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农经1班罗会义-发展农业科技助推农业产业化.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课件农经1班罗会义-发展农业科技助推农业产业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农经1班罗会义-发展农业科技助推农业产业化.ppt(5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发展农业科技助推助推农业产业化四川省射洪县职业中专学校四川省射洪县职业中专学校射洪县农民工培训中心射洪县农民工培训中心罗会义罗会义背景n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时代n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n我国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集约型主要内容n农业产业化的内涵n现代农业:农业科技与农业产业化一、农业产业化提出的背景和意义农业产业化的雏形: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经出现(产加销一体化、农工商一体化、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既是80年代发展的继续,更是为解决改革以来我国农业发展中积累性的矛盾而提出的一项根本举措。这些积累性的矛盾主要是:1 1,农业比较利益低下与农业增产增收的矛,农业比较利益低下与农业增产增收的矛盾盾 以
2、提高农产品价格为手段的措施难以为继:工农产品轮番涨价,比价复归,农产品价格依然处在“锅底”,工农比较利益愈益悬殊;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价格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国际市场价格,提价已无潜力。2,农户分散经营与走向市场的矛盾分散农户走向市场面临诸多困难:经济实力弱,经不起市场风险;缺乏市场信息,生产靠模仿,雷同化;组织程度低,交易手段落后,受盘剥;3,农业经营规模狭小与农业现代化的矛盾小规模经营的农户无力开展农业现代化。在不改变家庭承包制的前提下,怎样推进农业现代化?二、农业产业化的一般定义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核心,以科技进步为手段,以各类企业、中介组织为龙头,以龙头带动农户的形式,把农产品的生
3、产、加工、销售连成一体,形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一个比较简练的定义农业产业化就是把一个农产品升格为一个系列,使农业成为包括加工、流通在内的完整的产业系列。认识农业产业化内涵和实质的一个角度:农业的传统产业角色定位:它只是提供初级产品(原料);它与其产前、产后部门的关系是对立的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农业产业化就是改变农业产前、产中与产后相互分割和对立的传统产业角色,把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形成产前、产中和产后的一体化经营。三、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n分析方法:首先,提出一个认识模式:市场+中介组织+农户;然后,根据中介组织的不同,划分和分析农业产业化经营
4、的具体组织形式。1、公司+农户1,内涵指公司(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了某种契约关系,公司与农户形成了产前、产中和产后的一体化经营。公司向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收购农户的初级农产品,进行加工和销售,并以不同方式把加工和流通增值的一部分利润返还给农户。农户按公司的技术要求进行生产,并把大部分产品交售给公司,农户承担生产风险,分享公司经营的部分利润。公司与农户之间的经济联系有紧密程度之分:紧密型是公司与农户之间经济联系较为稳定和紧密。紧密型是是“公司+农户”的高级水平松散型是公司与农户之间的经济联系不固定,双方之间没有严格的契约约束。松散型是“公司+农户”的初级水平。“公司+农
5、户”的制度缺陷公司与农户是对立的利益主体,公司不愿意向农户让利,或尽可能少向农户让利。由于公司与分散农户之间力量对比悬殊,农户谈判地位低,往往处于从属的地位。这使公司与农户之间难以形成真正的一体化经营,产业化的链条极其脆弱。2、合作社+农户合作社是人们尤其是弱势群体自愿联合,合作社互助来达到自助的一种自治组织。国际合作社联盟的经典定义:合作社是人们为了满足他们共同的经济、社会与文化需求和愿望,通过联合所有与民主控制的企业,自愿联合起来的一个自治的组织(关于合作社特征的宣言)。合作社的基本原则合作社的基本原则第一,自愿与开放的社员制。任何人只要能够利用合作社提供的服务并承担社员义务,均可入社,不
6、受政治、宗教、种族和性别的歧视。第二,民主的社员控制。在自然人自愿联合的基层合作社,社员有一人一票的平等投票权,其他层次的合作社也要以民主的方式组织。第三,社员经济参与。社员对合作社公平地出资,并民主控制其资本。该资本必须有一部分是合作社的共同财产。社员出资是取得社员资格的条件,但出资只获取有限的报偿。合作社的盈余分配用于:建立公积金来发展合作社;按社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额返还给社员;支持社员认可的其他项目。第四,自治与独立。合作社是社员管理的、自治的、自助组织。如果合作社要同其他组织(包括政府)达成协议,或者要从外部筹资,必须以确保社员的民主管理和自治为条件。第五,教育、培训与信息。合作社要为社
7、员、社员选举产生的代表、经理和雇员提供教育和培训,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做出贡献。合作社要把合作的性质和好处告诉公众,特别是年轻人和舆论带头人。第六,合作社之间的合作。合作社要开展地方性的、区域性、全国性的、乃至国际性的合作,以便最有效地为社员服务和加强合作社 第七,关心社区。合作社通过社员同意的政策,为所在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效力。合作社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作用第一,服务功能。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向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第二,中介功能。代表分散农户与加工和流通企业对话,既转达企业对分散农户的意见,又捍卫农户的利益。它增强了农户的谈判力量,也节省了公司与农户之间分散交易的成本。第三,实体功
8、能。兴办经济实体,向产前和产后延伸,开展农产品的加工和营销。国际经验:合作社是农业一体化经营的重要组织形式欧美国家:85%以上的农场主参加了一个以上的各种类型的合作社,大约1/3的生产资料和农产品是通过合作社采购、加工和销售的。日本农协: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合作社网络体系(中央、都道府和市町村三级农协),所有的农户都加入了农协。(二)我国的实践1,农村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指以乡村行政区域和土地集体所有制为基础建立,它的前身是人民公社。农村社区合作组织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织资源。但是,现阶段我国农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发挥上述功能不如人意。原因:从体制上看,我国农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是由人民公社“换牌
9、”而来,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社合一、以政代社、产权不清的制度遗迹还相当浓厚。从经济实力看,目前大多数农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统一经营薄弱,无力开展社会化服务,更谈何兴办加工流通企业。2,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指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从事同类或相关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依据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余返还的原则,按照章程进行共同生产、经营、服务活动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改革后涌现的,以农民为主体,按照自愿、民主、平等、互利的原则兴办,接近于真正的合作经济组织,被称为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数量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上期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历
10、了一个活跃发展的时期,90年代中后期基本处于停滞,进入21世纪,由于国家层面的关注程度提高,全国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又有了较大的发展。据农业部统计,到1999年底,全国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有140万个,初步形成规模,运行规范的约有14万个,带动农户4000多万。截止2002年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数量为28万,会员1596万人。据农业部统计,2008年全国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运行较为规范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超过15万个,成员数量达到2363万人,占全国农户总数9.8%。功能和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分为技术服务型、采购型、销售型、加工型、综合型等五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件 农经 班罗会义 发展 农业科技 助推 农业 产业化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