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15我与地坛节选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255.doc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15我与地坛节选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25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15我与地坛节选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255.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与地坛(节选) 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一座文学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一种千万人心痛的温暖,让人们在瞬息中触摸永恒,在微粒中进入广远,在艰难和痛苦中却打心眼里宽厚地微笑。韩少功一个伟大思想成熟的历程我与地坛我与地坛写于1989年5月,从方方面面写了作者跟地坛的关系,其中主要内容是对于人生的思考。作者是在双腿残废的沉重打击下,在找不到工作,看不到出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的时候“走”进地坛的,从此以后与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写这篇散文时的15年间,“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作者似乎从这座历经400多年沧桑的古园那里获得了某种启示,汲取
2、了顽强生活与奋斗的力量。在我与地坛一文中,作者写了在古园中的见闻和所遇到的人与事,述说了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其中更多的还是抒发自己对于命运和生死问题的感悟。1.读准字音剥蚀(b sh)坍圮(tn p)亘古不变(n)一溜阴凉(li)撅一杈树枝(ju)捋着触须(l)蝉蜕(tu)窸窸窣窣(x s)熨帖(y ti)猝然(c)祈求(q)倔强(ju jin)隽永(jun)恪守(k)2.辨明字形3.辨析词语荒芜荒僻荒芜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指田地、园地荒僻荒凉偏僻指某个地方、地区坚忍坚韧坚忍(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坚持而不动摇形容性格坚韧坚固有韧性形容物品的质地或人的意志祈求乞求祈求:恳切地希望或请求。重在表现态
3、度诚恳,其内容不具体,只是表达一种强烈的愿望。乞求:请求给予。侧重表现“请求给予”这种行为,“乞求”的内容或大或小但较具体。专心致志全心全意专心致志全心全意一心一意;集中精神用全部的精力“专心致志”强调专注,针对某件具体事;“全心全意”强调付出之多,针对某项事业。4.识记成语(1)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2)亘古不变:从古到今没有改变。(3)声名狼藉:形容名声极坏。1.选一选(从下列各句后面提供词语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谁也不会想到:浦东塘北村,这个昔日海边的荒僻村落,今朝却发展成为和谐瓜果乡。(荒芜荒僻)(2)没有任何疫情,能够阻挡人民群众守护健康、“保家卫
4、国”的战“疫”步伐!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奋勇前行!(坚忍坚韧)(3)河南上蔡的魁星楼过去是读书人拜魁星祈求功名的地方,如今楼下成了老年人乐园。(祈求乞求)2.判一判(判断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正误,并说明原因)(1)他一直在顺境中成长,没有经过艰苦环境的锻炼,遇到一点挫折便失魂落魄,你要多加引导。(“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此处强调遇到挫折后的状态,符合语境。)(2)科研人员研究观测发现,一天24小时并非亘古不变,14亿年前地球一天仅有18个小时。(“亘古不变”指从古到今没有改变。符合语境。)(3)长期以来,我国广大医务人员弘扬敬重生命、救死扶
5、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专心致志为人民健康服务。(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精神。不合语境,可用“全心全意”。)(4)他因为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而声名狼藉,让他名下原本已运营困难的公司雪上加霜。(“声名狼藉”指名声败坏到了极点。符合语境。)下面是课文的结构思维导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处的内容。答:人与人生机残废自伤希望 感悟地坛,深味母爱地坛是一个宁静的去处,又是史铁生永远的精神家园。史铁生将个体的情感和生命投射到地坛的一草一木、飞鸟鸣虫之上,在凝思冥想中展开思索的羽翼。而与作者血肉相连、至亲至爱的母亲,无时无刻不牵挂着他,冥冥中引导作者珍惜生命,走向了一条自我救赎之路。地坛生生不息,母爱绵
6、长深远,让我们深入感悟、品味。1.课文第一部分有三处集中的景物描写,而且取景的深度与广度不断扩展。请阅读品味,概括景物特点,并思考:三处景物描写对于作者获得生命启迪,分别有什么作用?各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景物描写具体景物整体特点生命启迪修辞手法第一处古殿檐头的琉璃,门壁上的朱红,段段高墙,玉砌雕栏,老柏树,野草荒藤颓圮冷落之中更显苍幽浮夸、炫耀的事物高高在上,华美名贵的事物难以长久,大自然的生机却永不消歇拟人第二处蜂儿,蚂蚁,瓢虫,蝉蜕,露水各种小生灵尽显生机与活力即使各种小昆虫,即使微小的事物,也都彰显自己的存在,有着生命的奇观比喻,拟人,夸张第三处祭坛石门中的落日,雨燕,冬天雪地上的脚印,
7、古柏,暴雨,落叶历经沧桑而镇静、坦然生命总是在斗争、追寻,坚守着生存的信念,自由洒脱地度过一生拟人,反复2.文中第二部分是对母亲的怀念。在作者的笔下,母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文中是通过哪些方式来展现母爱的深挚的?【明确】母亲的形象:(1)隐忍宽容的形象。容让儿子,自己承受痛苦;理解儿子,委屈自己,眼看自己的儿子在最辉煌的时候遭遇人生一大挫折,母亲想要安慰,但却不愿打扰儿子那敏感又脆弱的心灵。(2)倔强坚韧的形象。母亲为了儿子不懈地四处奔走;默默注视着儿子,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儿子,用她那坚韧的性格感染着自己的儿子。(3)思想深刻、聪慧过人的母亲。她充分理解儿子的处境和心态,懂得运用一种智慧的方式去呵
8、护儿子;并且思想深刻,考虑长远。(4)体贴关怀的形象。母亲心思细腻,注重每个细节;关怀备至,体贴入微,每次我消失在她的视线之外,她总是一遍又一遍不停地寻找,坚持不懈。展现深挚母爱的方式:(1)行动描写。写母亲默送儿子去地坛、翘首伫望、焦急地寻找以及一时找不到“我”时的步履茫然而急迫在这重复多年的无声行动中,显示母爱的伟大,使人难以忘怀。(2)心理描写。借“我”之口,直接写母亲的心理活动,她对残疾儿子不断地“暗自的祷告”“自我安慰”,整日“心神不定坐卧难宁”。这些直接的心理描写,把深挚的母爱写得感人肺腑。(3)侧面烘托。文中反复抒写“我”对母亲的思念、痛悔之情难以遏制,从侧面烘托出母爱动人的力量
9、。3.课文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写地坛,一部分写母亲,二者有什么关联?【明确】二者都对作者生活下去起了很大作用,一个让作者感悟生命应该乐观、坚强、豁达,一个用自己的言行让作者感受到爱并鼓起生活的勇气。她们都是作者由自伤走向自强的精神源泉。地坛是史铁生获得生存的地方,也是他感受母爱最深的地方。地坛是“我”的地坛,也是“我”和“母亲”的地坛。思索死生,解读痛悔史铁生走进了地坛,又从地坛中走了出来,从深夜走到黎明,从绝望尽头走到重生起点,一次次用自己的笔尖向自然与生命致敬。对于人生,对于母爱的思考和感受,其深度远远超过了一般人。1.作者在地坛思考了哪些问题?地坛给了“我”怎样的生命启迪?“我”思考了三
10、个问题:为什么要出生?“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天交给他的一个事实。”要不要死?“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怎样活?“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最终“我”找到了答案:出生是事实,死不必急于求成,要珍惜生命,热爱生命。2.作者在对母亲的追思中怀有深深的痛悔,其原因是什么?(1)作者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没能理解母亲内心的痛苦。(2)母亲去世时只有四十九岁,而且是在作者写作快要成功的时候去世,没能分享他的一点点快乐。这让作者倍加痛苦。(3)母亲不放心在园里待得太久的作者,到
11、园里茫然而急迫地寻找;作者看到了母亲,却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而决意不喊母亲,让母亲走了过多焦灼的路,这让作者想来深感痛悔。3.“我”无疑是整篇文章中最重要的人物,也是性格体现最鲜明的一个。由课文可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1)遭受不幸后的生命思考者。“我对生命的思考是从自身的残疾开始的”,在“我”面对命运的突然打击的时候,“我”在震惊、痛苦之余,内心对命运的不公充满着怨恨,“我那时脾气坏到极点,经常是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从那园子里回来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这句话可以体现“我”当时在命运的折磨下,内心的痛苦,也为后文“我”的醒悟埋下伏笔,更加对比突出了“我”后来的悔恨。(2
12、)失去母亲后的母爱回味者及自我反思者。“我”以前也是一个冲动意气用事的少年,并不懂得去体谅母亲,“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儿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这个动作描写写出了“我”的倔强,与少年般的幼稚,把自己命运的苦楚发泄到爱“我”的母亲身上,这也是“我”对命运的迷惘以及当时人物内心的挣扎,所以后来“我”的转变与醒悟就显得更加有意义与不容易。“我”多年后对母亲内心活动的猜测更加凸显出“我”的后悔与对母亲的爱,也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与内心变化,“我”前后的对
13、比凸显了“我”内心的悲痛。致敬作者,赏评语言1.2010年12月31日,在与病魔斗争了30多年后,史铁生安静地离开了人世。结合地坛在史铁生人生中的意义,为史铁生写一副挽联。答:参考示例:(1)命若地坛,勘破天机成大道;笔耕天国,感怀地母著新篇。(2)地坛里顿悟,清平湾不再遥远;困厄中历练,合欢树永世流芳。2.史铁生是有鲜明自我风格的作家,我与地坛很能代表作者的风格。请参照以下“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授予余光中先生“2003 年度散文家”的颁奖词,侧重从语言运用方面为史铁生拟写一段“年度散文家”颁奖词,并与同学交流。示例:余光中的散文雍容华贵。他的写作接续了散文的古老传统,也汲取了诸多现代元素。感性
14、与知性,幽默与庄重,头脑与心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他独特的散文路径。他渊博的学识,总是掩饰不了天真性情的流露;他雄健的笔触,发现的常常是生命和智慧的秘密。他崇尚散文的自然、随意,注重散文的容量与弹性,他探索散文变革的丰富可能性,同时也追求汉语自身的精致、准确与神韵。答:参考示例:史铁生的散文境界博大,触及了人本的困境和人类生存的命脉;其作品既充满着强烈的悲天悯人的苦难意识,又激荡着一股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他那沉湎而又执着的生命理念和生命哲思,给无数徘徊在生死边缘的人以温馨的慰藉和积极的勉励。史铁生的散文语言在平缓沉毅中往往透出睿智与机敏,隽永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比比皆是。而且,史铁生散文体现出了语言
15、运用上的创新精神,他在散文中独出心裁地使用了拟人、移用和转换词序等手法,写出了许多新鲜而奇崛的语句,令人如饮醇醪,回味不已。【任务探究】1.文中哪些句子表现地坛对“我”有“宿命”的味道?这些句子的作用是什么?“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作用:为下文写作者在地坛的思考和感悟做铺垫。2.史铁生由残疾颓
16、废到感悟觉醒,他走过了怎样的人生轨迹?请具体解说。人生轨迹:颓废逃避静观思考感悟觉醒。作者因为残疾,又找不到工作,情绪低落,甚至想自杀。进入地坛,本来想找一个地方回避他人。因为地坛特殊的环境和自身的无聊,而有机会静观周围景物和他人的活动。从环境中得到启悟而引发关于生死的思考。随着思考的深入,而感悟出生命的意义。母亲的爱,母亲的尊重,母亲的无奈,母亲临终的嘱咐,母亲的突然去世;“我”的无情,“我”的痛悔,“我”的追思,“我”对母亲一生的总结发现历经这一切,终于对生命和苦难产生感悟以至觉醒。3.怎样理解文章最后提到的“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这句话?这
17、句话形象地表现了母亲伴随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母亲在“我”生命中的重要性。“车辙”是作者在地坛里走过的路,是作者心灵求索的轨迹,“脚印”是母亲伴随、找寻作者走过的路,是关爱理解的体现。车辙和脚印的交织,不仅说明作者的每一次精神跋涉,都不是独立完成的,其中都有母亲的精神支持;而且还象征了地坛和母亲的重合地坛是“我”重新获得生命信念的地方,也是感受母爱最深的地方。这一部分与首段“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遥相呼应,完成了作者对生命的解读,对母爱的诠释。4.通过阅读、学习本文,我们可以获得哪些散文写作方面的技巧?(1)回忆漫长岁月的日常生活要理出一条思路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_2022 学年 新教材 高中语文 第七 单元 15 节选 学案部编版 必修 上册 20210929255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67330507.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