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一公民的政治生活(新人教必修2).ppt
《2014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一公民的政治生活(新人教必修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一公民的政治生活(新人教必修2).ppt(8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政政 治治高考一轮总复习专题一专题一 公民的政治生活公民的政治生活 高考考点考向预览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广泛、真实的民主国家及国家的根本属性 1.从知识的考查上看:考查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我国的国家性质;民主的含义;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人民民主的特点及表现;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2.从试题类型上看:从历年高考看,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而我国的国家性质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也经常作为主观题的要点出现。我国的国家性质新型的民主、新型的专政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政治保证新时期新要求政治权利与义务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从知识的考查上看:集中
2、考查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等知识。2.从试题类型上看:在主观题方面,与其他专题结合命题的可能性较大。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民主选举选举方式 1.从知识的考查上看:结合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考查公民政治参与的方式与途径等知识。2.从试题类型上看:以人们比较关心的社会问题为背景,采用主观题型的可能性大。因此,本专题的复习要从两方面准备:一方面夯实基
3、础知识,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另一方面联系社会热点,贴近现实生活,重视知识的运用。珍惜选举权民主决策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民主管理最广泛的民主实践共建祥和文明社区民主监督选择民主监督的方式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我国的国家性质1.判断并说明: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2.判断并说明: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真实性、全民性。()(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真实性。没有全民的民主,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3.判断:(1)民主是全体公民中的多数人进行统治。()(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会妨碍人民民主。()4.辨析: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4、就是要坚持专政职能,打击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4.该观点具有片面性。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不仅必须坚持专政职能,打击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维护国家长治久安,而且还要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等。考点1 广泛、真实的民主1.国家(1)国家的本质: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2)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2.我国的国家性质(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4)人民
5、民主的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人民民主的广泛性的表现: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人民民主的真实性的表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5)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民主与专政是辩证统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对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理解(1)我国的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民主权利的广泛性。我
6、国宪法以大量条文确认我国公民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广泛的民主自由权利。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2)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误区警示】比较公民与人民 提示:公民与人民不是一回事,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含义不同。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在我国,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
7、和国国籍的即为中国公民。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指的是公民与国家的一种法律关系。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是与敌人相对应的,在我国现阶段,人民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外延不同。公民概念的外延比人民概念的外延大,即公民包括人民,也包括不属于人民范围但具有我国国籍的人。联系:凡是人民一定是公民,但公民不一定是人民。【例1】观点一:“国家是人民通过社会契约而结成的。国家维护一切缔约者的自由、平等、生命、财产利益,国家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观点二:“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
8、器,这一点即使在民主共和制下也丝毫不比君主制下差。”上述观点()都肯定了国家是一个阶级范畴 都指出了国家采取暴力和怀柔两种政策 观点一歪曲了国家的起源,观点二指明了国家的本质 观点一否认了国家的阶级性,观点二肯定了国家的阶级性 A.B.C.D.【答案】B 【解析】观点一否认了国家的阶级性,歪曲了国家的起源;观点二肯定了国家的阶级性,指出了国家的本质。不正确。1.近代西方学者卢梭认为,国家是在订立契约的基础上产生的,而订立契约的主体是人民,因此,国家应该体现人民的最高共同意志。这一观点()A.认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B.抹杀了国家的阶级性 C.否认了国家的全民性 D.承认了不同性质国家人民的地
9、位是不同的 1.B(从产生上看,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材料中的观点把国家视为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显然是抹杀了国家的阶级性。)2.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是()A.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B.国家是否实行“多数人的统治”C.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 D.国家是否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管理 2.C(本题考查国家性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判断能力。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是哪个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故选。)考点2 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1)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
10、我国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我国宪法。(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2.怎样理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1)只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2)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新要求(1)扩大社会主义民主。(2)实行依法治国。(3)强化为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建设服务的政府职能。(4)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5)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阶段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1)从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角
11、度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保证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证人民当家作主。(2)从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和稳定的神圣职责与警惕国内外极少数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的需要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充分发挥国家依法保护人民、打击敌人的作用,切实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和稳定,依法严厉打击危害社会主义制度、危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没有人民民主专政,就不可能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保卫国家主权和安全,抵御外来侵
12、略和威胁;就不可能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治安,打击犯罪,惩治腐败。(3)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误区警示】权利与权力是一回事 提示:二者不是一回事,二者的区别如下:(1)本质不同。权力是一个政治概念,一般是指有权支配他人的强制之力,它的对应方是服从;权利是一个法律概念,一般是指自身拥有的维护利益之权,它的对应方是义务。(2)享有者范围的大小不同。权力是同一定职务相联系的,其享有者的范围是特定的;权利为每个公民所享有,享有者的范围是广泛的。(3)二者行使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不同。权力既不能转让,也不能放弃;权利有的可以转让或放弃。【例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3、,在新的历史时期有了新的要求。这主要包括()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依法治国 尊重和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统一,维护国家安全 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A.B.C.D.【答案】D 【解析】是任何时期、任何民主制国家都应该具有的,是新要求。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一定要在党的领导下,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让人民群众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从根本上说,是因为()A.我国是人民民
14、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B.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C.国家要维护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 D.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3.A(“让人民群众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A项正确;B、C两项不是根本原因;D项错误,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选择题1.“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定能够不断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保证 是我国各项工作的中心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任务 就是尊重和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A.B.C.D
15、.1.C(经济建设是我国各项工作的中心,排除;题干未涉及生存权和发展权,排除,故选C。)2.下列对“人民当家作主”的理解,正确的是()A.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事务都由人民管理 B.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行使国家权力 C.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可以制定宪法和法律 D.在我国,每位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B(A、C、D说法都是错误的。)复习至此,请做练案13 我国的国家性质学案2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判断:(1)公民的选举权是指选举村委会成员的权利。()(2)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3)公民的权利与义务都可以
16、放弃。()(4)参与政治生活,对于中学生来说,只要学好政治知识就行了。()2.辨析:选举权的主体是全体公民。2.该说法错误。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国拥有选举权的主体空前广泛,但并不是所有公民都有选举权,属于下列情况的公民没有选举权:(1)未满18岁的公民;(2)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因此,该说法不够确切。考点1 神圣的权利 庄严的义务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1)含义: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
17、和自由。(2)内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2.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有哪些(1)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2)公民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3)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4)公民有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准确把握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含义:公民的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被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2)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对象: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
18、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3)重要性:在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每个公民事实上不可能都能直接参与国家管理。因而宪法赋予公民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公民就可以通过选举,挑选自己满意和信任的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将自己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力让渡给这些代表,让他们代表自己行使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正是从这个意义上,选举权、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误区警示】关于权利与义务关系常见的认识误区错误认识指证 等同论:权利即是义务,义务即是权利 权利与义务是有严格界限的,不能将二者等同起来 割裂论:权利和义务是可以分离的 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不能将二者
19、割裂开来 先后论:先享有权利,后履行义务 这种理论实质上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侧重论:享有权利比履行义务更重要 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不能说哪一个更重要 均等论:享有多少权利就履行多少义务 公民享有的权利与履行的义务不可能完全等量【例1】下列行为的错误在于()A.正确地区分了权利与义务 B.法律意识淡薄 C.属于犯罪行为 D.不懂得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要享有权利就必须履行义务,两者具有一致性。漫画中的行为恰恰违背了两者的一致性。1.下面漫画表明我国公民享有()立法权 选举权 言论自由权 监督权A.B.C.D.1.D(公民通过
20、民主听证会参与政治生活,体现了公民有言论自由,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愿,体现了公民有权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与题意相符;认为公民有立法权是错误的,公民的选举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故选D项。)2.我国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是()A.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公民的政治自由 C.公民的监督权 D.公民应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2.A(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 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题意。)3.近年来,“晒客”一词窜红网络。晒工资、晒消费、晒工作、晒宝宝时下的“晒”成了公众的常用词,特别是人们越来越多地“晒”政治,
21、“晒”也成了社会的政治生活形态。“晒”政治表明()我国政治生活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 人民行使监督权,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人民享有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公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国家权力的主体 A.B.C.D.3.A(本题考查我国公民的监督权及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晒”政治意味着把重要的政务信息在网上公开,便于人民群众监督及更好地发扬民主,正确;“直接”说法错误,观点错误,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考点2 参与政治生活 把握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1)公民在享有权利与履行义务方面一律平等。(2)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2.坚持权利和义
22、务统一的原则(1)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能确保权利的实现。(2)具体要求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我们既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公民在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当个人利益与
23、国家利益产生矛盾的时候,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正确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法律实施上的平等,不是讲立法上的平等。我国的法律只能反映和体现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在立法过程中不能对敌对分子讲平等。否则,法律就不能成为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安定,保证改革开放的有力武器。但在法律的实施过程中,对所有公民而言都是平等的。(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是指绝对的平均主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要求法律赋予一切人以平等的法律地位,而平均主义则是要求取消一切差别,在各方面实行绝对均等,这种主张是不切实际的。(3)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
24、等的原则,反对一切特权。我国宪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说明,法律面前没有特殊的公民。官官相护、徇私枉法者最终要受到法律的惩罚。(4)我国宪法对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是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权利的平等,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不平等。要消灭这种不平等,不仅需要运用法律手段,更重要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全面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物质生活水平。【误区警示】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公民,享有的公民权利越多 提示: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虽然在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方面存在差别,但在享有权利与履行义务方面一律平等。公民受教育程度
25、的高低不影响公民享有的权利的多少。【例2】著名科学家、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在1948年,准备赴美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研究所工作,填写申请表时,在最后一栏“若中美交战时,你是否忠于美国?”他不加踌躇地填“NO”。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A.公民要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B.公民要自觉维护国家荣誉,增强民族自尊心 C.只要爱国,我们就一定能为国家作出贡献 D.公民要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同等重要的原则 【答案】B 【解析】A项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D两项观点均不正确。4.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规定,“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从而改变了以往因城乡居民收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届高三 政治 一轮 复习 课件 专题 公民 政治生活 新人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