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 第5章 分型面、浇注系统和排溢系统设计.ppt
《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 第5章 分型面、浇注系统和排溢系统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 第5章 分型面、浇注系统和排溢系统设计.ppt(7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5 5 分型面、浇注系统和排溢系统设计分型面、浇注系统和排溢系统设计 5.1 5.1 压铸模的基本结构压铸模的基本结构5.2 5.2 分型面设计分型面设计5.3 5.3 浇注系统设计浇注系统设计5.4 5.4 排溢系统设计排溢系统设计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5 5 分型面、浇注系统和排溢系统设计分型面、浇注系统和排溢系统设计5.1 5.1 压铸模的基本结构压铸模的基本结构 压铸模、压铸设备和压铸工艺是压铸生产的三个要素。在这三个要素中,压铸模最为关键。压铸模是由定模和动模两个主要部分组成的。定模固定在压铸机压室一方的定模座板上,是金属液开始进入压铸模型腔的部分,也是压铸模型腔的所在
2、部分之一。定模上有直浇道直接与压铸机的喷嘴或压室连接。动模固定在压铸机的动模座板上,随动模座板向左、向右移动与定模分开和合拢,一般抽芯和铸件顶出机构设在其内。压铸模的基本结构如图5-1所示。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图5-1压铸模的基本结构 1动模座板2垫块 3支承板 4动模套板 5限位块6滑块7斜销 8楔紧块9定模套板 10定模座板11定模镶块12活动型芯13型腔 14内浇口15横浇道16直浇道17浇口套18导套19导流块20动模镶块21导柱22推板导柱23推板导套24推杆25复位杆 26限位钉27推板28推杆固定板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 压铸模通常包括以下结构单元:(1)成型部分定模与动模合拢后,形成
3、型腔。构成型腔的零件即为成型零件。成型零件包括固定的和活动的镶块与型芯。有时,又可以同时成为构成浇注系统和排溢系统的零件,如局部的横浇道、内浇口、溢流槽和排气槽等部分。(2)模架包括各种模板、座架等构架零件。其作用是将模具各部分按一定的规律和位置加以组合和固定,并使模具能够安装到压铸机上。如图5-1中件4、9、10等属于这类零件。(3)导向零件图5-1中件18、21为导向零件。其作用是准确地引导动模和定模合拢或分离。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 (4)顶出机构它是将铸件从模具上脱出的机构,包括顶出和复位零件,还包括这个机构自身的导向和定位零件,如图5-1中件22、23、24、25、27、28。对于在重要
4、部位和易损部分(如浇道、浇口处)的推杆,应采用与成型零件相同的材料来制造。(5)浇注系统与成型部分及压室连接,引导金属液按一定的方向进入铸型的成型部分,它直接影响金属液进入成型部分的速度和压力,由直浇道、横浇道和内浇口等组成,如图5-1中件14、15、16、17、19。(6)排溢系统排溢系统是排除压室、浇道和型腔中的气体的通道,一般包括排气槽和溢流槽。而溢流槽又是贮存冷金属和涂料余烬的处所。有时在难以排气的深腔部位设置通气塞,借以改善该处的排气条件。(7)其它除前述的各结构单元外,模具内还有其它如紧固用的螺栓、销钉以及定位用的定位件等。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 上述的结构单元是每付模具都必须具有的。
5、此外,由于铸件的形状和结构上的需要,在模具上还常常设有抽芯机构,以便消除影响铸件从模具中取出的障碍。抽芯机构也是压铸模中十分重要的结构单元,其形式多种多样。另外,为了保持模具的温度场的分布符合工艺的需要,模具内还设有冷却装置或冷却加热装置,对实现科学地控制工艺参数和确保铸件质量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具有良好的冷却(或冷却加热)系统的模具,其使用寿命往往可以延长一倍以上。压铸模的结构组成见表5-1。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表表5-1压铸模的结构组成压铸模的结构组成压铸模模体定模型腔型芯镶块浇注系统浇口套分流锥内浇口横浇道直浇道溢流排气系统溢流槽排气槽、排气塞动模抽芯机构活动型芯滑块、斜滑块斜销、弯销、
6、齿轮、齿条楔紧块、楔紧销限位钉、限位块导向部分导柱、导套模体部分套板、座板、支承板加热冷却系统加热及冷却通道模架推出机构推杆、推管、卸料板推板、推杆、固定板复位杆、导柱、导套、限位钉预复位机构摆轮、摆轮架预复位推杆模架模脚垫块、座板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 5.25.2分型面设计分型面设计 压铸模的定模与动模的接触表面通常称为分型面,分型面是由压铸件的分型线所决定的。而模具上垂直于锁模力方向上的接合面,即为基本分型面。分型面虽然不是压铸模的一个完整的结构组成,但它与压铸件的形状和尺寸,以及压铸件在压铸模中的位置和方向密切相关。合理地确定分型面,不但能简化压铸模的结构,而且能保证铸件的质量。因此,分型
7、面设计是压铸模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5.2.1 5.2.1分型面的类型分型面的类型 分型面的类型如图5-2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为动模的移动方向。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 根据铸件的结构和形状特点不同,可将分型面分为:直线分型面、倾斜分型面、折线分型面和曲线分型面等。(1)直线分型面 与压铸机动、定模固定板平行的分型面。(2)倾斜分型面 与压铸机动、定模固定板成一角度的分型面。(3)折线分型面 不在同一平面内而由几个折线平面组成的分型面。(4)曲线分型面 模具可分离的表面为曲面。根据分型面的数量,又将分型面分为:单分型面、双分型面、三分型面和组合分型面等。(1)单分型面 只有一个面的分型面。(2)双
8、分型面 分型面由一个主分型面和一个辅助分型面构成。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 (3)三分型面 分型面由一个主分型面和两个辅助分型面构成。(4)组合分型面 分型面由一个主分型面和一个或数个辅助分型面构成,或由两种类型分型面所构成。(a)(b)(c)(d)图5-2分型面的类型(a)直线分型面(b)倾斜分型面(c)折线分型面(d)曲线分型面 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 5.2.3 5.2.3 分型面设计举例分析分型面设计举例分析 图5-3为油杯压铸件,材料为YL102铝合金,生产批量大,中部有螺杆嵌件,油杯要求防渗漏,不允许有缩松、冷隔等缺陷,表面要求光洁。根据零件结构,有三种分型面的设计方案。(e)(f)(g)图
9、5-2分型面的类型(续)(e)双分型面(f)三分型面 (g)组合分型面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 采用-分型面的主要特点如下:(1)型腔分别位于动、定模内,可用半环形或整环形浇口充填,铸件成型有保证,溢流、排气条件好。(2)因型芯较长大,故采用液压抽芯机构。图5-3 油杯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 (3)如果推杆设置在活动型芯分型面的投影面积内,合模时会与型芯发生干扰,必须采用预复位。(4)嵌件平行于分型面,放置较为困难。(5)型芯下半部不易喷刷涂料。(6)去除浇口困难。采用分型面的主要特点如下:(1)型腔全部设计在定模内,型芯全部处在动模内。(2)只能用侧浇口,对铸件充填不利,溢流、排气条件不好,铸件底部易
10、出现缺陷。(3)只能在杯的底部或肋上设置推杆,铸件推出后留在推杆上,取出不便,推杆也易受到损伤。(4)推杆外露后,放嵌件不便。(5)模具结构简单。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 采用分型面(图5-4)的主要特点如下:(1)大型芯设在定模上,用两个滑块在铸件口部组成环形浇口,以保证充填良好,用斜销抽芯机构,保证铸件留在动模内。(2)型芯在定模内,放嵌件方便,稳定可靠。(3)型腔和型芯喷刷涂料方便。(4)模具结构稍复杂,但能保证铸件质量。综合比较:采用-分型面或-分型面均可得到符合技术要求的铸件,但采用-分型面,放置嵌件稳定可靠,操作方便。图5-4 -分型面模具结构图 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 5
11、.3 5.3 浇注系统设计浇注系统设计 将金属液引入到型腔的通道称为浇注系统。浇注系统是从压室开始到内浇口为止的进料通道的总称,它对金属液的流动方向、排气条件、模具的热分布、压力的传递、充填时间的长短和金属液通过内浇口处的速度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和调节作用。因此,浇注系统是决定充填状况的重要因素,也是决定压铸件内部质量的重要因素。同时,浇注系统对生产效率、模具寿命、压铸件清理都有很大影响。只有在浇注系统确定后才能确定压铸模的总体结构。设计合理的浇注系统是压铸模设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 5.3.1 5.3.1 浇注系统的结构和分类浇注系统的结构和分类 1.浇注系统的结构 浇注
12、系统主要由直浇道、横浇道、内浇口和余料组成。压铸机的类型不同,浇注系统有所不同。各种类型压铸机所采用的浇注系统的结构见图5-5。2.浇注系统的分类各种类型的浇注系统适应不同结构铸件的需要。浇注系统的分类见图5-6和表5-2。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图5-5 浇注系统的结构(a)热室压铸机用浇注系统(b)立式压铸机用浇注系统(c)卧式压铸机用浇注系统(d)全立式压铸机用浇注系统1直浇道2横浇道3内浇口4余料(a)(b)(c)(d)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 (a)(b)(c)(d)(e)(f)(g)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图5-6浇注系统的基本形式 (h)(i)(j)(a)切向浇口(b)径向浇口(c)中心浇口(d)
13、顶浇口(e)侧浇口(b)(f)环形浇口(g)缝隙浇口(h)点浇口(i)扇形浇道系统(c)(j)锥形切线浇道系统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表5-2 浇注系统的分类类型特点按金属液导入方向分类切向浇口适用于中小型环形铸件径向浇口适用于不宜开设顶浇口或点浇口的杯形铸件按浇口位置分类中心浇口铸件平面上带有孔时,浇口开在孔上,同时在孔处设置分流锥;金属液从型腔中心部位导入,流程短;模具结构紧凑;铸件和浇注系统、溢流系统在模具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小,可改善压铸机的受力状况;用于卧式压铸机时,压铸模要增加辅助分型面;浇注系统金属消耗量较少顶浇口是中心浇口的特殊形式;铸件顶部没有孔,不能设置分流锥,内浇口截面积较大;压
14、铸件与直浇道连接处形成热节,易产生缩孔;浇口需要切除侧浇口适应性强,可按铸件结构特点,布置在铸件外侧面;铸件内孔有足够位置时,可布置在内侧面,使模具结构紧凑,又可保持模具热平衡;去除浇口较方便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按浇口形状分类环形浇口金属液沿型壁充填型腔,避免正面冲击型芯,排气条件良好;在环形浇口和溢流槽处可设推杆,使压铸件上不留推杆痕迹;增加浇注系统金属消耗量;浇口需要切除缝隙浇口内浇口设置在型腔深处,成长条缝隙顺序充填,排气条件较好点浇口作为中心浇口和顶浇口的一种特殊形式;金属液由铸件顶部充填型腔,流程短;改善压铸机受力状况,提高压铸模有效面积的利用;金属液导入型腔处,受金属液直接冲击,容易
15、产生飞溅和粘模现象;模具结构较复杂;常用于外形对称的薄壁压铸件按横浇道过渡区形式分类扇形浇道系统适用于要求内浇口较窄的压铸件;浇口中心部位的流量较大;浇口宽度(W)不宜大于扇形浇道长度(L);充型时形成由中心到外侧045变化的流向角锥形切线浇道系统适用于内浇口较宽的压铸件;在整个内浇口宽度上金属液的流向角变化很小,金属液的流动方向可控;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金属液的流程,有利于薄壁压铸件的生产;加工较复杂表5-2 浇注系统的分类(续)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 5.3.2 5.3.2 浇注系统各组成部分的设计浇注系统各组成部分的设计 1.内浇口设计 内浇口是指横浇道到型腔的一段浇道,其作用是使横浇道输送出
16、来的低速金属液加速并形成理想的流态而顺序地充填型腔,它直接影响金属液的充填形式和铸件质量,因此是一个主要浇道。(1)内浇口的设计要点 设计内浇口时,主要是确定内浇口的位置和方向,并预计合金充填过程的流态、可能出现的死角区和裹气部位,以便设置适当的溢流和排气系统。在设计合理的横浇道和直浇道结构形式和尺寸后,就构成完整的浇注系统。内浇口的设计要点如下:1)从内浇口进入型腔的金属液,应首先充填深腔处难以排气的部位,然后充填其他部位,并应注意不要过早地封闭分型面和排气槽,以便型腔中的气体能够顺利排除。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 2)金属液进入型腔后,不正面冲击型壁和型芯,力求减少动能损耗,避免因冲击而受侵蚀发
17、生粘模现象,致使该处过早损坏。3)应尽可能采用单个内浇口而少用分支浇口(大型铸件、箱体和框架类以及结构形状特殊的铸件除外),以避免多路金属液汇流互相撞击,形成涡流,产生裹气和氧化物夹杂等缺陷。对有加强肋的铸件,应使内浇口导入金属液的流向与加强肋方向一致。4)形状复杂的薄壁铸件,应采用较薄的内浇口,以保证有足够的充填速度。对一般结构形状的铸件,为保证最终静压力的传递作用,应采用较厚的内浇口,并设在铸件的厚处。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 5)内浇口设置位置应使金属液充填压铸模型腔各部分时,流程最短,流向改变少,以减少充填过程中能量的损耗和温度降低。(2)内浇口的分类 内浇口的分类见表5-3。表表5-3 内
18、浇口的分类内浇口的分类按导入口位置分类顶浇口(铸件顶部无孔)按导入口形状分类扇梯形中心浇口(铸件顶部有孔)长梯形侧浇口环形按导入口方向分类切线半环形割线缝隙形(缝隙浇口)径向圆点形(点浇口)轴向压边浇口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 (3)内浇口的尺寸确定 内浇口最合理的截面积计算目前尚无切实可行的精确计算方法。在生产实践中,主要结合具体条件,按经验选用,常用的经验公式为 Ag=G/(vgt)(5-1)式中Ag内浇口截面积(m2);G通过内浇口的金属液质量(kg);液态金属的密度(kg/m3),见表4-5;vg充填速度(m/s),见表3-41;t型腔的充填时间(s),见表3-44。内浇口的厚度对金属液的充
19、型影响较大。一般情况下,当铸件较薄并要求外观轮廓清晰时,内浇口厚度要求较薄,但内浇口过薄,金属液喷射严重,甚至会堵塞排气通道,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 使铸件表面出现麻点和气孔,在压铸铝合金、铜合金时粘模严重。当铸件表面质量要求高、组织要求致密时可采用较厚的内浇口,但内浇口太厚,充填速度过低而降温大,可能导致铸件轮廓不清,切除内浇口也麻烦。内浇口厚度的经验数据见表5-4。表表5-4 内浇口厚度的经验数据内浇口厚度的经验数据 铸件壁厚/mm0.61.51.53366合金种类复杂件简单件复杂件简单件复杂件简单件为铸件壁厚内浇口厚度/mm锌合金铝合金镁合金铜合金0.40.80.61.00.61.00.41
20、.00.61.20.61.20.81.20.61.20.81.50.81.51.01.80.81.51.01.81.01.81.02.01.02.01.52.51.52.51.83.01.52.01.83.01.83.02.04.02040406040604060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 内浇口宽度也应适当选取,宽度太大或太小,会使金属液直冲浇口对面的型壁,产生涡流,将空气和杂质包住而产生废品。内浇口的长短直接影响铸件质量,内浇口太长,影响压力传递,降温大,铸件表面易形成冷隔花纹等。内浇口太短,进口处温度容易升高,加快内浇口磨损,且易产生喷射现象。内浇口宽度和长度的经验数据见表5-5。压铸工艺及模具
21、设计 2.直浇道设计 直浇道是传递压力的首要部位。在立式压铸机和热室压铸机上,直浇道是指从浇口套起到横浇道为止的一段浇道。其尺寸可以影响金属液的流动速度、充填时间、气体的储存空间和压力损失的大小,起着能否使金属液平稳引入横浇道和控制金属液充填条件的作用。图5-7为立式压铸机用直浇道的结构,主要由压铸机上的喷嘴和模具上的浇口套组成。表表5-5内浇口宽度和长度的经验数据内浇口宽度和长度的经验数据内浇口进口部位铸件形状内浇口宽度内浇口长度/mm说明矩形板件铸件边长的0.60.8倍23指从铸件中轴线侧向注入,如离轴线一侧的端浇口或点浇口则不受此限圆形板件铸件外径的0.40.6倍内浇口以割线注入圆环件
22、圆筒件铸件外径和内径的0.250.3倍内浇口以切线注入方框件铸件边长的0.60.8倍内浇口从侧壁注入图5-7立式压铸机用直浇道结构D余料直径d喷嘴出口处直浇道直径(浇口套导入口直浇道直径)d1喷嘴导入口小端直径d2直浇道底部环形截面外径d3直浇道底部分流锥直径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 立式压铸机用直浇道设计要点如下:(1)根据浇注系统内浇口截面积,选择喷嘴导入口直径。喷嘴导入口小端截面积一般为内浇口截面积的1.21.4倍。可按下式计算喷嘴导入口小端直径(5-2)式中d1喷嘴导入口小端直径(m);Ag内浇口截面积(m2)。(2)位于浇口套部分直浇道的直径应比喷嘴部分直浇道的直径每边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 第5章 分型面、浇注系统和排溢系统设计 压铸 工艺 模具设计 分型面 浇注 系统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