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全面完整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案(全面完整版).pdf(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全面完整版全面完整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全面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两位数乘两位数第1课时两位数乘整十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单元主题图,第2页例1、例2,第3页课堂活动和第45页练习一的第14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学习过程,体会乘法口算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2.探索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并从中体会计算的价值。【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探索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方法。2.让学生用数学语言叙述计算的过程,讲清算理。【教学准备】【
2、教学准备】单元主题图,情境图,口算卡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复习旧知124=212=345=325=253=106=254=154=(1)独立计算。(2)集体订正。(3)说说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得出:这些算式都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点评: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为探究新知做好铺垫。2.创设情境教师出示教科书第1页的单元主题图。(1)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先自己说一说,再和同桌交流你获得的信息。(2)组织学生全班交流,帮助学生整理从主题图中获得的各种数学信息。有22所学校参加训练;每所学校的同学都站了4列,每列18人
3、;体育馆的A 区有10排,每排有48个座位。(3)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体育馆的A区有多少个座位?参加训练的22所学校一共有多少人?(4)怎样列式解决以上问题?学生列式:4810=7222=(5)观察这里的算式,和复习题中的题目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解决这些问题都要用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3.揭示课题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点评: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并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并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二、教学新课(一)自主探究1.教学例1教师出示教科书第2页
4、例1的情境图。学生观察情境图后,教师提出问题:要求体育馆的A区有多少个座位,我们列式为4810,怎样计算4810呢?请你试一试。(1)自主探究。(2)同桌交流。(3)全班交流。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方法:我是这样想的,10个十是100,48个十就是480。48扩大到原数的10倍,就是480。把10分成2个5,485=240,2个240就是480。4825。1068。4010+810。教师对学生的算法进行评价:同学们真棒!用了这么多计算方法。2.尝试计算过渡:下面请翻到教科书第2页,用你喜欢的方法完成例1下面“算一算”的3道题目。(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2)集体订正。(3)通过计算,你发现了
5、什么?学生可能有以下发现:这些算式都是两位数乘10。它们的积就是直接在两位数的后面添上1个0。(4)那这些算式,你能很快算出它们的积吗?教师出示口算卡片,让学生抢答。1210=2110=1045=3210=(5)你算得这么快,有什么诀窍吗?教师抽问算得快的学生,然后引导学生小结:一个两位数乘10,积就是在这个两位数的后面添上1个0。点评:让学生在明确算理的同时,掌握算法。让学生尝试计算,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并且鼓励算法多样化。在这样的计算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是掌握算法、训练技能,还是通过自己的思考,把新问题转化为可以用以前的知识、技能、方法解决的问题,体验了学
6、习的价值,积累了学习的经验,锻炼了学习的能力,做到了计算教学基于“计算”又高于“计算”。(二)合作探究1.教学例2过渡:同学们说得很好,那如果两位数与其他整十数相乘,又该怎么算呢?教师出示教科书第2页例2的情境图。(1)请观察图画,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收集信息:图中有3堆面粉,每堆面粉10袋,每袋面粉重25kg。(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这些面粉共重多少千克?(3)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530。(4)面对这个问题,你打算怎样解决?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教师巡视,共同探讨。(5)集体交流算法。方法1:把30分成310。因
7、为253=75,7510=750,所以2530=750。方法2:把30看成3个十,因为25乘1个十是250,2503=750,所以2530=750。方法3:把25分成55,305=150,1505=750。(6)教师评价后提问:大家面对2530这个新问题想了这么多好方法来解决,这些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知道吗?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就是把新知识变成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也就是运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与方法。2.及时练习过渡:请运用刚才所学的方法完成教科书第2页例2下面的“算一算”中的3道题目。(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集体交流评议。(2)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引导学生得出:两位
8、数乘整十数,我们可以先用两位数乘一位数,再在后面添上1个0;也可以先用两位数乘十,再乘整十数的十位上的数。(三)建构新知1.组织学生比较:今天所学的乘法算式和以前所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2.引导学生发现:今天所学的乘法算式是两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板书课题:两位数乘整十数。4.提问: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有什么秘诀吗?5.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两位数乘整十数,我们一般先用两位数乘一位数,再在后面添上1个0。点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算法,给学生提供了合作探究的机会,并体会算法多样化;同时再一次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9、在学习数学知识中的运用。三、练习应用1.相互出题算一算完成教科书第3页中的课堂活动第1题。教师抽一名学生进行示范,其余学生观察,了解活动要求。同桌两个小朋友,一人出题,另一人进行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出题范围是两位数乘整十数。2.看卡片算出积完成教科书第3页中的课堂活动第2题。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两位数和整十数的卡片。教师仍然抽一名学生进行活动示范,让其余学生先了解活动要求。学生以同桌为小组,进行课堂活动。一人出示两张卡片,一张是两位数,一张是整十数,另一人口算两张卡片上两个数的乘积,然后进行角色互换。3.练习巩固完成教科书第4页练习一中的第1,2题。点评:通过有趣的课堂活动
10、,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进行口算练习的机会,切实提高每个学生的口算能力,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四、反思总结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反思、交流、评价。反思: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的知识与方法,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位置教学设计位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上册26页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情境中自主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自主发现
11、和解决数学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内容前,已经在第一学段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也学习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这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所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本节课是学习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探索确定位置的具体方法,体会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让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为将来进一步研究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打下基础。设计思路:设计思路:1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谈话导入,揭示课题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究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班长的位置,可以用文字、符号、图画、数字等各种方式。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班长
12、的位置要从二维的角度(两个方向)考虑。通过交流、汇报及教师的引导下,明确“列”与“行”。在学生能用第几列第几行描述出某一位置后,进一步让学生探究如何用简洁的方法表示这一位置,从而引入了用数对表示位置,感受到数对可以更简洁、更迅速地确定位置。2 2应用数对确定位置。应用数对确定位置。当学生初步认识了数对后,我设计了“找朋友”的小游戏。首先,让学生在卡片上用数对写出自己好朋友的位置,然后让其他学生根据数对找到好朋友。然后教师出示数对,学生找一找是谁,在这里,我分层次教学:普通数对、颠倒数字位置的两个数对、两个数字相同的数对,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对中各个数字的意义。此环节层层递进,逐步渗透,以螺旋上升的
13、方式解决了这节课的教学难点。3 3在平面图和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在平面图和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当学生能在具体情境用数对确定位置后,让学生在平面图中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会看平面图后,再利用多媒体技术,直接抽象到方格图,并且初步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思想,实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渡。在这里,通过确定坐标系中的同列同行的几个数对,让学生感知:位置处于同一列时,逗号前面的数字相同;位置处于同一行时,逗号后面的数字相同;4 4拓展应用。拓展应用。学习数学的目的是应用数学,在这里,我设计了:(1)“读一读”,在熟练应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同时,让学生发现:要想确定物体的位置,两个方向是缺一不可的,而且不仅数
14、字可以表示列和行,字母同样也可以表示列和行(2)用数对确定航空或航海时前方的障碍物的位置。(3)应用数对确定玩国际象棋棋盘中马走的每一个方格的位置。(4)了解地球上用经纬度可以确定任意一点的位置。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能在具体情境中自主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用数对表示某一物体的位置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自主探究用数对确定位置,揭示课题:一、谈话导入,自主探究用数对确定位置,揭示课题:(板书:位置)1自由表达班长的位置。师:班长在哪儿呢?站起来,让大家看一看。现在谁能来介绍一下班长的位置,(生自由介绍)师:大家介
15、绍的都对,可有的左右数、有的前后数、有的第几排,有的第几组,这样介绍班长的位置大家有什么感觉?是不是感觉很乱,表达的标准不一样,看来需要怎么办?要统一表述的标准是不是?(引导学生感受乱、标准不一,引出统一标准的必要性)2确定列与排。师:谁知道在数学上是怎样规定列与行的吗?(借助学生的回答)在数学上,竖着称为“列”(板书)。通常从左往右分别是第一列、第二列请第一列的同学举起手来,第二列的同学们给大家招招手,第五列的同学招招手。横着称为“行或排”(板书:竖列横行)。从前往后,分别是第一行,第二行第四行的站起来。3探究用数对表示班长的位置师:有了列与行,想一想,这次表示班长的位置我要求你们写出来,可
16、以用文字、符号,图画、更可以用数字表示,请做在答题纸上。(生探究,师巡视指导,发现汇报资源,展示并自我介绍,相互质疑,组织交流)师: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方法,那个方法比较简洁?(完善同学的表示方法,并告知,你们的方法和数学家的表示方法已非常接近,知道从两个方向表示班长的位置,了不起。介绍数对各部分及整体的含义和读法)强调列在前,行在后。(设计意图:给学生足够的探究空间,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这是新课改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学生自主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也是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步领会到:要想确定位置,不但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还要从两个方向(二维空间)的角度考虑。通
17、过学生的探究活动,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培养了自主探究的学习品质。)4找朋友应用数对表示其他同学位置师:下面,请你在卡片上用数对表示出你好朋友的位置,我们一起帮你找朋友。(生说,朋友站立,大家判断)师:通过找朋友我们可以感受到,一方面数对可以简洁、迅速地帮助我们确定位置,另一方面数对和同学一一对应。(设计意图:让学生很快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从两个方面(维度)描述出一个物体的位置准确简明。这样不仅巩固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让学生充分感知了数学的简洁美,而且体会数对的一一对应性。)5进一步深化对数对的理解师:同学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老师
18、也想和大家交朋友,请你帮我找到这几位好朋友。电脑出示:(3,5)(5,3)师:仔细观察这两个数对,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都有3和5,位置颠倒了。师:这两个数对,都有3和5,为什么有两位同学起立?一位同学在这儿,一位同学在那儿,怎么回事?生:(3,5)表示第3列第5行,而(5,3)表示第5列第3行,是两位不同的同学。小结:由此看来,前面的数表示列,后面的数表示行,数对中的两个数的位置能颠倒吗?(不能)出示:(3,3)师:这个数对有什么特点?这两个3表示的意义一样吗?分别表示什么?小结:虽然前后两个数字都是3,但是它们表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前面的数表示第3列,而后面的数却表示第3行。6、老师找朋
19、友问题:在班里老师还想找一个好朋友,你知道是谁吗?先出示提示一:只给一个数据“第列”,你能确定老师的好朋友是谁吗?生:不能再出示提示二:给出两个数据“第列,第3行”,你能确定是谁了吗?生:能。生说出此位置的学生名字,师过去和他握手并互相介绍。问题(2):你认为确定一个位置需要几个数据?生:两个。师:由此看来,要想用数对确定位置,必须有列和行两个数。这两个数是缺一不可的。(设计意图:数学既能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又能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能让学生对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考分析、进一步加深对数对的认识和理解。)三、在平面图和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1用数对表示平面图中同学
20、的位置师:我们会用数对表示教室里同学的位置了,情境图中同学的位置你会表示吗?(出示情境图)看图时以我们观察者为标准。从左往右分别是第一列、第二列第一排,第二排(课件配合演示)(1)由位置到数对。小青的位置在第3列第2行,用数对怎样表示?小敏的位置呢?(2)由数对道位置。数对(1,4)表示的是谁?数对(4,3)呢?小结:观察时,先看什么列,再看什么行。从几个方向观察纵横两个方向表达时,列在前,行在后。2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师:如果把每一位同学看作一个点,用竖线和横线将列与行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一个方格图,也称为坐标系。在方格中(课件演示),起点是0,先横着标出是.4.5.6代表列,再竖着标出
21、1.2.3.4.5.6表示行。你能用数对表示这几位同学的位置吗?课件出示几位同学的所在的点,让学生说数对,并说明理由。师:下面老师也找了几个数对,(3,1)(3,2)(3,3)(3,4)(,)(,),再往后是什么呢?猜一猜师:你觉得这些数对所对应的位置会在哪里呢?生:第三列,因为它们的第一个数字都是3师:再来一组(1,4)(2,4)(3,4)(4,4)(,)(,)再往后呢?师:你觉得这些数对所对应的位置会在哪里呢?生:第四行,因为它们的第二个数字都是4师: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呢?下面请你在方格纸上标出这些位置,看看是否和我们的猜测一样。生展示。师:当这些位置在同一列时,数对中的第一个数字相同,当
22、这些位置在同一行时,数对中的第二个数字相同。(设计思路:由具体到抽象是数学知识的特点。对于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学生思维的一次飞跃,所以,先让学生从平面图入手,让学生在读懂平面图的基础上,抽象出方格图,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变。在这里,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既直观又形象地使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3、在方格里用数对表示学校附近建筑物的位置下图是学校附近的地图,在方格纸上他们还可以用数对表示呢,快来试试吧。邮局的位置是(,);银行的位置是(,)公园的位置是(,);商店是位置是(,)四、拓展应用四、拓展应用1、用含有字母的数对表示方格的位置。师:方块中有25个
23、汉字,用 C3表示“天”那么按下列要求排列会组成一名什么话,把它读出来。(1)A5A3C4E5B1C2B4(2)B4C2D4C5A1D3E1思考:在这幅图中,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和之前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方法一样,一组数对表示一个方格,而不是一个点)2、用数对表示象棋子的位置。如图(出示课件)是中国象棋一次对局时的部分示意图,若”帅”所在的位置用有序数对(5,1)表示。(1)请你用数对表示其它棋子的位置。(2)我们知道马行“日”字,图中的“马”下一步可以走到的位置有几个?分别如何表示?3、用数对表示航海屏幕上障碍物的位置师:在方格纸上同学们都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真厉害,开轮船或开飞机的师傅常
24、常看到的是这样的表格(出示圆环图),目标的位置为(,),则其余各目标的位置分别是多少?(设计意图:数学知识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上,为学生准备课外的知识,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拓宽学生的视野,由数学上的位置到学习中、生活中的位置,二者虽不尽相同,但对学生具有引领和教育价值,从而体现数学的大教育观。)小班数学教案小班数学教案:5:5 以内的点数以内的点数一、活动目标1、能手口一致点数 5 以内的数,并按点卡上的点子数匹配同样多的物体。2、积极参与活动,感受操作中学习数学的快乐。二、活动准备1、15 的师用大点卡一套,幼儿用的小点卡若干套。大范画一副(缺花朵花瓶),若干彩色花朵。2、自制足量彩色面泥,
25、小盘子若干(幼儿数+桌子张数),大盘子三个。3、邀请五名幼儿参加。三、活动过程:(一)、整理课堂教学环境。游戏:我的小手骨碌碌(二)、点物匹配示范教学师:今天,我们要邀请几位小朋友到班上来做客,我们先把教室装饰得漂亮一些。(出示范画)师:花瓶了的花怎么了?(凋谢了)我们把它变出来,好吗?要变几朵呢?你怎么知道的?师幼点数花瓶上的点子数。请幼儿示范,按花瓶上的点子数自由选取花朵粘贴上。师幼点数花朵与点子数是否一致,表扬幼儿的能干。(三)、物点匹配,等量匹配示范操作。请出小客人,欢迎小客人。师:小朋友数一数来了多少客人?可以用那张点卡表示?请一幼儿选择、出示相应的大点卡,师幼点数客人数与点子数是否
26、匹配,表扬幼儿的能干。师:一个客人一把椅子,5 个客人需要几把椅子?请幼儿给客人匹配椅子,师幼点数客人数与椅子数是否匹配。表扬小主人的热情。(四)、幼儿操作实践点物匹配。1、小朋友来做客,我们怎么招待他们呢?家里有彩色面泥,小朋友们想搓元宵招待他们么?你想搓几个呢?你想搓几个“元宵”你就选有几个点子的点卡,好么?2、幼儿自选点卡,数一数点卡上有几个点子,说一说要搓几个元宵。3、按桌分发面泥,幼儿每人一个小盘子。放音乐律动CD。幼儿在音乐律动中根据点卡上的点子数搓“元宵”装在小盘子里。幼儿互相观察、点数搓的“元宵”是否与点子数一样多。五、活动结束:教师总结本次活动中幼儿的具体表现,表扬和鼓励那些
27、表现积极的幼儿,使幼儿在获得发展的同时并获得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他们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幼儿对教学活动的兴趣。简案模版一、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1.知识与技能(Knowledge aims)2.过程与方法(Ability aims)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Emotional aims)二、教学重点难点(Teaching key point and difficult point)1.教学重点(Key point)2.教学难点(Difficult point)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Step1 Lead in):2.新课教学(St
28、ep2 Presentation):3.巩固提高(Step3 Consolidation):4.小结作业(Summary and homework):四、板书设计(Blackboard design)五、教学反思(Teaching reflection)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混合运算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顺序,能能正确地进行数的加减混合计算计算。【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交流、交流、计算中计算中,理解并掌握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脱式计算的书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
29、动中,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能养成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良好习惯。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顺序,能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脱式计算。【难点】能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书写格式。三、教学准备教学图片图片、课件课件、直尺直尺等。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创设情境,复习旧知以小精灵明明带我们去动物乐园动物乐园,看见一群小动物,每个小动物身上身上还有一道算式,这个情景引出:16+9+8=32-10-6=25+20-10=48-8+17=(二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创设情境,探究新知课件出示第 47 页例 1:先先指定学生
30、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最后让学生动手动手计算,复习复习连加连减的计算。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 53 人,中午走了 24 人,下午又来了 38 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1.观察观察画面,收集信息2.分析分析信息,提出问题(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怎样列算式)3.独立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方法一: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方法二:综合算式,53-24+38=67(人)。4.反馈反馈解法,初步感知(全班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教师板书教师板书)5.比较比较归纳,总结总结
31、算法:(全班交流讨论全班交流讨论)给出规定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6.深化概念,运用计算深化概念,运用计算(1)讲解脱式计算 53-24+38 的书写格式,教师示范板书教师示范板书,边讲解边说明计算方法边讲解边说明计算方法,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等号上下要对齐。(三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巩固练习、深化新知1.探究例 1 的另一种解法另一种解法。现在我们知道“这天阅览室共来了91 人”和“中午走了 24 人”,还可以怎样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再汇报交流,列综合算式:53+38-24,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交换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32、2.改错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错误的理由。3.书中练习题:先学生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全班交流全班交流,强调脱式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书写格式(四四)小结作业小结作业师生共同总结师生共同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收获?作业作业:课后继续提出能用今天的算法解决的问题。五、板书设计五、板书设计(2)梳理提问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注意什么?谁能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六、教学反思六、教学反思小学数学平均分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二、考题解析小学数学平均分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33、用课件展示分糖分糖的场景:这些小朋友在分糖果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麻烦小麻烦,我们来帮帮帮帮他们可以吗?,“把 6 块糖果分成 3 份,分一分”。让学生拿出学具 6 个圆片代替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分完以后小组内交流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看哪个小组的分法多分法多。怎么分最公平最公平。引出课题平均分引出课题平均分。(二)探究新知探究新知1.认识认识平均分(1)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活动后后全班交流分的方法。(小组成员上展台前演示演示本组分的方法)预设预设 1:1,1,3 预设 2:1,2,3 预设 3:2,2,2(2)这三种分法,你喜欢哪种分法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让学生自由说自由说,引发
34、对“平均分”的关注关注。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吗?2.平均分方法方法师师:我们刚把 6 块糖果平均分成了 3 份,每份分得了 2 块。如果把 18 个橘子平均分成 6份,每份能分到几个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代替橘子帮他们分一分分一分?用小棒代表橘子,小组讨论,分一分小组讨论,分一分。(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分橘子时“应该每份同样多每份同样多”。(2)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巡视参与活动)(3)小组选代表小组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展示分橘子的方法。(4)教师用课件一一演示三种分橘子的方法演示三种分橘子的方法。强调三种分法不同不同
35、,但结果是一样结果是一样的。(三)巩固提高巩固提高1.课件 3 个 3 个地出示胡萝卜图,3 个一份,一共5 份。出示问题一共有()个胡萝卜,每()个一份,平均分成了()份。2.把 10 盒酸奶平均分成 2 份,每份()盒。(四)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教师组织学生小结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要注意什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要注意什么?三、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答辩题目解析1.本节课你是如何讲解“平均分”的概念的?【教学实施问题】【参考答案】教学时我采用引导引导学生进行直观描述直观描述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准备好生活中生活中常见的相同的小物品,让
36、学生分组分组在课堂上展开活动,注重注重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感受和体验。2.你是怎么理解平均分的,你觉得你的成功之处在哪?【教学反思问题】【参考答案】平均分就是每份分的同样多每份分的同样多。在课堂上我是创设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分糖果情境分糖果情境,并放放手让学生试着分一分手让学生试着分一分,说一说说一说,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更清楚地认识更清楚地认识平均分的含义含义。分的时候要引导引导学生得到课本中展示的三种分糖果的结果,杜绝学生受思维定势杜绝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直接分直接分成同样多的三份成同样多的三份。为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我安排小组合作活动小组合作活动,比一比哪组分
37、糖果的方法方法多多。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师:玲玲有一个小猪存钱罐,平时她把散落在家里桌上的零钱都细心地收进存钱罐里。咱们来看看玲玲存钱罐里的钱吧!多媒体呈现:一元的硬币和纸币,5 角的硬币和纸币,1 角的硬币和纸币,5 分、2 分、1 分的硬币。揭示课题:揭示课题:小朋友们认识这些钱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认识它们。(二)探究新知1.带领带领学生观察认识这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学生活动】请小朋友们从自己的学具袋里取出准备好的模拟人民币模拟人民币,看看看看是不是每一张都认识呢?有不认识的可以请教请教一下同桌的小朋友。2.
38、简单分类分类师:师:咱们把摆在课桌上的钱分分类吧。学生用模拟人民币独立完成独立完成分类活动,在集中交流分交流分类类的方法。出示纸币和硬币,并认识并认识纸币与硬币。归纳归纳:按人民币的单位单位分成三类,教师板书“元、角、分”,介绍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介绍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单位。3.探究探究元、角、分的关系联系生活经验联系生活经验,并借助图示图示使学生认识:1 1 元元=10=10 角,角,1 1 角角=10=10 分分(三)巩固巩固提高1.用课件展示展示钱,并让学生写出写出下面的钱数。2.谁能说说谁能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钱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钱?(四)课堂课堂小结谈谈这节课学习的
39、收获。收获。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在教学过程中,你怎么更好的呈现纸币?【教学实施问题】【参考答案】我会在上课之前准备好学具准备好学具,在上课时让每个学生从已经准备好从已经准备好的学具袋里取出模拟人民取出模拟人民币币,要求学生同桌合作合作认一认学具袋里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然后学生用模拟人民币独立完独立完成成分类活动,在集中交流分类的方法。在交流中使学生明确明确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之分,纸币纸币与硬币虽然形状质地不同与硬币虽然形状质地不同,但它们的面值是相等的但它们的面值是相等的,在购物使用时是一样购物使用时是一样的。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设计问题】【参考答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1.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知道1 元=10 角,1 角=10 分,会进行人民币单名数之间的简单的兑换。2.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经历元、角、分单位之间的换算,体会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初步了解初步了解简单的货币文化,并知道爱护人民币。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价值值,体会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体会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