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261.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26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261.doc(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入境生情】中国是诗的国度。诗人一向特别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尊重。但是像李白那样,生前就引起轰动的,恐怕并不多见。李白以他的人格、热情和才华,以他那惊风雨、泣鬼神的诗歌,征服了同时代的读者。袁行霈太白于乐府最深,古题无一弗拟,或用其本意,或翻案另出新意,合而若离,离而实合,曲尽拟古之妙。尝谓读太白乐府者有三难:不先明古题辞义源委,不知夺换所自。不参按白身世遭遇之概,不知其因事傅题,借题抒情之水旨。明胡震亨政治失意的“发愤之作”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经由科举登上仕途。唐玄宗天宝元年(742),由朋友的推荐,李白奉召来到长安。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但玄宗只
2、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受到排挤,仅在长安住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 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在兖州话别,临行作本诗。政治上的失败使他胸中块垒难消,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杜诗思想之伟大,首先表现在贯串于全部诗篇的高度的人民性上。“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是全部杜诗的一条思想红线。把人民的痛苦作为主要的表现对象,并且投入了自己血泪沉深的情感,这在中国诗史上是罕见的。冯至羁旅漂泊的“悲秋绝唱”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十一年
3、中,一直在外飘零。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作者流寓夔州时所写,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四年,但政局依然动荡不安,吐蕃不断入侵,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相继去世。他目睹了“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的重创,感受到了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衰落,也感受到了仕途的坎坷、晚年的孤独和生活的艰辛,心中百感交集,为了排遣心头的郁闷,杜甫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于是就有了这首旷世之作。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唐宣宗李忱【拓展链接】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
4、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当宗闵时,权势震赫,终不附离为进取计,完节自高。而稹中道徼险得宰相,名望漼然。呜呼!居易其贤哉!新唐书一曲琵琶金戈音,千古离别唱到今本诗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喻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势力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今九江)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加之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
5、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了这首传世名篇。【作家金句】1.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2.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长相思)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5.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秋风词)李白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杜甫1.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放
6、言)2.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4.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5.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白居易梦游天姥吟留别(1)海客谈瀛(yn)洲,烟涛微茫(景象模糊不清)信(确实、实在)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遮蔽),势拔(超出)五岳掩赤城。天台(ti)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2)我欲因(依据)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shn)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l)(清澈)水荡漾清(凄清)猿啼。脚著谢公屐(j),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7、。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昏暗)。熊咆龙吟殷岩泉,栗(使动用法,使战栗)深林兮惊(使动用法,使震惊)层巅。云青青(黑沉沉的)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闪电,列,同“裂”)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形容声音很大)中开。青冥(天空)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因惊惧而心跳)以魄动,恍(猛然惊醒的样子)惊起而长嗟。惟觉(jio)(醒)时之枕席,失向来(原来)之烟霞。 (3)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低头弯腰,即卑躬屈膝)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8、?结合左栏提供的注音诵读文本,并根据教材注释及所学文言知识完成下面问题。1.解释加点字词在文中的含义。2.对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点评,并概括段意。第(1)段:语句点评:对偶句,瀛洲的“信难求”让人却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段意概括:入梦缘由。用烘托和夸张手法描绘天姥山的高峻神奇。感悟质疑:连用“连”“横”“拔”“掩”“倒”等富有力度的动词,描绘了天姥山高峻雄伟的特点;将天姥山与五岳、赤城山、天台山对比,把它直插云霄、与天相接的态势渲染得无以复加,赋予天姥山无比神奇的色彩,激发了读
9、者一睹芳容的渴望。第(2)段:语句点评:过渡句,从现实转入梦境,既写出了梦之来源,也写出了梦之所向。“飞”可见速度之快,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梦游路上那种急切、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语句点评:对偶句,见奇景,闻异声,引人继续攀登。“半壁”,半山腰就能见海日,再次突出天姥山的高大。语句点评:使动用法,夸张,拟人句,过渡句,描绘山上夜景令人恐惧战栗的画面和氛围,为仙境之出做过渡。语句点评:这是由梦幻回到现实的过渡句,从“魂悸”“魄动”“惊起”“长嗟”这些词语可以看出诗人好梦不长,怅然若失的丰富感情。“惟觉时”二句更包含了无限叹惋之意。“惟”,突出醒来时现实环境的冷冷清清。梦境在诗句中以“烟霞”作指代,
10、仙人生活在空中,以此表现仙府图景十分恰切,增强了奇幻之感;且与第一段“烟涛微茫信难求”“云霞明灭或可睹”相照应。梦境奇特美好,诗人陡然收笔,大抒“惊梦”之憾,对比鲜明地表现了现实的黑暗丑恶,有力地表达了他对自由光明的追求。段意概括:梦游经过,描绘了天姥山的壮观及仙境的神奇。第(3)段:语句点评:过渡句。“亦”承接上文,“万事”回映梦境,以虚带实,互相照映,感慨万千。“东流水”既是比喻,又是引用。语句点评:主旨句,用反问句式,分外有力,画龙点睛地揭示了全诗主旨。卒章显志,表现诗人傲岸的性格、崇高的气节。段意概括:梦醒后的感慨,点明主旨。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zh)(水中间的小块陆地)清沙白鸟飞
11、回(盘旋,回旋)。无边落木(落叶)萧萧(草木摇落的声音)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指自己生活多艰,也指国家多难)苦恨(极恨)繁霜鬓,潦倒(衰颓,失意)新停(刚刚停止)浊酒杯。结合左栏提供的注音诵读文本,并根据教材注释及所学文言知识完成下面问题。1.解释加点字词在文中的含义。2.对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点评,并概括段意。首联、颔联:语句点评:一个“急”字,很传神地写出了当时的季节特点;还寄寓了诗人当时的深切感受。“风急”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更主要是心灵的。一个“高”字写出了诗人孤苦无助的凄凉心境。秋日的天空那么高不可及,显得非常遥远,衬托得天底下
12、的人很渺小,很孤单。语句点评:“无边”写落叶之多,“萧萧”写落叶之声。黄叶飘落,落叶归根,可是诗人却在他乡,年老了却无法回乡,这更添了一层悲凉之情。语句点评:“不尽”写出了江水的源远流长,“滚滚”写出了江水的滔滔气势。段意概括:述登高见闻,描绘了一幅雄浑高远而又凄清悲凉的秋景。颈联、尾联:语句点评:“万里”写出了(空间上)诗人距离自己故乡之远,身在万里之外,远隔千山万水,离家万里,有家难归(交通不发达,诗人的潦倒处境),辗转江湖,身不由己。“作客”是指寄居别处,漂泊他乡。而寄居他乡的人,当然难免会有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在秋天就更加浓烈。语句点评:“艰难”二字一语双关,国家艰难,连连战乱,社
13、会动荡,导致个人艰难,颠沛流离,坎坎坷坷,这些几乎一直伴随着杜甫。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全诗就在这忧愤无奈的感叹声中收笔,悲愤深沉,而又寄意深远。段意概括:写登高所感,抒发了诗人感时伤世的爱国情感和长年漂泊的孤苦愁绪。*琵琶行并序元和十年,予左迁(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pn)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chn)女(歌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当时对技艺高超的乐师的称呼),年长色衰,委身(托身。这里是嫁人的意思)为贾()人(商人)妇。遂命酒(叫人摆酒),使快(畅快)弹数曲。曲罢悯然(忧郁的样子),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漂泊
14、流落)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京官贬黜往地方任职)二年,恬然(宁静安适的样子)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意。因为(创作)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1)浔阳江头(江边)夜送客,枫叶荻(d)花秋瑟瑟(形容微风吹动的声音)。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2)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低声询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将要回答,又有些迟疑)。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新掌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音低沉)声声思(深长的情思),似诉平生不
15、得志。低眉信手(随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扣弦)慢捻(揉弦)抹(顺手下拨)复挑(反手回拨),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co co)(形容声音沉重舒长)如急雨,小弦切切(形容声音轻细急促)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形容鸟鸣婉转)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艰难,形容乐声滞塞难通)。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溅射),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3)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显出端庄的脸色)。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h)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
16、部(量词,计量歌舞队、乐队)。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古代对歌伎舞女打赏用的锦帛),一曲红绡(xio)(轻薄的生丝织品。泛指轻美的丝织品)不知数。钿(din)头银篦(b)击节(节拍)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平常,随随便便)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旧、老)。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年纪大了)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走了以后。来,语气助词)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这里指脸上的胭脂粉)泪红阑干(纵横散乱的样子)。(4)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叹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7、!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独自饮酒)。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u y zho zh)(指声音嘈杂刺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忽然,一下子)明。莫辞更(再)坐弹一曲,为君翻作(写作。翻,按曲调写作歌词)琵琶行。(5)感我此言良久立,却(退回)坐促弦(把琴弦拧紧。促,紧、迫)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以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掩面哭泣)。座中泣(眼泪)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色)湿。结合左栏提供的注音诵读文本,并根据教材
18、注释及所学文言知识完成下面问题。1.解释加点字词在文中的含义。2.对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点评,并概括段意。诗前小序:语句点评:“左迁”一词的使用,暗含失意之情,点出诗人人生和仕途的坎坷与不幸。语句点评:省略句,应该是“送客(于)湓浦口”。语句点评:“少小时欢乐事”与“今漂沦憔悴”形成对比,显示出琵琶女内心的失落、悲凉。语句点评:“恬然自安”:从字面上看是平静安适,其实不过是强自安慰的话,正是由于诗人始终不能忘怀降职外调的苦恼,所以当琵琶女的不幸遭遇触动诗人内心痛苦时,久经压抑的苦恼才又翻腾起来。段意概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
19、的感情基调。第(1)段:语句点评:开篇景物描写交代了时间,这是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下的夜晚;交代了地点,是浔阳江头。浔阳也就是今天的九江市;浔阳江头也就是前边序中所说的湓浦口;交代了背景,是诗人给他的朋友送别。离别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没有个歌女侍应,当然就更加显得寂寞难耐了。语句点评:“主人下马”与“客在船”是互文。语句点评: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段意概括:作者秋夜浔阳江边送客。(浔阳江边夜送客)第(2)段:语句点评:从感情上来说,是由抑郁到惊喜的一个转折;从结构上来说,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0、先闻其声,后见其人。语句点评:“寻、问、移、添、回、开宴”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忽闻琵琶声和急欲见到弹奏者的迫切心情。语句点评:既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亦然。语句点评:“嘈嘈切切错杂弹”,已经再现了“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段意概括: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情景,着重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琵琶声所流露的幽愁暗恨。(江心聆听琵琶曲)第(3)段:语句点评:“放拨”“插弦”“整顿衣裳”“起敛容”,既写动作表情,也表现歌女讲述身世前的感情起伏。语句点评:
21、过渡句。交代琵琶女生活急转直下的三个原因:兄弟从军,阿姨去世,年长色衰。语句点评:诗人把秋江冷月同琵琶女内心的寒冷融合在一起,情景交融,烘托出琵琶女无限凄凉的悲苦心境,催人泪下。段意概括:写琵琶女自叙身世。(江中听诉身世苦)第(4)段:语句点评:过渡句,承第(2)、第(3)段,表达了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语句点评:环境描写。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语句点评:诗人以一个平等真诚的朋友,一个患难知音的身份,由衷地称赞和感谢了琵琶女的精彩表演,并提出请再弹一曲,而自己要为她写一首长诗琵琶行。段意概括:写作者政治上的失意的感慨。(同病相怜感慨多)第(5)段:语句点评:过渡句,
22、写琵琶女对诗人自述的反应,包含了非常复杂的感情,有对诗人不幸遭遇的同情,也有长期受人玩弄、侮辱后,竟然得到诗人的同情,受到尊重的知遇之感,所以满腔激情通过琵琶声自然流露。语句点评:用设问句表现自己伤感程度之深,全诗在哀怨之情达到顶峰时突然收束,给读者留下充分的回味余地。段意概括:写琵琶女重新弹奏,诗人为之泪下。(重闻琵琶青衫湿)1.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古体诗,登高是近体诗,在结构上各有特色。仔细体会下面的结构图示,请分别概括有关内容,填到方框内的横线上。(1)梦游天姥吟留别答:安能摧眉折腰不事权贵(2)登高答:不尽江水多病登台忧国忧民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是通过什么方式向朋友告别的?答:_答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_2022 学年 新教材 高中语文 第三 单元 梦游 天姥吟 留别 登高 琵琶行 序学案部编版 必修 上册 2021092926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67311202.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