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羧酸.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有机化学羧酸.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化学羧酸.ppt(10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羧羧 酸酸第一节第一节 羧酸的分类和命名羧酸的分类和命名第二节第二节 羧酸的物理性质羧酸的物理性质第三节第三节 羧酸的光谱特征羧酸的光谱特征第四节第四节 羧酸的结构和酸性羧酸的结构和酸性第五节第五节 羧酸的制备羧酸的制备第六节第六节 羧酸的反应羧酸的反应本本 章章 提提 纲纲第七节第七节 不饱和羧酸和取代羧酸不饱和羧酸和取代羧酸第一节第一节 羧酸的分类和命名羧酸的分类和命名一元酸一元酸 系统命名系统命名 普通命名普通命名HCOOH 甲酸甲酸 蚁酸蚁酸CH3COOH 乙酸乙酸 醋酸醋酸CH3CH2COOH 丙酸丙酸 初油酸初油酸CH3CH2CH2COOH 丁酸丁酸 酪酸酪酸CH
2、3(CH2)16COOH 十八十八(碳)(碳)酸酸 硬脂酸硬脂酸 只含有一个羧基的羧酸称为一元酸。最常见的酸,只含有一个羧基的羧酸称为一元酸。最常见的酸,可根据它的来源命名。可根据它的来源命名。Common Names(Vollhardt)二元酸二元酸 系统命名系统命名 普通命名普通命名HOOCCOOH 乙二酸乙二酸 草酸草酸HOOCCH2COOH 丙二酸丙二酸 缩苹果酸缩苹果酸HOOC(CH2)2COOH 丁二酸丁二酸 琥珀酸琥珀酸(Z)-HOOCCH=CHCOOH 顺丁烯二酸顺丁烯二酸 马来酸马来酸(E)-HOOCCH=CHCOOH 反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 富马酸富马酸含有二个羧基的羧酸称为
3、二元酸。含有二个羧基的羧酸称为二元酸。Carboxylic acids take Carboxylic acids take precedenceprecedence over other groups:over other groups:Include as many functions as possible in stemInclude as many functions as possible in stem(Better than 4-acetylheptanoic acid)(Better than 4-acetylheptanoic acid)第二节第二节 羧酸的物理性质羧酸的物
4、理性质低级脂肪酸是液体,可溶于水,具有刺鼻的气味。低级脂肪酸是液体,可溶于水,具有刺鼻的气味。中级脂肪酸也是液体,部分地溶于水,具有难闻的气味。中级脂肪酸也是液体,部分地溶于水,具有难闻的气味。高级脂肪酸是蜡状固体。无味,在水中溶解度不大。高级脂肪酸是蜡状固体。无味,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液态脂肪酸以二聚体形式存在。所以液态脂肪酸以二聚体形式存在。所以羧酸羧酸的沸点比相对分子质量相当的烷烃高。的沸点比相对分子质量相当的烷烃高。所有的二元酸都是结晶化合物。所有的二元酸都是结晶化合物。第三节第三节 羧酸的光谱特征羧酸的光谱特征1HNMRR2CHCOOH H:1012 HCR2COOH H:22.6IR
5、光谱光谱羧酸中的羧酸中的C=O:单体单体 二缔合体二缔合体RCOOH 17701750cm-1 1710cm-1CH2=CHCOOH 1720 cm-1 1690cm-1ArCOOH 1700-1690cm-羧酸中的羧酸中的OH:3550 cm-1 3000 2500cm-羧酸中的羧酸中的C-O 1250 cm-1 羧酸的光谱性质羧酸的光谱性质C4H8O正己烷正己烷乙酸乙酸醇羟基、羧酸羟基、烷基醇羟基、羧酸羟基、烷基IR吸收的比较吸收的比较乙酸的乙酸的NMR谱谱乙酸的乙酸的MS谱谱2-甲基丙酸甲基丙酸NMR图图2-甲基丙酸甲基丙酸MS图图两个碳氧键两个碳氧键不等长,部不等长,部分离域。分离域。
6、两个碳氧两个碳氧键等长,键等长,完全离域。完全离域。第四节第四节 羧酸的结构和酸性羧酸的结构和酸性1.361.231.27醇中醇中C-O单键键长为单键键长为1.43一一 羧酸和羧酸根的结构比较羧酸和羧酸根的结构比较2 多数的羧酸是弱酸,多数的羧酸是弱酸,pKa约为约为4-5(大部分的羧酸是以(大部分的羧酸是以未解离的分子形式存在)未解离的分子形式存在)1 羧酸根比较稳定,所以羧酸的氢能解离而表现出酸性。羧酸根比较稳定,所以羧酸的氢能解离而表现出酸性。3 取代基对羧酸酸性的影响取代基对羧酸酸性的影响232002320010105 55530553010105 513613610105 51.75
7、1.7510105 5KaKa1).诱导效应对羧酸酸性的影响诱导效应对羧酸酸性的影响取代基的吸电子取代基的吸电子(-I效应效应)取代基的供电子取代基的供电子(+I效应效应)2).共轭效应对羧酸酸性的影响共轭效应对羧酸酸性的影响取代基的吸电子取代基的吸电子(-C效应效应)取代基的供电子取代基的供电子(+C效应效应)共轭效应:共轭效应:X=OH OCHOH OCH3 3 CH CH3 3 H H ClCl NO NO2 2pKapKa 4.57 4.47 4.38 4.20 3.97 3.424.57 4.47 4.38 4.20 3.97 3.423).3).空间效应:空间效应:利于利于H+离解
8、的空间结构酸性强,不利于离解的空间结构酸性强,不利于H+离解的空间结构离解的空间结构酸性弱酸性弱3.68 4.444).氢键:氢键:分子内的氢键也能使羧酸的酸性增强。分子内的氢键也能使羧酸的酸性增强。pka 2.98pKa1=2.0pKa2=6.5pKa1=3.0pKa2=4.55).场效应场效应 场效应:场效应:是空间静电作是空间静电作用,即取代基在空间产用,即取代基在空间产生一个生一个电场电场,对另一个,对另一个反应中心的影响反应中心的影响-4 芳香羧酸的情况分析芳香羧酸的情况分析取代基具有吸电子共轭效应时,酸性强弱顺序为:取代基具有吸电子共轭效应时,酸性强弱顺序为:邻邻 对对 间间取代基
9、具有给电子共轭效应时,酸性强弱顺序为:取代基具有给电子共轭效应时,酸性强弱顺序为:邻邻 间间 对对具体分析:具体分析:邻邻 位(诱导、共轭、场、氢键效应、空间效应位(诱导、共轭、场、氢键效应、空间效应 均要考虑。)均要考虑。)对对 位(诱导很小、共轭为主。)位(诱导很小、共轭为主。)间间 位(诱导为主、共轭很小。)位(诱导为主、共轭很小。)实实 例例诱导吸电子作用大、诱导吸电子作用大、共轭给电子作用大、共轭给电子作用大、氢键效应吸电子作用大。氢键效应吸电子作用大。邻邻 位位 间位间位 对位对位诱导吸电子作用中、诱导吸电子作用中、共轭给电子作用小共轭给电子作用小。诱导吸电子作用小、诱导吸电子作用
10、小、共轭给电子作用大。共轭给电子作用大。pka 2.98 pka 4.08 pka 4.57Ref.苯甲酸的苯甲酸的pka 4.20n n 应用:利用羧酸的酸性分离和纯化化合物应用:利用羧酸的酸性分离和纯化化合物应用:利用羧酸的酸性分离和纯化化合物应用:利用羧酸的酸性分离和纯化化合物1.1.氧化法氧化法2.2.2.2.Grignard Grignard试剂试剂 +CO2+CO23.3.3.3.腈类化合物的水解腈类化合物的水解4.*有机锂试剂的羧化有机锂试剂的羧化4.丙二酸酯合成法(见羧酸衍生物)丙二酸酯合成法(见羧酸衍生物)5.酚酸的特殊制法酚酸的特殊制法 (见取代酸)(见取代酸)第五节第五节
11、 羧酸的制备羧酸的制备1.1.氧化法氧化法氧化法氧化法 用什么氧化剂?用什么氧化剂?用什么氧化剂?用什么氧化剂?氧化剂的选择性?氧化剂的选择性?氧化剂的选择性?氧化剂的选择性?2.2.GrignardGrignard试剂试剂试剂试剂 +CO+CO2 2亲核加成机理亲核加成机理亲核加成机理亲核加成机理制备比制备比 RX 多一碳的羧酸多一碳的羧酸3.3.腈类化合物的水解(酸性水解和碱性水解)腈类化合物的水解(酸性水解和碱性水解)腈类化合物的水解(酸性水解和碱性水解)腈类化合物的水解(酸性水解和碱性水解)例:例:例:例:丁二酸丁二酸丁二酸丁二酸丙二酸丙二酸丙二酸丙二酸StreckerStrecker
12、反应反应反应反应-羟基酸羟基酸羟基酸羟基酸-氨基酸氨基酸氨基酸氨基酸n n 腈的酸催化水解机理:腈的酸催化水解机理:腈的酸催化水解机理:腈的酸催化水解机理:n n 腈的碱催化水解机理腈的碱催化水解机理腈的碱催化水解机理腈的碱催化水解机理*有机锂试剂和有机锂试剂和CO2的反应的反应RLi +CO2 RCOOLi RCOOH RLi H2OH2O讨论:讨论:(1)(2)(3)同格氏试剂。同格氏试剂。(4)(注意:投料比对产物的影响)注意:投料比对产物的影响)实实 例例n-C4H9Li/Et2O-50 至至-60oCCO2H2O*有机锂化合物的烃基化反应在合成羧酸中的应用有机锂化合物的烃基化反应在合
13、成羧酸中的应用实例一和实例二实例一和实例二:从羧酸合成:从羧酸合成-取代羧取代羧酸酸RCH2COOH +2LiN(i-C3H7)2RRCHCOOHRCHCOO-Li+Li+RXH2O实例一实例一实例二实例二(CH3)2CHCOOH +2LiN(i-C3H7)2THF,C6H14,0oC(CH3)2CLiCOOLiBr(CH2)nBrH2OLDA/THF-78oCCH3(CH2)3BrH2OCO2-78oCH2O实例三实例三从一元羧酸合从一元羧酸合成成二元羧酸二元羧酸从羧酸合成从羧酸合成取代羧酸取代羧酸1.1.羧酸的酸性羧酸的酸性羧酸的酸性羧酸的酸性2.2.羧基上羟基的取代羧基上羟基的取代羧基上
14、羟基的取代羧基上羟基的取代3.3.羧酸与金属有机试剂的反应羧酸与金属有机试剂的反应羧酸与金属有机试剂的反应羧酸与金属有机试剂的反应4.4.羧酸的还原反应羧酸的还原反应羧酸的还原反应羧酸的还原反应5.5.羧酸羧酸羧酸羧酸 -氢的反应氢的反应氢的反应氢的反应6.6.羧酸的脱羧羧酸的脱羧羧酸的脱羧羧酸的脱羧第六节第六节 羧酸的反应羧酸的反应n n 羧酸的结构及化学性质分析羧酸的结构及化学性质分析羧酸的结构及化学性质分析羧酸的结构及化学性质分析H H有酸性有酸性有酸性有酸性羰基不饱和羰基不饱和羰基不饱和羰基不饱和,可加成、还原可加成、还原可加成、还原可加成、还原羰基羰基羰基羰基 -H H,有弱,有弱,
15、有弱,有弱酸性,可取代酸性,可取代酸性,可取代酸性,可取代OH OH 可被取代可被取代可被取代可被取代羧基可脱去羧基可脱去羧基可脱去羧基可脱去 COCO2 2羧酸的化学性质羧酸的化学性质羧酸的化学性质羧酸的化学性质1.1.羧酸的酸性羧酸的酸性羧酸的酸性羧酸的酸性n n 几种活泼氢的酸性比较几种活泼氢的酸性比较几种活泼氢的酸性比较几种活泼氢的酸性比较羧酸羧酸羧酸羧酸酚酚酚酚醇醇醇醇pKapKa 5 5 10 10 16-19 16-19n n 羧酸根负离子的共振式与稳定性羧酸根负离子的共振式与稳定性羧酸根负离子的共振式与稳定性羧酸根负离子的共振式与稳定性有有两个完全两个完全等价的共振式等价的共振
16、式n n 吸电子基对羧酸酸性的影响吸电子基对羧酸酸性的影响吸电子基对羧酸酸性的影响吸电子基对羧酸酸性的影响232002320010105 55530553010105 513613610105 51.751.7510105 5KaKan n 应用:利用羧酸的酸性分离和纯化化合物应用:利用羧酸的酸性分离和纯化化合物应用:利用羧酸的酸性分离和纯化化合物应用:利用羧酸的酸性分离和纯化化合物2.2.羧基上羟基的取代羧基上羟基的取代羧基上羟基的取代羧基上羟基的取代羧酸衍生物羧酸衍生物羧酸衍生物羧酸衍生物酰卤酰卤酰卤酰卤酸酐酸酐酸酐酸酐酯酯酯酯酰胺酰胺酰胺酰胺n n 取代羟基生成羧酸衍生物取代羟基生成羧酸
17、衍生物取代羟基生成羧酸衍生物取代羟基生成羧酸衍生物羧酸羧酸羧酸羧酸2.1 2.1 形成酰卤形成酰卤形成酰卤形成酰卤(下册,第(下册,第(下册,第(下册,第13.613.6节)节)节)节)酰酰酰酰(基基基基)氯氯氯氯酰酰酰酰(基基基基)溴溴溴溴比较比较比较比较:醇类的卤代醇类的卤代醇类的卤代醇类的卤代 羧酸羟基的羧酸羟基的羧酸羟基的羧酸羟基的卤代与醇类的卤卤代与醇类的卤卤代与醇类的卤卤代与醇类的卤代有相似性代有相似性代有相似性代有相似性2.2 2.2 形成酸酐形成酸酐形成酸酐形成酸酐(下册,第(下册,第(下册,第(下册,第13.713.7节)节)节)节)可能机理可能机理可能机理可能机理:乙烯酮衍
18、生物乙烯酮衍生物乙烯酮衍生物乙烯酮衍生物酸酐酸酐酸酐酸酐强除水剂强除水剂强除水剂强除水剂n n 分子内二酸的脱水(第分子内二酸的脱水(第分子内二酸的脱水(第分子内二酸的脱水(第12.1412.14节)节)节)节):正常反应正常反应正常反应正常反应:形成环状酸酐形成环状酸酐形成环状酸酐形成环状酸酐异常反应异常反应异常反应异常反应:形成环状酮形成环状酮形成环状酮形成环状酮加热反应即发生加热反应即发生2.3 2.3 生成酯(酯化反应)生成酯(酯化反应)生成酯(酯化反应)生成酯(酯化反应)酯化反应特点:酯化反应特点:酯化反应特点:酯化反应特点:反应需要反应需要反应需要反应需要 H H+催化,无催化剂时
19、反应很慢。催化,无催化剂时反应很慢。催化,无催化剂时反应很慢。催化,无催化剂时反应很慢。反应可逆(加大反应物用量或除去水使酯的产率提高)反应可逆(加大反应物用量或除去水使酯的产率提高)反应可逆(加大反应物用量或除去水使酯的产率提高)反应可逆(加大反应物用量或除去水使酯的产率提高)n n 酯化反应机理的讨论酯化反应机理的讨论酯化反应机理的讨论酯化反应机理的讨论 机理须说明的问题:机理须说明的问题:机理须说明的问题:机理须说明的问题:a.a.反应可逆性反应可逆性反应可逆性反应可逆性 b.b.H H+在在在在反应中起什么的作用?先作用在哪?反应中起什么的作用?先作用在哪?反应中起什么的作用?先作用在
20、哪?反应中起什么的作用?先作用在哪?c.c.酯中酯中酯中酯中OROR中氧的来自于酸还是醇?中氧的来自于酸还是醇?中氧的来自于酸还是醇?中氧的来自于酸还是醇?n n 两种可能的酯化反应机理两种可能的酯化反应机理两种可能的酯化反应机理两种可能的酯化反应机理(i)(i)通过酰基上的亲核取代通过酰基上的亲核取代通过酰基上的亲核取代通过酰基上的亲核取代 H H+先与羧基羰基氧结合(增强了羧基的亲电性)先与羧基羰基氧结合(增强了羧基的亲电性)先与羧基羰基氧结合(增强了羧基的亲电性)先与羧基羰基氧结合(增强了羧基的亲电性)OR OR 上的氧原子来自于醇上的氧原子来自于醇上的氧原子来自于醇上的氧原子来自于醇提
21、示:提示:提示:提示:逆过程为酯逆过程为酯逆过程为酯逆过程为酯的酸性水解机理的酸性水解机理的酸性水解机理的酸性水解机理(ii)(ii)通过烷基碳正离子中间体通过烷基碳正离子中间体通过烷基碳正离子中间体通过烷基碳正离子中间体 H H+先与醇羟基氧结合先与醇羟基氧结合先与醇羟基氧结合先与醇羟基氧结合 羧基羰基氧作为亲核试剂,羧基羰基氧作为亲核试剂,羧基羰基氧作为亲核试剂,羧基羰基氧作为亲核试剂,OROR上的氧原子来自于酸上的氧原子来自于酸上的氧原子来自于酸上的氧原子来自于酸碳正离子中间体碳正离子中间体碳正离子中间体碳正离子中间体证据:证据:证据:证据:酸与酸与酸与酸与烯烃烯烃烯烃烯烃反应可生成酯反
22、应可生成酯反应可生成酯反应可生成酯l l 机理机理机理机理 (ii)(ii)的关键的关键的关键的关键 碳正离子碳正离子碳正离子碳正离子n n 研究两种酯化反应机理的实验室方法:研究两种酯化反应机理的实验室方法:研究两种酯化反应机理的实验室方法:研究两种酯化反应机理的实验室方法:(i)(i)同位素标记法。如:用同位素标记法。如:用同位素标记法。如:用同位素标记法。如:用RORO1818H H确定烷氧基中氧的来源确定烷氧基中氧的来源确定烷氧基中氧的来源确定烷氧基中氧的来源 (ii)(ii)旋光性醇酯化法。旋光性醇酯化法。旋光性醇酯化法。旋光性醇酯化法。总结:总结:总结:总结:伯醇、仲醇酯化经机理伯
23、醇、仲醇酯化经机理伯醇、仲醇酯化经机理伯醇、仲醇酯化经机理 (i)(i)。叔醇酯化经机理叔醇酯化经机理叔醇酯化经机理叔醇酯化经机理(ii)(ii)(关键关键关键关键 :R R+稳定,较易生成)稳定,较易生成)稳定,较易生成)稳定,较易生成)有旋光,有旋光,有旋光,有旋光,机理机理机理机理(i)(i)无旋光,无旋光,无旋光,无旋光,机理机理机理机理(ii)(ii)n n 羟基酸的酯化羟基酸的酯化羟基酸的酯化羟基酸的酯化形成内酯和交酯形成内酯和交酯形成内酯和交酯形成内酯和交酯-羟基酸羟基酸羟基酸羟基酸-羟基酸羟基酸羟基酸羟基酸-羟基酸羟基酸羟基酸羟基酸-羟基酸羟基酸羟基酸羟基酸交酯交酯交酯交酯-内
24、酯内酯内酯内酯-内酯内酯内酯内酯,不饱和酸不饱和酸不饱和酸不饱和酸2.4 2.4 生成酰胺生成酰胺生成酰胺生成酰胺 提示:合成上一般通过羧酸衍生物制备酰胺提示:合成上一般通过羧酸衍生物制备酰胺提示:合成上一般通过羧酸衍生物制备酰胺提示:合成上一般通过羧酸衍生物制备酰胺(第(第(第(第1313章)章)章)章)Cyclic amides:Imides from dioic acids,or lactams fom amino acidsImideImide formation:formation:LactamLactam formation:formation:PenicillinsPenicil
25、lins are are lactamslactams:ROH stands for ROH stands for transpeptidasetranspeptidase,the,the enzyme necessary for all cell wall enzyme necessary for all cell wall construction.Osmotic pressure in a construction.Osmotic pressure in a cell is enormous,10-20 cell is enormous,10-20 atmatm.Penicillin.P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机化学 羧酸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