跑了好几天,直到没有雪了才静止下来,这以后我才相信过去所听说的话”。“吠噬”与“狂走”是“数州之犬”发出的动作,“吠噬”与“狂走”这两个词语内部不能断开,排除B项和D项
15、;“累日”表示时间,意思是好几天;“至无雪”意思是直到没有雪的时候,也是表示时间的一个词;在“至无雪”前断开,排除C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赋,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其特点是“铺采摛摘文,体物写志”。如苏轼的赤壁赋。B.先达,对前辈的尊称。“先达”中的“先”字与“先哲”“先贤”中的“先”字意思一样。C.字,古代对一个人的称呼,可与名的意义一致,也可相关,甚至相反。如韩愈字退之,名与字意义相反。D.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分三等,称三甲。考中一甲者称“进士及第”,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解析】选B。B项,“对前辈的尊称”说法错
16、误,先达,应该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先达中的先字与先哲先贤中的先字意思一样”错误。不一样,“先哲”是尊称已经死去的有才德的人,“先贤”是已故的有才德的人。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愈不畏时俗,敢为人师。他顶着世俗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宣扬从师之道。B.柳宗元痛恨流俗,心存顾虑。他对为人师者遭受谩骂而深感不满,又担心自己和韦中立被人诟骂而生病。C.宋濂现身说法,勉励后学。他在给马生的文章中,用自己早年勤苦学习和虚心求教的经历勉励他潜心向学。D.杨时求学心诚,尊师重道。他曾特意到颍昌向程颖学习,一天拜见程颐时,久立雪中,以免打扰他休息。【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_2022 学年 新教材 高中语文 课时 过程 评价 十二 劝学 师说含 解析 部编版 必修 上册 20210929180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67257841.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