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ppt
《第五章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ppt(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章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认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构成。掌握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及其原因。掌握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及处理二者关系的价值取向和实践意义。第五章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第二节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辩证关系 第三节 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实现共同发展第五章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重点和难点:1、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原因 2、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3、处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价值取向 第一节 社会主义
2、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及选择标准 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含义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资料的经济关系的总和,包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关系。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一定社会经济形态的基础,是经济形态的本质内容。第一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2、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有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之分:内部结构是指一种所有制形式内部的所有关系、占有关系、支配关系和使用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一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外部结构通常简称为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指一定社会中的各种所有制形式所占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居于支配地位的所
3、有制的性质,决定该所有制结构的性质。通常所说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指外部结构而言。第一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3、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选择标准 一定社会选择什么样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力状况决定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在选择所有制结构时,必须本国的实际出发,坚持生产力标准和劳动者利益标准,而不能是别的什么标准。第一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1、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历史演变 建国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历史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也是三种不同的模式。第一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第一
4、个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到“三大改造”完成之前的新民主主义,即过渡时期阶段,这一阶段是以国有经济为主导、非公有制经济占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这个结构的特点是国有经济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并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第一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第二个阶段:是从“三大改造”完成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高度集中型的计划经济阶段。这一阶段基本上是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结构。第三个阶段: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逐渐完善的所有制结构,即现阶段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和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第一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2、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存在的必然性 从根本上
5、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水平的客观规律决定的。我国社会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高,而且具有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的显著特点。这种多元的生产力状况客观上要求建立与其相适应的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具体到我国的国情和实践而言:第一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我国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原因在于:第一、是由我国生产力总水平不高、多层次、发展不平衡状况决定的。第二、是缓解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各种矛盾的需要。第三、是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第一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三、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及原因 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6、 公有制经济一般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即全民所有制,也称国有经济)。二是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即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第一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2、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物质内容 公有制经济在物质内容上,包括全体人民和劳动群众拥有所有权的自然资源、土地和各种经营性、非经营性资产。这表明,在社会主义的中国,自然资源和土地所有权是公有的,是排斥私人所有权的。第一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3、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含义(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公有资本要
7、有量的优势,更要有质的优势(3)国有经济对整个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4)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实际上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在现阶段多种生产关系中占统治地位。第一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4、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原因 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两个“毫不动摇”:一是一是”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济”。二是二是“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第一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
8、济。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性质以及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性质以及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作用决定的。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家推动、引导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础,是国家推动、引导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坚持改革的社会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毫主义方向,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经济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一条不可动摇的根本原则,是我们的主体地位,是一条不
9、可动摇的根本原则,是我们进行所有制结构调整的基本前提和根本出发点,也进行所有制结构调整的基本前提和根本出发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第一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必须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原因在于:(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是中国社会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的客观需要。(2)公有制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能保证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3)公有制适应社会化生产力发展的要求。(4)公有制是决定社会主义劳动者获得主人翁地位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第一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一直是我国国
10、民经济的支柱。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国有企业总体实力不断增强,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从1989年到2001年,虽然国有企业户数从10.23万户减少到4.68万户,但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从3895亿元增加到14652亿元,年均增长11.67,比GDP年均增长9.3高出2.3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从743亿元提高到2389亿元,年均增长10.22;平均每户实现税金从100万元提高到782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从每人每年9115元提高到54772元;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净值由7033亿元提高到39588亿元。第一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国有经济在关系国家命脉的重要行业和
11、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支撑、引导和带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截至2002年7月,国有经济在一些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按销售收入计算所占的比重分别为:石化69.3,石油92.1,电力90.6,汽车72.0,冶金64.4,铁路83.1,兵器99.5,船舶与航空航天84.5。国有企业的影响力、控制力进一步增强。第一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国有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世纪新阶段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第二
12、节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辨证关系一、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类型和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是指在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各类所有制经济,即在性质上不是由自主的联合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从事生产,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同非公有制经济具有相互依赖、相互矛盾的辩证关系。第二节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辨证关系 1、个体经济 这种经济的特征是,生产资料归城乡个体劳动者所有,并以个人或家庭独立生产经营为主,自食其力。具有灵活多样,广泛适应的特点。2、私营经济 这种经济的特征是,私人投入资本,占有需要社会化生产的生产资料,使用并支配众多雇佣劳动者,以私人资本增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五 公有制 经济 关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