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课时过程性评价六破q插秧歌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175.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课时过程性评价六破q插秧歌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17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课时过程性评价六破q插秧歌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175.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芣苢插秧歌【巩固达标】 (45分钟36分)一、基础过关(27分)1.下列对芣苢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本诗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描写了一群劳动妇女采芣苢的情景。B.全诗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重章叠唱,在看起来很单调的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C.诗歌通过采、有、掇、捋、袺、襭等动词的变换,生动地表现了采摘芣苢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D 这是一曲劳动欢歌,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解析】选A。A项,“本诗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错误。诗歌开头说“采采芣苢,薄言采之”,开篇就是说采芣苢,并没有用比兴。2.下列对插秧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诗的
2、开头两句,以极其通俗的语言,展示了插秧时的繁忙景象。B.“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运用了夸张手法,说明插秧就是一场抢天时的战斗,突出了劳动的艰辛。C.第三、四句写天公发威,大雨滂沱,而诗人别出心裁地把雨具“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铁甲,不仅新鲜独特,而且暗示插秧就是一场紧张的战斗。D.第五、六句诗人巧妙地插入了画外音:农妇招呼农夫暂憩片刻且用早餐,可是农夫照样低头弯腰劳作,这就意味着劳动紧张到了极点,分秒不能停。【解析】选B。“运用了夸张手法”理解错误。应是“运用了比喻手法”。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B
3、.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词。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C.诗经中,风代表了诗经的最高成就,它或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现劳动生活的苦乐,或描述爱情婚姻的悲欢,从各个侧面展示了古代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图景。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解析】选D。D项,“全部都是四言诗”错。诗经的语言形式多样,形象生动,丰富多彩。雅颂多数篇章运用严整的四言句,极少杂言,国风中杂言比较多。小雅和国风中,重章叠唱运用得比较多,在大雅和颂中则比较少见。4.依次填入下面
4、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_。_,_。_,_。_。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佚,仅存毛诗外传。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并流传至今。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诗经是按风雅颂三部分编辑的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A.B.C.D.【解析】选C。从语段横线后的“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佚”来看,横线处的最后一空应填,据此排除A、B两项;正因为诗经“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才会有诗三百的称谓,故应在前,据此排除D项。5.对下面这段话中的画线部
5、分进行改写。要求:以“儒家学者”为开头;不改变句子的原意,但语序可变动。(5分)诗经从一开始,尽管还没有赋予它以儒家经典的意义,人们还习惯地称它为诗三百,但它的本来面目就逐步被儒家学者掩盖、断章取义、歪曲篡改,被拿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答:_【解析】选以“儒家学者”为开头,即以“儒家学者”为主语重新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改写时注意语言表述的连贯,但不可改变句子原意。参考答案:儒家学者拿诗经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逐步掩盖了诗经的本来面目,对它断章取义,歪曲篡改。6.请指出下列诗句分别运用了赋、比、兴的哪种手法。(4分)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有匪君子,如
6、切如磋,如琢如磨。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答:_答案:兴比赋比兴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虽说中国有五千年的饮食文化,烹调方法多种多样,但在营养师们看来_,这是因为“蒸”不仅能保持菜肴的原形、原味,烹制出的菜比较清淡,并且还在很大程度上保存食材的各种营养,更符合健康饮食的要求。_,因此我国一直就有“无所不蒸”的说法。在河北、山西地区有不少菜就是多种蔬菜混合着蒸,蒸出来的菜五颜六色,让人很有食欲,也体现了饮食多样
7、化的原则。_,以便能更快地蒸熟。比如将萝卜、紫甘蓝切成丝,山药南瓜切成段。蒸熟后,依个人口味,可调汁拌着食用,如加蒜泥、姜醋汁、芝麻酱等。答案:“蒸”这种烹调方式更值得推崇所有的菜都是可以“蒸”的上锅蒸的蔬菜体积不要太大二、阅读鉴赏(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阊门外登溪船五首(其一)宋杨万里步下新船试水初,打头揽载适逢予。一椽板屋才经雨,两面油窗好读书。剩买春风木芍药,乱几竹。清溪浮取松亭子,赏遍千山不要驴。【注】(zn):通“簪”。(q ch):粗竹席。8.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试水初”,刚刚试水;“打头揽载”,才开始招揽船客,由这两处
8、就可见溪船之新。B.颔联对仗工整,“一椽”“两面”写出溪船之简、小,“才”“好”则抒诗人对溪船的喜爱之情。C.颈联中,诗人用盛开的芍药装点溪船,但溪船太简陋,只能随意胡乱地摆放或插在几竹篷上。D.尾联先描写了乘舟所见到的青松山亭伴水而来的奇妙,后以夸张手法感叹了水路溪行的方便。【解析】选C。C项,“只能随意胡乱地摆放”说法错误,选项对诗歌的语言理解有误。“剩买春风木芍药,乱几竹”,结合整首诗歌来看,此处的“乱”字意在描写诗人随心随意的状态,体现轻松愉悦的情感,而非“胡乱”之意。9.杨万里的诗被称作“诚斋体”,风格纯朴风趣。请结合本诗简要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_答案:描写的事物、叙述的事件,
9、富有生活气息,营造出朴实自然的风格。板屋、油窗、芍药、木小几和粗竹席,为日常之物,既不华贵也不精致;乘船溪行,是水乡常见之事,这些为诗作增添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口语入诗,直白风趣。“打头”“适逢予”“剩买”“不要驴”等,这些白话口语,通俗易懂,增添了诗作的诙谐幽默之趣。【提升培优】 (45分钟44分)一、阅读鉴赏(2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草 木 恩 典李丹崖草的香,似乎只有在两个时间可以闻出来。一是在被碾压或拦腰斩断的时候。这时候的草,像是慷慨就义,被镰刀、被车轮,割断、碾压,散发出奇特的生命的香。这香味,让人觉得有一种拿生命才换得来的美。我小时候喂过牛,给牛铡过草,当祖母把成
10、捆的青草放到铡刀下,我奋力挥动胳膊,向下一压,咔嚓,草被斩成了两段,旋即散发出一股诱人的香。我追求这种香,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人是具有动物性的,格外爱这些草木滋味。另一是在草被熬煮的时候。我的父亲是一位中医,小时候,我常常爱在他的中药橱边转悠,可以闻到与众不同的草木香味,就好像这些香味纠缠在一起,我置身其中,可以免除疾病的侵扰一样。遇到病人前来抓药,父亲把那些或叶、或花、或根、或果的中药材用纱布包起来,放到砂锅内熬煮,满屋子的中药香。在滚沸的高温作用下,我觉得这样才能彻彻底底地闻到草木的香味。秋天到了,草木走向成熟。似一个男孩走向青年,一个女人发育完善。旧时,在乡间,我喜欢睡在小溪边的草
11、甸子上,一边看蓝天白云,一边嚼草根,我觉得,这简直是神仙般的日子。小时候,身小力薄的我干不了农活,放羊是我唯一的活。我把羊拴在溪边的小树上,确保它们只吃草,不会啃食庄稼,我就往地上一躺,看着羊羔吃奶,母羊反刍;我呢,则效仿羊的样子,去尝一尝草根。羊吃草,在我看来,简直是一件艺术。用舌头把草揽到嘴里,嚓嚓而食,羊毛洁白似雪,羊的嘴唇粉红似桃,青草如翡翠一样耐看,整幅画面简直太有感觉了。草木的根深深扎进土地,通过叶面来进行光合作用,它是最能吸纳天地灵气的。所以,维生素多蕴含在很多青菜当中。牛羊通过青草来摄取营养,我们再通过牛羊的肉来摄取营养,然后,牛羊和人的粪便又可作为肥料给青草带去营养。这个循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_2022 学年 新教材 高中语文 课时 过程 评价 秧歌 解析 部编版 必修 上册 20210929175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67351585.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