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2练习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大纲版)(含解析版) (2).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备考2022练习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大纲版)(含解析版) (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考2022练习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大纲版)(含解析版) (2).pdf(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页(共 16页)2014 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大纲版)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大纲版)一、解答题一、解答题1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是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组成成分B细胞核中可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C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不能D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膜消失和重新形成的现象2 ATP 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 下列有关 ATP 的叙述, 错误的是 ()A线粒体合成的 ATP 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B机体在运动时消耗 ATP,睡眠时则不消耗 ATP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 ATPD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 ATP 来源于呼吸作用3下列
2、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 T 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B效应 T 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CT 淋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DT 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 B 细胞增殖4某同学在、三种条件下培养大肠杆菌,这三种条件是: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断补充培养基,及时去除代谢产物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补充培养基,不去除代谢产物以葡萄糖和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补充培养基,不去除代谢产物根据培养结果绘制的一段时间内菌体数的对数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如下:假设三种培养基中初始总糖量相等,则三种条件依次对应的趋势图是()第 2页(共
3、 16页)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丙、乙、甲5为验证单侧光照射会导致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这一结论,需要先利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之后再测定其含量假定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只与运输有关下列收集生长素的方法(如图所示)中,正确的是()AABBCCDD6小肠的吸收是指食物消化后的产物,水和无机盐等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0.9%的 NaCl 溶液时与兔的体液渗透压相等的生理盐水,某同学处于麻醉状态下的兔的一段排空小肠结扎成甲,乙,丙,丁 4 个互不相通,长度相等的肠袋(血液循环正常) ,并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如表甲乙丙丁向肠袋内注入等量的溶液,使其充
4、盈0.7%NaCl10mL0.9%NaCl10mL1.1%NaCl10mL0.9%NaCl+微量 Na+载体蛋白的抑制剂共 10mL维持正常体温半小时后,测肠袋内 NaCl 溶液的量1mL3mL5mL9.9mL请根据实验结果回答问题:(1)实验开始时,水在肠腔和血液之间的移动方向是:甲组从;丙组从在这一过程中水分子的运动方向是从溶液浓度处流向溶液浓度处本实验中水分子的这种移动过程称为(2)比较乙和丁的实验结果,可推测小肠在吸收 Na+时,需要的参与7现有 A,B 两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其生物组成和光照条件见表一段时间后,发现 A 瓶的生态系统较 B 瓶的稳定第 3页(共 16页)生态瓶编号光
5、照含微生物的泥沙浮游藻类水草浮游动物A+B+注“+”表示有,“”表示无请回答:(1)A 瓶中微生物、浮游藻类、水草和浮游动物共同组成了一个浮游藻类和水草的种间关系为(2)一段时间后,B 瓶中浮游藻类种群密度,原因是,浮游动物的种群密度,原因是(3)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8现有 4 个小麦纯合品种,即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和感锈病有芒已知抗锈病对感锈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且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用上述 4 个品种组成两个杂交组合,使其 F1均为抗锈病无芒, 且这两个杂交组合 F2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完全一致,回答问题:(1)为实现上述目的,理论上,必须满足的条件有
6、:在亲本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上,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要,在受精时雌雄配子要,而且每种合子(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那么,这两个杂交组合分别是和(2)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全部 F2植株自交得到 F3种子,1 个 F2植株上所结的全部 F3种子种在一起,长成的植株称为 1 个株系理论上,在所有 F3株系中,只表现出一对性状分离的株系有 4 种,那么,在这 4 种株系中,每种株系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分别是、和9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 如图表示了对某种 C3植物和某种 C4植物的影响 当光照强度大于 p 时,C3植物和 C4植物中光能利用率高的是植物通常提
7、高光能利用率的措施有增加的面积,补充气体等(2)在光合作用过程中,C4植物呼吸的 CO2被固定后首先形成化合物(3)C3植物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需要光反应阶段产生 ATP 和 NADPH,这两种物质在叶绿体内形成的部位是NADPH 的中文简称是,其在暗反第 4页(共 16页)应中作为剂,用于糖类等有机物的形成第 5页(共 16页)2014 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大纲版)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大纲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一、解答题1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是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组成成分B细胞核中可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C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
8、不能D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膜消失和重新形成的现象【考点】2G: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菁优网版 权所有【分析】1、染色质主要是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的,在分裂间期呈染色质状态,进入分裂期前期,染色质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分裂末期染色体解螺旋成为染色质2、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3、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4、有丝分裂记忆口诀: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后期:点裂体增均两极,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解答】解:A、细胞核中染色质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故 A 正确;B、DNA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9、,则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故 B 正确;C、原则上分子直径较小的物质可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如酶或 mRNA 也能通过核孔,故 C 错误;D、在有丝分裂的前期核膜和核仁消失,在有丝分裂的末期核膜和核仁重现,故D 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第 6页(共 16页)中档题2 ATP 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 下列有关 ATP 的叙述, 错误的是 ()A线粒体合成的 ATP 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B机体在运动时消耗 ATP,睡眠时则不消耗 ATP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 ATPD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
10、所需的 ATP 来源于呼吸作用【考点】3D:ATP 与 ADP 相互转化的过程;3E:ATP 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 ATP 的有关知识ATP 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 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ATP 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 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 ATP 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高能磷酸键 ATP 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 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解答】解:A、细胞核无法进行细胞呼吸,细胞核需要的 ATP 主要由线粒体提供,故 A 选项正确;B、ATP 是生命活动直接
11、的能源物质,机体无时无刻不在消耗 ATP,睡眠时生命活动并没停止,也需要消耗能量,故 B 选项错误;C、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都在细胞质基质中有 ATP 形成, 故 C 选项正确;D、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其消耗的能量主要是由细胞呼吸所提供的 ATP,故 D 选项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脂肪是生物体中良好的储能物质, 糖类是生物体中主要的能源物质, ATP 是生物体所需能量的直接能源物质,根本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3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第 7页(共 16页)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 T 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B效应
12、 T 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CT 淋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DT 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 B 细胞增殖【考点】E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菁优网版 权所有【分析】1、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2、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解答】解:A、T 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T 细胞既可参与细胞免疫,也可参与体液免疫,故 A 选项正确;B、效应 T 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故 B 选项正确;C、T 淋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都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故 C 选项正确;D、T
13、 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能促进受到抗原刺激的 B 细胞增殖,故 D 选项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4某同学在、三种条件下培养大肠杆菌,这三种条件是: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断补充培养基,及时去除代谢产物第 8页(共 16页)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补充培养基,不去除代谢产物以葡萄糖和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补充培养基,不去除代谢产物根据培养结果绘制的一段时间内菌体数的对数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如下:假设三种培养基中初始
14、总糖量相等,则三种条件依次对应的趋势图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丙、乙、甲【考点】1W:真题集萃;I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菁优网版 权所有【分析】1、“J”型曲线(1)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2)特点: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大(3)数学模型:指数函数型(4)两种情形:实验室条件下;当一个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适宜 环境时2、“S”型曲线(1)原因:自然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如资源、空间、天敌等的制约(2)特点:种群达到环境条件所能允许的最大值环境容纳量(即 K 值)后有时停止增长,有时在 K 值上下波动(3)意义:反映或体现达尔文自然选择中的生存
15、斗争【解答】 解: 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 不断补充培养基, 及时去除代谢产物,该条件可以认为是一种理想条件,菌体的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对应曲线丙;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补充培养基,不去除代谢产物,会导致培养基中营养物质越来越少,同时代谢废物的积累会导致菌体种群数量上升到一定程第 9页(共 16页)度后可能会有减少的趋势,对应图象甲;在用葡萄糖和乳糖作碳源的培养基上培养大肠杆菌,开始时,大肠杆菌只利用葡萄糖而不利用乳糖,只有当葡萄糖被消耗完毕后,大肠杆菌才开始利用乳糖,所以在条件下,大肠杆菌的数量开始时会增多,当葡萄糖被消耗完毕后,大肠杆菌由于没有碳源而使得数量暂不变化,当其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备考2022练习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大纲版)(含解析版)(2)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