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第八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原理第八讲.ppt(9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河南科技学院 马 珂 2014年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原理 课程概述:第一部分:城市与城市规划第二部分:城市规划的影响要素及其分析方法第三部分:城乡空间规划第四部分:城市专题规划第五部分:城市规划的实施课程概述: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第十九章 城市设计与城市遗产保护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居者有其屋计划”新新新新 加加加加 坡坡坡坡“天堂里的地狱”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解决居住问题的关键:解决居住问题的关键:规划设计规划设计 公共政策公共政策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居民的环境需求居民的环境需求 生理需求 安全的需求 交往的需求 消闲的需求
2、美的需求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 居民是城市的主人居民是城市的主人,居民的生活是城市最主要的,居民的生活是城市最主要的活动之一。活动之一。城市生活居住体系包括两个层次:住宅(家庭生城市生活居住体系包括两个层次:住宅(家庭生活单元)、居住区。活单元)、居住区。以人为本以人为本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考虑如何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需求层次理论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需求的产生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从满足人的需求出发,住宅区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居住环境的适居性、识别性与归属性以及营造具有文化与活力的人文环境。人的活动 空间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 国际居
3、住标准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孙中山最低标准:每人一个床文明标准:每户一套房舒适标准:每人一个房间豪华标准:每人一套房 现在我国正朝着舒适标准努力,争取每户一套房,每人一间房。居住区的各系统不是孤立的,它与周围地区和整个城市相应的各项系统密切相关。在物质系统的构成上,它是城市物质系统的基本单元;在物质系统的空间布局上,它是城市整体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方面,它又是整个社会生活网络的重要节点。系系统的整体性的整体性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 (教材第七章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P142)第1节 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 1.1.住区的概念与类型住区的概念与类型 住区的概念:住区是住区的概念:住区是城乡居
4、民定居生活的物质城乡居民定居生活的物质空间形态,是关于各种类空间形态,是关于各种类型、各种规模居住及环境型、各种规模居住及环境的总称。的总称。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第1节 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住区的类型:住区的类型:按城乡范围来分:按城乡范围来分:城市住区、独立工矿企业和科城市住区、独立工矿企业和科研基地的住区、乡村住区研基地的住区、乡村住区按建设条件分:按建设条件分:新建住区、旧住区新建住区、旧住区按住宅层数来:按住宅层数来:底层住区、多层住区中高层住底层住区、多层住区中高层住区、高层住区区、高层住区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1.3住区的规模1.3.1影响住区规模的主要因素公共服务设施的经济性
5、与服务半径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其他影响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 公共设施的经济性:人口3.5万时,设施如要成套配置,则不经济。人口为4.5万时,设施项目配置可全,但要合并。一般人口为6万人左右才合理 公共设施的合理服务半径 住区公建使用时,步行15分钟为宜 则服务半径R=800-1000M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1.3住区的规模1.3.2我国规范中对住区规模的划分三个层次,具有相应的人口规模:居住区3000050000人居住小区1000015000人组团10003000人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2、规划任务 为居民经济合理地确定一个舒适、卫生、安全、宁静而优美的环境。
6、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3、住区规划的编制内容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包括改建范围)确定住区要实现的功能和目标确定居住人口数量规模(或户数)和用地的大小拟定居住建筑的布置方式确定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允许设置的生产性建筑)的内容、规模、数量、标准、分布和布置方式拟定各级道路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对外出入口位置、泊车量和停泊方式拟定绿地、活动、休憩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拟定有关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方案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对不同阶段的方案进行必要的公众参与和专家咨询,满足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综合协调要求。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第二节 住区的组成、功能与规划结构1、住区的组成 1
7、.1住区的组成要素 组成要素组成要素 物质要素物质要素精神要素精神要素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1.2住区的组成内容 根据工业类型基本上可分为以下两类:组成内容组成内容 建筑工程建筑工程室外工程室外工程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1.3住区的用地组成 用地组成用地组成公建用地公建用地R02公共绿地公共绿地R04住宅用地住宅用地R01道路用地道路用地R03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1.4住区的环境组成 (1)内部居住环境 (2)外部生活环境空间环境空气环境声环境热环境光环境视觉环境生态环境邻里和社会环境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2、住区的功能居住功能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高效性环境保护、维持生态过程社会互动
8、功能对多样性的包容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3、住区的规划结构 3.1住区规划结构的演变郊区整体规划社区模式邻里单位模式居住开发单元模式扩大小区模式(居住综合区)居住综合体新城市主义模式(公共交通导向开发模式)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新城市主义模式 设计准则有一个邻里中心和一个明确的边界,每个邻里中心应该被公共空间所界定,并由地方性导向的市政和商业设施来带动;最优规模由中心到边界的距离为400m左右的空间范围;各种功能活动达到一个均衡的混合居住、购物、工作、就学、礼拜和娱乐;将建筑和交通建构在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街道组成的精密网络之上;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新城市主义模式 设计特征相对自给自足的步行环
9、境,围绕核心城镇设施和商店布置住宅为人行和车行提供更多可选择的通行路线设计为行人、自行车、游戏以及机动车等共同使用的街道为了围合街道空间以形成公共空间,建筑的道路退界较少,街道两侧的住宅前廊离人行道也较近。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3.2影响住区规划结构的主要因素 住区的规划结构住区的规划结构 住区的功能要求住区的功能要求居民的生活需要居民的生活需要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3.3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 (1)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 可保证居民生活方便、安全、安静,城市道路分工明确。(2)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3)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 居住区由若干个居住小
10、区组成,每个小区由23个组团构成 第三节 住区的规划设计1、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1.1 基本理念 “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 1.2 基本原则整体性整体性经济性经济性:节地、节能、节材、节省维护费用节地、节能、节材、节省维护费用 科学性科学性: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 生态性生态性:改善居住区功能,提高居住区质量,同时带来经济与环境效益改善居住区功能,提高居住区质量,同时带来经济与环境效益 地方性与时代性地方性与时代性:反映当地的气候、地理条件、居民的生活习惯、建筑材料与历史文脉反映当地的气候、地理条件、居民的生活习惯、建筑材料与历史文脉等因素等因
11、素 超前性与灵活性超前性与灵活性领域性与社会性领域性与社会性健康性健康性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1.3住区设计的基本要求 1.3.1使用要求 A 选择合适的住宅类型 B 满足居民生活的多种需要 C 合理组织居民室外活动、休息场地、绿地等1.3.2卫生要求 A 日照 B 通风 C 防止噪声 D 减少污染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日 照为使住宅能够获得好的日照,必须考虑住宅的位置关系。这涉及到两个方面,首先是以什么高度角作为标准。其次是两幢住宅之间的间距;由于冬至日是太阳高度角最低的一天,规划一般以这一天作为日照的最低的要求。日照标准: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日照时间的最低日照质量作为该地区的标准,每一户
12、住宅的日照不得低于该标准。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住宅为保证后排在规定的时日能够获得所需的日照量(日照标准)而保持的一定间距,这个间距称为日照间距。日照量日照时间日照质量。日照时间是建筑物在规定的某一日内受到日照时数为计算标准的。日照质量是指每小时室内地面和墙面阳光投射面累计的大小及阳光中紫外线的效用。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通风建筑物高度越高,深度越小,长度越大时,其背面旋涡区就越大,对建筑的通风有利。但对其背后的建筑通风不利。建筑间距愈大,后排房屋受到的风压就越大,间距大比间距小通风有利。风向入射角与建筑物迎风面的垂直线夹角为。时,建筑群的自然通风有利,并且。比。为好。当风向入射角为。和。时,间
13、距大小对建筑群通风效果的影响不大。建筑物能错位布置时,对整个群体的通风有利。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1.3.3安全要求 1、防火 为防止火灾的产生及蔓延,要考虑建筑物之间防火间距。山墙无窗(门)时,间距不应小于3.5m,以便于消防车进入。当建筑长度超过160米时,应在建筑中部底层留有一个净高、宽不小于4米的通道,以保证消防车能够通过;每一个建筑群(组团)应有两个以上的出入口,以保证在危急时不影响出入,一些设施的布置也应不影响出入;居住区必须设置消防栓,每一个消防栓的服务半径为150米。城市设有消防站。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 2、防震 A 所处地区安全。不选在地震时的危险地区 B 有安全疏散用地。
14、供人们暂时停留。C 道路通畅,便于疏散,且布置在房屋倒塌范围外。D 房屋体型应尽可能简单 3、防空 A 贯彻“平战结合”原则 B 地下建筑应与地下工程管网的规划设计密切配合1.3.4经济要求 1.3.5美观要求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2、住宅及其组群的规划 2.1住宅类型的选择 2.1.1住宅选型的总体要求2.1.2住宅的类型及其特点 A 供家庭居住的建筑住宅 B 供单身人居住的建筑宿舍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2.1.3住宅建筑经济和用地经济的关系 (1)住宅层数 居住小区住宅的层数,根据土地资源情况,应选择多层(3层6层)中的6层和高层中的12层(或12层以上),或采用两者的混合搭配,这是比
15、较合适的。(2)住宅进深 住宅进深加大,外墙相应缩短,对于采暖地区外墙需要加厚的情况下经济效果显著。一般认为住宅进深在11以下时,每增加1,每公顷可增加建筑面积10002左右,可节约用地。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3)住宅长度 住宅长度在3060时,每增加10,每公顷可增加建筑面积700210002左右,在60以上时效果不显著。长度越长,住宅单元并接越长,山墙越省。但长度不宜过长,过长需要增加伸缩缝和防火墙等,对通风和抗震都不利。(4)住宅层高 据计算,层高每降低10cm,能降低造价1,节约用地2。2.1.3住宅建筑经济和用地经济的关系住宅建筑经济和用地经济的关系 2.1.4合理选择住宅类型(1
16、)住宅标准:面积标准和质量标准(2)套型与套型比 套型每套住房的面积大小和居室、厅及卫生间的数量 套型比各种套型的比例(3)确定住宅建筑层数和比例(4)适应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和居民的生活习惯(5)有利于节约用地、结合地形(6)符合城市建筑面貌特色的要求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2.2住宅的规划布置 2.2.1住宅群体的组合(1)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及特点 1)行列式 2)周边式 3)混合式 4)自由式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1)行列式 特点:A 日照好,有利通风 B 有规律,也富于变化 C 工程简单,便于施工 D 空间缺乏封闭感。小空间缺乏停留感 E 连续性过强时,易显得呆板 丰富空间的措施
17、:A 山墙错落增加停留感及围合性 B 单元错开拼接产生体型变化 C 成组变向打破单调感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 2)周边式特点:A 室外场地集中。空间完整,封闭性好 B 安静、安全 C 寒冷地区有利挡风 D 相当多居室朝向不好 E 不能适应地形变化 F 不利于抗震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2)住宅群体的组合方式 1)成组成团的组合方式 由一定规模和数量的住宅组合成组或成团,作为居住区或居住小区的基本组合单元。组团的一般分隔手段有:A 以绿化分隔 B 以公建分隔 C 以自然地形分隔 D 以道路分隔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2)成街成坊的组合方式 成街
18、以住宅沿街成组成段的组合方式 成坊住宅以街坊作为整体的一种布置方式 一般用于规模不大的街坊或保留房屋较多的旧居住区 3)整体式组合方式 是将住宅(或结合公共建筑)用连廊、高架平台等连成一体的布置方式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3)住宅群体的空间组合 对比:指同一性质物质的悬殊差别 韵律及节奏:同一形体有规律的重复和交替使用所产生的空间效果 比例与尺度:不要使人感到太空旷,但也不可使人感到压抑、沉闷。色彩:大面积保持稳定、持久,重点部位可做重点处理 绿化:运用不同的绿化手段,与建筑、道路结合,组成生动、活泼的建筑群体空间 道路:注意道路线形的选择及处理,使沿街景色不断变化 建筑小品 第十八章 城乡
19、住区规划2.2.2住宅群体组合与日照、通风及噪声的防治 (1)住宅群体争取日照和防止日晒的规划设计措施 A 住宅错落布置 B 布置点式住宅 C 住宅偏转布置 D 利用绿化防止西晒 E 利用地形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2)住宅群体提高自然通风和防风效果的规划措施 A 住宅错列布置,增加迎风面 B 低层建筑布向迎风面 C 迎风面布短栋建筑 D 利用绿化导风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3)住宅群体噪声防治的规划措施 A 隔开噪声源 B 合理组织道路系统 C 合理布局建筑 D 利用绿化 E 利用人工障壁 F 利用地形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3、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 3.1住区公共服务设施
20、配置的目的和意义 1、按公共设施的使用性质分类 教育 医疗卫生 文化体育商业服务 金融邮电 社区服务市政公用 行政管理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3.2公共服务设施指标的制定和计算方法 包括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两方面指标,计算方法有:千人指标即每千居民所拥有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中学、小学、医院等以该指标计算。民用建筑综合指标它是按厂矿企业单位每职工多少平方米建筑来进行计算。适用于新建厂矿企业单位居住区的民用建筑投资计算。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2)规划布置的方式第一级(居住区级):主要包括一些专业性的商业服务设施和俱乐部、图书馆、派出所、邮电等第二级(小区级):包括菜站、综合商店
21、、小吃店、物业管理、会所、幼托、中小学等第三级(组团级):包括居委会、年活动室、服务站、小商店等 第二、三级公共服务设施都是居民日常必须的,通称为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3.4.3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 服务半径一般不应超过400500M(1)居住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 商业设施或设于住宅底层或独立设置 中、小学一般应设在居住区或小区的边缘较僻静地段 小学服务半径=500m 中学服务半径=1000m 托幼最好布置在环境安静、接送方便的单独地段 小商店设在路口上,服务半径100150M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4、住区道路和交通的规划布置 4.1居住区道路
22、的功能和分级 4.1.1按照功能要求划分 居民日常生活的交通要求 通行清除垃圾、递送邮件等市政工程车辆 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和工厂的货运车通行 满足铺设各种工程管线的需要 道路走向及线形是组织居住区建筑群体景观的重要手段,也是居民相互交往的重要场所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8.0.2 居住区内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其道路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8.0.2.1 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8.0.2.2 小区路:路面宽6-9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的不宜小于10M;8.0.2.3 组团路:路面宽3-
23、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10M;非采暖区不宜小于8M;8.0.2.4 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版年版)4.1.3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1、为保证居住区内居民的安全和安宁,居住区内的道路应按功能进行分级,过境交通不穿越居住区,不宜有过多的车道出口通向城市干道,并且出口间距应不小于150米。若出口较多,可以用平行于城市交通干道的地方性通道来解决居住区通向城市交通干道出口过多的矛盾。2、道路走向要便于职工上下班。住宅与最近的公共交通站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500米。3、应充分利用和结合地形,如尽可
24、能结合自然分水线和汇水线,以利雨水的排除。在南方多河地区,道路宜与河流平行或垂直布置,以减少桥梁和涵洞的投资。在丘陵地区则应注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以节约投资。4、对旧居住区改建时,应充分利用原有道路和工程设施。5、车行道一般应通至住宅每个单元的入口处。建筑物外墙面与人行道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1.5米,与车行道边缘的距离不小于米。6、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超过120米,在尽端处应能便于回车,回车场地不小于12*12米。7、如车道宽度为单车道时,每隔150米左右应设置车辆会让处。8、道路宽度应考虑工程管线的合理敷设。9、道路的线形、断面等应与整个居住区规划结构和建筑群的布置有机地结合,组织良好的居住区
25、景观。10、无障碍设计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4.2住区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人车分行人车混行人车共存 第十九章 城市设计与遗产保护城市设计的含义:具体表现在对城市选址、城市道路及重要建筑的布局与设计方面都有全面考虑,它包括了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内涵。城市设计的作用:重要作用表现在为人类创造更亲切美好的人工与自然结合的城市生活空间环境,促进人的居住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高。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城市设计贯穿了城市规划的各阶段及各层次、既有分析与策划内容、又有具体形体表达的内容。其目的在于回复与保持城市中个体环境质量的连续性与一致性、改善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环境美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它是城
26、市规划的延伸和具体化。第十九章 城市设计与遗产保护城市设计的内容空间关系:城市设计的对象既包括城市的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也包括城市发展中涉及的人文环境。时间过程:城市设计既与空间有关又与时间有关,因为它的构成元素不但在空间中分布,而且在不同的时间又不同的人建造完成。政策框架: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城市设计的目的是制定一系列知道城市建设的政策框架,在此基础上进行建筑或环境的进一步设计与建设。城市设计可以分为下列类型:城市设计可以分为下列类型:一 城市总体空间设计;二 城市开发区设计;三 城市中心设计;四 城市广场设计;五 城市干道和商业街设计;六 城市滨水区设计;七 城市居住区设计;八 城市园林绿地
27、设计;九 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十 城市旧区保护与更新设计;十一 大学校园及科技研究院设计 十二 博览中心设计 十三 建设项目的细部空间设计图底关系 第十九章 城市设计与遗产保护城市设计的层次性表现为:一、城市设计的目标具有多重性:设计一个精美的 物质形式及有升级的空间;制定完善的管理程序 及设计实施导则;二、城市设计的内容具有多重性:对城市物质形体 空间设计;对城市整体社会文化氛围设计;形成与运作 机制的设计。三、城市设计的理论体系具有多重性;城市设计理论的发展已突破了功能性理论的范畴,而形成功能性理论,规范性理论,决策理论三个部分。四、城市设计的工作范畴具有多重性:过去对城市设计的理解是详细规
28、划之下的范畴,当今逐渐发展为城市设计研究大到整个城市或区域小到具体的局部地段及场址的物质与社会问题。作为公共政策的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是一种公共政策 作为公共参与的媒介,它是一个多元参与决策的公共过程。城市设计的管理控制 城市设计的管理是从宏观到围观对城市建设进行管理。所谓宏观,是指从城市的整体格局、形态结构等系统入手,协调城市规划,使城市形成良好的形态环境,发挥最大的综合效能,因而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一项宏大的系统管理工程。一、委托和协助城市设计的编制。二、组织对城市设计成果的评价和审定。三、对城市设计进行实施操作、监督维护和信息反馈。城市历史文化遗产雅典宪章雅典宪章1933年年真能代表某一时期的
29、建筑物,可引起真能代表某一时期的建筑物,可引起普遍兴趣,可以教育人民。普遍兴趣,可以教育人民。威尼斯宪章威尼斯宪章1964年年能够见证某种文明、某种有意义的能够见证某种文明、某种有意义的发展、某种历史事件的城市或乡村环境发展、某种历史事件的城市或乡村环境马丘比丘宪章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年一切有价值的、说明社会和民族一切有价值的、说明社会和民族特性的文物必须保护起来特性的文物必须保护起来华盛顿宪章华盛顿宪章1987年年一切城市、社区、不论是长期逐渐一切城市、社区、不论是长期逐渐发展起来的,还是有意创建的,都是历史上,各种各样的表发展起来的,还是有意创建的,都是历史上,各种各样的表现,这些文化财
30、产无论其等级多低,均构成人类的记忆。现,这些文化财产无论其等级多低,均构成人类的记忆。第十九章 城市设计与遗产保护1、保存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留存城市的记忆、保存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留存城市的记忆2、继承传统文化,以延续民族的发展脉络、继承传统文化,以延续民族的发展脉络3、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契机、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契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义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义 第十九章 城市设计与遗产保护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方式1、指在城市中不可移动的文物,以及城市历史遗迹、历代、指在城市中不可移动的文物,以及城市历史遗迹、历代遗址、古代和近现代杰出人物纪念地、古木、古桥等构筑遗址、古代和
31、近现代杰出人物纪念地、古木、古桥等构筑物。物。2、保护方式:、保护方式:尊重原物尊重原物保存方式:保存方式:维护性的修缮、加固和恢复性的修复维护性的修缮、加固和恢复性的修复特别要尊重原始资料和确凿的考古学证据,不应有丝毫的臆特别要尊重原始资料和确凿的考古学证据,不应有丝毫的臆测。测。第十九章 城市设计与遗产保护空间系统及景观界面的保持 空间系统:由城市各个层次的空间关系与形态、各种空间空间系统:由城市各个层次的空间关系与形态、各种空间在城市空间系统及城市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其中的活动在城市空间系统及城市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其中的活动等要素构成等要素构成 景观界面:开放空间周围的界面、主要景观视线所及的建筑、景观界面:开放空间周围的界面、主要景观视线所及的建筑、自然界面以及街道界面。自然界面以及街道界面。思考1.城市住区更新规划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他对城市更新具有怎样的意义?2.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应重点考虑哪些因素?如何判断一个城市设计的是否优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