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卷(含答案).doc





《2014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卷(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卷(含答案).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京初中数学周老师的博客:安徽省2014年中考物理试卷一、填空题(第1-3题每空1分,其余各题每空2分,共28分;将答案直接写在横线上)1(2分)(2014安徽)(1)0.8g/cm3= 0.8103 kg/m3(2)360km/h= 100 m/s 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本题根据密度和速度的单位的进率进行换算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最终结果解答:解:(1)1g/cm3=103kg/m3,0.8g/cm3=0.8103kg/m3;(2)1km/h=m/s,360km/h=360m/s=100m/s故答案为:(1)0.8103;(2)100点
2、评:无论什么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前面的数都表示倍数,不进行换算,只是把后面的单位进行换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位换算 2(1分)(2014安徽)各种管乐器在演奏时,乐音是管中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在进行管乐器的演奏过程中,当用手指堵在管上不同位置的孔时,就改变了振动部分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了所产生乐音的 音调 考点:音调专题:声现象分析: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解答:解:吹笛子是笛子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用手分别按住不同的笛孔,空气柱的长度不同,质量不同,体积不同,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答案为:音调点评:掌握弦乐、管乐、打击乐的音调、响度的影响因素
3、3(1分)(2014安徽)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我们知道战斗机在战斗前都要丢掉副油箱,这是为了 减小 (选填“增大”或“减小”)它的惯性,以提高它的灵活性 考点:惯性专题:运动和力分析:惯性的大小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反之,质量越小,惯性越小解答:解:战斗机在战斗前要抛掉副油箱,是为了减小飞机的质量来减小飞机的惯性,使自身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以提高歼击机的灵活性故答案为:减小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惯性的理解惯性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习中要注意联系实际,用所学惯性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对此事例的探究,加强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利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实
4、际问题的能力 4(4分)(2014安徽)运用分子动理论,可以对液体的蒸发现象作出合理地解释:由于液体表面的分子在做 无规则运动 ,所以在任何温度下蒸发现象都能发生;温度越高,分子的 无规则运动(热运动)越剧烈 ,从而蒸发越快 考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分析:(1)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需要知道温度的概念和实质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从分子运动论来看,温度反映了物体内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越高 分子运动越剧烈,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缓慢,热运动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扩散就越快解答:解:从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讲,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
5、动,温度反映了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越高 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答案为:无规则运动;无规则运动(热运动)越剧烈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属于基础知识 5(4分)(2014安徽)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6V不变,电阻R1=10,R2=20,闭合开关S,则R1消耗的电功率为 0.4 W;若通电30s,电阻R2产生的热量为 24 J 考点:电功率的计算;焦耳定律专题:计算题;电能和电功率分析: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1)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2)根据P=I2R求出R1的电功率;根据Q=I2Rt求出通电时间30s电阻R2产生的热量解
6、答:解: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1)串联电路中总阻值等于串联的各电阻之和,R=R1+R2=10+20=30,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电路中的电流:I=0.2A;(2)由P=UI=I2R得:R1的电功率P1=I2R1=(0.2A)210=0.4W;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电阻R2产生的热量Q2=I2R2t(0.2A)22030s=24J故答案为:0.4;24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焦耳定律的应用,利用好公式和规律是关键 6(4分)(2014安徽)攀岩是一项挑战自然,超越自我的惊险运动一位攀岩者体重为520N,背着质量为8kg的背包,用时40min登上高为9m的
7、峭壁在此过程中攀岩者对背包做功 720 J,他做功的平均功率是 2.25 W(g取10N/kg) 考点: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专题:功、功率、机械效率分析:(1)已知背包质量,可利用公式G=mg计算重力,已知攀登的高度,利用公式W=Gh计算功(2)已知攀岩者在此过程中所做的功和做功的时间,可利用公式P=计算功率解答:解:(1)m包=8kg,g=10N/Kg,G包=m包g=8kg10N/Kg=80N,在此过程中攀岩者对背包做功W1=G包h=80N9m=720J(2)G人=520N,从而可知,G=G人+G包=520N+80N=600N,W=Gh=600N9m=5400JW=5400J,t=40min
8、=2400s,P=2.25W故答案为:720;2.25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重力的公式、功的公式和功率的公式进行分析和计算,已知量都知道,直接代入数值即可 7(2分)(2014安徽)如图所示,把小磁针放在桌面上,将一根直导线平行架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小磁针就会发生偏转请运用场的观点解释小磁针发生偏转的原因: 通电导体周围产生磁场,小磁针在磁场力作用下偏转 考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专题:磁现象、电生磁分析:1820年奥斯特发现:当小磁针发生偏转时,说明了磁场的存在,当电流方向改变时,产生的磁场的方向也改变,故小磁针的偏转方向也改变解答:解:放在磁场中的磁体会受到力的作用,当
9、小磁针发生偏转时,说明磁针处在磁场中,即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故答案为:通电导体周围产生磁场,小磁针在磁场力作用下偏转点评:本题考查的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在磁场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8(2分)(2014安徽)切割大理石、钢板的“水刀”可以对切割表面产生高达108Pa的压强,那么“水刀”作用在107m2的面积上,产生的压力为 10 N 考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专题:压强、液体的压强分析:知道对切割表面产生的压强和受力面积,利用F=pS求产生的压力解答:解:由p=得:F=pS=108Pa107m2=10N故答案为:10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压强定义式的了解与掌握,属于基础题目 9(4分)(201
10、4安徽)某太阳能热水器装有100kg、初温为20的冷水,经过一天的太阳照射,水温升高到65,则这些水吸收的热量等于完全燃烧 0.45 m3天然气所放出的热量;假如用功率为2kW的电热水器产生同样多的热量,则通电的时间为 9450 s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天然气的热值为4.2107J/m3 考点:电功与热量的综合计算专题:电和热综合题分析:(1)已知水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可利用Q吸=cmt计算水吸收热量;然后利用Q放=qV的变形公式求出天然气的体积;(2)根据Q=W=Pt的变形公式即可求出电热水器的通电时间解答:解:(1)水吸收的热量:Q吸=cmt=4.2103 J/(
11、)100kg(6520)=1.89106J;因为Q吸=Q放,所以由Q放=qV可知,V=0.45m3;(2)由Q吸=W=Pt可知,t=9450s故答案为:0.45;9450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水吸收热量的计算、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以及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因条件已给出,难度不大 10(4分)(2014安徽)一均匀的长方体浸没在液体中,如图所示已知它的底面积为S,上表面所处深度为h1,下表面所处深度为h2,则长方体下表面所受到液体的压力表达式为 液gh2S 、浮力表达式为 液g(h2h1)S (液体密度液和g为已知量) 考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浮力大小的计算专题:压强和浮力分析:根据液体压强
12、公式p=gh、压强公式的变形公式F=pS推导证明解答:解:由液体压强公式p=gh及压强公式的变形公式F=pS得:F1=p1S=液gh1S;F2=p2S=液gh2S,F浮=F2F1=液gh2S液gh1S=液g(h2h1)S故答案为:液gh2S;液g(h2h1)S点评:本题考查了:液体压强公式p=gh、压强公式的变形公式F=pS、浮力公式F浮=gV排,推导证明过程简单,是一道基础题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序号填入下面的表格内,未填入表格内的不能得分)11(3分)(2014安徽)如图所示,一物体沿斜面向下匀速滑动关于该物体的
13、受力,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物体只受到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B物体只受到重力和弹力的作用C物体同时受到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作用D物体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考点:力与图象的结合专题:运动和力分析: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由题意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是一种接触才能产生的力解答:解:对物体受力分析可知,物体一定受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由于两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因此二力不可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由于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则物体受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作用;故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及摩擦力的作用根据弹力的定义可知,拉力、压力、支持力、推
14、力都属于弹力,因此物体受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作用故选C点评: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特点,是正确分析受力的基础和依据要想熟练掌握,还需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不断加深对物体运动规律的认识,反复体会方法,总结技巧才能达到 12(3分)(2014安徽)图为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图以下相关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电动机工作过程中,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B电动机工作过程中,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C电动机工作过程中,线圈中也产生感应电流D电动机工作过程中,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保持不变 考点:直流电动机的原理专题:电动机、磁生电分析:直流电动机是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
15、动,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解答:解:电动机工作过程中,消耗的电能几乎全部转化为机械能,故A、B错误;电动机工作过程中,线圈中也产生感应电流,故C叙述正确,符合题意;在制作直流电动机时安装了换向器,当线圈转过平衡位置时及时改变线圈中电流的方向,从而改变线圈的受力方向,使线圈能够保证持续转动,故选项D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电动机原理、能量转化和直流电动机各部分名称的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 13(3分)(2014安徽)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测量铅笔的长度可以选用毫米刻度尺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C使用测电笔时要用手接触笔尾金属体D弹簧测力计只能测量竖直
16、方向上力的大小 考点:长度的测量;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测电笔的使用专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分析:根据对常见测量工具用途和使用规则的掌握作答解答:解:A、为保证测量结果比较精确,测量铅笔长度时要选择毫米刻度尺,并且测量结果估读到mm下一位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必须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液体充分接触,但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使用测电笔检验电路时,手指要接触测电笔尾部的金属体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在正确使用的前提下,弹簧测力计可以根据需要测量不同方向的拉力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物理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刻
17、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等,任何一种工具,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刻度尺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字,其他的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读出最接近的数值即可 14(3分)(2014安徽)工人师傅使用一个动滑轮将400N的重物匀速提升到3m高处,假如所用的拉力方向竖直向上、大小为250N,则( )A拉力所做的功为750JB机械的效率为80%C若用该动滑轮提升更重的货物,机械效率将保持不变D若采用轻质滑轮完成原任务,机械效率将保持不变 考点:功的计算;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的计算专题:功、功率、机械效率分析:(1)知道物体上升的高度,可利用公式W有用=Gh计
18、算有用功;从题可知,使用的是一个动滑轮,则n=2,可利用s=2h求出拉力移动的距离,知道拉力大小,可利用公式W总=Fs计算拉力做的总功;最后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求动滑轮的机械效率;(2)增大机械效率的方法有二:一是增大有用功,即拉更重的重物;二是减小额外功,如减小摩擦、减轻动滑轮重解答:解:A、拉力移动的距离为:s=2h=23m=6m,拉力做的总功为:W总=Fs=250N6m=1500J,故A错误;B、有用功W有用=Gh=400N3m=1200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100%=100%=80%,故B正确C、此题滑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在此过程中所做的额外功不变,由于物体的重力增加,所以有用功增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安徽省 中考 物理 试卷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