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英雄的人物事迹_抗疫英雄的感人故事心得5篇.docx
《抗疫英雄的人物事迹_抗疫英雄的感人故事心得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疫英雄的人物事迹_抗疫英雄的感人故事心得5篇.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抗疫英雄的人物事迹_抗疫英雄的感人故事心得 5 篇防控疫情阻击战,我们也必将取得胜利。此刻我们所坐拥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让我们向最美逆行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下面是编辑推荐的抗疫英雄的感人故事心得,仅供大家借鉴。抗疫英雄的感人故事心得(一)中部战区总医院,从一开始就投入战斗、始终坚守一线,同时还派出医疗队支援地方抗疫。他们与武汉这座城市血脉相连,当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而至,他们挺身而出,成为护佑人民生命健康的护卫师。疫情发生后,以江晓静为代表的医院专家组建议,马上启动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方案。医院党委高度重视,专题召开分析会,认真研判形势,形成共识,全力抗击疫情。1 月 21 日,第
2、一批 40 人医疗队,紧急驰援武汉市肺科医院。当医疗队到达肺科医院时,面临的是床位不够、患者众多。卸下物资设备,全体队员集体上阵,将普通病房用 36 个小时改造成 ICU。医护人员想尽办法,能加一张床就加一张床,能多收一个病人就多收一个病人。在最紧张的时候,4 个护理小组要负责 5 个护理单元,但在严峻疫情面前,没有一个人退缩。疫情当前,中部战区总医院主动向武汉市卫健委申请成为定点收治医院,全院人员自发请战,一页页摁满红手印的请战书、一声声铿锵有力的誓言,成为最动人的颜色和声音。两天后,7 个病区全部交付,可以投入使用。一名怀孕 34 周的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经多次转院,被送到中部战区总医院。专家
3、反复会诊,妇产科主任王晶主动请缨,各种预案和应急措施全部准备到位,经过两个小时的紧张手术,一声清脆的啼哭声缓解了外面专家们的紧张情绪。令人欣喜的是,孩子没有被感染。为了打赢这场特殊的战役,医院发动全院力量,积极投入战斗。全院共有 6 个食堂、30 余名厨师,每天要准备两万份盒饭。做好的盒饭要区分不同点位打包分装,病号饭要送到病房,医护人员的饭要送到工作岗位和外住的宾馆,既要有营养,又要求保温,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送下来,有时累得自己连饭都不想吃。但是,参加服务保障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从来没有抱怨过,他们1 说:一线的医护人员都是我们的亲人和同事,我们为他们做点事,一切都值得。一线科室的保洁员吃住在科
4、里,不嫌脏、不嫌累、不怕危险,一个人干着几个人的活。保洁员朱爱红因为公共交通全部停运,提着个人的一大包生活物品,凌晨 5 点从家里出发,步行 3 个小时,回到科室要求上班,她说:我把被褥和生活用品都背来了,你们救病人,我照顾你们,直到疫情结束。抗疫英雄的感人故事心得 (二)在武汉雷神山医院,因为有了他们,日常的保洁消毒、治安巡逻、配送分发盒饭等工作才得以有序运转。他们,便是共有 400 余人的雷神山医院物业团队。2 月 16 日,作为有着 11 年临床护理经验的武汉地产集团物业公司业务骨干杨玲得知雷神山医院 ICU 病房正式启用后,主动请缨:我有经验,ICU 病房我不进谁进!在她的带领下,物业
5、团队 4 名成员承担起 2 间 ICU 病房和护士站等区域的保洁工作,每天工作 10 小时以上。除了正常保洁,杨玲还要负责 1 间 ICU 病房里仪器设备、病床的消毒杀菌工作。每个患者病床旁都有一个 1.2 米高的大号垃圾桶,平均一天要清运 30 多袋医疗垃圾。杨玲说。疫情发生前, 陈伟伟是一名专职网约车司机。1 月 27 日晚上 11 点,看到朋友圈里招募雷神山医院物业人员的消息,他打了一个咨询电话,两天之后就报上了名。就如当初选择当兵一样,我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自 2 月 2 日进驻雷神山医院,陈伟伟和 30 名组员便负责 32 个病区的医疗垃圾转运工作。刚到雷神山医院,陈伟伟和同伴每天要
6、负责 100 袋垃圾的清运。随着收治患者人数增加,这个数字不断攀升,600 袋、1000 袋任务最重的一天,陈伟伟凌晨 3 点半才下班,回宿舍只睡了 3 个多小时又继续工作。陈伟伟快来收垃圾,A16 病区垃圾堆满了。微信工作群里的消息几乎没断过。作为组长,不管谁呼叫,陈伟伟都第一时间回复并赶到。谁都怕病毒,但不能因为怕就不处理,我愿意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雷神山医院的物业管家、党员李炫汐已经坚守岗位一个多月。1993 年出生的李炫汐,负责雷神山医院的设备维修、生活物资采购等工作。刚开始,医院2天之内有 12 个病区开放,各病区护士长对物业工作的要求不尽相同。李炫汐按2 照各病区的要求协调跟进,每
7、天都要接 120 多个电话。为了制定精准的物业工作流程,李炫汐一次又一次进入隔离区病房和垃圾转运队,测算每个人的任务量。李炫汐说,危险的确是有的,可武汉养育了我,这个时候我要回报这个英雄的城市。抗疫英雄的感人故事心得 (三)我们来认识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杜斌。从来到武汉的那天起,他就奔波在各大收治重症患者的医院之间,对他来说,指导救治最好的方式就是离患者再近一些。这是位于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 9 楼的一间普通的会议室,来自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等领域的国内顶尖级专家团队正在紧急会诊。杜斌,北京协和医院内科重症医学科主任。从 1 月中旬接到任务,加入由钟南山院士担任组长
8、的国家高级别专家组,杜斌已经扎在抗疫最前线 50 多天,他奔波在武汉所有接收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医院之间,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巡查 5 家医院的 ICU 病房。数据显示,在疫情暴发最初的一个多月时间,重症患者从发病到住院平均需要 9.84 天,很多患者病情的发展速度让大家措手不及。争分夺秒完善诊疗措施,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这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锚定目标,也是国家医疗救援队的核心使命。在杜斌的心里,指导大家救治最好的方式就是带头守在床旁、守在患者身边。情况紧急时,给病人气管插管、吸痰,杜斌都自己上。记者拍摄的这天晚上,来自意大利、法国等几个国家的同行要和他预约同时在线交流探讨疫情相
9、关情况。一个多小时的跨洋连线,从疾控到治疗,外国同行的问题具体到病人临床的诊断细节,他们希望能从中国办法中获得更多更充分的借鉴。随着治愈率的提升、病亡率的下降,中国也在为全球防疫、抗疫争取宝贵的时间。抗疫英雄的感人故事心得 (四)在武汉,可以看见一支墨绿色军用卡车组成的车队,穿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这支车队就是驻鄂部队抗击疫情运力支援队,负责武汉物资的运输保障。在这支队伍里,有一群00 后战士,他们不惧危险、冲锋在前,诠释了新一代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3 我年轻,让我多干点!我年轻,让我多干点!这是执行运力支援任务以来,挂在马鑫龙嘴上说得最多的话。作为全队年龄最小的队员之一,今年不到 20 周岁的
10、马鑫龙已经和战友们在武汉抗击疫情一线连续奋战了一个半月。当得知连队需要抽组人员去武汉前线执行运力支援任务时,马鑫龙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他在请战书中这样写道:我是一名战士,现在正是人民群众需要我们的时候,我年轻,让我上!运力支援队主要负责武汉市主干供应线的运输保障,任务艰巨又繁重,但无论苦活累活,马鑫龙都会抢着干。2 月 15 日,马鑫龙和班长沈永超开车到达某超市卸载点,正在卸货时,突然下起大雪,气温骤降。看着马鑫龙还在冒着风雪一趟趟搬物资,沈永超命令道:马鑫龙,让我们来,你去车上歇一歇!不用了班长,我可以坚持!马鑫龙说,卸载物资快一点,武汉人民就早一点领到物资。截至目前,马鑫龙所在的运输小分队,
11、已经跑遍了武汉近 100 个点位,运送物资 300 余吨,行驶里程达 1 万多公里。在马鑫龙看来,能够为武汉市民多送一份物资,就是为抗击疫情多贡献一分力量。能为抗疫出力流汗,我很骄傲!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身边的党员不畏艰险,勇于担责,他们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坚定了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3 月 8 日,00 后战士刘文康利用任务间隙,在驾驶室内写下了入党申请书。每次到达运输网点,还没等超市工作人员赶来,刘文康就钻进后车厢开始卸载物资,刘文康说:多干一点是一点,能为抗疫出力流汗,我很骄傲!一天深夜 2 点,运力支援队突然接到紧急任务,星夜援建武汉市洪山体育馆改造方舱医院。刘文康二话没说钻进驾驶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英雄 人物 事迹 感人故事 心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