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16赤壁赋登泰山记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256.doc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16赤壁赋登泰山记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25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16赤壁赋登泰山记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929256.doc(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赤壁赋*登泰山记 【相关链接】元丰二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突然遭到逮捕,罪证是他的一篇诗文。原来苏轼在诗文中曾流露过一些牢骚,表示过对新法的不同意见,也针砭新法的流弊,其目的无非是“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这些就成了遭受弹劾的把柄。一些奸佞小人诬蔑他“衔怨怀怒,恣行丑诋”“指斥乘舆”“包藏祸心”,把他投入大狱。一时亲友惊散,家人震恐。苏轼在狱中遭受诟辱折磨,有时感到难免一死,曾写两首诗与弟弟诀别,有“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的诗句。幸亏亲友的营救,当时的宋神宗也不想杀他,这年年底,结案出狱,苏轼以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的名义被贬谪到黄州。从元丰三年正月到黄州,苏轼一住就是五年。在这里他生计
2、困难,在友人的帮助下开了几十亩荒地,掘井筑屋,躬耕其中,号“东坡居士”。苏轼在黄州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对遭受的残酷打击感到愤懑、痛苦;另一方面,时时想从老庄佛学求得解脱。同时,他在躬耕农事及与田父野老的交往中,感到了温暖,增强了信心,一方面表现了旷达自适的性格,一方面也使他的思想更接近现实。其实,苏轼所游的并非三国时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周瑜破曹是在湖北嘉鱼东北的赤壁。作者在这里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题发挥,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感悟。惜抱文集,乍阅之后不甚可喜,再三阅之,淳澹简质中有义有法,自是古文正宗。清张维屏【拓展链接】姚鼐壮大了古文的声势,在桐城派
3、中地位最高。首先,他主张“道与艺合,天与人一”,“义理、考据、词章”合一,让儒家道义与文学结合,天赋与学力相济。其次,运用传统的阴阳刚柔说,将多种风格归纳为“阳刚”和“阴柔”两大类。接触到文学审美风格的实质问题,对后世影响甚大。最后,把文章的艺术要素提炼为“神、理、气、味”和“格、律、声、色”八字使古文进入最高境地。袁行霈辞官归隐路,踏雪登泰山登泰山记乾隆三十九年(1774), 厌倦了官场生活的姚鼐以养亲为名, 辞官归家, 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 第二天即除夕(当年十二月小)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后, 观赏日出, 写下了这篇游记。【作家金句】1.论
4、事易,作事难;作事易,成事难。2.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5.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苏轼1.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2.古之君子,仕非苟焉而已,将度其志可行于时,其道可济于众。3.松杉上接瀑布落,藤萝下拂云光低。姚鼐赤壁赋(1)壬戌(rn x)之秋,七月既望(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兴起,产生)。举酒属(zh)(劝请)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yo tio)之章(诗经陈风月出的第一章有“舒
5、窈纠兮”的句子,所以称为“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指白茫茫的水汽)横(笼罩)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往),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n)虚(太空)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指飞升成仙)而登仙。(2)于是饮酒乐甚,扣舷(敲着船边,指打着节拍)而歌之。歌曰:“桂棹(zho)(桂木做的棹)兮兰桨(木兰做的桨),击空明(指月光下的清波)兮溯(s)流光(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渺渺(悠远的样子)兮予怀,望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依照歌曲的声调和节拍)而和(h)之(用箫)随着歌声伴奏)。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
6、诉,余音袅袅(nio nio)(形容声音婉转悠长),不绝如缕(细丝)。舞(使起舞)幽壑之潜蛟,泣(使落泪)孤舟之嫠(l)妇(寡妇)。(3)苏子愀(qio)然(容色改变的样子),正襟危坐(端坐)而问客曰:“何为(为什么)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o)(同“缭”,盘绕、围绕),郁乎苍苍(草木茂盛,一片苍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zh l)(船头和船尾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千里,旌旗蔽空,酾(sh)酒(斟酒)临江,横槊赋诗,固(本来)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o)(捕鱼砍柴
7、)于江渚(zh)之上,侣(以为伴)鱼虾而友(以为友)麋鹿,驾一叶之扁(pin)舟(小船),举匏(po)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以相属。寄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一下子,很轻易地实现),托遗响(余音,指箫声)于悲风。”(4)苏子曰:“客亦知夫(f)(那)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满)虚(缺)者如彼,而卒(终究)莫消长(消减和增长)也。盖将(如果,表假设)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连都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8、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如果)非吾之所有,虽(即使)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n)(宝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5)客喜而笑,洗盏更(n)(再)酌。肴核(菜肴和果品)既尽,杯盘狼籍(即“狼藉”,凌乱)。相与(互相)枕藉(ji)(枕着垫着)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天明)。结合左栏提供的注音诵读文本,并根据教材注释及所学文言知识完成下面问题。1.解释加点字词在文中的含义。2.对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点评,并概括段意。第(1)段:语句点评:状语后置,“徘徊”生动地描绘出柔和的月光似对游人极为依
9、恋。语句点评: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凌茫然之万顷”。段意概括:写作者与友人夜游赤壁的情景。感悟质疑:沐清风白露,赏月色天光。情感自然流泻,文句一气呵成,作者泛舟畅游之乐自笔下泉涌而出。以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俱佳。第(2)段:语句点评:谓语前置,突出情思的悠远。语句点评:侧面表现出箫声感染力之强。段意概括:写作者饮酒纵歌的欢乐和客人箫声的悲凉。感悟质疑:作者歌中的“美人”是指人吗?(是个人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箫声悲凉,使苏子的感情陡转,由乐入悲,文气随之跌宕。第(3)段:语句点评:语气上是反问句,内容上是否定判断句,结构上是状语后置,从“于”的意思看是被动句。语句点评:两个比喻,一个是时
10、间角度的“短”,一个是空间角度的“小”。人生的短暂,个体生命的渺小,自然使人悲从中来。语句点评: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很美好,很浪漫,却不现实。段意概括:写客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感悟质疑:本段由景入事,主问客答。该如何认识、评价客的回答呢?(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这也是苏轼借客之口表露自己思想中消极的方面)这一段的主客问答,使文章的思想情感跌入低谷。第(4)段:语句点评:观察、认识的角度不同,结论就不同,心态也不同。语句点评:这里的“物”,指的是不应有、不必有的功名利禄之类。段意概括:苏子针对客之人生短促无常的感慨表达自己的见解。感悟质疑:苏子这段话集中表
11、达了作者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且不把问题绝对化。这也是他身处逆境却仍豁达超脱、随缘自适的原因所在。第(5)段:语句点评:主客心意合一,物我两忘。与开头照应,将读者引入到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段意概括:写客听了作者的观点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大家在舟中饮酒尽欢,兴尽睡去,竟不知天色渐明。感悟质疑:由开头的“乐”,到中间的“悲”,再到结尾的“喜”,是情感的变化,也是对历史、人生、宇宙一番思辨后的彻悟与圆通。登 泰 山 记(1)泰山之阳(山的南面),汶水西流;其阴(山的北面),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2)余以
12、(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冒)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界限),至于(到达)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dn)(石阶),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su)(于是,就)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门槛)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背)雪,明烛(照)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c li)(山名,在泰安城东南)如画,而半山居(停留)雾若带然。(
13、3)戊申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弥漫)。稍(逐渐)见云中白若樗蒱(ch p)(古代的一种博戏,这里指樗蒱所用的掷具,长形而末端尖锐,立起来像山峰)数十立者,山也。极天(天边)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同“彩”)。日上,正赤如丹(朱砂),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大红色和白色)驳色,而皆若偻(l)(脊背弯曲的样子,引申为鞠躬的样子)。(4)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模糊或缺失)。僻不当道者,
14、皆不及往。(5)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yun)(同“圆”)。少杂树,多松,生石罅(xi)(缝隙),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6)桐城姚鼐记。结合左栏提供的注音诵读文本,并根据教材注释及所学文言知识完成下面问题。1.解释加点字词在文中的含义。2.对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点评,并概括段意。第(1)段:语句点评:“者,也。”典型的判断句。段意概括:介绍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感悟质疑:描写对象一句一换,粗笔勾勒山、水、古长城、日观峰,富有层次感地描摹出泰山的概貌,为下文介绍登山路线和观日出做铺垫。第(2)段:语句点评:作者用“乘”“历”“穿”
15、“越”几个动词领起的短句记录旅程路线,突出了动作和地点,一气呵成,简练传神。语句点评:把纵与横、静与动、实与虚、端庄凝重与飘逸轻盈结合了起来,烘托了泰山的高峻。段意概括:写登泰山的经过。感悟质疑:本段为什么没有写途中所见的景物?作者没有像寻常游记那样写途中所见景物,而是重点写登山的艰难和登上山顶之后所见的雄浑开阔,目的是突出泰山的高峻,亦暗含历经艰难后“一览众山小”的喜悦之情。第(3)段:语句点评:因是远眺所见,所以以小喻大,以常喻奇。语句点评:有实有虚,气势磅礴,雄浑壮丽。段意概括:描写观日出的情景。感悟质疑: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先后写了待日出、日将出、日正出和日出后,衬以云天、东海、群峰,写出
16、泰山日出的万千气象。第(4)段:语句点评:表现了泰山的古老风貌。段意概括:介绍泰山的名胜古迹。感悟质疑:由此段可见泰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第(5)、(6)段:语句点评:把作者雪中赏景的形象与风雪弥漫的泰山融为一体,煞住全篇,留有丰富的想象余地,回味悠长。且照应第二段开头,可以想见当时风雪之大,行程之艰。段意概括:介绍泰山冬季的景色。赤壁赋登泰山记1.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乘)(2)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同“缭”,盘绕、围绕)(3)须臾成五采(“采”同“彩”)(4)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圜”同“圆”)2.一词多义3.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
17、流而东也(攻占;向东进军、东下)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照)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捕鱼砍柴)(2)名词作状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向西;向东)(3)形容词作动词: 正襟危坐(整理)(4)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使起舞;使落泪)(5)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伴侣;以为朋友)4.古今异义(1)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指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女子。(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
18、;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4)至于泰安:古义:动词“至”和介词“于”连用,到,到达;今义:表示另提起一件事情。(5)多平方:古义:方方正正的,指山石;今义:数学名词。5.文言句式(1)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者也)(2)倒装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短语后置)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月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谓倒装)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短语后置)(3
19、)省略句:多松,生(于)石罅1.赤壁赋全文共五段,请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各段内容,依次填入下列方框中。2.赤壁赋中,苏子与客的对话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的?答:答案:围绕“变与不变”的问题展开。3.登泰山记中作者是沿怎样的路线登山的?答:答案:南麓中谷中岭天门西谷山巅。【拓展链接】古代农历日期的别称古代农历的一些日期是根据月亮的情况来称呼:1.朔农历每月初一。2.既朔农历每月初二。3.蛾眉农历每月初三、初四。4.小望农历每月十四。5.望农历每月十五。6.既望农历每月十六。7.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探寻山水,领略意趣1.感受景观,如在眼前。“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是中国文化的传统,赤壁赋登泰山记一乐水,
20、一乐山,均为名篇,各具意趣。赤壁赋“以江山风月作骨”,富有层次地写了赤壁所见、历史之中、哲理感悟的江(水)月。登泰山记按照时间顺序写登泰山全程,先写登临景象,而后浓墨重彩写日出景象,之后写沿途所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试从文中找出重点语句并概括景物的各自特点。【明确】赤壁赋赤壁之水月历史之水月哲理之水月重点语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各自特点平静,美好,广阔,明朗曾烜赫一时,终灰飞烟灭亦变亦不变,瞬间与永恒辩证统一登泰山记登泰山经过观日出景象沿途自然与人
21、文景观重点语句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山多石,少土;少杂树,多松;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各自特点历经长路,一路艰险奇观异景,无比壮丽古老,厚重;坚强,寂静2.涵泳诵读,各得其趣。登泰山记重点朗读第3段。五幅画面富有层次地写泰山日出,请从以下角度赏读,也可自选角度赏读。【明确】画面远望与俯视动态与静态全景与特写待日出坐待日出图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足下皆云漫:俯视动态全景稍见云雾弥漫图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远望静态特写须臾云天一线图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
22、采:远望动态特写日上壮观日出图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远望动态特写回视诸峰回视图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远望,俯视静态全景自选角度:色彩变化:白-五采-赤-红-绛皓驳色。感觉变化:触觉-视觉。虚实变化:实-虚-实。3.语言艺术,点评领略。赤壁赋为文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登泰山记用笔俭省,精练雅洁,描写景物富有特色。请仿照示例,从两篇中各选精要传神文字加以品评。将点评文字在班内交流,并加工编辑,结集为“班级微点评”。示例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点评:写出自身融于自然之中的超然之感,仿佛遗世独立,与万物化为一体。从中可以感受到“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_2022 学年 新教材 高中语文 第七 单元 16 赤壁赋 泰山 记学案部编版 必修 上册 20210929256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67364001.html
限制150内