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





《2014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京初中数学周老师的博客甘肃省兰州市2014年中考化学试卷(A卷) 一、选择题(共25小题,1-12小题每题1分,13-25小题每题2分共38分)1(1分)(2014兰州)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胆矾碾碎B纸张燃烧C汽油挥发D水变成水蒸气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胆矾碾碎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
2、确;C、汽油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水变成水蒸气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故选B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2(1分)(2014兰州)某市5月26日的空气质量日报如下:项目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可吸入颗粒物65来源:学.科.网Z.X.X.K良二氧化硫6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来源:Zxxk.Com二氧化氮20下列各项对表
3、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A露天焚烧垃圾B用煤做燃料C用氢气做燃料D用洒水车洒水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空气与水分析: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是地面粉尘、燃煤排放的粉尘、沙尘暴等解答:解:A、露天焚烧垃圾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会产生影响,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煤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和烟尘,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会产生影响,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无污染,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故选项符合题意;D、用洒水车洒水,能减少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故选项不符合
4、题意;故选C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空气的污染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3(1分)(2014兰州)下列几种常见的饮料中不含有机物的是()A果汁B牛奶C矿泉水D啤酒考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根据常见物质的成分及其组成分析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是指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解答:解:A、果汁中的含有的果酸、糖类等属于有机物;故A不符合题意;B、牛奶中含有蛋白质、油脂等物质属于有机物;故B
5、不符合题意;C、矿泉水中含有水和矿物质等,不含有机物;故C符合题意;D、啤酒中含有酒精,酒精属于有机物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4(1分)(2014兰州)氮肥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旺盛,提高植物蛋白质的含量,下列化肥中属于氮肥的是()ACO(NH2)2BCa3(PO4)2CNH4H2PO4DK2SO4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解答:解:A、CO(NH2)2中含有氮元
6、素,属于氮肥B、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C、NH4H2PO4中含有磷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D、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些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5(1分)(2014兰州)维生素对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维持身体健康有重要作用,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A奶油B蔬菜C小麦粉D白砂糖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奶油中富含油脂,故选项错误B、蔬菜中
7、富含维生素,故选项正确C、小麦粉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D、白砂糖中富含糖类,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6(1分)(2014兰州)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BCD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过滤过程中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B、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方法分析;C、根据加热试管内液体的正确方法分析;D、根据取用固体的正确方法分析解答:解:A、过滤操作中要用玻璃棒引流,漏斗的下端要紧贴烧杯内壁,故错误
8、;B、稀释浓硫酸时,把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故错误;C、加热试管内液体时,试管内液体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外焰加热,故正确;D、取用固体的正确方法是:把试管横放,然后用镊子将药品送人试管底部,然后慢慢竖起试管,故错误;故选C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掌握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是同学们必须具备的能力7(1分)(2014兰州)把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可以得到溶液的是()A面粉B沙土C汽油D氯化钠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解答:解:A、面粉不溶于水,与水
9、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不是溶液,故A错;B、沙土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不是溶液,故B错;C、汽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不是溶液,故C错;D、氯化钠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正确故选D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8(1分)(2014兰州)某同学对已学过的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不正确的是()A洗涤剂去油污是因为乳化作用B节约水资源就是提高水的利用效益C电脑一旦失火应立即用水浇灭D湿衣服晾干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10、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空气与水分析:A洗涤剂去油污是因为乳化作用;B节约水资源就是提高水的利用效益;C电脑一旦失火防止短路不能立即用水灭火;D湿衣服晾干是因为分子在不停的运动解答:解:A洗涤剂去油污是因为乳化作用;正确;B节约水资源就是提高水的利用效益;正确;C电脑一旦失火防止短路不能立即用水灭火;故选项错误D湿衣服晾干是因为分子在不停的运动故选项错误答案:C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知识点较多,利用化学知识积累解答此类题9(1分)(2014兰州)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铈的相对原
11、子质量是140.1gB铈属于金属元素C铈的原子序数是58D铈原子核内有58个质子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铈,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8,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元素
12、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8;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铈原子中的质子数为58,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10(1分)(2014兰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废旧电池可以随意丢弃B铁矿石可以随意开采C被腐蚀的铁制品应该加以回收利用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考点: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金属资源的保护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A、根据废旧电池含有重金属,随意丢弃会污染地下水以及土壤进行解答;B、根据铁矿石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要合理开
13、发使用进行解答;C、根据被腐蚀的铁制品加以回收利用,可以节约资源进行解答;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进行解答解答:解:A、废旧电池含有重金属,随意丢弃会污染地下水以及土壤,故A错误;B、铁矿石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要合理开发使用,故B错误;C、被腐蚀的铁制品加以回收利用,可以节约资源,故C正确;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而不是氧化铁,故D错误故选:C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之一,本题适合用排除法来解答,只要选项中有明显的错误说法,可排除该选项11(1分)(2014兰州)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由原
14、子构成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粒子C原子中的粒子都不带电D物质都是由离子构成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中的原子核和电子都带电;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据此解答解答: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A正确;B、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故B错误;C、原子中的原子核和电子都带电,故C错误;D、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
15、考查了物质构成微粒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2(1分)(2014兰州)同学们填写的“毕业生登记表”需要长期保存,因此书写时必须使用()A铅笔B圆珠笔C红墨水笔D碳素笔考点:碳的化学性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碳素笔中含有碳,其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保存的时间较长,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碳素笔中含有碳,其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保存的时间较长,因此同学们用碳素笔填写的“毕业生登记表”能长期保存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掌握碳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
16、键13(2分)(2014兰州)在蜡烛及其燃烧试验的探究中,用嘴吹灭蜡烛的原理是()A降低蜡烛的着火点B消除可燃物C隔绝空气D是其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判断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消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降温到着火点以下解答:解:A、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是固定不变的故错误;B、用嘴吹灭蜡烛时,可燃物并没有消除故错误;C、吹灭蜡烛时没有隔绝空气故错误;D、用嘴吹灭蜡烛,使然着的烛心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熄灭故正确故选:D点评:应在熟知灭火原理的基础上,对生活中出现的现象进行规范的合理的解释14(2
17、分)(2014兰州)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各项中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C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参与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2:3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A、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B、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C、根据原子的种类分析元素的种类;D、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故A错误;B、单
18、质的分子由一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多种原子构成,由图示可知看出反应物是两种单质,而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故B错误;C、由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可知,该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故C正确;D、由反应的图示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3故D错误故选C点评:该题关键是从模型图中看出各物质分子的构成,注意解题是要考虑到模型图中每种分子有几个参加反应,利用反应时的微粒个数关系及结构可很轻松的判断15(2分)(2014兰州)为了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不同器官内的体液具有不同的酸碱性,根据下表可知,在正常情况下()体液唾液胆汁胰液pH6.67.17.17.37.58.0A人体的唾液一定
19、呈酸性B人体的胆汁一定呈碱性C人体的胰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D酚酞试液可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分析:A、根据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胰液的酸碱性以及紫色石蕊试液的变色情况判断D、根据酚酞试液只能测溶液的酸碱性分析判断解答:解:A、唾液的pH为6.67.1,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故选项错误B、胆汁的pH为7.17.3,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正确C、胰液的pH为7.58.0,大于7,显碱性
20、,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故选项错误D、酚酞试液只能测溶液的酸碱性,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6(2分)(2014兰州)科学家用转基因的方法培育出一种“食电”细菌,它“吃进”电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甲烷等物质,能量转化率高达8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细菌“食电”过程能释放出氧气B上述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这种方法能缓解白色污染D“食电”细菌不属于生物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反应类型的判定;白色污染与防治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食电”细菌能够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甲烷、氧气等物质;B、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可以判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甘肃省 兰州市 中考 化学试题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