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22届高三9月摸底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pdf
《精品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22届高三9月摸底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22届高三9月摸底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河北衡水中学河北衡水中学 20222022 届高三摸底联考(全国卷)届高三摸底联考(全国卷)语文试题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灾异与人事葛剑雄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对水旱灾害相当敏感。加上中国东部主要农业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大小灾害频繁,成为统治者和民众经常性的威胁。现实的需要使中国古代对天文、气象、物候的记载和研究相当重视,并注意考察人类活动与自然变化的关系,形成了一些独特的观念,其中之一即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时下流行的看法都将天人合一解释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多的是反映了时人的愿望,是对传统观念一种积极的、但也是实用主义的解释。尽管原始的天人合一观念的确包含了这样的内容,
2、却并不是它的主体。所谓“天人合一”,是指天意决定人事,而天意是通过天象或灾异来显示的。君主是“天子”,由天意确定,也代表天命。所以君主如有失德,或治理不当,或人事有悖于天意,必定会受到天象的警告或灾异的惩罚。正因为如此,从最古老的史书开始,天象和灾异都是不可或缺的记载。 二十四史中大多有五行志 、 天文志 、 灾异志 ,但所记内容无不与朝代兴衰、天下治乱、君主贤愚、大臣忠奸相一致。凡国之将兴,天子圣明,大臣贤能,则风调雨顺,紫气东来,吉星高照;反之则灾异频仍,天象错乱。在这种观念的主导下,一旦出现罕见的天象或异常的气候,如日蚀、太阳黑子、流星、陨石、星宿异位、地震、山崩、水旱灾害等,皇帝就要换
3、上素色服装,不吃荤腥辛辣,不近女色,迁居偏僻清静的场所,反省自己的过失,征求臣民的意见。有的皇帝还会下“罪己诏”,公开承认错误,宣布改弦更张的政策。有的虽没有具体措施,却会请求上天千万不要与天下百姓为难,一切罪责由自己担当。为了通达上天,感动诸神,往往还要在正常的祭祀典礼以外,按需要举办各类额外的祭祀或祈求仪式。这样做一般不会错,因为皇帝总有失德之处,政府的举措不会十全十美,臣民们平时不敢说的话,不便提的意见也可趁机上达天听。即使是昏君暴君,在上天的警告面前也不得不有所收敛。在专制集权体制下,只有这样的机会才能给最高统治者一点警诫。何况举办这些活动一般花不了多少人力物力,一旦渡过难关,就能博得
4、万民称颂,名垂史册。万一无效,也是天威莫测,天意难违,君臣都已尽了人事。对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无积极作用,因为人能敬畏天命天意,总会格外小心谨慎。不过“天人合一”也是一把双刃剑,奸臣小人也能利用天象灾异做手脚。因为对天象的解释在人,也没有什么标准答案,所以大权在握的人完全可以随心所欲将矛头指向政敌异己,或者趁机按自己的意愿改变政策。正人君子和书呆往往泥古不化,只知援引古代圣君贤臣的先例,只会侈谈修身进德,不屑采取具体措施,或者不知如何应对灾情。极端的做法就是听天由命,毫无作为,以为只要绝对敬畏,专修人事,灾害不除自灭。如唐玄宗时发生严重蝗灾,一部分大臣的意见竟然是不应消灭,只能听任蝗虫自生自
5、灭,才符合天意,皇帝只要深刻自省,定能得到上天的宽恕。幸而唐玄宗听从宰相姚崇的建议,下令灭蝗,才没有造成更大的灾情。现在面对异常气候和严重灾情,自然又会想到天人合一的观念。我希望在运用和阐述时能实事求是,尊重历史,采取辩证而积极的态度。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以农立国的特点,使中国对水旱灾害相当敏感,中国东部主要农业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大小灾害频繁,成为统治者和民众经常性的威胁。B. 将天人合一解释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一种积极的,也是实用主义的解释,这一解释反映了人们的愿望)C. 天象和灾异在中国的古代史书里都有所记载,如”二十四史”中五行志 天文志 灾异志所记内
6、容与朝代兴衰、天下治乱、君主贤愚、大臣忠奸相一致。D. 天人合一的观念使得皇帝在出现罕见的天象或异常的气候时,往往会采取一些措施,反省自己的过失,征求臣民的意见。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中国“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的观念的形成是因为中国以农立国,大小灾害频繁,需要考察人类活动与自然变化的关系。B. 天象或灾异显示天意,君主如有失德,或治理不当,或人事有悖于天意,也会受到天象的警告或灾异的惩罚。C. 在专制集权体制下,君主举行的祭祀或祈祷仪式能够给臣民们一些说话的机会,他们平时不敢说的话、不便提的意见也可趁机上达天听。D. 皇帝举办一些活动对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会有积极
7、作用,因为人能敬畏天命天意,总会格外小心谨慎。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天意决定人事是天人合一的基本意思,罕见的天象或异常的气候,如日食、流星、陨石、地震、山崩、水早灾害等,都是天意对人的惩戒。B. 天人合一的观念,有它的积极作用,因为皇帝总有失德之处,政府的举措不会十全十美,即使是昏君暴君,在上天的警告面前也不得不有所收敛。C. “天人合一”是一把双刃剑,奸臣小人可以利用天象灾异做手脚,而泥古不化的正人君子和书呆子往往在灾异面前不屑采取具体措施,或者不知如何应对灾情。D. 现在面对异常气候和严重灾情,自然又会想到天人合一的观念。作者希望在运用和阐述这一观念时能实事
8、求是,尊重历史,采取辩证而积极的态度。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及进士第。知州夏竦以为有宰相器。预修天圣编敕 ,擢群牧判官,因转封言:“旧制不以国马假臣下,重武备也。今日圣断乃异于昔,臣窃惑焉。若是,则清强者沮矣”。久之,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遗诰:章惠太后议军国事;籍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又奏:“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籍言:“祖宗以来,未有美人称教旨下府者,当杖内侍。”诏有司:“自今宫
9、中传命,毋得辄受。”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反坐言宫禁事不得实,以祠部员外郎罢为广南东路转运使。又言范讽事有不尽如奏,讽坐贬,籍亦降太常博士。寻复官,徙福建转运使。自元昊陷金明、承平,破五龙川,边民焚掠殆尽,籍至,稍葺治之。戍兵十万无壁垒,皆散处城中,畏籍,莫敢犯法。元昊遣李文贵赍野利旺荣书来送款,籍曰:“此诈也。”乃屯兵青涧城。后数月,果大寇定川,籍召文贵开谕之,遣去。既而元昊又以旺荣书来,会帝厌兵,因招怀之,遣籍报书,使呼旺荣为太尉。籍曰:“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今其书自称宁令或谟宁令,皆其官名也,于义无嫌。”朝廷从之。仁宗不豫,籍尝密疏,请择宗室之贤
10、者为皇子,其言甚切。徙定州,召还京师,上章告老,寻以太子太保致仕,封颍国公。薨,年七十六。时仁宗不豫,废朝、临奠皆不果,第遣使吊赙其家。赠司空,加侍中,谥庄敏。(节选自宋史庞籍传 )4.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A. 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B. 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C. 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D. 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5. 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判官”,古代设置的一种属
11、官,宋代于各州府沿置,选派京官充任称签书判官厅公事。B. “致仕”,指的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C. “笼”,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D. 文中的“不豫”是指不事先预备。例如 礼记中庸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庞籍不畏权贵。庞新升任开封府判官时,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 烧掉垂帘礼仪制度,面对后宫干政,要求杖打内侍,拒绝听从命令。B. 庞籍长于吏事。仁宗执政初期,庞挤劝谏仁宗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 防止朋党,提拔亲近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要只听信于执政大臣。C. 庞籍治军有方。庞籍为解决数万士兵
12、军月物资问题,招募百姓就地耕种,以供军粮,戍兵纪律严明,虽分散驻扎在城中,却无一人犯法违禁。D. 庞籍足智多谋。庞籍识破了元昊的外交手段,断定李文贵带野利旺荣的书信是投诚欺骗,并在青涧城驻扎军队,抵挡敌人大举进犯。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l)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2)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一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沉醉东风对酒卢挚对酒问人生几何,被无情日月消磨。炼成腹内丹,泼煞心头火。葫芦提醉中闲过。万里云山入浩歌,一任旁人笑我。(选自元曲鉴赏辞典 )【注释】 :腹内丹:即“内丹”。宋元之际的道教主张以体内的“精”“气”为
13、药物,以“神”去炼,认为这样人就会忘却人间是非和私心杂念。这里借指修养性情。泼煞:扑灭。葫芦提:当时的俗语,指稀里糊涂。8. 与曹操的(短歌行)相比,虽然都有“人生几何“的提问,本曲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9. 这首散去的最后两句“万里云山入浩歌,一任旁人笑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对全曲的情感抒发又怎样的作用?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庄子逍遥游 中“_,_”两句,意思是说大鹏要高飞万里,必须借助强劲大风负载其巨大的翅膀。(2)杜牧阿房官斌中“_,_”两句写出了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的情形,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3)范仲淹渔家傲中“_,_
14、”两句既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又包含工业未就、无法归家的无奈。文学类文本阅读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裱 画 徐马犇裱画是一门传统手艺,淮城自古多文人墨客,裱画的地儿也就不缺乏了。说是裱画,其实字也裱。本土出产的画,外地的画,还有那些需要修缮的旧藏,淮城的装裱市场比较兴盛。但后来,有些作坊后继无人,有些作坊不再经营这老手艺,还有些作坊改成了机裱。不管别人怎样,淮城南门大街东边的一条巷子里,有个徐姓的裱画师,一直坚持手工装裱。徐家的裱画史不短。他家祖上学裱画时,认识了淮城人边寿民,后也常给边氏裱画,与其交流,向其取经,渐渐地,他的祖上善裱、能画、工篆刻。这几样,裱画徐全盘承继了。边寿民,
15、工诗书画,与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尤善画芦雁,人称“边芦雁”。他居于淮城天妃宫的芦苇畔,号苇间居士。裱画徐的祖上当时就给裱画铺起名为“念芦斋”,以纪念徐家与边氏的友谊。常言道“三分书画七分裱”,不难看出,装裱之于书画作品的意义。裱画的程序复杂烦琐,讲究颇多,对裱画师傅的综合素养要求极高。徐家裱画有三规,不丢画,不作伪,按工艺收钱、不因作者高低调价。有些不太识货的人,巧得名画抑或祖上有旧藏,是最易受骗的群体。有一回,南门靠西的一户人家,带着画作,慕名而来。裱画徐仔细着了画,不动声色,又看了看来人,议好价钱,即送走来人。此画竟是徐渭的画,裱画徐亦善写意,尤以花卉见长。他能模仿个九分像,不懂行的人根
16、本看不出差别。但裱画徐除了欣赏时间稍长一些,像裱普通的画作一样,平静地按工艺走。裱完后,他在卷轴旁不起眼的地方钤印,此印极小,表明是裱画徐裱的,以防日后起争议纠纷。在约定好的日子,画主交完钱取走了画。此事成了行业里的段子,用来形容裱画的人诚实。裱画有原裱和揭裱之分。原裱是裱初次待裱的画;揭裱是重裱已经裱过的画,揭裱最难,很少有人敢接这个活。但揭裱也给部分技艺高超却无良的人有了作伪的机会。一张宣纸可揭出几层,裱画人如存贪念,就会将老旧的名画揭成几幅,这些作品的色彩较原作淡很多,裱画人就上手补救,然后再做旧。一幅变多幅,倒卖给黑市。淮城藏家多,很多古画因年代久远,受潮被虫蛀在所难免,对于这些作品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解析 河北省 衡水 中学 2022 届高三 摸底 联考 语文试题 原卷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