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五单元乡土中国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269.doc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五单元乡土中国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26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五单元乡土中国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269.doc(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乡土中国【入境生情】费孝通的一生,经历了中国社会的重大变迁,在他的身上,饱含着爱国主义的情怀。他的乡土中国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特殊的社会结构;他的江村经济让世界从不同角度定义中国的生产方式。他“行行重行行”,怀着一颗“志在富民”的仁心,总结出了包括“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在内的多个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了包括浦东、黄河上游、南方丝绸之路在内的多个区域经济的布局和发展。他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已经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定义中国民族关系史的核心理论框架。他提出的“文化自觉”理念、他对全球化时代中国国际地位的战略思考、他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和谐世界设想,都将指引着我们坚实地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2、兴。周其凤(原北京大学校长)【拓展链接】我们要学习费孝通志在富民、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崇高思想境界。20多年间,费孝通七下甘肃定西、30余次到江苏吴江调查,足迹遍及祖国。费孝通一生著作等身,如今他的这些文字已成为我们宝贵的思想财富。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演绎了中国知识分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崇高理想追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张宝文(原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作 品 扫 描乡土中国是费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特点的学术著作,来源于作者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的“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当时作者应世纪评论之约分期连载14篇文章,乡土中国由这些内容、文章辑录而成。全书涉及乡
3、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法礼、血缘、地缘等各方面内容。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全书主要探讨了差序格局、男女有别、家族、血缘和地缘等。作为社会学本土化的重要论著,乡土中国对研究中国乡土社会的传统文化、社会结构具有开创性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前校长陈雨露说:“乡土中国是讲述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治理结构的代表作,为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性提供了重要参考。”【全书整体架构】课时数步骤、内容2单元导读初步了解乡土中国4单元研读板块研读(自主+合作) 对研究性问题探讨研究1章节品读1单元评价搭好框架,添枝
4、加叶研读“概述”部分(重刊序言后记和第1章乡土本色;最好选有“附录”版本,即生育制度一书中的个人群体社会一文),参照“如何分析一本书”思维导图形式,设计分析乡土中国思维导图。示例:参考答案:抓住概念,理解观点(一)“差序格局”是作者在书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由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所决定的有差等的次序关系。作者在解释这个抽象概念时,运用了比喻等方法。分小组讨论,谈谈你对“差序格局”概念的理解。我的理解:_答案:差序格局指以自我为中心形成的富有弹性的社交圈子。每个人的社交圈子的大小是有差别的,个人社交圈子的大小依据这个人的能力来确定。如果一个人有能力的话,那么与他接触和交往的人就越多,这个人形
5、成的社交圈子也就越大,反之则越小。这个社交圈子的中心即“自我”,对待他人的态度是有差别的,“自我”会依据与自己的亲密程度来对待他人。对待他人不同,对待一件事情的态度也不同:如果这件事情是关于自己的,他就会站在自己的利益上决定采取何种态度;如果这件事情与自己无关,那么往往就会做做样子而已。总之,差序格局是一个围绕“自我”的社交圈子,对待任何事情都是与“自我”相关联,以“自我”为中心。(二)联系全书,梳理作者用以指称乡土社会的概念和与之相对应的指称其他社会的概念,填写下面的表格,并结合作者的论述和相关资料理解其含义。指称乡土社会的概念指称其他社会的对应概念礼俗社会法理社会借助语言的社会借助文字的社
6、会差序格局团体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系维着人民的宪法小家族家庭男女有别男女求同礼治秩序法治秩序调解体系司法诉讼体系无为政治有为政治血缘社会地缘社会1.礼俗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是“有机的团结”。2.法理社会: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是“机械的团结”。3.借助语言的社会:人与人之间主要是借助面对面的语言交流的社会。4.借助文字的社会:人与人之间主要借助文字交流的社会。5.团体格局:由若干人组成的,有一定界限的团体。6.系维着私人的道德: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这网络的每一个结附着一种道德要素。7.系维着人民的宪法:在道德体系发生权
7、力的观念下,为防止团体代理人滥用权力,发生了宪法。8.小家族:不仅限于亲子的,不仅限于生育功能的事业社群。9.家庭:亲子所构成的生育社群。10.男女有别:男女只在行为上按着一定的规则经营分工合作的经济和生育的事业,不向对方心理上契合。11.男女求同:男女结合不仅仅是为了生育这个社会事业,而且是为了感情的契合。12.礼治秩序:乡土社会以“礼”来维持的社会秩序。13.法治秩序:主要以“法律”来维持的社会秩序。14.调解体系:社会矛盾纠纷主要靠长老的调解,其实是一种教育过程。15.司法诉讼体系:按照法律保护权利不受侵犯的判决,刑罚的用意是保护个人的权利和社会的安全,并不教化人。16.无为政治:权力结
8、构在人民实际生活上看,是松弛的、软弱的,是挂名的,是无力的。17.有为政治:与“无为政治”相对应,即权力结构在人民生活实际中是有约束性的,同意权力、横暴权力都属于有为政治。18.血缘社会:用生育所发生的社会关系来规定各人的社会地位的社会。19.地缘社会:没有血缘有关系的人因为地理位置而结成的社会。归纳主旨,把握体系(一)本书中的14篇文章相互关联,综合分析阐述了中国乡村社会的结构和特点。试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归纳各篇的主旨,完成下面的表格。序号篇名主题一乡土本色乡土社会的本色是土气,由此产生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熟悉的社会模式二文字下乡乡土社会是熟悉社会、面对面社区,从空间角度看不需要文字三再论文
9、字下乡乡土社会是熟悉社会、安定社会,从时间角度看不需要文字四差序格局中国乡土社会中“以己为中心”的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差序格局五系维着私人的道德中国乡土社会“差序格局”中道德体系的最大特点“私”六家族乡土社会中家族单系(只包括父系这方面)的结构原则及其区别于西方社会家庭的功能七男女有别乡土社会中保持“男女有别”这一原则的重要原因和意义八礼治秩序“礼”是传统的维系,乡土社会是区别于法治社会的礼治社会九无讼推行下乡的新的法律制度对礼治的乡土社会产生了副作用十无为政治横暴权力与同意权力。“无为”有其一定的价值十一长老统治在横暴权力、同意权力之外,还有很重要的教化权力长老权力十二血缘和地缘血缘社会(传统
10、乡土社会)与地缘社会(现代商业化社会)各自的特点与差异,从血缘结合到地缘结合是社会性质的转变十三名实的分离乡土社会中的变动方式及第四种权力时势权力十四从欲望到需要乡土社会中的人们靠欲望生活着,然而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人们而言,自觉的生存条件则是理性的“需要”(二)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下面的要求讨论各篇之间的内在联系。1.分析前三篇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三篇在全书中的地位或作用。(1)梳理和分析前三篇主旨的异同和联系。三篇的主旨:前三篇的联系:乡土社会土气的本色决定了其不需要文字的文化特点。(2)结合目录和自读成果,可推断:前三篇在全书的地位或作用是前三篇是全书论证的起点、基础。2.从阐释“乡土中国”性质的
11、角度,填写下表,看看第四至八篇会产生怎样的分类结果,并说明理由。社会结构模式差序格局团体格局乡土社会的结构模式西洋社会的结构模式一切价值以“己”为中心,主张自我主义团体的人对于团体的关系都是相同的,主张个人主义系维着私人的道德人人平等,一视同仁群己关系是相对的,具有伸缩性团体界限分明依靠“礼”维持这一格局依靠“法”维持这一格局3.分析第九至十一篇,用一句话说明这三篇与本书标题“乡土中国”有什么必然联系。完成下面的填空。第一至三篇是从经济、文化等角度阐释乡土社会的特点;第四至八篇是从社会关系、社会规范等角度阐释乡土社会的特点。这三篇从政治角度阐释乡土社会的特点。而这三篇在从政治角度阐释乡土中国的
12、特点时,又是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进行阐释的。与标题“乡土中国”有必然联系。4.第十二至十四篇围绕“时势权力”这一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变迁而改变的权力展开论述。请用思维导图呈现它们的关系。(三)完善下面的图表,把握这本书的知识体系。【拓展链接】1.乡土本色全书的总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这一章中,费孝通将中国社会的基层定义为乡土性的,这“乡土性”带有三方面特点:其一,“乡下人离不了泥土”。乡下人以种地为最普通的谋生方法,因而也最明白泥土的可贵。其二,不流动性。靠农业谋生的人是“粘在土地上的”,并不是说乡村人口是固定的,而是说在人与空间的关系上是不流动的,安土重迁,各自保持着孤立与隔
13、膜。其三,熟人社会。乡土社会的这种人口流动性缓慢的特点使乡村生活很富于“地方性”特点,聚村而居,终老是乡。所以,乡土社会是个熟人之间的社会,这才有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这一章描述了中国社会的基础,同时也是全书的基础,后文差序格局,礼俗社会之根源,都在于此“乡土性”。2.文字下乡与再论文字下乡这两章说明了一个问题乡土社会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文字是人和人传情达意的过程中受到阻隔的产物,但在乡土社会中,“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为什么舍比较完善的语言而采文字呢?”其实,还有更多的不需要声音和文字参与的“特殊语言”可用来作象征的原料,如表情、动作等,它们比语言更有效。“所以在乡土社会
14、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说话都不是传达情意的唯一象征体系。”文字下乡说的是传情达意的空间之隔,再论文字下乡则说的是时间之隔,包括个人的今昔之隔和社会的世代之隔。由于乡土社会是一个很安定的社会,一个人所需的记忆范围本来就很狭窄;而同一生活方式的反复重演,也使得语言足够传递世代间的经验而无需文字。3.差序格局从差序格局到男女有别,讲的是家、国、天下三者的伦常关系在社会学上的意义。“差序格局”是费孝通提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学和人类学观点,指的是由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所决定的有差等的次序关系。中国人独特的“私”的个性,造就了中国独特的“差序格局”。不同于西洋社会有如捆柴的团体格局,费孝通在书中将中国的
15、格局比作“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不一定相同。每个网络都是以“己”作为中心,每个网络的中心也各不相同,这就是一个差序格局,伦的格局。4.家族男女有别这两章讲的都是中国传统感情定向的问题。在西洋,家庭是团体性的社群,这个社群能经营的事务也很少,主要是生儿育女。但在中国的乡土社会中,家并没有严格的团体界限,可以沿着父系这一方面扩大。当其扩大成为氏族和部落时,其功能显然不只于生育,而赋有政治、经济、宗教等复杂的功能。在中国的乡土社会,家是个连绵延续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是
16、在父子之间、婆媳之间,是纵的。所以,对于两性之间的感情,中国人就矜持和保留得多,纪律排斥了私情,这在“男女有别”中有进一步的说明。乡土社会是一个男女有别的社会。浮士德式的恋爱精神,在乡土社会中是不容存在的。因为乡土社会不需要新的社会关系,更害怕旧的社会关系被破坏。乡土社会是阿波罗式的文化观,男女关系必须有一种安排,使他们之间不发生激动性的感情。这便是男女有别的原则,即干脆认为男女之间不必求同,不必了解,在生活上加以隔离。5.礼治秩序无讼讨论乡村社会中人们如何基于宗法制家庭的感情进行道德判断和约束。乡土社会治理方式是“人治”而不是“法治”。“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于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
17、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在乡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关系的调节不是靠法律来调节,而是靠“礼”这种社会规范来调节。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它正是与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相互配合适应的,通过不断重叠、蛛网式的社会关系网络影响到其他人,进而在整个社会营造一种合适的统治秩序。“在乡土社会中,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这也正是讼师在乡土社会中没有地位的原因。在中国传统的差序格局之下,原本不承认有可以施行于一切人的统一规则,而现行法却是采用个体平等主义的。现行的司法制度,破坏了原有的礼治秩序,但并不能有效地建立起法治秩序。6.无为政治长老统治和名实的分离,讲的是四种权力关
18、于乡土中国的权力结构,该书在无为政治长老统治和名实的分离三章中分别加以阐述。费孝通认为社会权力共有四种形式:一是在社会冲突中所发生的横暴权力;二是在社会合作中所发生的同意权力;三是在社会继替中所发生的长老权力;四是在社会变迁中所发生的时势权力。选择你认为最有价值、对自己最有启发的一章或某章中的几节,着力于基本概念、核心观点、主要材料、论证方法、表达技巧等方面,边读边思考品味,进行圈点勾画并做批注点评,写下你的理解与感悟,对不理解的句段做出标记,然后与同学们分享你的阅读发现。 第六章家族(第(1)(2)段略)(3)我想在这里提出来讨论的是我们乡土社会中的基本社群,这社群普通被称为“大家庭”的。我
19、在江村经济中把它称作“扩大了的家庭”(Expnded fmily)。这些名词的主体是“家庭”,在家庭上加一个小或大的形容词来说明中国和西洋性质上相同的“家庭”形式上的分别。可是我现在看来却觉得这名词并不妥当,比较确当的应该称中国乡土社会基本社群作“小家族”。(4)我提出这新名词来的原因是在想从结构的原则上去说明中西社会里“家”的区别。我们普通所谓大家庭和小家庭的差别绝不是在大小上,不是在这社群所包括的人数上,而是在结构上。一个有十多个孩子的家并不构成“大家庭”的条件,一个只有公婆儿媳四个人的家却不能称之为“小家庭”。在数目上说,前者比后者为多,但在结构上说,后者却比前者为复杂,两者所用的原则不
20、同。(5)家庭这概念在人类学上有明确的界说:这是个亲子所构成的生育社群。亲子指它的结构,生育指它的功能。亲子是双系的,兼指父母双方;子女限于配偶所出生的孩子。这社群的结合是为了子女的生和育。在由个人来担负孩子生育任务的社会里,这种社群是不会少的。但是生育的功能,就每个个别的家庭说,是短期的,孩子们长成了也就脱离他们的父母的抚育,去经营他们自己的生育儿女的事务,一代又一代。家庭这社群因之是暂时性的。从这方面说,家庭这社群和普通的社群不完全一样。学校、国家这些社群并不是暂时,虽则事实上也不是永久的,但是都不是临时性的,因为它们所具的功能是长期性的。家庭既以生育为它的功能,在开始时就得准备结束。抚育
21、孩子的目的就在结束抚育。关于这一层意思我在“生育制度”一书中有详细的讨论。(6)但是在任何文化中,家庭这社群总是赋有生育之外其他的功能。夫妇之间的合作并不因儿女长成而结束。如果家庭不变质,限于亲子所构成的社群,在它形成伊始,以及儿女长成之后,有一段期间只是夫妇的结合。夫妇之间固然经营着经济的、感情的、两性的合作,但是所经营的事务受着很大的限制,凡是需要较多人合作的事务就得由其他社群来经营了。(7)在西洋,家庭是团体性的社群,这一点我在上面已经说明有严格的团体界限。因为这缘故,这个社群能经营的事务也很少,主要的是生育儿女。可是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家并没有严格的团体界限,这社群里的分子可以依需要,沿
22、亲属差序向外扩大。构成这个我所谓社团的分子并不限于亲子。但是在结构上扩大的路线却有限制。中国的家扩大的路线是单系的,就是只包括父系这一方面;除了少数例外,家并不能同时包括媳妇和女婿。在父系原则下女婿和结了婚的女儿都是外家人。在父系方面却可以扩大得很远,五世同堂的家,可以包括五代之内所有父系方面的亲属。(8)这种根据单系亲属原则所组成的社群,在人类学中有个专门名称,叫氏族。我们的家在结构上是一个氏族。但是和普通我们所谓族也不完全相同,因为我们所谓族是由许多家所组成,是一个社群的社群。因之,我在这里提了这个“小家族”的名词。小家族和大家族在结构原则上是相同的,不相同是在数量、在大小上。这是我不愿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_2022 学年 新教材 高中语文 第五 单元 乡土 中国 学案部编版 必修 上册 20210929269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67363901.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