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6篇.docx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6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6篇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的 一、掌握根据事物特点组织材料的方法。 二、体味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三、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设想 一、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它既有一般说明文的平实准确的特点,又有生动活泼的描绘,所以,怎样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章说明语言的准确和生动,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本文的结构比较简单,只要求学生掌握整体的思路,对课文不作琐细的分析。 三、运用多媒体作为直观教具; 四、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能力上的训练。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明确体裁、教学目标复习、思考、圈画 2组
2、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字、词、课文层次结构等)阅读、交流、思考 3创设问题:为什么说松鼠是一种讨人喜欢的小动物?(组织学生朗读第一节)朗读、个别发言 第二块:理解文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松鼠的漂亮、驯良、乖巧各表现哪些方面朗读、交流、思考、自由发言 2组织质疑: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能否换位置来介绍?质疑、思考、发言 3学习评价:说说你最喜欢小松鼠的哪个或者哪些方面?并请说明理由畅所欲言 4思维拓展:放准备好的一小节松鼠的影片,提出问题“除了文章中介绍的松鼠的特点外,你还认为它具有哪些特点?”欣赏、思考、自由发言 5组织讨论:本文的语言准确、生动,找出相应的句子
3、加以体会分组讨论、自由发言、个别发言 第三块: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提供其他一些小动物图片,让学生介绍他们印象最深的方面讨论、发言 第四块:布置作业 1把刚才语文活动的发言整理成一篇300字左右的小文章; 2课后收集有关松鼠的其他方面的内容,结合课文的介绍,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松鼠的手抄报。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大泉、小泉的位置
4、和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述的方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二)仔细观察图画,再认真读课文,在图画中试着找一找大泉眼,并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划分结构段。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自然段: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第2自然段:趵突泉泉水清浅、鲜洁,它为济南增添了美。 第3自然段:大泉日夜翻滚,冬天会有一番神秘的景象。 第4自然段:小泉多姿多态,活泼、有趣。 2划分结构段,归纳段意: 提示: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按照去趵突泉公园游览的路线从不同方面介绍了趵突泉。 第
5、一段(第1自然段):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第二段(第24自然段):趵突泉泉水清浅,大泉日夜翻滚,小泉姿态优美动人,为济南增添了美。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第一段只一句话,上半句讲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下半句“单讲”趵突泉。那么,这一段在文章里起了什么作用? (文章开门见山,语言简洁,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 (二)看图画,阅读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作者还没有来到趵突泉公园,就已经感受到了趵突泉的美了,那是为什么呢?(那是在桥上看到的趵突泉流出的泉水和泉水流过岸边“幽静”的环境。) 那泉水的特点是什么?(清浅”“鲜洁”) 怎么理解“清浅”“鲜洁”?(“清浅”的意
6、思是干净、清澈见底。“鲜洁”的意思是水质鲜活,没有杂质。) “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一半的妩媚。”“妩媚”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妩媚”一般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作者感到在济南美丽的山光水色之中,趵突泉的美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假如没有趵突泉,就大大逊色了。) (三)看图画,阅读学习第三段。 1教学过渡:作者说“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一半的妩媚。”接下来,我们就看看趵突泉到底是怎样的“妩媚”。 2指名读这一段。这一段哪几句具体写大泉?(36句) 作者笔下描绘的大泉是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特点?(看到水从三个大泉眼里往上冒,不断地翻滚。) 写“不断地翻滚”是怎样具体写的?
7、(“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 3作者一边描绘大泉,一边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想象水“翻滚”的样子,联系课文内容,说说翻滚的大泉给作者和我们的感觉是什么?(自然的伟大) 4反复读这三句话,从中体会作者深深的感受。 5在这一段里,作者除了写大泉的景象,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泉池的形状、泉口的位置和水的流向) 6如果说,平时的趵突泉那么“翻滚”,“好像永远不知疲倦”,那么,冬天的趵突泉怎样呢?(更好) 怎么“更好”?是一个怎样“更好”的景象?平时的泉“伟大”,冬天的泉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神秘的境界”) 7小结:这一段描写趵突泉
8、大泉的美丽景色,突出表现了大泉“昼夜不息”地“翻滚”的自然的伟大,以及冬天趵突泉的神秘感。使我们和作者一样感受了自然的震撼。 8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阅读学习第三段。 1齐读这一段,作者怎样从描写大泉过渡到描写小泉的?(过渡句:“池边还有数不清的小泉眼”) 2小泉有什么特点?(多姿多态) 怎么“多姿多态”?作者采用什么句式列举了泉水往上冒的样子?(“有的有的有的”抓住小泉的种种姿态和变化莫测来表现小泉的“多姿多态”。) 3反复读这一段,抓住表现小泉不同姿态的词句,仔细品味小泉的各个特点,体会作者赋予的感情。 4作者写小泉,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的?(比喻)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总结
9、: 趵突泉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语句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了趵突泉的美丽景色,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大泉 伟大 趵突泉 小泉 有趣 美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体会课文首尾呼应应写法。 3.学习生字新词。会用“宛转”、“兴致勃勃”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相互照应的关系。 三、课前准备:课件。 四、教学时间:二教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10、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文。 1.学生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的每个段落概括大意。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要求: 1.在这一段中你了解了什么? 2.怎样理解课文中的几句话: (1)“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搭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着一件颜色和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手里拿着一块木头,不知在削什么。”(这个孩子是夜莺,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有意地吸引敌人) (2)“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在敌人不易察觉
11、中戏弄敌人,体现出他的聪明。) (3)“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体现出他的机智勇敢,镇静。让敌人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他,让他带路。) 3.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有什么感受?(勇敢机智聪明活泼能干自信) 4.小结。 五、作业。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识记“直直落落、养尊处优”等12个词语。 2、说出各个手指的优点和缺点;(重点) 3、理解课文通过手指给我们的启示:在一个集体中,成员之间要“取长补短,团结一致。(难点) 教学准备:ppt课件、马季相声五官争功片段、和手有关的其他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教学 设计方案 范文 汇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